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達煤田下二疊統山西組4,5號煤層底板植物群研究

梁榮嘉; 萬明禮; 楊晚; 王軍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100049; Geology; and; Geophysics; Program;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lla; MO; 65409; USA

關鍵詞:山西組 底板植物群 埋藏學 古生態學 烏達煤田 

摘要:基于對內蒙古烏達煤田下二疊統山西組4,5號煤層底板的野外工作,系統采集、鑒定植物化石18屬26種,其中以華夏植物群的特有屬種或常見分子占絕對優勢。沉積環境及植物古生態學分析表明,5號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Lepidodendron posthumii Jongm. and Goth.和Cathaysiodendron cf.incertum(Sze and Lee) Lee等組成,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碎屑沼澤植被景觀。4號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成煤沼澤植物和碎屑沼澤植物混合而成,原位埋藏的Stigmaria ficoides(Sternb.) Brongn.為成煤沼澤植被類群,代表了上覆4號煤的成煤植物;由Tingia carbonica(Schenk) Halle和Pecopteris arborescens(Schloth.) Sternb.等組成的碎屑沼澤植被類群,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的碎屑沼澤植被景觀。綜合相關研究資料和當前植物化石分析表明,煤層底板植物群主要代表了地質歷史時期中的濕地植被,按照其與形成上覆煤層植物之間的關系可主要分為:上覆煤層形成初期的泥炭沼澤植物群、與成煤作用無關的碎屑沼澤植物群和兩者的混合類型。底板植物群的深入研究必須要結合沉積巖石學、地層學以及埋藏學的分析。當前研究顯示烏達地區早二疊世沉積時期,濕地植被組成較為穩定,其中石松類植物一直都是重要的成煤泥炭沼澤植被類型;碎屑沼澤植被與成煤沼澤植被多數情況下成分類似,僅存在種一級別的差異。

古生物學報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是論文引文的出處或參閱的各種書刊資料,其文獻項目和要素須集中列在論文的文末。

{2}稿件應遵守學術規范。嚴格禁止剽竊、抄襲行為,反對一稿多投。

{3}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4}內容摘要: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創新之處,不能寫成研究背景介紹。一般不超過400字,用楷體小4號字。

{5}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古生物學報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11人評論|1人關注
相關期刊
  • 內蒙古財會
    省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內蒙古財會雜志社
  • 內蒙古保險
    省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內蒙古新華報業中心
  • 內蒙古藝術
    省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
  • 內蒙古氣象
    省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內蒙古氣象局;內蒙古氣象學會
服務與支付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视频中文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