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6:07: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意識形態匯報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抓整改落實舉措。
(一)領導重視,以上率下壓實整改責任。為確保整改工作扎實推進,區教育局黨組成立區委第一巡察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整改工作由區教育局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各牽頭領導具體實施。局黨組書記為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各分管領導為牽頭整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形成工作推進臺賬,定期聽取進展情況匯報,全力推進整改工作落實。
(二)思想統一,迅速啟動部署整改工作。
對區委第一巡察組反饋意見提出的問題,區教育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召開黨組會議,明確要把巡察整改工作作為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推動黨風政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抓手,作為凈化X區教育政治生態和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以對黨負責,對全區教育負責的高度,對教育系統全面工作進行體檢。
(三)問題導向,從嚴從實推進整改落實。
針對區委第一巡察組反饋的問題,站在增強“四個意識”的高度,堅持問題導向,局黨組反復研究、上下聯動,制定了《X區教育局黨組落實區委第一巡察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方案》和《區委第一巡察組對區教育局巡察問題整改臺帳》,細化分解具體整改任務,分別制定了整改措施,確定了牽頭領導、分管領導,明確了責任人、整改成效和完成時限,保證整改工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聲。
二、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區教育局黨組收到區委第一巡察組反饋問題X個方面X個問題,區教育局黨組堅持立行立改原則,逐一對反饋問題進行整改,其中X項問題已整改到位,還有X項問題正在辦理中。對已經完成的整改問題,持續跟蹤監督情況。現將整改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已完成整改問題。
X、X年度組織生活會材料卷中機關干部一人對照檢查材料存在嚴重照抄、照搬現象,其材料中有“X宜昌”等字樣;二人對照檢查材料缺少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針對性開展學習教育,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端正態度,認真查找不足,堅決杜絕照搬照抄現象再度發生。
整改成效:已完成重新撰寫對照檢查材料,補充整改措施,在黨支部宣讀。
完成時間:X年X月
X、紀檢案卷裝訂無序,重復內容多,制作筆錄不規范,多數為一人辦案,不符合相關規定。
整改措施:認識到紀檢檔案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進行全面系統整理,加強監督檢查,扎實細致做好案件檔案歸檔工作。制作筆錄嚴格按照紀檢格式執行。辦案X人或X人以上。
整改成效:紀檢檔案已經重新裝訂?!对儐柟P錄》已更換紀檢格式,辦案人員增加X人或X人以上。
完成時間:X年X月。
X、支部成員對“”的認識存在偏差,站位不高。部分基層支部還存在組織生活會認識不清問題。X人剖析材料沒按照上級要求撰寫,空泛表態。
整改措施:召開以“”為主題的專題培訓,加強對基層支部組織生活會督導。
整改成效:已培訓。并在后續召開的組織生活會中進行指導和監督。
完成時限:X年X月。
X-X、教師進修學校X人,分別違反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規定。
整改措施:交回違規報銷款。
整改成效:違規報銷分別于X年X月X日存入學?;举~戶,附有存款憑證,給予通報批評處理。
完成時間:X年X月。
X、工作紀律有待加強。
整改措施: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強化《請假管理制度》。綜合運用查閱請假記錄、實地檢查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
整改成效:收齊、執行《請假制度》,隨時到校明察暗訪,無違紀現象發生。
完成時限:X年X月
X、在查閱“嚴守政治紀律、堅定理想信念”組織生活會材料卷中,三十二人的剖析材料沒有對照檢查存在問題和整改措施,只有大篇幅的個人事跡。
整改措施:提高指導監督力度。針對黨員存在問題,及時指導,真實剖析個人問題,支部書記把關,教育局黨組把關,層層抓實。真正做到學深、學透。
整改成效:已召開培訓會議。并在后續召開的組織生活會中進行指導和監督。
完成時限:X年X月。
X、在師德師風案件查處上,在公開環節有所顧慮,怕引起負面影響,如:X年查處的X起教師補課案件只是在教育系統內部對處理結果進行通報,沒有進行深入剖析、舉一反三,并做到“以案促改”。
整改措施:公開違紀案件不留死角,宣傳到位。對案件形成原因深入剖析,舉一反三,達到警示教育作用,做到“以案促改”。
整改成效:查處的案件進行及時公開,宣傳到位。對案件形成原因深入剖析,舉一反三,達到警示教育作用,做到“以案促改”。
完成時限:X年X月。
X、巡察組對校外培訓機構明察暗訪中發現,教育局監管校外培訓機構的科室,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日常監管不夠,對非法辦學機構的監管整治沒有可行性辦法和主動作為的意識,近三年只有X次聯合整治的檢查記錄。
整改措施: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使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行為積極升華為政府行為。對于一意孤行的非法辦學戶,教育局要繼續加大嚴查力度,還要加大黑名單曝光力度。
整改成效:建立教育局牽頭聯合執法機制。集中查釘子戶X家,起到以點帶面的警戒作用。已經檢查X家校外培訓機構,X家合格、取消了X家許可、X家重新申辦、X家停辦、X家取消辦學項目、X家合并、X家整改中,后期跟蹤問效。
完成時限:X年X月。
X、“微腐敗”總結材把關不嚴,存在多處“徹腐敗”“微席敗”字樣的錯別字。
整改措施: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注意上報材料質量的把關。
整改成效:要求學校自查的同時,教育局對學校上報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
完成時限:X年X月。
X、“微腐敗”師德師風專項整治行動致家長一封信回執存在家長沒簽字情況。
整改措施: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注意上報材料的質量的把關.
整改成效:要求學校自查的同時,教育局對學校上報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
完成時限:X年X月
X、以“微腐敗”階段性總結代替工作總結。
整改措施: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注意上報材料的質量的把關.
整改成效:要求學校自查的同時,教育局對學校上報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
完成時限:X年X月
X、以思政課為引領的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有待加強。X區思政課教師配備數量不足,缺乏年輕教師力量,對教師的管理及培訓有待加強。
整改措施:加強思政課陣地引領作用,組建區級思政課研修中心組,建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在全區范圍確定四所小學、兩所中學為區級思政課改革示范學校。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力度。繼續加強校本培訓,增加區級培訓項目。
整改成效:通過觀摩課打造X節校級思政示范課、優質課X節和精品課X節,組織思政教師論壇兩次。X月中旬由五名區優教師思政課展示,全區思政教師進行觀摩。制定校本培訓工作計劃,主要項目是“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學習型團隊建設主題研修,主要任務是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完成時限:X年X月
X、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夠有力。落實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不夠到位,意識形態工作推進力度層層遞減。
整改措施: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總結提煉和分析研究,根據上級政策要求,科學安排部署,確保意識形態工作扎實推進、有效落實。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好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職責。
整改成效:制定局《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結合固定黨日活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將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落到實處。
完成時限:X年X月
X、宣傳工作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抓意識形態工作人員由黨辦人員代管,宣傳人員身兼數職,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整改措施:加強宣傳工作隊伍的培訓和監督指導。
整改成效:已召開宣傳人員培訓會,建群,互相學習。
完成時限:X年X月。
X、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學校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開展活動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加強對意識形態的學習,提高對意識形態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堅決守好校園意識形態陣地,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壓力傳導到基層。深入學校進行指導和監督,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固定黨日和學校德育教育內容當中。
整改成效:X月、X月、X月已分別對學校進行指導、監督。
完成時限:X年X月
X、師生對于掃H除E相關知識的學習還需常態化。
整改措施:學校制定計劃,集中學習,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學校要指派專人進行集中輔導,通過播放宣傳片、觀看視頻、座談論、閉卷測試加強師生對掃H除E知識的理解掌握。
整改成效:專題會議輔導、假期時間學習、學校進行測試考核學習情況。
完成時限:X年X月。
X、在掃H除E的宣傳深度上還不夠,特別是在對家長的宣傳上還需加強。
整改措施: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掃H除E宣傳教育,做到廣大師生家長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營造濃厚的掃H除E專項斗爭氛圍。還積極發動教師、學生、家長向身邊人進行宣傳,在全社會形成黑惡勢力人人喊打的濃厚氛圍。
整改成效:已利用家長一封信、手抄報、標語、班會、警示教育多種形式進行掃H除E宣傳。
完成時限:X年X月。
三、下步整改工作打算。
(一)常抓不懈,以嚴實作風落實從嚴治黨責任。提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覺悟,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保持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壓態勢,做到抓常抓細、真管真嚴。
(二)抓住機遇,以巡察整改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o market factors,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investment decision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costs management difficulty. Once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the cost of the amount of capital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it will result in waste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st, bring economic pressure, thereby redu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field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achieve further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promot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8-0020-02
為更好的提升建筑企業的投資效益,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就必須實施嚴格的施工現場成本管理工作,以使得企業的微利時代力獲取最大的收益,實現建筑企業的快速、健康、緊隨時代的發展態勢。
1加強現場成本管理的策略
1.1增強責任意識
將責任意識強化與每一名企業員工的心上,并使其轉化為一種主動意識形態,將層層分解下來的責任落實到相關責任人身上,時刻提醒著員工的責任意識。
1.2具體考核措施
可以在項目部內部成立一個考核小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據項目部內成員責任成本完成情況,進行商議考核。在各自責任成本范圍內,成本節約了則所節約成本的2%~5%作為獎金獎勵給相關人員;如果成本超耗且是人為超耗則按超耗成本的1%扣除獎金。
1.3必須從細節加強執行力度
細節決定成敗,沒有虧損的行業,只有虧損的企業。一個項目的虧損,往往不是決策的失誤,而是缺少一種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2如何控制現場施工成本
在施工全過程中,材料費占施工總成本的60%~70%,要想控制施工總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管理,減少施工過程中不必要的經濟損耗。必須改變以往材料采買管理權歸物資部門所有的工作方式,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項目部的施工壓力和施工負擔,但為了更好的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降低成本投入,應將單一由物資部門管理向多部門轉變。材料采購部門及現場相關人員應做到以下幾點:
2.1做好材料采購前的基礎工作
工程開工前,項目經理、總工、工程部長、工長必須反復認真地對工程設計圖紙進行熟悉和分析,根據工程測定材料實際數量,提出材料采購計劃,采購計劃應做到準確無誤。在材料采購前,實驗部門做好抽檢工作,確保各種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材料采購部門應建立詢價小組,小組對市場價格進行調查。材料采購人員所采購的材料價格不得突破詢價小組的價格??梢远ㄆ谡匍_例會,在例會上由詢價小組匯報材料的詢價情況,對于鋼材、木材、砂石料分別匯報不同廠家的價格和質量,列舉出選材使用理由,同時公開廠家的聯系方式,以增大監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證做到“貨比三家”優質低價購料。
2.2加強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管理
2.2.1各分項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
物資消耗,特別是鋼材、木材、砂石料嚴格按定額供應,實行限額領料。在材料領取、入庫出庫、投料、用料、補料、退料和廢料回收等環節上尤其要引起重視(各方簽字手續必須齊全),嚴格管理。對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別大的工序,要重點控制。具體施工過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將整個施工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在工序開始前由工長、技術人員、材料員核定、分配主要材料使用數量,工序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材料數量不夠,由材料員報請項目部領料,并說明材料使用數量不夠的原因。每一階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員、技術員(此種至少有兩個人簽認)清點、匯報材料使用和剩余情況,對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與經濟責任制掛鉤予以獎懲。
2.2.2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各種材料數量的控制與管理,①各分項工程都要嚴格控制材料使用。物資消耗,特別是鋼材、木材、砂石料嚴格按定額供應,實行限額領料。在材料領取、入庫出庫、投料、用料、補料、退料和廢料回收等環節上尤其引起重視,嚴格管理。對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別大的工序,由項目經理部直接承包;②在項目經理部實行材料包干使用、節約有獎、超耗則罰的制度;③及時發現和解決材料不節約、出入庫不計量,生產中超額用料和廢品率高等問題。實行特殊材料以舊換新,領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負責人提交領料原因單等制度。材料報廢須及時說明報廢原因。
2.2.3實行材料包干使用
切實發揮好技術人員的作用。在現場根據施工工段或工區劃分成立包干小組,由工長、技術人員、材料員等相關人員進行包干,與經濟責任制掛鉤。另外,要切實發揮好技術人員的作用,一方面,什么部位用多少料,用什么樣的料,有多少節余的潛力,他們最清楚。另一方面,成本控制離不開施工技術,技術必須與成本、經濟效益相結合,否則它就沒有生命力。
2.2.4及時解決材料使用中的問題
及時發現和解決材料不節約、出入庫不計量、生產中超額用料和廢品率高等問題。實行特殊材料以舊換新(安全帽、手套等等),領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負責人提交領料原因。材料報廢須及時提交報廢原因。正常報廢由項目部承擔,否則由使用人自行承擔。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種申請及匯報材料無須大篇幅編寫,簡單說明原因即可,但必須提交,以便有據可循,作為以后獎懲的依據。
作者簡介:羅寧霞(1965-),女,山西臨猗人,廣東海洋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廣東 湛江 52400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261-03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話語環境一般不是“自然語言環境”,即“同伴語”(peer talk)之類的“可理解性輸入”的話語環境(comprehensible input)。由于學生受其母語與所學專業的話語機制影響,國內不同地區不同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話語機制有其特殊性。外語教師話語影響課堂組織結構、教師和學生的交互形式與內容,也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學話語機制與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關聯度。研究大學公共外語教學話語機制是必要的。
多年來,教師話語研究吸引了世界各地學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對話功能、話題輪轉以及教師通過使用什么語言可以組織好外語教學等方面。在中國,很多研究人員也研究了語言錯誤和反饋類型,討論了用什么方法回應學習者的錯誤。
英國伯明翰學派的課堂話語分析模式受到布拉格學派功能語言觀影響,與語言學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是對課堂會話進行描寫和分析的靜態類型結構模式。相比之下,美國的會話分析不是從社會學角度,它是把會話和活動看做是受一定規則支配的有序社會行為,認為會話分析的任務就是從大量無序的自然會話中尋找反復出現的模式或會話規律,認為會話是一個動態過程。
本文試圖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對教學話語機制的特點、言語手段和教學模式進行探討,以期通過教學話語分析,探討學生語言輸出能力培養策略。
一、教學話語理論
教學話語實際上是兩種話語組成:一類是教學性話語(instructional discourse),另一類是規約性話語(regulative discourse)。假設,教學性話語稱為集合A,規約性話語稱為集合B,則A包含于B()。這主要是因為規約性話語B是主導性話語,是關于道德和社會秩序的話語,而教學性話語A是關于各種技能以及技能之間關系的話語,教學性話語A受道德與社會秩序規則的限制。[1]英國著名教育社會學家巴茲爾·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1924-2000)的“教學話語理論”認為教育中只有一種話語,那就是教學話語。[1]教學話語內嵌在規約話語之中。
伯恩斯坦的教學話語理論分為教學話語的傳遞和習得研究、教學話語的建構研究、教育認同的建構研究。[2]在教學話語的傳遞和習得研究方面,伯恩斯坦主要針對不同課程知識的組織類型以及相應的教學實踐模式和教學評價模式,分析不同的課程類型及教學實踐模式對教學話語的傳遞與習得的影響。在教學話語的建構研究方面,伯恩斯坦從教學機制出發,探索了課程和教學實踐以及教學評價背后的教學話語的意識形態的作用。伯恩斯坦認為教學話語機制是通過分配規則(distributive rules)、情景重置規則(re-contextualizing rules)、評價規則(evaluative rules)而運行的。[3]
分配規則是分配某類知識給某類人的規則。學術知識、應用知識,常識性知識、科學性知識等等分配給誰,不分配給誰;或者誰有資格獲得什么類知識,而誰沒有資格獲得或者只有資格獲得另外一類知識。很顯然,分配規則實際所調控的是權力分配、社會團體、意識形態以及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伯恩斯坦認為分配規則創造了教學話語的生產場域,類似于“因材施教”。
外語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課堂的組織形式、詞匯使用、知識擴展應當與學生的英語基礎、所學專業的外語要求相適應,詞匯、語篇的解析,要在學生建構的知識基礎上延拓。
情景重置規則是特定話語移位(dislocated)和重新定位(relocated)的規則。經歷了移位和重新定位的話語不再是原來的話語,此時話語從一個“場”被帶到另一個“場”,話語受到教學話語對其實施的意識形態作用。這種意識形態作用使話語從一個教師的話語轉變成了一個學生的話語。
教學話語本身是一種情境重置。教學話語是通過選擇性移位、再定位和關聯其他話語所建構而成的。[3]
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盡量滿足情境重置規則,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創設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擴展知識會話情景,內容是與學生專業相關英語知識,形式是讓學生自己進行與專業知識相關的英語對話、講解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故事、做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游戲,學生用英語匯報專業學習的情況。另外,要寬容學生匯報過程中夾雜漢語與語病。
評價規則是教學話語被轉化成具體的教學實踐的過程模型。評價規則主要通過三個層次來轉化:一是教學話語對時間、文本和空間的具體化處理;二是文本轉化成一個具體的內容,而空間轉化為一個具體的情境;三是年齡、內容和情境又被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溝通。如按照年齡決定習得的順序,年齡對應于習得順序;根據內容確定評價標準,內容就轉化為評價,情境轉化為傳遞。
二、案例研究
The teacher(T)and students(S)are examining a picture of a brass rubbing of some nobility who lived during medieval times.
T:See this area here? Let’s have a go. I love the dresses,they’re so ornate. Why do you reckon they would have had long dresses and all the gear on their head?
(T.challenges children to think of some reasons why people who lived in medieval times wore the clothes they did)
S:Because of their religion.
T:It might have been because of their religion. (T.validates and acknowledges student’s response)
In some places they do cover their faces and everything,but I think there was another reason why they dressed up. (T. probes for additional ideas)
S:Some people cover their hair so nobody can see their hair——that’s what they did.
T:It’s their customs and religion,that’s right. Have you got any other ideas why they got dressed up like this with their head covered and veils and . . . and the material looks really,really heavy,ornate. (T. keeps probing for reasons)
S:To impress.
T:Yes,to impress their husbands maybe. 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 (T. continues to probe for reasons)
S:Yes. Because it’s very cold.
T:Yes,that’s great. It can get very,very cold in England. (T. acknowledges and validates student’s response)
S:My grandma told me my dad was born in England so I have a little bit of English blood.
T:If you have a look at the photo of them,you’ll see them all dressed warmly. So when you look at the lady,she’s dressed really warm. So in the cold she’d be lovely and warm. Now if she lived in a hot climate,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T. challenges children to try to make links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been reading about and what they know from previous work)
S:She’d be hot. She’s get all sweaty and sticky.
T:I wonder if you can think of what might be different if she decided to live here? What do you think might be different? How would it be different? (T. challenges children to think metacognitively about how the types of clothes may have been different).
上述內容為老師與學生正在研究一幅黃銅拓片。在這個話語片段中,老師(T)讓學生(S)思考中世紀貴族們穿的衣服。當一個學生回答中世紀貴族們所穿衣服的某個緣故后,老師承認并嘗試讓學生繼續探討另外的想法,當又一個緣故確定后,老師承認也同時驗證這一學生努力的正確性,但老師可以繼續讓學生解釋中世紀氣候和中世紀歐洲人所穿衣服之間的關系。
老師鼓勵學生做出某種理解,幫助學生學會監控和調節,引導學生理解材料和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超越材料來構建新知識。
在這個對話中,老師繼續讓學生挑戰自己,同時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努力,其話語體系包含有啟動模式、應答模式、反饋模式,其所提問題的類型有展示性問題,如中世紀貴族們穿的衣服;有參考性問題,如中世紀氣候和中世紀歐洲人所穿衣服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對話中,老師采用了多種教學話語策略。
三、大學英語的教學話語策略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用教學性話語,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實現課堂交際意圖。經常用一種能夠吸引學生注意的方式來表示信息內容,讓學生能夠找到指稱,能夠知道什么是新信息等等。這些將影響學生的語言輸入、語言實踐和心理吸收。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應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如核對性提問,全班性、小組性提問與討論,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形式為輔,如詞匯的講解,課文的解析。
通過查閱文獻與教學案例分析,提出以下大學英語的教學話語策略。
1.恰當使用話語的重復
課堂中的重復話語可分為教師自我重復、學生自我重復、教師重復學生的話語、學生重復教師的話語和學生重復學生的話語五種形式。
重復話語的語用除了具有擴大對話交流范圍、突出強化應答話語的核心內容、對說話人表示支持認可等主要功能外,還有補充和完善、延續話題、暗示修正的功能等。當學生的回答不夠完整、不夠充分、不夠準確時,教師在重復時往往需根據學生的應答作必要的補充,以達到完善學生應答的作用。部分重復后再加上新的話步,這種情況下的部分重復被作為話題延續的手段,具有舒緩節奏,并使話題延續的作用。
2.合理地預設提問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對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提問者知道答案與否,教師課堂提問可分為兩種: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
展示性問題是為了進行語言練習,使學生掌握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多為陳述性知識;參考性問題是尋求不同的信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將顯性的、陳述性的知識轉變為隱性的、程序性的知識。因此參考性問題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外的語言輸出,從而促進語言學習。
彭艷虹(2007)[4]提出課堂話語輪換具有指定性、導向性、誘導性、顯著性與被動性等特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語言材料,更要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交際角色,提高他們主動參與交流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師控制話輪替換的模式,多提出一些參考性問題、開放性問題,并控制好話輪。
3.教師的課堂話輪控制
西方學者Sinclair J. M.& M. Coulthard從會話分析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啟動式+應答式+反饋式的課堂話語體系,李悅娥結合中國外語教學的實際從教師為第一說話人和學生為第一說話人兩個方面探討了我國外語課堂活動的話輪轉換規則。[6]
(1)探測和澄清問題。通常是指針對問題向學生提問。
Can you tell us a bit more about what you found out when you investigated that issue further?
Have you thought about using this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work through that dilemma?
(2)驗證和承認。通常是指肯定的評價或表揚。
“Well done”,“Good”,“Very good”,“Wonderful”,“That’s right”,“Okay”.
That’s a really great effort. You’ve worked hard to put that information together.
I like that word.
It creates a sense of mystery about the plot.
You’ve thought very carefully about how you responded to that topic. There are some really imaginative ideas there. That’s great.
(3)面對差異和澄清選項。通常是指對一個不正確回答的處理。糾正學生出現的語音、語法和用詞方面的錯誤,中斷學生的回答。
You seem to be saying . . . but I notice you’ve actually got something different here. I wonder how you reconcile the anomaly.
I’m not sure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by that.
Perhaps you can explain it more clearly to the group?
Please say that again!
在大學英語教學話語中,Right? OK? Do you understand?Is it clear?Got it?的使用頻率應當減少。
(4)暫時提供建議。
I wonder if you’ve thought about doing it like this?
Perhaps you could try it to see what happens?
Have you thought about . . . ?
(5)提供問題的基本信息,讓學生挑戰自己的思維。
Tell me a little bit more about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So tell us a bit more about how you solved that problem.
(6)元認知:思考與思維。
How do you find out what else you might still need to consider?
(7)面對差異,突出矛盾。
I hear you saying this . . . but now you’ve said . . . I’m not sure I understand your position.
(8)潛在幫助,給學生提示,提示學生關注問題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
I think I’d check that out again,because sometimes there are other possibilities (i.e.,answers) you’ll need to consider too.
You’ll need to look at those issues and identify the one to focus on.
Have you thought about . . . as a way of dealing with that topic?
(9)提問開放性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you’ll do now? How do you think that may help?
(10)信息與思想之間的連接。
Remember what we discussed yesterday about the indigenous people who lived . . .? Think about what we’re discussing now . . . Can you see 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四、結論
大學英語教學話語是一個復雜語篇,受到各種環境(包括交際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話語機制的屬性與模式對學生的語言輸出會產生影響。恰當地使用話語重復、合理地預設提問方式、課堂話輪的控制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言習得。對教師課堂話語機制的屬性與模式進行研究,分析不同地區的文化對教師課堂話語機制與教學效果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
在多年的外語教學活動中,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話語,得出一些教學經驗,即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需要理解學生成長的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專業取向。在此基礎上,才能創造一個互動的語言學習環境,正面影響學生的語言輸出。
參考文獻:
[1]Bernstein,Basil,Pedagogy,Symbolic Control and Identity:Theory,
Research and Critiqu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6:46,183.
[2]Liu Yanfen & Zhao Yuqin,A Study of Teacher Talk in Interactions in English Classe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Bimonthly),2010,
33:76-86 .
[3]唐玉華.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教學話語的實證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09:3-4,10-12.
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簡稱,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又稱MOOC或MOOCs,是一種參與者分布在各地,課程材料分布于網絡之中的,通過主題或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將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和教師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模式。
MOOC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大量的在線課程學習新樣式的涌現,如SPOC、MOO、DOCC、MOOR、PMOOC、DLMOOC、Mo-biMOOC等等,成為了MOOC家族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MOOC也隨之進入“Post-MOOC”時期。
這一概念是美國學者布朗于2013年7月.30日在他的篇名為“Moving into the Post-MOOC Era”的博文中提出的。他認為,MOOC僅代表在線教育的初始形態,而現在好多方面都出現新動向和發生變化,我們已處在“Post-MOOC”時期。這些新動向和變化包括:教學方式正由xMOOCs的完全自主在線學習向混合學習、翻轉課堂、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轉變;MOOC的三大主流平臺的功能相對簡單,不能滿足實踐需要,需作相應的調整;一些Coursera合作院校已開始考慮授予學分認證和學分互認等事宜。
“Post-MOOC”時期出現的在線課程學習新樣式,是基于MOOC的啟發和針對MOOC的不足而創建的新樣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MOOC確獨有優勢,亦有如中途退課率高、教學模式單一、學習終端設備單一、教育理念突破不大等不足。基于此,開發商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新樣式:針對中途退課率高設計了SPOC;針對教學模式單一設計了Meta-MOOC、DLMOOC、BOOC;針對終端設備單一設計了MobiMOOC;在突破教學理念層面設計了DOCC、PMOOC、MOOR。實際上,這些新樣式都是重新整合MOOC的大規模(Massive)、開放(Open)、在線(Online)和課程(Course)四大特征,及與之對應的小規模( Small)、不開放( Private)、線下(Offline)和講座(Lec-ture)的特征,而建構的樣式。 二SPOC及其優勢 SPOC是英語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簡寫,譯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該概念最早由阿曼德·??怂菇淌谔岢?,其理念是為更好發揮MOOC的潛能,讓MOOC資源可以應用于單一學校,甚至是班級這樣的小規模用戶群。其目標是實現MOOC與校園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提升教學質量。其基本形式是在傳統校園課堂的基礎上,采用MOOC的講座視頻、在線論壇和在線評價等功能輔助課堂教學。哄基本流程是教師把視頻材料當作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學習,然后通過在線監督和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知識吸收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實體課教學中與學生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梢?,SPOC是將MOOC與校園課堂教學(“MOOC+ Class-room”)相結合的,一種小型的、私有的、在線的混合教學模式。
SPOC的最大價值在于,它詮釋了如何將MOOC與校園課程教學的結合問題。其在發揮MOOC課程低成本、高效率、易普及、開放、包容、易于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學習等特點的同時,吸收了線下課堂在團隊合作、個性化指導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顯著提升了校園課程教學質量。
SPOC的另一價值在于重新定義的教師的作用。其既不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完全以教師為中心,也不像MOOC那樣過于注重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教師主導功能的發揮。SPOC使教師從一個知識的“灌輸”者、觀望者,轉變為對學生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監督者,指導者,既保障了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保障了教師功能的發揮,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SPOC還使在線學習跳出了復制課堂課程的階段,創造出一些更為靈活、有效的學習方式。比起單純的MOOC,它能為學生提供更完整的教育經歷,且通過限定課程的準人條件和規模,能為學術水平相當的學生定制課程,提供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專業支持和個性化指導。
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SPOC還能將如小組討論、師生間與學生彼此間面對面交流和學生匯報等不能在MOOC中運用好的教學方式,靈活穿插于SPOC模式中,引導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深入討論,翻轉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表達觀點的綜合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1世紀,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致力于探求教學方式的變革以適應這種需要。SPOC正是這種需要的產物,正如哈佛大學羅伯特·盧教授所認為的那樣,像SPOC這種更加靈活和精致的課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進化”,其亦不可避免的對影響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下文同)的教學改革。 三SPOC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影響
(一)對思政課教學理念轉變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思政課教學改革沿著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和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路徑展開。在很長時間里,以前者為主導。其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注重教師“教法”,關注“知識世界”,注重傳遞“是什么”。其優點是教師主導功能發揮確保了思政課教育的思想性、科學性、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但這一改革較少研究學生“如何學”的問題,較少關注“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輕視學生“學”的方式,忽視學生主體性,使學生失去了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p>
隨著“05方案”實施,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成為主導。其強調學生主體性,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管理者;要求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設計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協作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進行。這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習慣和心理特征,但忽視了教師主導功能的發揮,易偏離教學目標要求,思政課的政治性、意識形態性難以保障。
兩種理念所建構的教學模式的不足引發新的教改探索思路是建構一種融合兩種教學模式優點的,既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又注重發揮教師主導功能的模式。SPOC正好契合了這一思路。它將以教師“教”為中心理念改革為以教師“教”為主導,同時又融進MOOC以學生“學”為中心的理念;它的實踐有效性也充分證明,這一理念確實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習慣和心理特征。因此,思政課應以此為鑒,轉變教學理念,重構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效能最大化。
(二)對思政課教師的影響
SPOC重新定義了教師的功能,使其從過去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對學生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監督者、指導者;也使教師的工作內容和側重點發生了變化。
SPOC對思政課教師更大的影響是在備課與教學方式上。備課方面,內容增加了整合資料,制作和完善“微課”;教學方式上,從“灌輸式”轉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啟發式、討論式、談話式、匯報式。不過,更大的影響還在于大量增加了課堂外教學活動的比重。由于大量的學習內容放到了“微課”里,由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大量增加了課堂外教學活動的比重,需要教師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來指導和監督學生在線學習。
SPOC對教師個人能力的影響表現為:借助于現代技術手段來完成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整合大量的材料并轉化為教學內容,細粒度分析學生在線學習數據并歸納出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不斷接受新信息,學習新知識,建立話語權威,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學習能力和分辯能力來獲取知識和過濾信息。
(三)對學生的影響
1.1加強師德建設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的思想品行及人格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身上有所發現。”首先,“基礎”課教師要加強學習,敢于創新。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途徑是加強自身的學習。自覺行動的前提是正確的理性認識,教師師德的建設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逼渲械摹皩W、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其次,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樹立科學的育人觀,通過教育、宣傳、討論等多種形式,弘揚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道德風尚,激發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再次,教師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注意總結經驗。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苯處熤挥性趯嵺`中才能認清是非曲直、善惡美丑,才能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最后,要建立由愛崗敬業、政治素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內容組成的師德評價體系,以使師德建設目標和師德建設內容更為具體化,形成師德目標的導向機制。
1.2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基礎”課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不斷掌握學科發展的新知識、新動態、新成果,優化知識結構,拓寬教學思路。一堂好的“基礎”課的標準應該是教育內容思想性強、理論聯系實踐、內容鮮活、入腦入心,所以教師還要深入實踐,摸清學生的思想脈絡及走向,使“基礎”課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以提高課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3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隨著信息傳媒的發展,各種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通過圖文、聲像等直接生動的方式快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高校已經成為西方勢力與我國激烈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高校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信息的沖擊和震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基礎課教師要深入分析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針對新變化、新挑戰,不斷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在較深的層次上破解學生思想中的困惑問題,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提出的挑戰。
2以學生為本
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要提高“基礎”課的教學質量,任課教師要在課前、課中以及“授后服務”各環節做到系統規劃,精心設計。
2.1課前教師要積極做好準備課前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掌握教材的內在邏輯,了解授課對象的情況,以便于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同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再開發”,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堅持學習,掌握當下的時政信息,了解最新的關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2.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好“精彩第一課”以精彩第一節課為起點對理想、人生觀、愛國、道德、法制觀等每一專題的內容都要精確把握,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環節,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如講授人生觀部分,教師布置學生完成以反映人生態度、價值觀為內容的角色扮演活動,一組學生反映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一組學生反映錯誤的人生觀,通過表演、討論,表達關于人生觀的認知,在角色扮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理論講解,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能力和創造力。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土壤中,才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成長的需要,激勵學生自身成長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2.3強化課程“授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標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授課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和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而是需要通過延長教學環節,借助課程后續服務才能更好地提高“基礎”課教學質量,實現課程的育人目標。具體做法是:第一,堅持教學反思,“基礎”課“授后服務”應以教學反思為起點,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感悟,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及學生的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等因素,教師通過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形成新的后續育人方案。第二,進行課外活動的定位指導,“基礎”課教師要參與指導學生課后的實踐活動,將課外實踐指導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及時解決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例如,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為學生進行思想導航;指導學生課外讀書活動,倡導學生終生與有意義的書籍為伴;通過積極向上的學生社團活動,傳遞先進思想及社會正能量;通過考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這些實踐活動將對青年學生產生長期的、綜合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取得較好的育人效果。
3創新教學方法
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教學法屬于社會歷史范疇,它會隨著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教育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和調整。努力探索適合“基礎”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對于實現“基礎”課教學目標,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1多種教學方法的并用與結合教師要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的學習氛圍,就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有機的結合。特別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基礎”課教師更應該大膽嘗試,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要積極嘗試案例討論教學、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參觀、調研、實踐匯報等多種教學形式的取舍與融合,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如案例教學,特別是為學生所熟知的、貼近學生的案例更具有生動性和啟發性,對學生會產生直接有效的觸動,教學中運用典型案例,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有效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是設計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鑒于法律部分的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可以通過設計消費爭議、勞動合同糾紛、違反職業規范、法庭訴訟等場景,由學生扮演相關的角色,教師通過模擬場景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法律的權威,增強法律意識。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可以同時結合運用,用角色扮演使案例得以具體呈現。
3.2突出實踐教學法的應用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學生真懂、真信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參觀、調研教學法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真實地將所學理論融入實際生活,在了解現實的同時進行自我教育。如在學習“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可先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開展社會調查,將學生分成小組,利用節假日深入企業、社區,完成調研任務。實踐活動結束后,召開實踐教學匯報會,讓同學們通過小品、詩歌以及PPT圖文并茂的演講等多種方式呈現自己的參觀、調研體會,并撰寫分析報告。實踐證明,突出實踐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課程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為試點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2008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動員大會結束后,縣委、政府相關領導聽取了匯報,召開縣委常委會結合我縣實際進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產業高研班結束后,結合全縣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培訓,深入學習貫徹省文化產業高級研修班精神,一是縣委理論中心學習組于6月中旬召開學習會議,傳達學習了全省文化產業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縣開展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培訓上作了傳達學習;三是向宣傳意識形態口的副科以上領導作了傳達學習。充分發揮縣內媒體的作用,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的方針政策和具體做法,積極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根據省州文產辦的有關精神,經縣委研究,及時成立了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副組長由縣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副縣長擔任,組員由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等25個單位、部門領導組成。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委宣傳部。領導組對整個工作作了系統的安排部署,保證了整個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樣,為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提供了保障擁有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風情濃郁的民族文化資源,獨特的旅游資源
(一)抓調研,摸家底。為使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這項工作抓得有的放矢,縣文產辦根據領導組的安排,從宣傳、文體、教育、旅游等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調研組,深入到鄉鎮、部門進行調研,形成了真實、詳細、有份量的《縣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隨后又形成了《核桃產業與旅游文化開發》調研報告。這兩篇調研報告為起草《實施方案》打下了基礎。
(二)方案結合縣情,有可操作性。在三個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結合縣情,形成了《實施方案》,經縣委常委會討論后,報州文產辦得到批復。整個方案的實質核心內容是:圍繞兩大優勢,即:一是圍繞我縣是“核桃之鄉”的核桃文化優勢。用好“核桃之鄉”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賦予時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揚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動經濟力。二是以自然風光和生態旅游文化,一方面發展以特色旅游為平臺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縣獨具特色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增強吸引力,帶動全縣文化產業的發展。堅持五個原則。即:一是堅持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相統一的原則;三是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發展文化產業與發展旅游產業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繼承和創新并重的原則。抓好三大主導產業和一項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產業、是抓好旅游文化產業、抓好廣播電視產業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應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實處縣文產辦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文產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在州文產辦的指導及縣級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緊緊圍繞全州動員大會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實開展工作,圍繞以上工作重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明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相關單位的改革取得了圓滿成功。
(一)完成了相關文化單位的改革??h電影公司有各類人員23人,其中,在職職工15人,離退休職工5人,供養人員3人。公司于2002年5月開始進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沒有實質性進展。到2008年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啟動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啟動了改革。以通過一次性出售現有資產(改革前),妥善安置企業各類人員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職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養人員生活費,分流安置15名各類職工,基本做到了盡可能合理地安置各類人員,盡可能清償有關債務,實現了政府、企業、職工個人都滿意的目標。另外,縣廣播電視事業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額撥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臺了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內函發展”和“外延擴張”并重,公辦民辦共同發展,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協調發展,深化改革,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增加投入,強化管理,實現學校產權多元化,經營方式市場化,教育管理現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擴大普通高中規模,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上線率,以及按照縣委政府確定的“以高中為龍頭,初中為重點,小學為基礎,上下協調,整體聯動”的教育發展思路,切實把高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要按外延與內涵發展并舉的原則,加快一中的建設,實現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離,實現加快普通高中擴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體聯動,協調發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學一起抓,齊頭并進,聯動發展,形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是創新機制,推動發展。要創新學校內部管理機制,一中實行校長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標獎懲制;創新辦學投入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形成辦學投資多元化格局,努力擴大和提升高中辦學規模和水平;創新激勵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對學校、校長、任課教師及學生都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改革,到2008年,全縣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5%以上,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語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通過特有的手段傳達、展示給受眾,以期引發心靈的顫動與共鳴。學院派畢業設計展覽形成于高考制度恢復、學科制度建立后。以高校的藝術學院為平臺,主體為教師與學生,建立在師生教與學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藝術現象。并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豐富著高校教學建設,演奏別樣的藝術風采。
一、學院派畢業設計藝術展覽
展覽藝術又可以稱為展示藝術,展示是人類的一種生活的本能。從生物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生命發展的源頭就集合著各類樸素的展示現象,比如鮮花總是通過自己美麗的花瓣,艷麗的色澤來示好飛翔的昆蟲,以期借助昆蟲來完成授粉;雄性的鳥類華光異彩的羽毛往往會吸引更多的同類雌性;大象、河馬等動物總是在的季節引吭高歌,讓更多更好的雌為之傾倒。而存活于人類社會的展示現象則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特質,這不僅僅是人類本能的行為,而且是有意識的行為和具有文化傳承性的行為?!叭瞬粌H僅有動物性本能,還有人的自主意識,人的活動總是在對象中投射自己的主觀愿望和目的,并通過和對象的聯系或對對象的改造等實踐活動發現和實現自己。”[1]藝術展覽在中國的落地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而學院派畢業設計藝術展覽則隨著主流藝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從規模上來劃分,學院派畢業設計藝術展覽可以歸納為師生個體獨立展、群體展(全校性的如畢業設計展、班級展)兩大類。展覽出現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鞏固和加深課堂藝術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獨立地開展藝術自我表現或藝術創作的實踐活動,擴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同時,此類藝術學院每年的畢業展覽又是檢測和反映學院教學水平、藝術創新程度與水平的重要體現。教育家湯宇認為:“作為大學教育的出口,向外界展示美院教學現狀,其實正是彰顯了一種自信和開放的態度。”[2]每年的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季,不僅僅成為跨院系的盛大慶典,畢業生的不眠之季,也成為了藝術院校獨具一格的校園開放日,公眾可以隨意地出入,品析各類作品,近觀美術院校的創作環境,揭開藝術的神秘面紗,讓藝術真正地介入到公眾的生活。學院派展覽需要師生展覽前的精心策劃選題;創作展開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應對與心態的調整;展覽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的安排;展覽過程中產生的市場價值、文化價值的評估;展覽后藝術文化論壇的伴隨,整個“展覽鏈”已衍生出一種深刻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二、學院派畢業設計藝術展覽策略
中國當代的藝術展覽的形式與內容的定位大致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屬于一種近乎模仿的階段,模仿歐美成熟的展覽體制,試圖把自己裝扮成展覽的合法身份,主要的藝術表現課題是意識形態的本地表現。第二個階段,漸漸從模仿中找到了展覽的本質意義,開始關注本土的藝術精華,藝術表現課題逐漸地從“向外輸送型”發展到“自我表演型”,展覽的策劃與定位試圖與國際展覽發生鏈接,尋求國際大展上的位置。學院派展覽是在這種大的藝術展覽景觀下形成的具有特質性的展覽形式,既要展示出四年學院藝術的學科性、師承性、教化性,又要順國內大的藝術展覽趨勢而上,呈現出一種“代謝式的展覽”。在展覽策劃初期,學生回顧學院的藝術教育,對已學的藝術現象進行歸納、總結,借助一定的材料將這種歸納性的總結付諸筆端。在這種對藝術現象進行歸納的過程中往往又會開拓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局面,這種開拓的新局面會引導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與學習領域中繼續探尋藝術的新境界。
(一)展前教學模式構建
任何一場展覽無論開幕與場地設計得有多么的巧妙,但對觀者留有印象的還是展覽作品本身,可以說展覽的核心就是拿作品來說話。展覽前的創作準備是檢驗知識、錘煉自我、綻放自我的過程。學生在創作的過程就是在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對生活的原料進行能動的改造、加工,在學生的頭腦中構成藝術形象,并通過物質材料的運用,使之外化為物質形態的藝術品的審美創造活動。責任感與使命感是潛藏在每個藝術家心中的一個小宇宙,學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深刻地擁抱藝術,體味藝術的本質內涵。藝術是觸手可及的,它存活于生活的每個角落,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到它,提煉它,表現它?!耙徊侩娪暗闹谱饕涍^主題構思、組織宣傳、場景布置、場地選擇等基本的操作流程,采用一定的敘述手法,將圖像、影像、話語呈現給觀眾。斯托爾、簡斯•霍夫曼等人認為,藝術展與電影制作類似,等同,均作為特殊的文化儀式活動,借由空間、文本、圖像、展場與語境的關系設計藝術,展示藝術,反思藝術,并將文化的價值、藝術文化的形式、話語等內化到藝術結構中并加以闡明,從而輔助觀者深入理解藝術作品的敘述模式?!保?]
(二)展中的文藝價值展現
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審美家愛德華•布洛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距離乃是一切藝術的共同因素”。最佳的美感距離就是那種最近距離而又沒有喪失距離的那種距離。展廳現場的作品的展示恰好設定了一個這樣不遠不近的最佳距離,在展廳欣賞藝術的過程中,觀賞者對于藝術作品所顯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是心理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種由于消除了觀賞者對藝術作品的實用態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觀者對眼前的事物產生了嶄新的體驗[4]。創作者在展覽現場觀察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感受時,以第三者的身份重新解構創意,認識藝術,探討本我、自我與世界的關聯。對于參展的學生來說參展不僅僅是一個過程,不僅僅是被人認知了一下,對于現場的討論、觀察、評說,以及對作品的二度解構,都會對學生的藝術生涯增添了一個觸及藝術命題的深刻論證,對于個人素養的提升,專業知識的升華都有很好的“井噴”效果。著名的學者蘇納認為“圖像和動態學習經驗相互交叉,效果最佳。”高校藝術展示文化既能夠提供給學生圖像、知識的學習經驗,又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動態學習經驗。據調研統計,通過接觸或觀摩展覽,有近80%的學生能夠獲取自己專業以外的美術知識,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能夠對自己的創作產生影響和幫助,大多數的學生希望通過展覽與其他作品進行“溝通”。藝術創作力是需要鼓勵的,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點滴的藝術軌跡中不斷地鼓勵、吶喊,而藝術展示正是提升學生設計信心的一碗心靈的雞湯。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地方。”[5]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是愛的教育,也是人類教育生命中最被需要的一種教育,是最富有生機的人性的教育。在展覽期間創作者的作品往往會與觀者產生共鳴、交集。創作者在與參觀者介紹與推介自己作品的時候,參觀者的微笑、點頭、問詢都是對創作者最大的肯定與鼓勵。藝術展示進行中的交流是大學藝術發展的助動力。交流中總會有兩種聲音相碰撞、相融合、相依存,交流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當代任何藝術發展的助燃力,互動交流可以引導藝術朝向一個積極的、健康的、正能量的、具有學術深度和品質感的方向發展。學院派的藝術發展更是離不開藝術展間的交流。藝術展示沖破了大學藝術專業培養方向的專業局限性,是一個開放、有容乃大的大課堂,可謂動畫、廣告、環藝、裝潢、繪畫、新媒體等各大專業共聚一堂。這樣的大課堂打破觀者與創作者間學科專業的禁地,可以引發出更多的藝術話語的討論,觀點的碰撞。在展覽期間會出現一種合作的團隊狀態,而團隊精神也是21世紀藝術人才必備的素養。因為展覽這個大目標會把各個專業、各個研究方向的人員凝集在一起,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協同合作。圍繞這個大目標成員之間會互助互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以追求目標的達成。策劃一場展覽,從主題的設定、作品的創作、方案的修改、展場的空間設計、作品的排列方式、展覽的宣傳、開幕現場氣氛的設計、展期的現場維護、值班安排、展期結束現場的清理等環節都會有一個工作完成計劃表,每個階段完成工作清單都在團隊主管的掌控中。團隊主管要按照計劃表的要求分配工作,團隊成員要按照要求去完成各個時間節點中的具體工作。在整個展期,團隊成員之間一定會保持良好的溝通、頻繁的信息交流。
(三)展后的教學效果延伸
圍繞學院展覽開展的配套的公共藝術教育活動則達成美的延伸。審美教育也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首次提出和使用“審美教育”概念的德國美學家席勒認為美育可以把“自然的人”上升為“道德的人”。是對人的心靈的凈化,對人情感的激發,對人想象力的培養[6]。荀子日:“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7]認為美育就是:“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惫粢苍f過,美育是喚醒社會的警鐘,是招返迷羊的圣經,是澄清河濁的阿膠,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可見審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歷來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美學家、思想家所重視。藝術展示引領學生達到更高的人文境界、思考深入的問題。人文精神是一種對于人類的價值、尊嚴等的關懷,其核心是對人類命運的一種感召,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中,正是因為有個人精神的存在,藝術才有了人性的光輝,在藝術展示過程中學生是創作的主體,學生可以通過在高校藝術學習中提高自我的人文精神,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創作中進行自我的訓練。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參與鑒賞藝術作品,在一次次的鑒賞與感悟中,深刻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及人文精神。藝術展示就是用最簡單的設計思維來反映更高層次的問題或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到更廣袤的空間中去,對社會有更深入的認識,對世界有更強烈的感觸。
三、結論與展望
學院派展覽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一個連接學院與社會的平臺,讓社會上的人更全面更具體地了解中國藝術的現狀,中國藝術高校的教學成果。學院派展覽是借助展覽這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理順自己的藝術情感、技法表現、意識形態的比擬,開拓新的藝術的研究與探索方向。展覽的終極目標就是探求藝術與精神之間的關系,探尋個人表現的張力,給創作者、觀者新的人生啟迪。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84年經濟—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5.
[2]謝亞平.畢業展的使命———觀川美設計藝術學院2009年畢業展[J].美術報,2009(3):32.
[3]李硯祖.中國藝術學研究[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380.
[4]巫鴻,王璜生.地點與模式:當代藝術展覽的反思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7.
[5]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00.
中圖分類號: P624.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安全管理體系還不夠規范和完善
目前,供電所內部安全職責細分還不夠明確。安全涉及意識形態、設備運行、規程制度等方方面面,它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部分人的問題,而是一個體系的問題,供電所各自應負什么樣的安全責任不明確,所長、安全員、工作負責人應履行哪些安全職責和安全工作不清晰,導致有些人無安全壓力。供電所主要安全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運行維護工作上,很難兼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能應付基本的安全統計工作。
(2)員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
一些員工由于麻痹大意,心存僥幸,在工作過程中的安全警惕性不高,現場作業不穿絕緣鞋、不按規定正確配戴安全帽,倒閘操作不戴絕緣手套等習慣性違章行為依然存在。
(3)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基本制度沒有認真執行
供電所安全活動流于形式,安全活動記錄馬虎敷衍,時間、人力、物力花下去了,安全素質卻沒有得到有效提高,甚至有些供電所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按規定周期開展安全活動。班前班后會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安全工器具管理還不夠規范,安全分析匯報工作不認真、不嚴格,“兩票”填寫不規范現象屢教屢犯。
(4)工作負責人、工作班成員沒有嚴格按照《安規》的規定履行各自的安全責任
在現場作業過程中,發現其他人違章作業時,礙于面子或其它原因不立即進行制止,甚至受“從眾”心理影響還積極配合,集體違章。
2、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安全生產需要杜絕生產習慣性違章
施工現場習慣性違章現象是供電所安全生產中的一種通病,憑經驗辦事,經驗成習慣,一習慣就違章。自認為是老師傅,對線路、設備心知肚明,不認真核對線路、設備名稱和桿號,藝高人膽大,登桿作業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特別是天熱,更嫌安全帽是負擔。不認真執行“兩票”制度,現場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圖省事,不驗電、不掛接地線、不設安全遮攔。在實際的工作中,養成的違章違紀惡習、不良的工作方式等,嚴重威脅著安全生產,終將釀成事故,后患無窮。這些需要牢固樹立“風險可以防范、失誤應該避免、事故能夠控制”的理念,時時、處處牢記規章制度,供電所要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工作,隨時警鐘長鳴。培訓到人,培訓到現場,改變憑經驗辦事的老毛病。要加強監督力度,對習慣性違章要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能講人情、面子,重管重處。寧聽罵聲,不聽哭聲。要端正思想態度、提高安全意識,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每完成一次生產任務,要對照《安規》,在安全生產上時時刻刻查漏洞、找差距。還要結合本崗位的實際檢查自己的安全工作是否到位。
(2)加強農電工管理和保持隊伍穩定
農電工隊伍是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好農電安全生產和農村供電服務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穩定與否,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電網安全,影響到企業利益,影響到公司形象和穩定大局。加強和規范農電工管理,保持隊伍穩定,是公司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責任,也是公司搞好農電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農電工管理和保持隊伍穩定,是供電所安全生產管理重要工作之一,勢在必行。
(3)思想上重視,從制度和組織措施上保證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
思想決定行為,從思想上重視是開展安全生產的工作基礎,是鞏固和發展安全生產良好局面的前提保證。提高全員安全意識,要從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工作抓起,注重“兩票三制”工作的管理?!皟善比啤笔寝r電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中的最基本的工作制度,是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任何人為的責任事故,均可在其“兩票三制”的執行上找到原因。所以,加強對‘兩票三制”的管理與監督,是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內容,供電所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的執行力度。抓好“兩票三制”工作至關重要:①進一步完善有關制度的工作細則;②加強全員、特別是對應管理崗位和一線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力度,做到定期并嚴格理論考試;③加大績效考核工作力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嚴格落實責任,實施獎罰,從而激勵員工自覺做好工作。要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員工定期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安全生產分析例會,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的各種技術資料、檔案、臺賬和記錄。
(4)加強安全用電宣傳
提高廣大用電客戶的安全用電意識,普及安全用電常識,防止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提高農村安全用電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供電所要結合農村生產以及村民生活特點,積極采取各種宣傳手段,如成立“電力安全宣傳隊”,深入各村組、集市街道、農戶家中,現場傳授村民正確使用電器設備的方法,讓客戶了解怎樣處理在用電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通過各村組懸掛安全用電橫幅、張貼安全用電標語、發放宣傳材料、編寫安全用電知識板報、利用各村組廣播講解等形式向廣大農民朋友宣傳安全用電常識,真正將安全用電宣傳工作做到位。
(5)落實責任,促進安全管理制度化
①以人為本,加強意識形態層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生產的最終執行者是一線生產員工,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能直接決定著安全工作的成敗。根據農電公司的實際情況,可以結合教育、考核、獎懲、安全活動等多種形式強化工作負責人、簽發人、工作班成員的安全意識。將學習安全規程、學習安全制度列入供電所安全活動內容,培養員工學習安全的自覺性,強化員工的安全思維,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這不僅是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而且是長期的重點工作。
②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安全目標層層分解,明確各個崗位的安全工作和職責。
③想方設法,確保各項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得以規范執行。認真地開展好每周安全活動,注重實效,嚴格地執行班前班后會制度和“兩票”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切實地加強對員工的安全保障,而且可以提高員工對安全的重視程度。
(6)加強臨時用電管理
鑒于灌溉期間容易出現爭搶用電的現象,供電所要認真組織農電工提前做好服務,對電力客戶進行走訪調查。對群眾提出的新裝要求,按有關規定辦理并及時進行安裝,簡化臨時用電申請手續,工作人員親臨現場辦理臨時用電手續,為廣大提高便利的電力服務以及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供應。同時,幫助群眾對用戶農灌用電設備要做早檢查、早試驗,對不符合標準的臨時用電應予堅決取締,杜絕私拉亂接現象的發生。
安全事故學習心得體會集錦一
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海恩法則”在各國的安全生產領域流傳很久,它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這一法則的精髓,強調的是對事故發生前隱患的見微知著、防微杜漸,直接考量的是人的自身素質和責任心。
每年的七、八月份歷來是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期。張興凱委員曾對20_年1月1日至20_年5月17日的20819起死亡事故數據按月作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按照事故起數計算,一年中,8月份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最多,達到2036起;其次是7月份為1913起。
前不久,在云南迪慶隧道坍塌、宜興市竹海公園滑道失控等多起安全事故中,暴雨等外界氣候因素不容忽視。
“七、八月份是我國暴雨、雷電、臺風、冰雹、短時大風等多發期,這些自然災害的影響會給設備設施帶來事故隱患,而且炎熱多雨的氣候下,人們的情緒容易急躁,工作注意力下降,人本身的事故風險增大。”張興凱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應注重監督和對人安全意識的管理,否則,如果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管理人員安全責任不落實,受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發生事故幾率會更大。
王宏偉在幫本刊記者分析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時一再強調,切忌因技術因素而忽略了管理。社會的發展需要技術、管理和人文因素的有效結合。任何制度和監管,都需要通過人的責任心才能實現。他表示,管理上的漏洞,是制造悲劇的根源。很多事故發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重技術,輕管理,其實事故預防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對人的管理,推動人文素質的普遍提高。
安全事故學習心得體會集錦二
作為一名帶班班長,我認識到本事故的教訓是深刻的,事故不僅給企業造成了損失,也給責任人及相關人員帶來了經濟損失,同時給個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精神傷痛。思痛之余,我更加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對如何進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有深刻的體會。
一、提高安全素質,杜絕事故發生。本次事故的主要根源是操作工在關鍵時刻失去了對事故發生的可能預見和后果的意識,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對安全的僥幸心理。為此,抓安全生產必須抓好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思想行為的教育和提高。
二、從多方面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全體員工要互教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要養成專心致志抓安全的良好習慣,操作工在做到三會、四懂的前提下,還應做到五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生產的安全。
三、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當前公司上下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降本增效活動,身為一線員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就是的降本增效。在工作中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項操作規程,還要養成良好的安全操作習慣,杜絕習慣性違章,敢于同身邊的不安全行為較真。每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相互監督、相互提醒,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只要人人都來重視安全,時刻關注安全,把安全生產銘記在心,消除任何對安全工作的饒幸心理,公司的安全工作必定能做得更好。
安全事故學習心得體會集錦三
20_年8月,我公司相繼發生兩起生產安全事故,給全公司黨員干部敲響了沉痛的警鐘。公司上下積極行動,進行了反思事故根源,強化安全意識的集中培訓和學習。近期全公司黨員領導干部又集中開展了一次廉政警示教育活動。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黨紀教育,推動黨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全公司黨員干部教育活動中進行了深入的學習、交流,在此將這段時間學習活動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做出匯報。
安全生產是煤炭企業的天字號大事,安全生產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經常說到:“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說明了安全生產是對每個人都切實重要的。通過分析兩起事故,很大原因都是違章造成的。也就是事故的根源出現在思想上,安全意識不強,現場管理不嚴,凡是掉以輕心,這些問題是引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講,抓安全生產,主要抓人的思想工作,要以增強人的安全意識,杜絕人的習慣性違章做起。全公司黨員干部要著力增強五點意識:
一、增強宗旨意識。作為一名中層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要牢牢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理念。如果在精神上缺鈣,行為上就容易不注意小節,就容易頂不住誘惑、經不起考驗,最終導致從量變到質變,誤入歧途。
二、增強責任意識。作為一名中層干部,一方面要管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則,另一方面也要擔當起分管責任,帶好隊伍,嚴格要求下級,勇于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
三、增強規則意識。全公司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頭腦,筑牢思想關,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必須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中央八項規定,守住底線,謹小慎微。
四、增強風險意識。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全公司每一位黨員干部必須筑牢拒腐防變防線,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依法行政,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慎重交友,走好人生路,維護黨部的良好形象。
五、增強安全意識。實際上是要我們明白防患于未然的價值,要遠遠大于發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訓;事前努力的意義遠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責任,要在安全時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們的安全意識和對員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點上,落到實處,不能盲目無序,要把“安全第一”當作首要的價值取向,只有真正讓員工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才能使安全生產深入人心,才能確保我們的企業興旺發達,長盛不衰。
很多案例的當事人是我們熟悉的兄弟、同事。令人深感惋惜,不少同志是業務上的骨干,甚至是中層以上領導。造成這些案例發生的原因:一是理想信念喪失。一些同志沒有把牢思想關,淡化黨性修養,放松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從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二是法律意識淡漠。一些同志個人私欲超越法律法規約束,或是視規章規定為無物,沒有“紅線意識”,以至觸碰了“高壓線”;三是漠視中央八項規定。沒有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對黨在新時期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沒有入腦入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及中央八項規定;要持續不斷地改進自己思想和行動上的不足,慎微慎獨,在本職崗位上干實事、求實績、見實效。
通過對事故的分析,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增強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增強從業人員安全意識的重要意義。其實每個人都清楚“安全事故源于思想僵化”,麻痹的思想才是事故的最終殺手。只要一個人的意識形態中對某種事物有防范,從思想認知上感覺到某種行為可能對自己或他人有傷害,她就會主動去防范主動按照正確的軌跡去運行。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在防范安全事故上,在做安全工作中這種安全意識尚缺火候,安全思想還沒有根深蒂固,這也正是我們安全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安全管理這個領域有了充分認識,今后將與公司上下一道努力工作,以安全為重,以安全未魂,以安全為旨,筑牢安全防線,共同托起企業安全的職責。
安全事故學習心得體會集錦四
通過這兩次重大事故,讓我深深地吸取了教訓,同時也讓我在教訓之余受益匪淺。
一、認真學習煤礦安全規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加強安全生產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是對我們安全的保障,是對我們技能提升的基礎,也是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手段。
二、作為一名煤礦職工,我們要認真分析事故原因,認真學習事故措施,深刻反思,確保工作安全進行。
三、深刻認識了礦調度的重要性,我們要堅持一班三匯報,及時做好匯報工作,并做好值班記錄,準確詳細地匯報,認真聽取調度安排,及時處理和預防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事故,我們須引以為鑒,決不可重蹈覆轍;教訓,我們須慎思獲益,決不能敷衍了事。
一、安全第一,是我們一直遵循的安全核心手段。安全運輸,也是遵循的準則之一。這次事故,讓我明白了許多運輸方面的知識,比如膠帶司機職責,膠帶保護,運輸注意事項等等,當然我們得更加加強學習;安全供電,同樣也是重中之重,如何保障供電安全及時便是我們學習的技能之一,尤其對一個電工而言更是重要。我們得認真學習,虛心對待。
二、預防為主,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這次的事故,讓我認識了預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了檢修的重要性,這些都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對待,如何做好安全供電,如何做好安全運輸,如何做好安全事故處理,這些都需要我們提前構思,提前預防。我們得引以為鑒。
三、服從指揮。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須服從指揮,服從管理,按照程序,認真對待。同時認清礦調度的重要性,及時匯報開展工作。
煤礦工作是常抓不懈,緊抓不松的,我們也得跟上前進的步伐。
安全事故學習心得體會集錦五
在學習了安全教育這個專題后,我更明白到在小學階段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不可輕視,因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當危險悄悄地逼近時,孩子們還一無所知,不幸的事卻屢屢發生。我認為多渠道加強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師生安全防護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利用日常小事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總會聽說有學生在玩耍時摔斷胳膊、腿,碰破了額頭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這些事情發生在學生的身邊,很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可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梢宰屧趫龅耐瑢W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談談自己對這次事故的的體會和看法,用身邊的事教育學生,學生很容易受到教育,對幫助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很有幫助。
學生在學校有很多課余時間,學生分布區域廣泛,在操場、教室、走廊、樓梯等地活動,情況復雜,不易受老師控制,學校應加強這一時間的管理巡視,教育學生在課余時間如何選擇安全有益的活動和游戲,在指定的安全區域活動,教育學生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及時報告老師并到醫務室就診。
校園事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還是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2019年3月)
根據縣紀委、組織部關于開好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要求,我就支部班子情況向大家匯報一下。子長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黨支部共有黨員8人,其中離退休黨員2人,在職6人,共設支部書記1名,組織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
一、對照檢查查擺存在問題和不足
根據組織要求,通過與單位成員談話談心、征求意見,經對照檢查,歸納整理,支部班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1.政治上不夠成熟,不夠敏銳。多數班子成員認為我站工作主要是落實礦山企業管理的業務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系統學習,因此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了解和鑒別,缺乏警覺性。不少班子成員習慣于慣性思維,總認為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安排工作習慣于從分管領域出發,遇到困難總是想先解決自己分管的,完不成任務總是找客觀原因。大局意識不強,協作配合不力,影響整體工作推動。
2.班子成員之間思想交流不夠。多數人缺乏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奉行“好人主義”,很少深挖細究,對同志的缺點旁敲側擊的多,錯誤地認為說到別人的痛處,會傷及同事之間的感情,不利于單位的團結。比如,單位同事辦事考慮不周,影響了自已的工作,造成彼此心中有芥蒂,如果不及時的進行交流,就影響了同事之間的關系,甚至發生矛盾。
3.黨建工作責任落得不實。對單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們是基層單位,是辦具體業務的,黨建是黨委和總支的事,我們作為基層單位只要能過的去就行,能應敷檢查就行了。對干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抓的不夠,特別是對干部的工作紀律,作風建設抓的不嚴,不能夠以談心溝通的方式及時提醒警示糾正他們在工作、生活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時甚至搞“一團和氣”。對個別遲到早退,無故不上班,不請假,辦事不主動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形成“鞭打快?!?、“干好干歪一個樣”、“干跟不干一個樣”,單位沒有形成激勵約束,積極向上的工作機制。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深入學習、廣泛討論、深刻剖析的基礎上,認為存在以上問題的深刻根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學習不夠。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有時把學習當作政治任務,平時學習只是滿足于看看報紙、瀏覽網面、讀讀文件。反思起來,主要還是輕視學習、放松理論武裝,做不到主動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學的多一些,與工作關系不大的學的相對少一些。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健康東西的影響,忽視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自覺加強黨性鍛煉不夠,理想信念的根扎得不深,沒有通過學習解決好理想信念、群眾觀點、思想方法、精神狀態、執政能力等問題,導致對深層次的問題缺乏深入思考。
(二)宗旨意識不牢。對延安精神的重視弘揚不夠,接觸群眾少了,離群眾遠了。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務時,注重上級要求,忽視了問題能否解決、群眾是否滿意;在干部考核評價、督促指導上,主要看工作任務完成了沒有,而不是聽取群眾的意見、看群眾怎么評說。
(三)創新意識不強。大部分班子成員改革創新意識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不能主動學習新事物、思考新問題、提出新思路。有些同志在工作上有許多新想法,但是缺乏勇氣,不能大膽作為,習慣按老一套辦事。
(四)責任意識淡薄。在班子成員中存在著求穩怕變、求穩怕險、求穩怕錯的思想,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銳氣不足,在問題和困難面前縮頭縮腦;有的工作滿足于現狀,創新意識不強,缺少應有的進取精神,滋生了隨大流,滿足于不違規、不觸線、不出事思想。有的在工作上不愿意動腦筋,只求得過且過、未能盡心盡責;有的遇事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以致在不知不覺中拉大差距,在猶豫不決中喪失機遇。久而久之,抓工作的韌勁沒有了,恒心消退了,敢于擔當、敢闖敢為的責任意識逐漸弱化,造成不做為的現象。
(五)黨性修養有所放松。近年來,隨著工作生活環境的變化,班子成員放松了對黨性修養的要求,放松了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革新能力的重視和提高。在政治理論學習上自覺性不強,思考問題不深,自我反省不夠;班子成員間平時相互交流交心不足,民主生活會上自我批評不足,相互批評更少。
(六)紀律執行有所松懈。班子仍然存在紀律管束執行不夠到位的情況,沒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對執行政治紀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政治紀律的內容向干部職工宣傳教育不夠。一些應該執行,能夠執行的制度執行得不嚴格、不徹底。對干部職工思想、紀律、作風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苗頭重視還不夠;對身邊的一些錯誤行為,批評和糾正的力度還不很大,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好人主義”和怕得罪人的思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針對班子和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下一階段,我們將提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強化整改落實,務求我站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一、建設學習型機關。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班子為目標,堅持每周一定期學習制度,加強對干部政治理論、政策水平及業務技能的培訓,準確把握黨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提高班子成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履職盡責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