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時間:2022-11-11 09:55: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農機化工作的思考與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農機化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持續發揮好各類惠民補貼政策的推動作用,以農機安全生產為根本要求,以推進農機化發展項目為抓手,不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做好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主要成效

1.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

2012年肥東縣農機總動力為61.44萬kW,2021年年底達到80.12萬kW,增加18.68萬kW,增長30.4%;2021年年底擁有各類農機具近9.4萬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從1340臺增加至2480臺,增長85.1%;大中型拖拉機從1289臺增長至2918臺,增長126%;水稻插秧機從216臺增加至450臺,增長108%;配套農機具57770臺(套),其中,大中型從1435臺(套)增加至3890臺(套),增長171%。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高效復合型性能作業機械不斷增多[1]。

1.2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

主要農作物農機化綜合水平由2012年的51.2%提升到2021年年底的83.7%,同比提高32.5個百分點。薄弱環節機械化加快發展,水稻機插秧水平由13.5%提高到65.16%,油菜機收水平由12%提高到57.2%。機耕、機收、機械植保防治作業面積均有大幅提升。2012年全縣機耕作業面積145.75khm2,2021年年底機耕作業面積157.39khm2,增長8%;2012年全縣機收作業面積96.47khm2,2021年年底機收作業面積115.03khm2,增長19.2%;2012年全縣機械植保作業面積21.23khm2,2021年年底機械植保作業面積41.2khm2,增長94%。種植業和農業其他領域機械化生產水平也有新的提高。

1.3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扶持、引導,推動全縣農機服務組織健康發展,著重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事服務中心,以增強農業生產社會服務能力,肥東縣大力發展建設農事服務中心項目,依托農事服務中心實現耕、種、收等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不斷提高全縣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2]。截至2021年年底,肥東縣在13個鄉鎮共建成22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其中,縣級小型3座,縣級中型8座,縣級大型1座,市級中型3座,市級大型7座,共兌付獎補資金1498萬元。全縣共有15個鄉鎮建成糧食烘干中心48座,12個鄉鎮建有育秧工廠27座。引領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提檔升級效果進一步增強,“農業機械化部隊”進一步壯大,社會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1.4購機補貼工作持續推進

2012年以來,肥東縣完成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59億元。在農機補貼惠農政策的推動下,新型農機具快速增長,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力進一步增強[3]。這十年是肥東縣農機化投入最多、農民受益最多的時期。全縣共補貼各種農機具9776臺,受益農戶(農機合作服務組織)5272戶,帶動農民投資4.94億元。

1.5農機化技術推廣取得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廣水稻育栽機械化技術。2022年,機械化育插秧面積28.8khm2,機插秧面積增長近3倍。二是大力推廣油菜、水稻、小麥高產機械化技術。加大高效復式作業機械推廣力度,不斷強化農機農藝結合,完善農機化技術措施。三是積極做好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械化旋耕反轉滅茬、打捆撿拾、土地深翻等農機化科技推廣取得新進展,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谷物烘干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21年年底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面積達82.6khm2。

1.6農機安全形勢穩定向好

維持穩定安全生產環境,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推進農機化安全穩定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肥東縣新注冊登記大中型拖拉機2786臺、聯合收割機2483臺,新辦大中型拖拉機駕駛證1263個、聯合收割機駕駛證224個,雙證合一56個。2021年開展變型拖拉機清零行動,提前報廢變型拖拉機210臺,給機主獎補資金245.7萬元。2018年度肥東縣被授予安徽省“平安農機”示范縣、2019年元月被授予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榮譽稱號。

2主要做法

2.1落實購機補貼惠農政策

一是逐步擴面增類提標。加大補貼力度,滿足不同群體購機需求,實現安徽省補貼品目范圍內的機具全覆蓋。二是推進政策高效實施。充分利用科普趕集、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加強政策宣傳,推進信息公開,規范補貼程序,提升群眾滿意度。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手機APP線上渠道,完善便民惠民服務,推廣現場“一站式”辦理+手機APP遠程申請補貼,為互聯網+農機補貼加油提速。三是加強監督管理。指導規范經營,依法依規嚴厲打擊農機產銷企業違規經營行為,保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助力農機裝備升級[4]。

2.2抓項目試驗示范

積極爭取農機化項目,在機械化試驗示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合力開展農作物種、肥、藥和田間管理以及農業機械化技術指導服務和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演示工作,給農民群眾和大戶以直觀的感受。主要有油菜機械化示范項目、標準化育秧工廠項目、全程機械化推進項目、水稻育栽機械化示范項目及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

2.3緊抓農機安全生產

一是通過科普趕集、進村入戶等方式宣傳、講解農機化新技術,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督查農機安全,現場宣傳400余次,發放安全短信息4.1萬余人次,懸掛橫幅、豎展板等共2317個,開展安全檢查共7100余次,檢查農機4.3萬余臺次,排查安全隱患共1200余個,維修、保養機具6900余臺,發放宣傳材料7.1萬份。二是緊抓“平安農機”示范創建。結合肥東農機安全生產實際,積極開展“平安農機”示范鄉鎮創建建設,通過創建活動開展,逐步構建了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三大防線”,使農機安全生產制度進一步健全、責任進一步明確、宣傳進一步強化,農機“三率”達90%以上,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5]。

2.4做好關鍵時節農機生產服務

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根據農時季節,適時組織開展各項農業機械化生產活動和技術服務。以油菜小麥機收、水稻機械育插為重點,及早謀劃組織好“三夏”農機會戰。以水稻機收、麥菜機播為重點,打好“三秋”農機生產戰役。“三夏”“三秋”期間組織大型聯合收割農業機械服務全縣農業生產,免費發放2300余張跨區作業證,加快農業生產進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6]。

3存在的問題

十年來,肥東縣農機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3.1農機化發展不均衡肥東縣是農機大縣,雖然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但裝備結構還不夠合理,大中型機械少、小型機械多,高性能機械少、一般性能機械多的狀況沒有徹底改變。農業生產各環節機械化水平發展也不平衡,耕作、收獲機械化程度較高,播種、栽插機械化程度較低,農機化綜合水平仍然不高[7]。

3.2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農業機械化公共管理服務機構力量薄弱,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程度不高,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緩慢,運行不良,農業機械主要還處于個體經營的模式。燃油價格和人工、機械運輸成本等逐年上升,作業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農機手作業效益有所下降。

3.3農機農藝農信融合不夠

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程度不高,作物品種、農藝技術等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業機械作業條件[8]。種植模式、配套措施與農機技術存在脫節。目前,肥東縣大部分農田是一家一戶的小田塊,采取的種植模式也是多種多樣,品種也是多樣的,難以適應大范圍的機械化作業以及跨區作業。“互聯網+農機”模式還不完善,農信農藝未能很好融合并發揮作用。

3.4財政扶持力度不足

雖然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總體政府財政支農扶持力度不足,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田間機耕道路、機電提排灌設施和系統、農業機械維修網絡等基礎設施薄弱。同時,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也不夠完善,農機專項資金配套工作經費不足。

4建議

4.1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聚焦關鍵薄弱環節,著力提升水稻、油菜機械化種植和花生、薯類機械化采收水平,加快灌排、植保、秸稈處理、烘干等環節裝備和技術應用,形成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按規定對開展土地深翻、水稻機械化種植、高效植保和秸稈綜合利用等機械化作業服務給予補助。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果菜、現代種業、畜牧水產、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的農機裝備和技術應用[9]。

4.2持續做好農機化項目建設

切實履行農機管理部門職責,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跨區作業管理,落實土地深翻機械化作業補貼等秸稈利用項目,從全局的、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和農機化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加大油菜機械化生產和水稻育栽機械化省級項目縣建設力度。同時,要抓住當前農機化發展良好機遇,積極爭取信貸支持、政策性保險、農機作業補貼等扶持措施,以增加對農機化事業的投入。

4.3不斷優化農機作業服務

認真做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農時跨區作業機具檢修維護、跨區作業證發放、作業供需協調、機手培訓、技術指導、信息引導等工作,抓好農機跨區作業,加強機械化生產組織引導,落實優惠政策。

4.4狠抓農機安全生產工作不放松

加強農機手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術培訓,加強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安全生產檢查和督察,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抓好農機及駕駛員檔案的整理和規范[10]。嚴把農機登記關、檢驗關和農機手的培訓關、考核關,努力構建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農機監理隊伍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水平。

4.5加強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建設

建立區域布局合理、作業門類齊全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扶持和組織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和農機協會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投入農業生產,大力組織推廣訂單作業、承包服務等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提高服務效益[11]。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兼顧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政策引導小農戶接受便利化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集中連片推進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徐慧,周應恒.農機購置補貼、外資進入對我國農機行業技術效率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0):273-277.

[2]劉同山,孔祥智.精英行為、制度創新與農民合作社成長: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農機合作社個案[J].商業研究,2014(5):73-79+192.

[3]張宗毅,周曙東,曹光喬,等.我國中長期農機購置補貼需求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30(12):34-41.

[4]洪自同,鄭金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戶糧食生產行為的影響:基于福建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2(11):41-48.

[5]董詩韓,楊恩華,罕歲.淺談使用無牌農機具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解決措施:以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為例[J].南方農機,2020,51(17):60-62.[6]王曉麗.農機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授課形式優化途徑[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2):112-113.

[7]孔祥智,周振,路玉彬.我國農業機械化道路探索與政策建議[J].經濟縱橫,2015(7):65-72.

[8]陳亮.農機與農藝融合問題探討[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9):79-80.

[9]徐波子.我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及發展策略[J].湖南農機,2011,38(7):5-6.

[10]鐘華.新時期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方法分析[J].南方農機,2022,53(3):158-160.[11]董歡.農業經營主體分化視角下農機作業服務的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6.

作者:郭君娣 單位:肥東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夜色福利美女曝乳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AV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