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生稻的產量差及影響因素

曹玉賢; 朱建強; 侯俊 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湖北荊州434025; 長江大學農學院; 湖北荊州434025

關鍵詞:再生稻 產量差 品種 施肥 種植密度 

摘要:【目的】闡明再生稻的產量差及影響因素,為揭示其生產潛力和制定高產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從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兩個數據庫,分別以“再生稻產量、品種、施肥、種植密度、留樁高度、種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為關鍵詞檢索,共收集目標文獻119篇。總結再生稻頭季、再生季和兩季總的產量潛力和產量差,通過分析品種、施肥、種植密度、留樁高度、種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對再生稻產量的影響,闡明再生稻產量差的影響因素及縮小產量差的途徑。【結果】當前我國再生稻頭季、再生季和兩季總的產量潛力分別為11.65、6.90和17.10 t·hm^-2,總樣本平均產量僅分別實現了產量潛力的71%、53%和68%。秈稻和雜交稻的再生稻產量分別比粳稻和常規稻增產24%—19%和18%—8%;頭季的最優施肥量約為N 168 kg·hm^-2,P2O5123 kg·hm^-2,K2O 124 kg·hm^-2;再生季的最優施肥量約為N 145 kg·hm^-2,P2O550 kg·hm^-2,K2O 200 kg·hm^-2。再生稻頭季的適宜種植密度為22.4—29.1萬穴/hm2;適宜留樁高度為40—50 cm;手栽種植利于再生季產量的提高因而總產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機械收割的再生季產量高12%,雖然機種機收會減少產量,但差異不顯著。【結論】我國再生稻頭季、再生季及兩季總產量的增產潛力分別為3.38、3.27和5.41 t·hm^-2。合適的品種、肥料管理、種植密度、留樁高度、種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縮小產量差,其中品種以秈稻和雜交稻為主;優化施肥量可以使頭季和再生季分別增產9%和22%,優化種植密度則分別增產8%和17%;適宜的留樁高度為40—50 cm;機種機收更符合輕簡化現代農業的需求。

中國農業科學雜志要求:

{1}基金資助項目的標注請放在首頁地腳(名稱及項目編號)。

{2}對于一稿多投者,由作者自行承擔后果。

{3}計量單位和符號,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如m2(平方米)、hm2(公頃)、kg(千克)等表示。

{4}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加以補充、說明,一律采用“頁下注”的形式。注號用“①、②、③……”或 “(1)(2)(3)……”。

{5}正文標題層次分級:一般不超過4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農業科學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9人評論|2人關注
相關期刊
  • 中國釣魚
    部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有限公司
  • 中國稻米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中國水稻研究所
  • 中國酒
    部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消費日報
  • 中國培訓
    部級期刊 1個月內下單
    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
服務與支付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色先锋久久久久久资源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