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音變化 漢語方言 多功能模式 語法化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東部分方言的語音材料來分析助詞“了”的形式與意義平行弱化的趨勢,檢視陳前瑞、胡亞(2016)提出的普通話詞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適應性。這些方言中詞尾“了”完成體的先時性用法中,不含無定量化成分的較多地采用復雜的語音形式,體現了該用法與早期完結體用法的聯系。已然、帶有無定量化賓語的先時性用法則采取弱化的語音形式并與完整體用法同形,一定程度上支持從完成體的先時性用法到完整體的演化路徑。句尾“了”的新情況用法和最近將來時功能傾向于采用弱化的形式,支持句尾“了”從新情況用法發展出完整體的演化路徑,也說明最近將來時可能是從新情況用法發展而來。漢語方言時體范疇復雜的音義關系需要多種不同的理論模式來描寫與解釋。
漢語學報雜志要求:
{1}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2}來稿應具有原創性,內容符合本單位保密規定。論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應由作者獨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時,須按《著作權法》中的有關規定標明其出處,由此引發的一切著作權責任由作者自負。
{3}來稿應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應用價值。立題新穎,論點正確,論據充分,條理分明,重點突出,文字精煉,數據可靠,理論聯系實際,對于社會實踐有正確的指導意義;不違反國家憲法、法律以及基本路線、方針政策。
{4}稿件文字、標點、年代、數字等書寫方式均以國家有關規定為準。
{5}論文中的注釋全部使用腳注。使用序號123…在文中上標“123…”,同時在論文后注釋列表排序123…注釋中凡屬于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