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顆粒物中水溶性有機物的研究進展

閆語; 張陽; 張元勛 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北京101408; 中國科學院懷柔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 北京101408

關鍵詞:大氣顆粒物 水溶性有機物 wsoc的來源及組成 檢測方法 

摘要:WSOC(水溶性有機物)廣泛存在于云、雨水和大氣顆粒物中,其可作為CCN(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云凝結核)影響大氣熱動力平衡、氣候變化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分析歸納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WSOC的研究,闡述了WSOC的來源、化學組成、理化性質、污染特征等,并總結了WSOC的單分子鑒定方法.結果表明:傳統的分析檢測方法,如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氣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譜)等,可以分析出部分低分子羧酸類和醇類,但不能檢測出高分子、極性高的組分.新興的分析檢測方法,如HNMR(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氫核磁共振),可以檢測出WSOC中的官能團;IC(ion chromatography,離子色譜)可以較好、方便地檢測出低碳有機酸類;HR-ToF-AMS(high resolution-time of flight-aerosol mass spectrometry,高分辨時間飛行氣溶膠質譜)的分辨率較高,但由于其質譜譜圖復雜,因此較難完整解析WSOC的結構信息;而FT-ICR-MS(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傅里葉變換離子回旋共振質譜法)可以與軟電離結合,在盡可能獲得更多分子離子峰的基礎上,較多地解析出組分和結構信息;EEMs(excitation-emission-matrix spectra,三維熒光光譜)根據熒光分布和強度,可檢測不同種類和來源的WSOC.據此,建議今后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①結合多種檢測技術全面解析WSOC的組成和結構信息.②WSOC大氣化學過程及形成機制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③WSOC的環境與健康效應.④不同種類、復雜的水溶性有機混合物的吸濕增長機制.

環境科學研究雜志要求:

{1}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 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2}在本刊所發表文章的觀點均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觀點或立場。

{3}來稿選題應具有問題意識,有的放矢;論點要正確,結構要合理,論證要充分,數據和資料要詳實可靠,文字表達要精煉準確。

{4}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5}參考文獻5~30條,其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按在正文中被引用的先后順序排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環境科學研究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11人評論|1人關注
相關期刊
服務與支付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永久在线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不卡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 亚洲稚嫩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