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后臨儲時代 玉米 流通模式 定價機制
摘要:后臨儲時代玉米產業鏈主體主要包括種植戶、貿易商、加工企業和飼料廠,其中加工企業享有最高定價權。在"小農戶"和"大市場"約束下,目前玉米以間接流通模式為主,直接流通模式為輔,其中前者主要有貿易商、合作社、村委會三大中介主體,后者主要存在訂單合同、糧食銀行和生產基地三大類型。在種植戶售糧環節,實施模糊定價,其余環節均以精準定價為主,包括傳統的隨行就市定價和現代的遠期基差點價,在"基差點價+套期保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基差點價+期權"的新型定價模式。
糧食問題研究雜志要求:
{1}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接錄用通知后不再改動。
{2}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或刪節,但對內容的實質性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
{3}層次標題是對本段、本條主題內容的高度概括。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層次標題的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即1,1.1,1.1.1,1.1.1.1。一般不超過4級。
{4}文中參考文獻序號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
{5}“摘要”為稿件核心觀點的凝練,字數不超過300字。關鍵詞不超過5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