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燕麥群體 營養性狀 主成分分析 系統聚類分析
摘要:通過對燕麥不同生育時期養分含量的動態變化規律探討及基因型篩選,確定燕麥最佳刈割期,進而提高優異基因的積累與新品種的培育,為飼用燕麥種質資源合理利用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以ITAO、XO和Wild燕麥為材料,通過對抽穗期、灌漿后期及成熟期全氮、全磷、全鉀、可溶性糖、粗蛋白、鮮干比和初水分等7個營養性狀進行測定分析,結合二維排序及系統聚類綜合篩選優異基因型。結果表明:不同生育時期3個不同燕麥群體各養分含量動態變化差異不大,僅全磷隨著生育時期延長,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趨勢,其余各指標呈逐漸下降趨勢,得出抽穗期為最佳刈割期,且不同生育期營養成分含量變化幅度各不同,其中,全氮、全磷、全鉀、粗蛋白、可溶性糖、初水分和鮮干比的變化幅度分別為1.39%~2.90%、0.15%~0.28%、1.97%~3.23%、8.66%~18.16%、12.75%~26.21%、66.01%~82.09%和3.01~5.71;不同生育時期各指標間差異較大,全鉀的變異系數最高達66.11%,各基因型間離散程度越大,差異性越大,而初水分的變異系數最小(僅3.05%),差異性為最小,且所有營養性狀均表現出較為豐富的變異;主成分分析將7個營養性狀轉化成可代表原有指標80.269%,基本代表了原始因子的大部分遺傳信息的2個主成分,構建出以全氮和可溶性糖2個主成分因子為參數的評價函數關系式,并通過主成分綜合得分和Ward法系統聚類將供試材料劃分為四大類,第Ⅰ類群可作為選育高營養的優良基因型為XO-1-80、ITAO-93和XO-1-77,其次是XO-1-76、SB 14-23和XO-1-67,第Ⅳ群體為綜合得分和聚類營養成分最低,其基因型為Atl-2、XO-1-2、XO-1-3和XO-1-6。
種子雜志要求:
{1}正文用五號宋體,1.5倍行距。文中標題序號依級別為:一、(一)、1、(1)。
{2}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150個漢字)。
{3}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應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為大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不加連字符不間隔;漢語拼音的作者姓名寫在英文表示的工作單位之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以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號。
{4}題名應簡明、具體、貼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5}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重點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