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普米族 農村 生計模式 傳統 現代
摘要:通過對位于南方農牧交錯區的滇西北一個普米族村落近百年間生計模式的演變進行長程觀察,可以發現,在繼承與發展中,迪姑普米族人以生計模式的轉變為基礎,逐步實現了從游牧族群向定居農業族群的轉變。合理地分配勞動力在各種生計方式之間的時間安排、協調各種生計方式在空間上的分布,是迪姑普米族人在生計模式成功轉變的過程中形成的基本歷史經驗。重要的是,迪姑普米族人生計模式的百年變遷史具有歷史與現實的普遍性,由此引發了關于回歸傳統與走向未來的諸多思考。普米族人形成的歷史經驗啟示,如何實現既繼承優良傳統,又發揮現代優勢,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如果論文是項目成果,請按“項目名稱(項目號)”的形式寫出。項目名稱與項目號兩者都要有。
{2}來稿一般在1個月內提出處理意見,請不要一稿兩投,若1個月后仍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作者有權自行處理來稿。
{3}摘要應排除本學科領域中常識性內容,引言中出現的內容不宜寫入摘要;不對論文的內容作自我評價;不要簡單重復題目中已有的信息;不出現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插圖和表格,不引入參考文獻序號。
{4}注釋格式與順序為著者(含整理者、點校者)、書名(章節數)、卷數(章節名)、版本(出版社與出版年月)及頁碼等。
{5}正文部分小標題一般單獨占一行;段首小標題,前空兩格,后空一格。層次編碼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