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10: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生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調查目的:了解高中生春節的外出情況和假期安排
調查時間:XX年1月21日XX年1月31日
調查人員:楊穎玲
調查對象:親戚、同學、朋友、家長、教師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電話咨詢、訪談
調查步驟:首先制作好問卷,電話咨詢親朋好友,再采用訪談咨詢家長、教師來記錄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況,以便給出恰當又合理的建議。利用網絡整理出資料。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不僅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標志著春天的來臨。對于農民伯伯們來說,這是一個舒展身心的好機會,但是對于現在正處于緊張學習中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會如何安排這美好的春節呢?于是,我們對于這一項進行了全面的社會實踐調查。
經過訪談記錄知道里大部分高中生都喜歡蝸居在家里做作業,尤其是高三學生,在為最后的沖刺做準備。高一學生比較悠閑,大部分喜歡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網吧等不良場所。雖然都喜歡外出,但是出去鍛煉身體的極為少數。高一學生外出的大約有60%,但是鍛煉身體的只有20%。高二學生外出的大約有40%,鍛煉身體的只有15%。高三學生外出的只有15%,鍛煉身體的幾乎是沒有,只是微乎其微,僅有3%左右。經過計算,高中生平均外出的時間約為23個小時,一般都是去書店、公園等公共場所。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對于假期的學習安排,百分之百的學生會上網或者看電視,平均在12個小時,因為不論是誰,都經受不住這些誘惑。高一、高二的學生在完成寒假作業后,都喜歡上網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有益書籍,大約在12本書。高三學生做完寒假作業后,還喜歡復習以前的知識,然后做做高考的題目。
在這個假期中,大多數家長們喜歡讓孩子們反思一下這一年自己的表現如何,也會催促孩子們趕緊完成作業,讓他們不要總是負著作業這個沉重的擔子。沒錯,作業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對孩子管教嚴厲的家長喜歡讓孩子上假期補習班,大多數為高三學生,為了在這次高考中考出好成績,他們不得不在休息的時間再給自己再給自己增添一點學習時間。但是,我認為,這樣做只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如果你上課不好好聽講,那么你課后想怎么補習也是沒有用的。這也不就白白地把這個美好的假期浪費了嗎?
對于上述情況,我認為學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認的。因為一些學生外出是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學生在寄宿學校就讀的就應該多多外出,否則一些學生會因此得憂郁癥,最后走上不歸之路。我們現在的任務主要還是學習,但是親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們應該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計劃表,將學習和外出相結合。
所以,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1、制定一張假期計劃表,合理安排時間
2、外出時應先和父母說明原因,讓父母放心
3、外出時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絕對不能去不良場所,尤其是網吧
為了更好地安排學生外出與學習的時間,我們咨詢了家長、教師的意見,也上網采取了一些建議。
制定寒假生活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在的初中生更應該制定一張假期生活計劃表,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能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不僅能學習還有走進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幾天里,還可以寫一份新學期的打算,為新學期做好充分的準備。
組員感想:假期生活多姿多彩,許多人都喜歡趁這個假期外出。但是,有部分學生把這個假期全都放在了玩樂中,卻忘記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大多數學生把假期都放在了學習上,使自己的生活缺少歡樂和嬉戲。對,沒錯,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適當的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會愈益多姿多彩。
春節期間,同學外出情況問卷調查:
1、 是否外出,外出頻率是否高?
a、是,高 b、不是,/ c、是,不高 d、是,一般
2、外出時間一般控制在幾個小時之間?
a、1-2個小時 b、2-3個小時 c、3-4個小時 d、整天
3、外出地點一般在哪里?
組員:
調查對象:xx縣高中生。
調查范圍:xx中學、xx第2中學。
調查目的:了解現代高中生一日三餐狀況并提出建議。
調查步驟:
【1】進行問卷調查。
【2】上網查找資料和查閱書籍。
【3】咨詢相關人士和醫生。
【4】小組成員討論分析其調查結果,提出問題并作結論。
調查發現:
【1】大多數高中生是一日三餐,少數高中生是一日四餐,極少數高中生是一日五餐。
【2】有百分之二十的高中生沒有因不進行正常飲食而得病,百分之十的高中生因不進行正常飲食而得病,百分之七十的高中生說不知道。
【3】有百分之三十的高中生沒有挑食的習慣,百分之七十的高中生有挑食習慣,而沒有挑食習慣的高中生主要因為他們為了健康著想和口感好,有挑食習慣的高中生是因為口感不好。
【4】幾乎全部高中生說有餓肚子的現象,餓肚子的時候主要在第五節課和下午六點過后,而其它原因有:早餐吃不飽,能量供應不足;口感不好和挑食。
【5】有百分之十五的高中生會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百分之六的高中生說‘無所謂’,百分之七十九的高中生不會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
【6】有百分之五十八的高中生經常吃水果或蔬菜,百分之一點五的高中生從不吃水果,愛吃蔬菜的高中生只占百分之三十五。
調查分析:
【1】高中生的飲食習慣還是很好的,因為一日三餐對人身體是非常有利的,而一日四五餐則表現為吃多,這對人的身體健康
是無益的,所以高中生應適量飲食,充分飲食,對自身健康才有利。
【2】反映了高中生的不正常飲食會給自己帶來疾病,也說明了同學們對飲食帶來的危害并不了解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關系著
人的身體健康。
【3】說明了有很多高中生還在挑食習慣。挑食、偏食已成為了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4】餓肚子是不可能避免的,因為有時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但是經常餓肚子會帶來疾病和一些不良影響,所以要盡量避免
餓肚子,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5】高中生要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才能保持營養平衡。
【6】高中生要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如牛奶、魚、蛋等。要少食含糖食物、高脂肪食物。
調查結論:我們小組通過了這次的調查,是我們對高中生的飲食結構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從此次調查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社會為什么會出現“高中生的一日三餐與健康”問題的答案。其主要有幾點:
【1】同學們不了解一日三餐與健康的關系
【2】同學們對自己的一日三餐飲食方面不夠重視
【3】同學們對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的無所不知和盲目性
【4】同學們沒有很好的飲食習慣等。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一日三餐與健康的關系,得到了當今社會為什么會出現“高中生的一日三餐與健康”問題的答案,知道了高中生應怎么采取一日三餐的方式才健康。我們小組調查得出的結果已達到了我們此次調查的目的。
醫生的建議:高中生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及科學搭配非常重要,一日三餐,人吃飯不足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那么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按時吃飯,不吃剩菜剩飯
【2】不吃熱量過高的食物和太干燥的食物
【3】早餐吃好一些,中餐吃飽一些,晚上吃少一些以防止消化不良導致膽結石
【4】飲食不要太單一,要吃多種食物
第X學期)
(本文檔共
【
8
】頁/【
2708
】字)
單位
姓名
20XX年X月
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目的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高中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8%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高中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本校高一年級學生
(二)
研究方法: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高中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二)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高中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高中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高中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于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著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占29%,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于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占63%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志漫畫或干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于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于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征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系的認識。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并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發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系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高中生順從社會規范,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范,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于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范,回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高中生人際關系。
高中生人際關系包括同學之間的關系,異性同學的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系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4%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系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系一般;有47%是不及格的,人際關系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1%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高中生才會說出自己的“丑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高中生的人格特征。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對高一589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5%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7%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3%
身體癥狀????9%
恐怖傾向????2%
沖動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里話愿和朋友談,但不愿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
討論與建議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新時代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
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咨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群體輔導,個別輔導.
對象為隨機抽取仙游縣華僑中學高中三個年級同學,參加問卷共有126人。
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高中學生關于低碳生活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高中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狀況、態度狀況和行為狀況。
分析方法:編碼問卷全部回收后,進行數據錄入,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有93.65%的學生是從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遠大于其他途徑,只有6.35%的學生是從教師、同學處知道低碳生活,可見學校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實踐教育開展得不理想,在倡導公眾參與方面還大有可為。
影響低碳生活的實踐方法:
穿戴:XX.41%的同學有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學有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學生對穿戴產生的碳排放意識薄弱。
出行:26.2%的學生使用公交車,64.29%的學生步行或自行車,9.52%的學生私家車或者打車。55.56%的同學經常選擇綠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學有時選擇綠色交通工具。
調查結論
目前高中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情況認知度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僅僅限于表面,并沒有深入了解,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踐行低碳生活過程中做得不盡人意,多數學生不會探索科學方法計算家庭或個人踐行低碳生活的外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做到一些與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動,但是同時很多高中學生,買東西追求時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費現象較嚴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都踐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覺地、持之以恒地踐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學方法踐行低碳生活等狀況。所以有必要加強平常的宣傳教育力度,指導學生對低碳生活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學習。
對實踐活動的建議
為了樹立高中學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習慣;鼓勵高中學生能身體力行,為自己、為社會、為他人做好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樣作用,實現高中學生自身社會價值;高中化學教學可以做以下幾種實踐:
時下,高中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高中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調查對象:
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高中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高中生30名,分別分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高中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高中生都認為兼職是高中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按嬖诰褪呛侠怼保殬I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么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從調查中數據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愿意參加社會實踐打工的活動。
調查結果分析:
這些變革都說明,單靠刷試卷、練習做題技巧,已經無法應對高考了!它要求考生有更廣的閱讀面,古今中外都要涉獵;要求考生有更高的閱讀能力,更短的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量。
閱讀,已是不可避免的任務!
那么,目前高中生的閱讀情況到底是怎么樣呢?為此,筆者特意在任教學校做了一個調查,印發了《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表》讓學生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調查數據,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閱讀現狀
由調查情況來看,目前的閱讀狀況堪憂:
1.大部分學生(80%)忙于各學科的學習及作業而沒有時間閱讀其他書籍;
2.小部分同學有閱讀習慣,但限于《意林》《讀者》等雜志,或者是網游小說;
3.只有極少數(不到調查人數的5%)閱讀經典作品。
二、影響閱讀的因素
1.沒時間。高中課業緊張,每天課程排得很滿,學科多,作業多,每天忙于各科作業已經花去了他們大部分的自習時間。
2.沒資源。全校三千多學生,只有一間小圖書室,藏書不多且質量不高;大部分是舊書,長時間沒有新書補充;只在周六晚上對學生開放,很多學生高中三年下來都不知道原來學校圖書館可以外借書籍。
3.教師不重視。閱讀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行為。學校每月一次的考試都要評比成績,導致老師都急于講授教材內容,急于傳授做題技巧,都不愿意在閱讀這種“閑事”上花功夫。
4.沒興趣。手機的普及、網絡的推廣,讓很多學生樂于網絡上碎片式地閱讀,不愿意靜下心來閱讀經典作品。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閱讀荒”:
一、教師引導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以身作則,加大自身閱讀量,讓學生領悟到閱讀體現在教師身上的魅力。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甚至,老師必須是源源不斷的自來水。一個家中沒有一本藏書的家庭,很難培養出學富五車的孩子;一個不愛閱讀的老師,也很難引導學生愛上閱讀??鬃诱f,“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認為“學而不厭”是“誨人不倦”的前提。閱讀是最好的自我教育,發展好自己,才有“誨人不倦”的資格。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熞_解學生知識之“惑”、人生之“惑”、宇宙萬象之“惑”,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沒有皓首窮經,何來解惑之能。
在平時課堂中,有意引導學生,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書中自有豐富的知識,有復雜的情感,有人生的思考,有人文的關懷。閱讀,支持我們走得更遠,走得更穩。多向學生推薦優秀作品,組織學生就閱讀書籍進行探討,做學生閱讀路上的引路人。比如在講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講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鼓勵學生閱讀完整版的《水滸傳》;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時,向學生介紹他的代表作《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還可以推薦學生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多舉辦讀書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活動,這樣既能有效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二、學校支持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夠多,但如果沒有為人的全面發展及其豐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書,或如果不熱愛書和冷淡地對待書,這還不算是學校;相反,學校里可能許多東西都缺乏,許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簡陋的,但如果有永遠為我們打開世界之窗的書,這就是學校了?!睂W校是一個讀書的場所,理應是書籍的王國。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蘊藏豐富、時時添新的圖書館、閱覽室,并且應該有足夠和適當的時間對學生開放。學校應該為學生閱讀創設良好的環境:在校園內營造一種“書聲朗朗,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和生活需要;開設閱讀課;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之余還能留出時間進行閱讀。
學校還應該多舉辦讀書活動。比如:設立“校園讀書月”,每學期設一個“校園讀書月”,設定一個主題,如“書香伴我行”;開好“班級讀書會”,各班每周或間周開展一次“班級讀書會”,組織學生展示匯報自己近期的閱讀收獲;根據每學期定的讀書主題,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開展美文誦讀比賽、讀書演講(講故事)比賽,讀書報告會,古詩擂臺賽等各類讀書活動;充分發揮宣傳效益平臺,有效利用廣播站和校園網的作用,開辦好書介B、讀書心得,每周一詩(詞)等欄目,引導學生誦讀經典。
三、學生自覺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各種消耗的經濟投入和觀賞體育表演與競賽方面的消費支出。狹義的體育消費指直接從事體育活動的個人消費行為。廣義的體育消費指包括一切與體育活動有聯系(包括直接和間接聯系)的個人及家庭的體育消費行為,是作為社會一般消費中以個人及家庭通過支出貨幣所得到的各種體育效用,即各種體育的(包括物質的、勞務的、精神的)使用價值和效益,包括觀賞性消費、參與性消費和實物性消費三大類。研究制約中學生體育消費的具體因素,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必然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形成正確的體育消費意識。本文通過對高郵部分中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其具體的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及影響因素,為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樹立其科學、健康、合理的體育消費意識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高中學生中隨機抽取400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高一140名,高二130名,高三130名,共同組成本文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1.2.1.1問卷的設計:根據研究的需要,初步設計制定出學生調查問卷的基本框架,在廣泛征詢體育教師的基礎上,對部分問卷內容進行刪減和補充,使問卷最后得以定型。
1.2.1.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對問卷采取實地發放的形式,對三垛中學的400名學生的體育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一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剔除無效問卷5份,有效問卷共395份,男生227份,女生168份,有效率為98.8。
1.2.2數理統計法。對問卷收集到的數據結果進行常規統計學處理分析。
1.2.3訪談法。在家長會期間,對部分中學生家長進行訪談,訪談的內容為中學生的日常體育消費情況。
1.2.4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類別等邏輯分析法,對各種信息數據進行推理分析,論證有關結論,并提出有關對策。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是人們對體育這一社會現象及功能作用的認識與反映。這種意識的形式要具備一定的基礎,一是物質基礎,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二是文化基礎,即社會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生理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心理以不成熟、不穩定和不平衡為主要特征,其中中學生的自我意識的驟然增強是核心問題。圍繞這一核心問題,中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主要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在一個動態的調節過程中。并且,由過去的被動調節轉為主動自我調節。因此,其心理變化是一生中最復雜、波動最大的時期。高中生具有較強的體育消費意識,無運動意識的人只占小份額。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與作用有了正確的認識。
2.2體育消費動機
體育消費動機是指激起一個人在體育方面進行消費的一種內在的原因。筆者在問卷調查時要求每位學生選擇自己認為直接、強烈的動機。
表1 體育消費動機調查表
從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進行體育消費的目的非常明顯:隨著整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學生因學業壓力大,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強身健體、消除疲勞、愉悅身心的獨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為中學生的首選。但想獲取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和想通過體育鍛煉進行社會交往的人數卻相對較少。
2.3體育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和體育勞務或服務消費資料的數量,可用價值單位來表示。體育消費經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反映體育消費水平。
高一學生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50~70元,高二、高三學生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150元以上。對于高中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費絕大多數來自于家庭,消費能力受到家庭的影響。學生在經濟來源受限制時,作為發展和享受消費的體育消費只能放在后面考慮。
2.4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在經濟消費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消費資料的比例關系。它反映出人們消費的具體內容,也反映出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通過表2可以看出,在高中生的體育消費中,實物消費的比重遠遠大于其他消費,在學校,體育服裝鞋帽深受大學男女生的喜歡,并且能成為時尚,成為部分中學生衣著的主流。在女生的日常生活中,服飾類開支本來就占較大份額,部分運動服飾,如運動鞋,既是上體育課或其他體育運動時的必需品,又是日常生活中的耐用消費品,此類體育消費一舉多得。
表2 體育消費結構調查表
2.5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
表3 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調查表
從表3可以看出,影響高中生體育消費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為:(1)學習繁忙。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他們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學習文化知識上,這樣用于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就減少。(2)體育場所太少。由于在校學生大量增加,學校體育場地有限,場館數量與學生人數不協調,造成參加體育消費的學生人數減少。(3)缺少經費、體育消費價格太高。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費來自于家庭,是靠父母的省吃儉用,所以用在體育消費上的金額自然很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高中生體育消費的動機明顯,主要是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等,這表明中學生對健康的理解和認識更加全面、深刻,但總體消費水平較低。
3.1.2高中生體育消費結構仍以實物消費為主,而觀賞性消費和參與性體育消費比較少。由結果表明,工作學習繁忙、體育場地少、體育消費價格及意識是影響中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消費活動的最主要因素。
3.1.3高中生“花錢買健康”不僅在意追求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在意如何通過體育消費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便將來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
3.2建議
3.2.1引導中學生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高中生消費水平低,決定了其體育消費水平也偏低,因此要樹立其“健康也是一種投資”的體育消費觀念。做一些成本較低、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買一些價格較低適合自己的運動器材和服裝,擯棄“名牌就是好的”“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這種體育消費中的攀比之風。
3.2.2培養中學生有償體育消費意識,完善學校體育設施。租運動場地要花費,配置運動裝備要花費,看比賽表演要花費。因此,樹立體育消費意識很關鍵,對于成長中的中學生尤其如此。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體育正成為現代文明社會人類健康體魄的唯一手段,明白眾多體育場地有償服務的道理。其次要向他們講明優劣運動裝備、場地與運動感覺技術水平的關系,以及需花費的體育社交正成為社會時尚。最后要向學生講明中學體育場地收費的目的、校內外場地費用對比、場地少活動者眾之矛盾和場租制定的依據。這樣,道理明白了,自然會情愿租場運動、購買必要器械服裝,體育消費意識自然容易形成。因此,完善體育設施,加大對體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確保體育經費與學生人數同步增長,在現有的條件下科學配置體育資源,努力提高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3.2.3多給中學生提供一些相互交流的體育平臺。學校應多組織一些集體的體育活動和比賽,讓中學生能更多地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多辦一些體育類的免費或收費較少的學習班,采用快樂體育、選項教學、體育俱樂部等多種教學模式,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能充分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通過體育角色的學習,大學生懂得社會角色是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和組織的基礎,這有利于教育大學生懂得“做什么像什么”的社會意義,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時“干一行愛一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經過個人努力是可以扮演各種角色的,從而感受到人的主觀努力是改變社會地位的主要途徑,在現在的社會里,這一點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梁均華.論普通高校建立終身體育目標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5,15(4):77-81.
[2]夏強.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3,(2):59-60.
[3]孔祥生.試論體育消費行為的流行與選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1021-1022.
[4]王莉華.大學生體育消費價值取向及行為的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2):157-159.
[5]左新榮,姚麗琴.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24-27.
對象:
卷數:
時間
一·閱讀關注程度
題號
問題
選項
人數
比例
1
你喜歡課外閱讀嗎
a喜歡
b不喜歡
2
你的課外閱讀通常占了多少時間
a較多
b較少
c沒有
3
你認為課外閱讀
a有意義
b浪費時間
c消磨時光
d影響學習
4
你讀一本書大約用多久
a 1~2周
b 1個月左右
c更多
5
是否覺得情節不好就會將讀了部分的數丟下
a經常
b偶爾
c幾乎沒有
d從未
6
每周的課外閱讀時間
a 12小時左右
b 8小時左右
c 4小時左右
d 更少
7
為什么喜歡上閱讀
a被逼的
b就是喜歡,沒原因
c消磨時間
d覺得對自己有益
8
選擇書籍的原因
a個人愛好
b情節吸引
c寫作手法
d書的厚薄
9
家長支持你閱讀課外書嗎
a非常支持
b不支持
c不聞不問
10
你認為課外閱讀對你學習有何影響
a積極影響
b消極影響
c無影響
結論:
二·閱讀傾向
題號
問題
選項
人數
比例
1
你一般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
a武俠.言情.網絡等小說
b名著瞎說
c散文.格言類
d推理.科幻類
e報刊類
f漫畫類
2
喜歡國內作品還是國外作品
a國內
b國外
c都喜歡
3
獲取讀物閱讀的途徑
a書店購買
b同學.朋友.老師等
c學校.圖書館
d網絡
4
覺得哪方面的書能更好地調動同學的積極閱讀性
a文學類
b習題參考類
c生活常識.美容健身類
d娛樂.科普類
e時事.旅游類
結論
三·隨便談談
題號
問題
回答
1
談談自己喜歡的作者即其作品
調查對象: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高中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高中生30名,分別分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高中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現象一.睡眠不足
高中生平均每天需要近9個小時的睡眠,然而調查發現,高一學生的睡眠時間平均僅7.26小時,高二學生睡眠時間僅為6.78個小時,高三學生睡眠時間僅為6.23,實驗班晚上普遍12點才睡,有些學生甚至通宵不睡。從高一到高三的過程中,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精神疲倦,影響聽課。在下午的課上,一些學生昏昏欲睡。有些學生就利用某些課或是下課時間補覺,希望下節課能不睡,有些學生比較勤奮,為了在上課時不睡覺,就喝咖啡提神。
現象二.睡得晚
經調查顯示,學生睡得晚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學生是內宿生,待熄燈鈴響過后,就開始聊天,有時聊得上癮了,就很難入眠,而且還影響到了其他學生,還有一些勤奮的學生就犧牲睡眠時間來學習,擔心過早入睡會使自己的學習落后與他人,認為睡覺時提心吊膽還不如起來學習,反正都是睡不著。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失眠導致的睡得晚,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太大,心理承受能力弱。
現象三.不規律的睡眠時間
人的睡眠是有規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隨著高中生學習壓力逐漸增大,大部分學生開始擾亂自己的生物鐘,每天熬到十二點多才睡,第二天又早早爬起來學習,這樣會導致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影響聽課效率,上課期間很多學生習慣晚睡早起,等到周末或假期是多睡一些,“把失去的睡眠搶回來”。很多人從前一天的12點至2點睡到第二天的10點甚至午飯時間。這樣雖然可以緩解平時的焦躁和 壓力,但這會使人體時鐘紊亂,睡眠時間順延,使星期天晚上難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且這種紊亂的狀態要數天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對身體和睡眠質量都有很大影響。
睡眠不足、睡眠質量低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上課期間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對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產生一定影響。
2.生長素的分泌與睡眠密切相關:人熟睡后有一個大的分泌高峰,隨后又有幾個小的分泌高峰。所以青少年要發育好,睡眠要充足。
3.影響皮膚的健康。睡眠不足會引起皮膚毛細血管瘀滯,使得皮膚的細胞得不到充足的營養,進而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皮膚的老化,使皮膚顏色顯得晦暗蒼白,尤其眼圈發黑,且易生皺紋。
4.免疫力降低,易導致一些疾病易發生,如感冒、胃腸疾病等。
5.人體的細胞分裂多在睡眠中進行,睡眠不足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
6. 在我們的假期中,有可能因為平時學習缺覺,而會進行“補覺”。但睡眠時間過長與睡眠不足一樣,都可導致神疲、體倦、代謝率降低,所以睡眠不宜過長,睡的時間過長后,心臟的跳動便會減慢,新陳代謝率亦會降得很低,肌肉組織松弛下來,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懶惰、軟弱無力起來,甚至智力也會隨之下降。
7.心理上,經常睡眠不足會使人心情憂慮焦急,壓力大。復習期間,學生普遍睡眠嚴重不足,很多學生感到心情壓抑,一些學生會感到焦躁不安。
關于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我們通過查閱書籍、上網、采訪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發現能取得較好的睡眠質量的入睡時間是晚上9點到11點,中午12點到1點半,凌晨2點到3點半,這時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情緒低下,利于人體轉入慢波睡眠,以進入甜美的夢鄉。當然關于作息時間,根據夏季和冬季的不同,還是應該有不同的調整的,就像在夏季,最好的睡眠時間入睡應在22:00-23:00之間,而起床應在6:00-7:00間。相對應的冬季睡覺與起床時間為21:30-22:30間和6:30-7:30 間。
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生活,保證高中生的學習效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每天的睡眠時間保持在7到8個小時,養成午休習慣,調整好自己得生物鐘;
2.夏季和冬季根據個人不同,調整睡眠計劃;
3.經常鍛煉身體,不要擔心會占用睡眠時間或是學習時間,因為不鍛煉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