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分析

時間:2022-11-10 11:43: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創設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創設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分析

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幼兒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而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環境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需要創設幼兒探究學習環境。探究式環境的創設內容主要包括教學活動環境、區角活動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的創設,幼兒園要綜合分析探究式學習環境的特點,創新教學形式、完善探究材料、靈活應用幼兒園大環境,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良好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實現環境與幼兒的互動,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究樂趣,發揮環境在幼兒探究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將以“大班水稻種植活動”為例,分析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

一、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內容

區域環境影響著幼兒探究式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因此幼兒園應重新定位區域活動的功能,并轉變環境創設的思路。之前,大多數幼兒園都會將區域活動定義為學習活動,讓幼兒自選活動區域與活動內容,但是活動方式是教師預設的,強調對知識的獲取,所以教師更注重幼兒的學習結果,而忽視了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在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中,教師應注重活動精神與內涵,堅持一切從幼兒出發的原則,科學劃分各個區域的功能。同時,幼兒園也應當科學地創設教學活動環境、區角活動環境以及人文環境,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優化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究式學習能力。

(一)創設教學活動環境

幼兒園應將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重點放在教學活動環境的創設上,為幼兒營造集玩、說、做于一體的探究式教學環境,滿足幼兒探究的需求,讓幼兒充分地與探究環境以及探究材料互動,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與經驗,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二)創設區角活動環境

區角活動環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探究材料的完善。幼兒園應提高對探究材料的重視程度,根據區角的活動主題放置不同的材料。例如,幼兒園可以在“科學區”這一角落放置操作材料,調動幼兒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幼兒積極動手、觀察以及探索,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在其他區域放置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材料,從而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

(三)創設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也是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重點,幼兒園應充分開發角落與走廊等空間,創設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人文環境,實現幼兒與科學的互動,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

二、創設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環境探究十分重要,而若想對環境進行探究,需要一定的觀察能力。幼兒園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例如,在組織幼兒做科學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將一塊冰塊放置在玻璃杯當中,并利用酒精燈加熱玻璃杯,冰塊將會逐漸融化成水,繼續加熱,水又會產生水蒸氣,不再加熱后水蒸氣便會遇冷凝結變成小水珠,并落到玻璃杯當中。在這一個小小的實驗當中,幼兒可以觀察到水的各種形態,并探究其原理。而水的凝結、蒸發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該實驗可以讓幼兒了解自然與環境,培養學生的環境觀察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可以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觀察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而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讓幼兒主動思索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做“烏鴉喝水”的實驗,讓幼兒觀察為什么剛開始喝不到水,并讓幼兒思考如何讓水溢出來。這時幼兒會主動嘗試各種方法,無論是對是錯,都可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

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可以在探究式學習環境中為幼兒設置各種問題,而幼兒若想獲取答案,就要不斷地操作甚至反復實踐,長此以往,幼兒便可以掌握實踐的技巧與方法,感受到實踐的樂趣。

(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幼兒的表達欲望相對較強,且在陌生的環境與問題中,幼兒不僅會和教師、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會和其他小伙伴溝通,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與溝通能力。

三、幼兒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策略——以“大班水稻種植活動”為例

(一)創新教學形式

教師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幼兒的自主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具有啟發性與探究性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某教育學家提出創造源于問題,有了問題才能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決甚至獨立解決問題。因此,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才是探究式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激發幼兒興趣。例如,在組織大班幼兒種植水稻時,教師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水稻嗎?”“你們知道我們平時吃的什么食物是由水稻制成的嗎?”“你們知道如何種植水稻嗎?”這時,幼兒會積極主動地思考,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之后再公布正確答案。其次,創設主題教學活動墻,為幼兒構建探究式平臺。主題活動具有較強的動態性與蓬勃的生命力。主題教學活動墻具有較強的變化性與挑戰性,可以讓幼兒在具有極強探索價值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調動幼兒的主動性。例如,在組織大班幼兒種植水稻之前,教師就可以構建一面以水稻種植為主題的墻面,引發幼兒對水稻種植的討論,之后再讓幼兒在水稻種植實踐活動中進行實踐探究,檢驗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確。所有主題墻的創設不僅能夠反映課程內容與具體的教學活動,也能夠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展現幼兒的實踐體驗。最后,可以結合特殊節日組織活動。當前,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上都有很多節日,例如我國的勞動節、世界糧食日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特殊的節日組織教學活動。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時,教師可以帶領大班幼兒去水稻種植區域進行澆水、施肥等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體驗水稻種植過程,也可以讓幼兒真正理解勞動節的含義。在世界糧食日時,教師也可以精心制作課件,為幼兒展示與之相關的圖片、文字以及音、視頻,讓幼兒理解糧食的重要性與浪費糧食的嚴重后果,增強幼兒的節約意識。

(二)完善探究材料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簡單來說就是幼兒需要在材料操作當中構建并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幼兒園要根據教育目標以及最近發展區原理,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第一,增強操作材料的科學性。幼兒園在為幼兒選擇操作材料時,應分析操作材料是否蘊涵科學問題,是否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是否能夠讓幼兒主動進行探究,是否能為幼兒展示一定的科學現象,讓幼兒通過該材料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總之,幼兒園應選擇具有科學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領悟一定的科學經驗。生活當中有很多常見的材料都比較適合幼兒,例如報紙、杯子、水等,教師可以將這些材料進行不同的組合,從而進行不同的實驗,讓幼兒通過幾個簡單的材料進行不同的實踐操作,獲取不同的科學知識。

第二,增強操作材料的多樣性。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與喜好,所以幼兒園要根據實際需求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進行實驗。例如,幼兒園可以提供不同類型、不同大小的材料,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在進行水稻脫粒時,幼兒雖然知道水稻可以變成生活中常見的大米,但是并不知道稻谷是如何從水稻上脫落下來的。教師可以先提出這個問題,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想象回答,有的幼兒會說直接剝下來、敲下來,有的幼兒說需要利用專業的機器剝稻谷。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自行在園區當中尋找合適的,能夠將稻谷剝下來的工具。有的幼兒找到了稻床、打板等工具,但是并不會使用。教師便可以詳細講解,鼓勵幼兒嘗試,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體會不同工具的效率與效果。從某種角度來說,學習的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大多數幼兒都對各種材料十分感興趣,通過實踐也能明確哪種材料更好用,因此幼兒園要增強操作材料的多樣性。

第三,增強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探究活動當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操作材料的科學性與多樣性,也應當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不能為幼兒提供操作難度過大的材料,否則不僅無法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也會打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要綜合分析幼兒的知識水平與操作能力,科學地選擇操作材料,實現幼兒與操作材料的互動,讓幼兒選擇最合適的材料。例如,大量稻谷當中會夾雜著少量的稻草、小石子與泥土等雜質,教師要讓幼兒思考如何將這些雜質挑出來。部分幼兒會提出利用篩子進行篩分,教師便可以讓幼兒在園區里找合適的篩子,最終幼兒找到的篩子樣式不同、網眼大小不同。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稻谷的篩選,在全部嘗試之后,幼兒便知道利用哪種形式、網眼大小的篩子能夠最快地篩分稻谷。第四,增強操作材料的層次性。教師在選擇操作材料時,不僅要分析幼兒的興趣特點,也要分析幼兒的個體差異,為不同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增強操作材料的層次性。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身的水平選擇操作材料,讓幼兒感受到實踐操作的樂趣。第五,靈活應用記錄表格。在實踐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利用表格詳細記錄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例如每一次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果,避免幼兒忘記之前的實驗情況。例如,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表格詳細記錄每一次幼兒種植水稻的情況,例如施肥量、澆水量、水稻生長情況等。

(三)加強合作探究

在幼兒不斷長大的過程中,探索活動越來越具備群體性。例如,大班幼兒在群體活動當中會更有積極性,愿意與其他小伙伴溝通交流。為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合作環境與機會,促進幼兒合作探究。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水稻稱重活動,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將電子秤放置在平穩的地方,之后再讓幼兒將水稻放置在電子秤上。隨著水稻數量的增加,幼兒會發現上面的水稻會從電子秤上滑落下來,教師便可以引導幼兒分小組調整水稻的放置方式,等到水稻完全放在電子秤上后,教師再教幼兒如何看電子秤。在群體活動中,經過討論交流,幼兒會更快地掌握放置水稻的方式。但是,在放置過程中,電子秤的數值會不斷變化,教師就可以問幼兒為什么電子秤上的數字一直在變化,部分幼兒會覺得是電子秤壞了,也有幼兒知道正確答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繼續調整水稻,確保所有的水稻都在電子秤上。之后,等到電子秤數值穩定后,再讓幼兒讀出數值。這一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合作探究能力、溝通能力,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幼兒園大環境

幼兒園這個大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有直接影響,且探究式學習環境也是在幼兒園大環境中進行的,因此應靈活應用幼兒園大環境,實現幼兒與環境的互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三維空間滲透科學探究教育。幼兒園中有很多走廊,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走廊布置,將走廊裝飾成幼兒感興趣的且蘊涵著豐富科學知識的墻面,讓幼兒多觀察和了解生活當中不常見的空間,激發幼兒探索自然、世界的欲望。例如,自來水是怎么來的,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也可以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隱藏的科學。教師也可以在走廊設置一些展板,例如四大發明展板、動植物展板等,明確各個展板的主題,充分發揮展板的作用。其次,幼兒園可以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優化空間設計,為幼兒提供一個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環境。幼兒園可以為不同班級合理規劃水稻種植區域,也可以在空閑區域當中種植植物,設置自然角與種植園地,讓幼兒體驗不同種植活動的感覺。長期以來,幼兒可以在種植植物、喂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形成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識,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同時,幼兒園也可以在走廊上設置一些簡單的圖片,如水稻不同生長過程的圖片,讓幼兒對比自己種的水稻與不同生長期的水稻有什么區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

四、結語

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創設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幼兒園要提高對探究式學習環境創設的重視程度,并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完善探究材料等方式,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探究式學習環境,實現環境與幼兒的互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陸鳳靜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橫涇實驗幼兒園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 亚洲精品一级精品在线高清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网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