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模板(10篇)

時間:2022-09-07 21:05: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老年護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老年護理

篇1

隨著現在醫學體系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和提升,醫院的護理水平相較于以前也更加科學完善。然而,由于護理機制仍然不夠完善,在手術室的護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隱患,這些潛在的安全威脅可能會不利于患者的護理和康復,嚴重甚至可導致患者的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為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復做出保障,醫院應當對現有的手術室資源進行整合,從優化護理的管理措施出發,逐漸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自身的責任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護理安全事故的產生,樹立醫院優秀的護理形象。

1 我國人口現狀及凸顯的問題

隨著家庭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醫療、衛生的不斷推廣與普及。據統計,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人數為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由此可見,老年人的養護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突出問題。

2 老年護理的重要性

2.1是社會品德的體現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1996年我國老齡協會提出"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目標,此戰略目標主要涵蓋4個方面的內容:①老年人個體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體整體健康;④社會環境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一個長期奮斗的目標,需要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護理 老年人由于年齡增長,會出現一系列身體衰退的信號。主要表現為組織器官儲備能力降低、功能減退、以及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感覺及平衡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跌倒交通事故燙傷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應速度降低,手足協調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應該注意保護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時可幫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輔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談要注意語調、語速、語言的選擇。同時要認真做好健康教育,比如進行健康運動,營養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2.3當前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2.3.1老年護理人員素質低 由于傳統護理理念的影響,很多醫院擁有的護理人才隊伍專業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責任意識不高,對于護理學的基本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夠了解,對于應對老年護理的突發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應急和判斷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護理人員往往會在老年護理中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導致手術未能順利實施,比如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導致的手術必須物品準備不夠充分,缺乏對患者病情了解導致延誤手術等。

2.3.2老年護理知識不明確 有些護理人員不夠細心可能導致用藥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藥和靜脈藥的標識,輸血輸液的查對不嚴。患者詢問時執行的口頭醫囑存在一定偏差,給藥種類或者劑量出現一定偏差。在儀器使用方面,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定期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維修保養,手術前未能及時對大型手術儀器進行試機,嚴重時可能導致手術過程中儀器臨時出現故障。部分護理人員在電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練,容易造成手術過程中電腦的電極黏性不夠,固定不穩定,可能導致電刀脫落造成患者的電灼傷。

2.3.2老年護理管理不細心 部分護理人員護送老年患者回監護室時,動作不夠細心往往容易導致病患者感到不適。如: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在老人手術前后認真清點手術用品,未能完整記錄手術當中需要的手術用品,未能做到仔細核對每樣手術用品,確保數目不出差錯,確保不將手術用品遺留在病患體內。部分護理人員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記錄往往出現差錯,在管理和行動上都不細心,出現許多涂改情況,極易造成醫療糾紛。

2.4老年護理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2.4.1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 當前我國的醫療改革已經漸漸普及,這就是為了促進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和護理服務專業理念的提升。與此同時,醫院應當做到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醫療和護理理念,有效減少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護理的水平,降低潛在的安全隱患,醫院應當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的護理理念,并積極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新的護理理論知識,學習新的護理技術,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其次,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強化,堅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同時,醫院可對手術室內的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讓所有護理人員樹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觀念,做到嚴格實施老年護理中的各項工作流程,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有效減少手術室內安全事故的產生。

2.4.2加強對老年護理知識的宣傳 醫院需加強對護理人員藥物學相關知識的培養,堅決要求護理人員做到使用任何藥物之前先認真核對劑量和濃度以及藥物的正確用法,對于術中口頭醫囑,要做到讓護理人員復述一遍正確無誤后再告訴患者讓其執行,并能堅決保證外用藥和內服的標識完全分開。對于需要輸血的病患,要讓護理人員和主治醫生共同核對病患的基本資料以及所輸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損情況,確保萬無一失后,才能對于病患進行輸血,并密切觀察輸血后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效減少應輸血不當出現的問題。對于儀器使用方面,應要求相關的護理人員了解儀器使用的基本知識。如老年患者手術后,相關護理人員需管理好手術臺上的電刀筆及其他手術用具,將手術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險器具如高頻電刀在非正常使用時造成電灼傷。

2.4.3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 老年患者往往記憶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該耐心,對于某些易發生的危險事件除了口頭告知以外還需要書面告知。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進行個性化教育,從而提高護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運動指導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體質一般比較差,所以不喜歡運動或者存在著運動不足的情況,根據當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個人興趣,可以提出一些運動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動動,進一步增強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環,但是不能太疲勞,根據個人情況要堅持大概40min/d。

2.4.5進行健康指導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時間或者雙休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指導,比如開展老年壓知識的講座,舉辦一些義診方面的咨詢,發放相應宣傳知識手冊,使患者從發病原因和常見癥狀自我監測之后加強預防措施。同時對于注意事項、并發癥狀和治療原則方面對高血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個別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場的進行健康指導或者對于健康指導的一些患者,醫護人員可以采用上門進行服務。或者是采用電話追蹤隨訪的方式,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體驗,建立健康檔案,直接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距離,真正提高患者各種疾病的認知度,有效地開展護理干預工作。

2.4.6加強心理的護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著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非常悲觀、害怕以及沮喪的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經過具體情況分析,可以總結出老年人產生不良情者興奮緒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為文化層次比較低,對自己的病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語言相對比較少,我們一定要患者進行溝通,介紹老年患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增強患者的信心,其次還需要與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然后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讓家屬主動地擔當起照顧的責任,關心患者并,并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檢測和提醒,最好能夠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對于老年人吃藥這個環節,老年人一定要根椐醫生要求進行吃藥,不然就會發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醫囑服藥 因此,遵醫囑服藥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記性差,常常忘記按時服藥,主要靠家屬和護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確服藥或對藥物的認識不足,因此我們在進行護理的時候,要對這部分患者講解藥物的分類、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使患者合理用藥,避免濫用藥物。

2.4.8注重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的培養 此外,我們需要通過鼓勵護士積極參與護理大專和本科方面的學習,通過積極選拔優秀的人才去外出學習,護理部組織相關的人員去帶教查房,交流相應的經驗,努力掌握更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只有擁有本科高精尖儀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專業的醫療方面的水平,相關社會人文科學知識都需要不斷地豐富并完善自己,并請授課水平高和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進行全院性的學習,將帶教體會與大家進行相應的分享,從而提高護理能力。

3 結語

老人的護理工作由于具有環節復雜,服務要求高,操作過程容錯率低,事件連續性強等特點,對相關的護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時發現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及時應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是醫院想要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就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想杜絕醫院各處存在的問題,必須抓好老年護理中的每一個重要步驟,從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的素質做起。同時,醫院需要采取必須的措施,認真執行各項有關的規章制度,對老年護理中存在問題有高度的認知,并能針對不同老年護理問題采取具體的應對措施,保證醫院老年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進而減少患者的痛苦,對患者進行最有愛心的護理,從而有效的杜絕醫院護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也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信譽度和社會經濟效應。

參考文獻:

[1]文傳鳳,李玲.老年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應對策略[J]. 臨床護理,2012,6(13):17-18.

篇2

護理院主要管理部門有三個,分別為民政局、衛生局及社保局,其中民政局為主管部門,衛生局及社保局為業務主管部門,三大部門在民政局牽頭下,對護理院進行共同管理、聯合監督。其中民政局主要負責護理院建設補貼及運行補貼的審核及發放、護理院年終考核評定;社保局主要對獲得醫保定點單位的護理院進行醫保資金的審核及發放、藥物使用及處方檢查,保證用藥及費用使用的規范合理;護理院作為醫療性質的機構,衛生局主要對其醫護人員資質進行審核、對醫療護理質量進行監管,并制定護理院收治對象、醫療及考核制度等規范文件,保證護理院正常運行。

2.服務項目及服務對象

護理院服務項目主要有醫療護理、康復促進及臨終關懷,其中以醫療護理為主,臨終關懷比重不斷上升。護理院收費項目包括床位費、護理服務費、伙食費及水電雜費等。入住護理院的患者每月約需繳納4000元住院費用,其中95%的入住護理院患者享受醫保待遇,個人只需承擔床位費的5%;扣除醫保補貼后,個人每月僅需支付約1500元的住院費用,與目前蘇州市平均退休工資相當,50%的受訪老人表示可以承受護理院費用。蘇州市衛生局2009年制定的《蘇州護理院收治對象規范》具體規定了護理院收治范圍,本課題組調查結果顯示,蘇州護理院80%的入院患者年齡在80歲以上,入院病因主要為心血管疾病、中風后遺癥及糖尿病(比例分別為40%、45%、30%),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比例達73%,患者住院時長較長,35%受訪患者入院時長達13個月以上。

3.行業自治協會

2010年,蘇州市護理院行業自治協會暨康復護理協會正式成立,隸屬于蘇州市基層衛生協會,實行行業互幫互助及自我管理,為社會團體性質。行業會長由蘇州福星護理院院長擔任,由民主選舉產生。行業協會在溝通護理院辦院經驗、向部門反映護理院具體訴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蘇州市老年護理院運行存在的問題

1.專業護理人才缺乏,護理質量差

醫療護理是老年護理院的重要職能之一,護理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的好壞。老年護理院由于其特殊性,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承擔醫療護理職責,而且還要滿足患者生活護理、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康復娛樂等較高層次需求,對護理人員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現實中護理院面臨護理人員難招聘、人員流動性大等困難,調查顯示,17%的受訪人員認為護理院工作平全不能滿足自己職業規劃需要,63%的受訪人員表示對目前工作不太滿意,50%的護理人員有跳槽意向。而導致人才招聘困難、隊伍穩定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得不到社會尊重、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職業上升空間有限、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工作風險高等。

2.監管部門職責交叉,導致部門資源浪費

護理院的主管部門雖各有職能分工,但仍存在職責交叉、業務縱橫交錯的情況。例如在社保局審核醫保基金發放、民政局對護理院進行年終考核時都需審核護理院人員資質、設備等內容,這與衛生局職責重疊,導致檢查內容重復,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在走訪蘇州市護理院過程中,許多院長反映一年有四個月的時間要忙于各主管部門的日常檢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院正常運營。

3.護理院經濟補償不足,致使機構發展緩慢

蘇州市護理院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運作機制,而護理院提供的是基本醫療護理服務,具有公共產品性質,投入大、收益慢等特點使得以民辦非營利性為主的蘇州市護理院必定在運行中存在資金困難問題。雖然護理院有來自醫保和民政的補貼,但近年來并未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補貼標準,補貼遠不能維持護理院正常運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護理院的發展。

4.缺乏明確政策規章,導致護理院不規范

運行隨著居家養老成本的提高及家庭養老觀念的變化,具有“養、醫、護”三重功能的護理院成為許多老年人養老的理想選擇。一些護理院在利益驅使下,將不屬于護理院收治對象范圍內的患者收進護理院,一方面導致護理床位緊缺,影響了護理服務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造成醫保資源的浪費。盡管蘇州市衛生局明確規定了護理院收治對象,但由于具體出入院標準和轉診標準的缺失,患者出入院在執行上缺乏依據及剛性。以蘇州某護理院為例,平均住院床日為121.19天,而“押床”現象與護理院康復職能背道而馳。應明確護理院與養老院、康復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的職責界定,在評估基礎上,將患者送到適宜機構。另外,國家2011版《護理院基本標準》規定護理院應設立臨終關懷科,但由于并未明確臨終關懷科設置的具體標準,因此在執行上存在很大困難。

5.行業協會職責有限,不能很好代表和維護行業利益

行業協會是群眾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與護理院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康復護理分會在正式成立后承擔著互幫互助、開展醫護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等重要職責,協會會長、副會長都是經選舉出來的護理院院長,但由于他們忙于自身所在護理院事務,并沒有太多精力投身于行業協會管理,使得行業協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另外,由于康復護理分會隸屬于蘇州市基層衛生協會,基層衛生協會多數工作人員由衛生行政部門職員掛職,帶有一定的官方色彩,致使協會喪失獨立性及自主性,不能很好代表及反映護理院的利益訴求。

三、完善護理院運行的路徑選擇

1.加強護理人才培養,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應加大對護理人才的培養,鼓勵高等院校開設護理教育課程;并充分發揮二三級醫院專業人才對護理院的技術指導,利用他們的經驗及專業技術不斷提高護理院服務質量。另外,應積極開展針對護理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的培訓,既要提升其業務素質,也要培養其溝通等方面的技能。最后,要營造護理院良好的工作環境,制定能夠激勵醫護人員工作熱情的考核制度,創立公正有序的晉升機制,在保證護理隊伍穩定性的同時,調動工作熱情。

2.構建多部門協同監管治理模式

護理院各個主管部門的共同治理目標就是護理院有序運行,為群眾提供優質醫療、護理服務。在這一目標指導下,各個部門應加強彼此工作上的聯動與合作,定期召開例會,匯報本部門對護理院工作的最新動態及工作打算,達成工作共識,共享對護理院的監督檢查結果等。

3.加大對護理院的財政投入力度,保證護理院健康、有序發展

應加大對護理院的財政補貼,保證護理院運行。目前蘇州市相關文件規定給予建設補貼和運行補貼的護理院皆為民營性質,對公辦護理院沒有政策傾斜。本文認為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護理院,都應加大投入,并不斷增加護理院的護理床位數,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老年養護需求。除了財政補貼,也應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如紅十字會、慈善基金會等組織籌措資金,促進護理院更好更快發展。最后,護理院主管機構應在協商基礎上共同建立護理院分級標準,根據護理院不同等級劃分醫保待遇及投入力度,從而更加公平、高效地促進護理院發展;同時對不同等級護理院設置不同監管標準,使護理院規范化發展。

4.健全行業政策法規

目前我國護理院發展尚處于初探階段,仍需借鑒國內外經驗,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使護理院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明確護理院功能定位的基礎上,要制定護理院出入院標準,拒收不屬于護理院收治對象的患者,減輕護理院“押床”現象,從源頭上保證護理資源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轉診標準的制定有利于機構間綠色轉診通道的建立,加強護理院與上下級醫療機構間的協作,充分發揮護理院作為延續性醫療機構獨特作用。隨著臨終關懷在護理院工作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應明確臨終關懷的含義、標準及內容,使垂危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導及慰藉。

篇3

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2541例,其中65歲以上1000例,男880例,女120例;65~69歲(55.71%),70~74歲(29.53%),75歲以上(14.76%),年齡最大者91歲。

老年病的特點:因老年人組織器官和內分泌功能衰退,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減弱,內外環境調節功能失衡,易產生各種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統各種疾病并存,病情復雜,病程長,預后差,易合并感染,并發癥和留有后遺癥。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老年患常伴有心理情緒改變,有的感到孤獨無助,焦慮緊張,康復求生欲強,希望得到及時診斷治療和護理。老年患者有擇優心理,選擇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和護士,用好的藥物為其治療,希望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滿意的療效。在護理工作中,要通過細心觀察,語言溝通,掌握病人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獨者給予溫暖熱枕;焦慮者給予解釋疏導:抑郁者給予勸慰開導;失望者給予信心力量;急于求成者,給予熱情幫助[1],向他們介紹主管醫生的醫德和醫術,盡早與醫護人員溝通感情。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和護理時,首先向患者解釋清楚,以取得合作;技術操作時,動作輕柔,盡量減少疼痛和緊張情緒。對老年人特別重視禮貌,稱呼患者要用尊稱,切勿以床號代替姓名,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細致地解釋,做到既堅持原則又關心體貼;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在生活上給予充分照顧,讓患者感到病房溫暖如家,心情愉快,積極的心理護理可起到藥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2]。

護 理

老年病的預見性護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慢性病,病情復雜易變化,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急,危險性大,死亡率高,在臨床護理中,做到預見性護理,對保證患者安全、減少并發癥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用藥的護理:因老年患者器官動能下降,解毒和代謝機能降低,故對藥物治療反應各異,易出現不良反應或毒性反應。因此,護士應熟悉藥理知識,依據病情提出用藥建議,按所用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等設計科學用藥的護理程序。

合理用藥用藥前,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做到正確給藥。用藥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如靜脈輸液給藥時,應按要求控制滴速,一旦出現藥物反應立即停藥,及時處理。用藥后,嚴密監測藥物療效,記錄必要的數據,為醫生提供第一手資料。

老年患者康復指導:①飲食與營養: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機能減弱,胃腸功能發生紊亂,咀嚼困難,對飲食有特殊要求,即色美味香,易消化吸收,富于營養,少食多餐,在飲食營養護理中,鼓勵患者大口喝水,小口吃飲,葷素兼吃,不嗜煙酒,讓患者適量食用新鮮水果,多吃新鮮蔬菜,以增加維生素攝入量。并可讓老年患者經常食用花生、核桃、葵花、栗子、蝦皮或蝦仁等,以彌補每日膳食中硒攝入量的不足[3]。老年患者應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老年患者睡眠時間短,入睡困難,易受環境,情緒等因素干擾,影響睡眠質量,睡眠不足既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又會影響疾病康復進程,故應做好入睡前護理,避免聲、光、冷等的刺激。對因病情影響睡眠的患者應及時對癥處理;心臟病患者晚餐不宜吃飽,避免增加心臟負擔,防止因飽餐誘發心絞痛;對入睡困難的患者,可服用適量鎮靜劑。③加強運動鍛煉:老年人適當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調整脂肪代謝,防止肥胖,鍛煉思維,延緩衰老,對長期臥床患者,有計劃地變換,活動四肢,做深呼吸等床上運動,同樣能達到健身目的。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骨科;老年人;并發癥;護理。作者:李霞。

    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與護理。由于老年人骨質比較疏松,容易引發骨質疾病,而且多數患者一旦發病臥床時間比較長,容易引起很多并發癥,尤其是骨科手術后的患者,這給護理老年人帶來了很多的難度。2010年2月一2012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筆者所在醫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歲年齡組93例,71~80歲年齡組48例,8l~83歲年齡組l2例,90歲以上1例;下肢損傷占64.07%(其中23例為股骨頸骨折,18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10例為股骨頭缺血壞死,18例為股骨干骨折,13例為脛腓骨骨折,9例為髕骨骨折,7例為踝關節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為腰椎間盤突出,5例為腰椎管狹窄,3例為腰椎失穩,7例為胸腰椎壓縮骨折,椎體滑脫及胸腰椎結核各1例),關節疾病占12.70%(膝關節節骨性關節炎行膝關節置換術6例,膝關節結核4例、下肢骨與關節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數為15d.

    1.2護理方法與經驗:

    1.2.1心理護理護士應通過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對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們,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關心他們。要考慮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態,使用恰當的稱呼,對其關心冷暖,讓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訴說,此時,要用耐心聆聽,不能顯得煩躁,講話聲音及語速要適合老人的聽力需求。告訴患者要客觀科學地對待自己的疾病,還可以讓成功的病友用現身說法來鼓勵其正視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對骨牽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產生恐懼心理護理,護士必須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懼。心理護理必須貫穿于整個住院治療期間。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重點是和患者疾病相關的知識,還要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自我護理。考慮到老年患者的身體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講解適當的內容,還要注意內容要通俗易懂。講解的形式也要多樣化,要適合老人接受的范圍,比如宣教片、宣傳冊、活體人物指導等。在口頭講解時應配合相應的動作給予示范,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語言教育方法,還可使用視聽教育方法。如廣播等。居住環境的優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恢復。所以,護士因根據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為特殊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居住環境。護士存患者初次人院期問要親切的與患者交流,詳細介紹病的環境以及科室人員,家屬什么時間探視,如何使用病房內的設施。

    對患者的詢問要耐心傾聽,盡量能夠滿足患者的需要,對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爭取能滿足其需要,這樣可以使其有一種被尊重、受重視感,避免其緊張或恐懼心理的產生,對護士產生一種信任。聊天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溝通形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還可以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和執行情況,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動。使不正確的健康知識得以糾正,消極壓抑的心里得以疏導。

    1.2.2營養護理老年人由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再加上臥床期間活動減少,因此要選擇多樣化的飲食,首先要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還要做到少食多餐,進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維生素,如牛奶、瘦肉、魚蝦、蛋類、芹菜、韭菜、紅薯、玉米等,臥床期間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脹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補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暢。對于3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時給予通便。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給護十帶來麻煩,總是人為地控制飲食,以減少大小便次數,對待這類患者要向其講明飲食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其科學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

    1.2.3日常護理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齡、精神狀態、服用藥物、退行性疾病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這些狀況都是不容易預防的,也是困擾醫務工作者的難題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減少意外的發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歡安靜,因此,要考慮到患者的這種特點,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單間內,還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間夜燈、減少床邊的雜物、固定好床腳剎車,使用輪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帶,最好是選用老年人專用輪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動,要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床上活動的重要性。對長期臥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別注意加強其基礎生活護理,保持患者的頭發、口腔及皮膚的清潔,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1.2.4并發癥的防護:(1)呼吸道并發癥預防護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對減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統病史者,有的患者還要長時間臥床,術后患者恢復期間,上述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幾率較高,所以,對患者在入院時就要囑咐其戒煙,病房內要保持適當的濕度,鼓勵并教會患者如何進行咳嗽、咳痰,囑咐患者要練習深呼吸,增加上肢運動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霧化治療,稀釋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護:要告訴患者注意衛生,內衣內褲要及時更換,每天對外陰擦洗兩次,確保會的潔凈,還要多飲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對導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斷地變動,確保通暢引流,對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還要注意練習收縮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兩次。長期留置導尿者,一般5~7d更換導尿管1次,防止導尿管發生阻塞或引流不暢,導致逆行感染。長期留置導尿者,應按常規進行膀胱沖洗,以沖出膀胱內積存的沉渣,預防尿路感染。(3)褥瘡防護:活動受限、截癱及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運動量的減少,血液循環不利,皮膚及局部組織長時間地受壓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彈性及抵抗力降低,該類患者容易發生褥瘡,特別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瘡的發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給予褥瘡知識的宣告,還可以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來防護,如骶尾部墊褥瘡墊、使用氣墊床、在骨突處墊海綿圈等。患者的衣褲要柔軟舒適,對末梢感覺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壓傷和燙傷。對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應隔1-2h協助翻身1次。護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兩保持,一避免,職責到人。使大家認識到,預防褥瘡的發生的重要性。(4)心腦血管并發癥防護:對于老年患者其循環系統的機能衰退尤為明顯,如心臟功能減退、心血管潛在栓塞、心、腦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創傷后疼痛的刺激、精神過度緊張、臥床時間過久、活動量減少都有產生并發癥的可能性。該類患者在人院后就應該給予重視,要進行全面的檢查,同時還要觀察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師。(5)下肢深靜脈栓塞預防及護理: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下肢肌肉活動度減少,血流減慢,下肢靜脈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并發癥增加。因此在術后禁用止血藥物,并積極協助患者定時按摩及活動非制動關節,促進下肢血循環,或在醫囑容許的情況下早期使用CPM機鍛煉。

    1.2.5康復性鍛煉:康復性鍛煉對骨折患者的康復意義重大,有利于骨關節功能的恢復,利于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進行鍛煉,機體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復。康復鍛煉要注意有針對性,要充分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及病情;鍛煉還要遵循由輕到重、由少到多的漸進性原則,并要堅持鍛煉;對于體質虛弱不主動去鍛煉的患者,要督促或協助其鍛煉,要以不疲勞為度;關節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動者,護士要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康復鍛煉,按摩肌肉要向心性進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膚微紅為宜,以達到全身血液循環,避免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的發生,促進病情早日康復。患者下地鍛煉要確保鍛煉的安全,最好有家屬或護士陪伴,鍛煉時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潔干燥,減少障礙物,防止跌倒。在進行康復指導時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劇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時還要注意鍛煉過程中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1.2.6注重出院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活動時的注意事項、正確用藥方法、飲食營養以及自我護理。并向家屬交代老人住院期間的護理效果和心理活動。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應的康復方案,還要告訴患者復查的時間及負責醫師的聯系方式,不能讓患者或家屬有出院后無人指導的顧慮和擔憂,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隨時得到專業的護理指導。鼓勵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2結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無并發癥發生。1例患者根據病情放棄治療。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這對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中,男70例,女30例,其中60歲~69歲的25例,70歲~79歲的52例,80歲以上的23例。病因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多數患者都合并有兩種以上的疾病。

1.2 心理及生理特點 盡管老年人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但他們都不服老,也不愿意別人說自己衰老,固執,任性,希望被別人重視,受尊敬。由于感覺,知覺,視聽力,記憶力,想象力衰退,對新的事物缺乏好奇心容易誤聽誤解,出現敏感多疑,表現為語言重復,緩慢,吞吞吐吐,對實質問題回避,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應強烈難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轉為內向,愛說的變得沉默,易怒等。易產生自卑心理,行為古怪,不近人情。

2 護理措施

2.1 臨床護理 老年人患病后臥床時間長,飲水進食少,食欲差,易發生營養不良和水電解質紊亂,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引起口腔內的菌群失調,出現口臭,口腔炎,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應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和濕潤。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極易發生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統感染,褥瘡等并發癥,在病情允許下適當地進行鍛煉,通過適當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心腦循環和心臟功能。內科疾病常常病程較長,病人體質虛弱,加之牙齒殘缺不全,應給予適當高營養的軟質飲食,少量多餐。要做好老年患者的晨間護理,使患者清潔,舒適,預防褥瘡及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觀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保持病房整潔,促進護患溝通,滿足其身心需要。

2.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人在心情愉快時,機體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把機體代謝活動調節到最佳狀態,并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2],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2.2.1 理解患者,為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老年人因資歷高,貢獻大,經驗豐富,所以希望別人尊敬他,要求別人依從他,脾氣固執,自尊心強,他們需要安全,希望有經驗的醫生為其看病,操作熟練的護士為其打針,輸液,所以我們護理人員接待病人時態度要和藹,熱情認真,動作要輕柔,迅速,操作要熟練準確,讓病人一進病房就感覺病情有好轉的希望,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也爭取家屬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種美好的寄托,更好的配合治療。

2.2.2 解決患者的需求 改變患者心理狀態,老人非常怕孤獨,因病離家而住院,感到一切生疏,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醫務人員身上,忽視要主動勸告患者處病不驚,“三分治療,七分休養”,時時關心體貼他們,使其感到象在自己家里一樣,同時適當安排家屬探視,鼓勵老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3 善于穩定老人的情緒,避免不良刺激 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考慮的問題很多,最擔心的問題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夠治愈,并十分注重觀察家屬和醫務人員對其疾病的態度,懷疑隱瞞疾病的嚴重程度或擔心醫務人員能否精心治療護理等,我們要幫助患者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遵守醫囑,堅持治療,調動病人積極的心理因素,提高內在的自身的康復能力[4]。多關心體貼患者,經常和患者談心,把握疾病的發生規律,減少復發,有利于早日康復。

2.2.4 良好的護理道德與適當的有益活動,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維護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狀態,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護理上做到有情,有禮,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如下其,老年保健知識講座等。

2.2.5 在護理過程中要細心觀察 通過與患者及家屬交談,或者采取心理問卷方式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動,以便對不同心理類型的患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化心理護理,對患者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恐懼緊張,情緒不穩定的患者要給予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患者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向患者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并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

2.2.6 用藥護理 老年人由于記憶力減退,對用藥的目的,服藥的方法難以熟練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起用藥的不良反應比年輕人高[5],因此,在為患者擬訂治療方案時護理人員應熟悉常用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禁忌癥及注意事項,用藥前要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做到正確給藥,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靜脈輸液時要根據病情按要求調節速度,發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及時報告醫生,同時采取必要的搶救措施。

3 討論

根據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臨床護理和用藥護理,我科對收住的100例患者的護理均得到了較滿意的治療效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達95%。

參考文獻

[1] 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2] 王含珍,徐曉露.現代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33-35.

篇6

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與護理。由于老年人骨質比較疏松,容易引發骨質疾病,而且多數患者一旦發病臥床時間比較長,容易引起很多并發癥,尤其是骨科手術后的患者,這給護理老年人帶來了很多的難度。2010年2月-2012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歲年齡組93例,7l~80歲年齡組48例,8l~83歲年齡組12例,90歲以上1例;下肢損傷占64.07%(其中23例為股骨頸骨折,18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10例為股骨頭缺血壞死,18例為股骨干骨折,13例為脛腓骨骨折,9例為髕骨骨折,7例為踝關節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為腰椎間盤突出,5例為腰椎管狹窄,3例為腰椎失穩,7例為胸腰椎壓縮骨折,椎體滑脫及胸腰椎結核各1例),關節疾病占12.70%(膝關節節骨性關節炎行膝關節置換術6例,膝關節結核4例、下肢骨與關節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數為15 d。

1.2 護理方法與經驗

1.2.1 心理護理 護士應通過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對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們,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關心他們。要考慮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態,使用恰當的稱呼,對其關心冷暖,讓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訴說,此時,要用耐心聆聽,不能顯得煩躁,講話聲音及語速要適合老人的聽力需求。告訴患者要客觀科學地對待自己的疾病,還可以讓成功的病友用現身說法來鼓勵其正視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對骨牽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產生恐懼心理護理,護士必須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懼。心理護理必須貫穿于整個住院治療期間。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重點是和患者疾病相關的知識,還要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自我護理。考慮到老年患者的身體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講解適當的內容,還要注意內容要通俗易懂。講解的形式也要多樣化,要適合老人接受的范圍,比如宣教片、宣傳冊、活體人物指導等。在口頭講解時應配合相應的動作給予示范,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語言教育方法,還可使用視聽教育方法.如廣播等。居住環境的優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恢復。所以,護士因根據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為特殊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居住環境。護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期間要親切的與患者交流,詳細介紹病區的環境以及科室人員,家屬什么時間探視,如何使用病房內的設施。對患者的詢問要耐心傾聽,盡量能夠滿足患者的需要,對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爭取能滿足其需要,這樣可以使其有一種被尊重、受重視感,避免其緊張或恐懼心理的產生,對護士產生一種信任。聊天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溝通形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還可以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和執行情況,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動。使不正確的健康知識得以糾正,消極壓抑的心里得以疏導。

1.2.2 營養護理 老年人由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再加上臥床期間活動減少,因此要選擇多樣化的飲食,首先要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還要做到少食多餐,進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維生素,如牛奶、瘦肉、魚蝦、蛋類、芹菜、韭菜、紅薯、玉米等,臥床期間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脹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補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暢。對于3 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時給予通便。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給護士帶來麻煩,總是人為地控制飲食,以減少大小便次數,對待這類患者要向其講明飲食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其科學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

1.2.3 日常護理 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齡、精神狀態、服用藥物、退行性疾病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這些狀況都是不容易預防的,也是困擾醫務工作者的難題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減少意外的發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歡安靜,因此,要考慮到患者的這種特點,盡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單間內,還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間夜燈、減少床邊的雜物、固定好床腳剎車,使用輪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帶,最好是選用老年人專用輪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動,要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床上活動的重要性。對長期臥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別注意加強其基礎生活護理,保持患者的頭發、口腔及皮膚的清潔,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1.2.4 并發癥的防護 (1)呼吸道并發癥預防護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對減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統病史者,有的患者還要長時間臥床,術后患者恢復期間,上述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幾率較高,所以,對患者在入院時就要囑咐其戒煙,病房內要保持適當的濕度,鼓勵并教會患者如何進行咳嗽、咳痰,囑咐患者要練習深呼吸,增加上肢運動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霧化治療,稀釋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護:要告訴患者注意衛生,內衣內褲要及時更換,每天對外陰擦洗兩次,確保會的潔凈,還要多飲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對導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斷地變動,確保通暢引流,對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還要注意練習收縮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兩次。長期留置導尿者,一般5~7 d更換導尿管1次,防止導尿管發生阻塞或引流不暢,導致逆行感染。長期留置導尿者,應按常規進行膀胱沖洗,以沖出膀胱內積存的沉渣,預防尿路感染。(3)褥瘡防護:活動受限、截癱及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運動量的減少,血液循環不利,皮膚及局部組織長時間地受壓,其彈性及抵抗力降低,該類患者容易發生褥瘡,特別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瘡的發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給予褥瘡知識的宣告,還可以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來防護,如骶尾部墊褥瘡墊、使用氣墊床、在骨突處墊海綿圈等。患者的衣褲要柔軟舒適,對末梢感覺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壓傷和燙傷。對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應隔1~2 h協助翻身1次。護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兩保持,一避免,職責到人。使大家認識到,預防褥瘡的發生的重要性。(4)心腦血管并發癥防護:對于老年患者其循環系統的機能衰退尤為明顯,如心臟功能減退、心血管潛在栓塞、心、腦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創傷后疼痛的刺激、精神過度緊張、臥床時間過久、活動量減少都有產生并發癥的可能性。該類患者在入院后就應該給予重視,要進行全面的檢查,同時還要觀察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師。(5)下肢深靜脈栓塞預防及護理: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下肢肌肉活動度減少,血流減慢,下肢靜脈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并發癥增加。因此在術后禁用止血藥物,并積極協助患者定時按摩及活動非制動關節,促進下肢血循環,或在醫囑容許的情況下早期使用CPM機鍛煉。

1.2.5 康復性鍛煉 康復性鍛煉對骨折患者的康復意義重大,有利于骨關節功能的恢復,利于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進行鍛煉,機體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復。康復鍛煉要注意有針對性,要充分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及病情;鍛煉還要遵循由輕到重、由少到多的漸進性原則,并要堅持鍛煉;對于體質虛弱不主動去鍛煉的患者,要督促或協助其鍛煉,要以不疲勞為度;關節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動者,護士要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康復鍛煉,按摩肌肉要向心性進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膚微紅為宜,以達到全身血液循環,避免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的發生,促進病情早日康復。患者下地鍛煉要確保鍛煉的安全,最好有家屬或護士陪伴,鍛煉時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潔干燥,減少障礙物,防止跌倒。在進行康復指導時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劇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時還要注意鍛煉過程中要保持愉悅的心情[1-2]。

1.2.6 注重出院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活動時的注意事項、正確用藥方法、飲食營養以及自我護理。并向家屬交代老人住院期間的護理效果和心理活動。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應的康復方案,還要告訴患者復查的時間及負責醫師的聯系方式,不能讓患者或家屬有出院后無人指導的顧慮和擔憂,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隨時得到專業的護理指導。鼓勵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3-4]。

2 結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無并發癥發生。1例患者根據病情放棄治療。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這對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 討論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針對老年骨折患者護理,要提倡人性化的優質化護理服務,把握該類患者病情的具體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在對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中一定要杜絕再次跌倒,減少安全隱患[5-6]。對患者還要有責任心、愛心,周密地觀察病情,發現異常要及時給予處理,并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使患者早日康復。因此,作為護理工作人員在這種老齡化加劇的時代要懂得如何和老人溝通,并去關心老人,對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引起足夠的重視,如何對老年患者進行護理成為當今護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高珞珞.淺談老年患者的骨科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4):24-25.

[2] 田麗華.風險管理在骨科老年人護理中的運用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7(9):76-78.

[3] 許秀鳳,張春蘭.淺談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特殊性[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12(11):54-56.

[4] 張義,徐秀霞,任彩英,等.腦中風偏癱的功能鍛煉[J].基層醫學論壇,2006,7(6):33-35.

篇7

理論護理

認真做好給藥前的評估:護士在給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指導前,首先要做好給藥前的護理評估,了解治療目的,收集患者的基礎資料,識別高危患者;了解患者是否有某些藥物的禁忌證,患者的生理情況及自己的用藥能力,如視力、記憶力、精神狀況是否正常,對所用藥物是否信賴等。如發現患者自己用藥有困難,則要了解是否有家庭成員及他人的幫助等情況。通過評估,確認老年人在用藥中的不安全因素。

加強對老年患者用藥知識的宣教許多老年患者需長期用藥,護士應耐心、細致地進行用藥知識的宣教,特別是藥物的正確用法與保存、不良反應的自我觀察等。可根據患者的特點,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復的教育方法幫助患者記憶,尤其對有特殊形狀或不同顏色大小的藥物,讓患者能夠區分;對出院患者可采取電話或上門督促指導,這樣才能保證老年人的安全用藥。

篇8

在婦產科工作中,手術治療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手術既是治療的過程,也是創傷的過程。尤其是婦科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性差。老年婦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點的特殊性,生殖系統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又與其他系統的功能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其護理工作亦有相應的特殊性。有計劃、針對性地做好精心的術后護理,是保證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證。近年來由于手術技術的提高,術式的改進及與手術有關條件的完善,盡管老年婦科手術風險大,機體抵抗力差,并發癥發生率高,但實踐證明老年婦女是可以接受大手術治療的,關鍵是加強術后的護理。

1 病情觀察

患者術畢回到病房后,需依手術大小、病情,認真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通常術后每0.5~1 h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并記錄1次,平穩后,每4 h觀察1次。術后至少每天測量體溫、血壓、脈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 d。術后1~2 d體溫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此為手術正常反應,術后持續高熱,或體溫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傷口有無滲血,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變化常有隱匿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有些癥狀臨床表現不典型,故在護理中有足夠認識,如出現嗜唾,精神差,低熱時應考慮并發癥的可能。為防止電解質紊亂,應嚴格記錄出入量,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2

按手術及麻醉方式決定術后。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應有專人守護,去枕平臥,頭側向一旁,稍墊高一側肩胸,以免嘔吐物、分泌物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網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臥12 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臥6~8 h。由于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穿刺留下的針孔約需2周方能愈合,蛛網膜下腔的壓力較硬膜外間隙高,腦脊液有可能經穿刺孔不斷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顱內壓力降低,顱內血管擴張而引起頭痛,尤其在頭部抬高時頭痛加劇;平臥時,封閉針孔的血凝塊不易脫落,可減少腦脊液流失量,減緩頭痛。為此,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者術后宜平臥一段時間,以防頭痛。如果患者情況穩定,術后次晨可取半臥位。這樣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減少肺不張情況的發生。同時,半臥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術后腹腔內血性液體、炎癥滲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腸子宮陷凹引流,避免對膈肌激惹,減少臟器刺激。

護士要經常巡視患者,注意觀察患者意識及肢體感覺的恢復情況;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協助患者維持正確的。鼓勵患者活動肢體,每15 min進行1次腿部運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每2 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環和促進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臥床時間、活動方式及活動量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變化引起血壓不穩定,突然起床時發生跌倒的情況,隨時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別需要耐心反復交待相關事項,直到確定其完全掌握為止,例如呼喚開關的使用等。

3 飲食

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術后24 h內進食少量流食,48 h進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逐漸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對進食不足者,應靜脈補充營養及電解質。

4 緩解疼痛

雖然術后疼痛是常見的問題,但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并不嚴重。腹式子宮切除術后疼痛和不適通常集中在切口處,其他還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術臺上的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會感到傷口疼痛,通常手術后24 h內最為明顯。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會使患者產生焦慮、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動,拒絕翻身、檢查和護理。護士應牢記: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況下才能主動配合護理活動,進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為此,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給予止痛處理,以保證患者在舒適狀態下配合完成護理活動。按醫囑術后24 h內可用鹽酸哌替啶等止痛藥物或使用鎮痛泵為術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證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劑的使用應在術后48 h后逐漸減少,否則提示切口血腫、感染等異常情況,需報告醫師及時給予處理。

5 并發癥護理

手術后主要的護理目標就是預防并發癥。無論手術大小,都有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危險,術后并發癥可直接發生在傷口,也可以在手術位置周圍的器官,或遠離手術的部位或體腔內。并發癥可能在術后立即發生,或遲些時間發生。為了預防術后并發癥,護士必須熟知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表現。

5.1 腹脹 術后腹脹多因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所致。患者術后、抽泣、憋氣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腸黏膜吸收的氣體,加重腹脹。一般情況下腸蠕動于術后12~24 h開始恢復,此時可聞及腸鳴音。通常術后48 h恢復正常腸蠕動,一經排氣,腹脹即可緩解。如果術后48 h腸蠕動仍未恢復正常,應排除麻痹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的可能。刺激腸蠕動、緩解腹脹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鹽水低位灌腸,1、2、3灌腸,熱敷下腹部等。在腸蠕動已恢復但仍不能排氣時,可針刺足三里,或遵醫囑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 mg),肛管排氣等。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改善胃腸功能,預防或減輕腹脹。如因炎性反應或缺鉀引起,則按醫囑分別補以抗生素或鉀;形成膿腫者則應及早切開引流。

5.2 泌尿系統感染 尿潴留是發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盡管注意無菌操作技術,也難免發生細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內和經陰道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數患者因不習慣臥床排尿而致尿潴留;術后留置尿管的機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劑的使用減低了膀胱膨脹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為了預防尿潴留的發生,術后鼓勵患者定期坐起來排尿,床邊加用屏風,增加液體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夾管定時開放以訓練膀胱恢復收縮力。如上述措施無效,則應導尿。一次導尿量超過1 000 ml者,宜暫時留置尿管,每3~4 h開放1次。

老年患者、術后必須長期臥床者,以及過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術后出現尿頻、尿痛、并有高熱等癥者,應按醫囑做尿培養,確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術者一般在拔管后4~8 h內可自解小便,注意記錄尿量和時間。

5.3 傷口血腫、感染、裂開 多數傷口是清潔封閉創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創口上沒有引流物,直到拆線都不必更換敷料。創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壓痛明顯、腫脹、檢查有波動感,應考慮為切口血腫。血腫極易感染,常為傷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異常情況,護士切忌慌張、失態,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同時避免混亂,盡量減少在床邊作技術性討論,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數患者,尤其年老體弱或過度肥胖者,可出現傷口裂開的嚴重并發癥。此時,患者自覺切口部位輕度疼痛,有滲液從傷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見大網膜、腸管脫出。護士在通知醫師同時,立即用無菌手術巾覆蓋包扎,送手術室協助縫合處理。

6 心理護理

篇9

一、臨床資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4例,男33例,女51例,年齡60-98歲,平均73歲。其中胸腰椎骨折23例,四肢骨折55例,肋骨骨折3例,鎖骨骨折3例。

二、結果

在84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10例出現并發癥,84例痊愈出院,痊愈率達100。

三、護理

1.病情觀察:由于老年患者體弱多病,各臟器功能衰退,反應力差,骨折部位愈合差等特點。因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預防肺部感染: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易發生墜積性肺炎。因此,定時為患者叩背,每2小時一次,每次5分鐘,自下而上,從內到外的叩擊,夜間可延長時段。教會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促進肺部膨隆和排痰。下肢骨折的患者,鼓勵其每天定時利用牽引架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在保持牽引有效的情況下,協助患者每天更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醫囑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在吸入液中加入慶大霉素、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以達到抗感染,稀釋痰液,便于痰液咳出的目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對于痰液較多,且排痰無力者,可給予電動吸痰。

3.預防泌尿系感染:由于長期臥床,排尿不方便,怕麻煩陪護、家屬或護士,而不敢飲水,抵抗力降低,易發生泌尿系感染。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量在2500-3000ml,使尿量在1500 ml以上,達到沖洗尿路,預防結石的發生。有留置尿管者,應每天更換一次性引流袋1次,每星期更換一次性尿管一次,留置尿管3天以上者,遵醫囑進行膀胱沖洗,沖出膀胱內積存的沉渣,預防尿路感染。必要時遵醫囑用1:1000的呋喃西林行膀胱沖洗。

4.預防壓瘡的發生:長期臥床的患者由于局部組織長期過度受壓,造成組織營養不良,缺血壞死。骨隆突處是壓瘡的好發部位,間隙性解除局部壓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剪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可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每天2次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骨隆突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單元平整、干燥、清潔、無渣屑,防止便器損傷皮膚。每天1次溫水擦浴,避免推、拖、拉等動作。可墊氣墊床,在骨隆處使用蕎麥皮制成的壓瘡圈,使骨突處懸空。

5.防止便秘的發生:因環境改變,活動受限,均可導致便秘的發生,而便秘的發生將會給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帶來危險的后果,應正確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的食物。對腹部進行自右向左的環形按摩或輕輕拍打,可被動促進腸蠕動。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排便環境,如用屏風遮擋,避開房、治療時間等,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以利排便。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緩瀉劑。

6.:正確的是骨科護理的基礎。如四肢骨折術后取平臥位,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減輕或預防腫脹,對于有石膏外固定者應用沙袋或軟枕襯墊妥當。長期臥床患者應穿矯正鞋將足踝固定于功能位置,被子不要壓在足趾上,可用護理架使足部的被子懸空,防止垂足的發生。對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改變時,必須使肩部和骨盆同步移動,不可使脊柱扭曲。股骨頸骨折行保守治療者,取平臥位,患肢行皮牽引,外展15o,中立位,不可外旋,為防止肢體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側臥,不曲腳等。

7.加強功能鍛煉,可促進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和骨質疏松。首先制定計劃,根據骨折愈合的過程,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分主動和被動鍛煉,主動鍛煉是患者用力,保持肌肉的拮抗作用,使骨折斷端穩定或以健肢帶動患肢。被動鍛煉有按摩肌肉和被動關節運動,由陪護、家屬或護士進行。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活動強度由弱到強,以患者不覺疲勞,不在骨折處疼痛為度。對于部分記憶力差,理解能力遲鈍者應反復講解、示范,直到患者、陪護或家屬掌握為止。

篇10

【中圖分類號】R255.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319-02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我國老年人當中眩暈癥的患者是非常普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不斷增高。眩暈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1],患者有可能出現各種突況,必須予以重視,在治療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采取康復鍛煉和護理干預,促進其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一般資料:2007-2010年在我院就診眩暈癥患者82例,其中,男36例,女46例,年齡在46-75歲之間,平均年齡52歲,病程半個月至二、三個月不等,以反復發作者居多,其中引起眩暈的病因,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全33例,頸椎病25例,腔隙性腦梗死15例,其他(高血壓、美尼爾病)9例。

2 護理干預

2.1 心理護理:眩暈常因緊張,焦慮而導致反復發作,且持續時間長,不宜緩解,尤其是長期精神緊張不利于改善腦部的血液供血。因此,保持心情舒暢,消除其緊張、焦慮心理可以幫助患者減少眩暈發生的次數。積極鼓勵患者調整心態,穩定情緒,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增加社交機會,多參加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動,有利于眩暈的恢復。

2.2 發作期護理:眩暈發作時,患者往往感到周圍環境及自身在旋轉,搖晃。站立不穩,這時應指導患者平臥或扶住周圍物體,保持身體平衡,以免發生暈厥、摔倒等。對于反復發作且發作時出現一過性黑蒙,視物模糊的患者更應叮囑患者盡量不要單獨外出,必要時最好有家人陪伴,以免發生意外。對于年齡較大,頻繁發作的患者更應加強重視,可以隨身攜帶卡片,注明患者的姓名及家人聯系方式。

2.3恢復期護理:當患者的眩暈有所改善,應囑患者在改變時,特別是起床,站立或蹲下時,動作宜緩慢,以免再次發生眩暈[2]。病室內應保持安靜,避免聲光等喧鬧的刺激,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患者應減少活動和外出,以免發生意外,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對于頻繁發作的患者應避免重體力勞動。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眩暈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

2.4 康復護理:生活中仰頭或頭部轉動時應緩慢,動作輕柔,轉動幅度不宜太大,防止因頸部活動過度或過急導致眩暈發作而跌倒。對于頸椎病引起的眩暈,避免長時間從事低頭工作,適當活動頸椎,增加頸部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減少頸部組織勞損。規律的體育鍛煉可改善微循環,增強腦血液流量,改善心功能。鼓勵患者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打羽毛球,放風箏等都有利于頸椎的恢復,緩解癥狀。康復方面還可以輔助推拿、按摩、腦血管治療儀等改善腦功能。

2.5 飲食護理:飲食上應清淡,易消化為主,宜葷素搭配,忌食刺激性食物,應控制食物熱量。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應低鹽低脂飲食;糖尿病患者應低糖飲食;血脂異常患者應低脂飲食,忌煙酒,忌油炸食物。同時保持大便通暢,可以搭配些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也可以清晨空腹飲用蜂蜜水,能更有效地促進排便。

2.6 用藥護理:應重視眩暈癥患者的用藥指導,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用藥的一般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如使用阿司匹林、奧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劑時,可出現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相應處理。同時用藥期間應遵醫囑調整藥物劑量、減量或換藥,不可隨意更改或終止服用。

3 護理效果

4 小結:

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配合康復鍛煉和護理干預,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和軀體的不適,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降低了眩暈癥的復發率。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 | 日本少妇喷水高清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