關鍵詞:五實 五虛 閉證 脫證 黃帝內經
摘要:《黃帝內經》之《素問·玉機真臟論篇》中提出了'五實''五虛'的說法,五實包含'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瞀'5個癥狀,五虛包含'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5個癥狀。王冰、張景岳、張志聰等古代注家均從五臟虛實來解讀,可能有失經旨。本文提出了新見解,認為五實是氣機壅實之證,即今之所謂閉證;五虛是元氣虛衰之證,即今之所謂脫證。在原文中,閉證是通過發汗、通下以撥轉氣機來治療,脫證是通過補養胃氣、滋生化源來治療,這或是后世開竅啟閉、益氣固脫等治療思想的源頭。'五實''五虛'之'五'是一種計數,強調5個癥狀都具備是做出可靠診斷的必要條件,這種表述方法有利于臨床經驗的傳承和診斷特異性的提高。從閉、脫解讀五實五虛在邏輯上合理,在臨床上合實,此段經文可能是中醫對閉脫二證最早的論述。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一般不使用副題名,中英文題名含義一致。
{2}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3}本刊有權對所有稿件進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請在投稿時注明。由于本刊工作量較大,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4}“作者簡介”置于首頁腳注處;基金項目請在文章首頁腳注處寫明項目來源和課題編號。
{5}正文:正文應層次清楚,方便閱讀,行文符合規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