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8: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情商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首先,要明確情商教育對高職教育的重要性。高職學校和那些綜合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高職教育是要培養實用性的技能型的人才,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習做人;不僅要提高智商,還要提高情商。要讓學生明白,情商在一生的成功與幸福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其次,要明確情商教育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五是人際關系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要讓學生明白,雖然語文考試時還沒有相關內容的測試,但思想上要對情商的培養重視起來,平時要多關注這幾方面的內容,主動提高自己的情商。第三,明確情商培養的方法。情商培養的方法是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和學生課外實踐的結合。課堂上教師的指導又包括個別指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個別學生有關于情商方面的問題可以單獨找老師,老師會單獨輔導(課堂時間有限,可課外進行);對于共性的問題,老師會利用教學內容不密集的時間給學生做專題講座。
2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滲透情商
教育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課的內容本身就富有情感,在情商教育方面有獨特的條件,老師可以利用相關內容進行情商滲透。這樣每堂課滲透一點,點點滴滴積累起來,也會有一定的效果。首先,利用課前三分鐘口練對學生進行情商滲透。為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每節語文課前都安排兩個學生每人三分鐘的即興口練時間。這些口練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學習的,也有情商方面的,比如如何寬愛待人、如何與同學相處、母親節怎樣表達對母親的祝福、如何做自信的大學生等等。學生口練完,老師都要對口練的情況進行點評,而這點評的時間,就是情商教育的最好的機會,老師可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情商內容的滲透。其次,利用小組討論對學生進行情商滲透。在語文課上,有許多學習任務要學生討論完成。在對學生討論動員時,老師要指導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學習,要有團體意識。組長要調動起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要勇于表達,要為目標的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經過多次討論課的訓練,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小組長可以不固定,輪流當,活動中又可鍛練組長的責任心和管理他人的能力,這些也是情商的培養。第三,利用實訓課加強對學生的情商滲透。許多內容都是先講理論,之后安排學生訓練。比如調查報告,要讓學生分組確定題目、設計問卷、進行調查、歸類整理、寫成調查報告,最后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匯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共同合作,又有所側重。組長要根據每個組員的特長分配任務,擅長表現的負責匯報,擅長寫作的負責寫作等等,結束之后,組長還要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給出成績。通過這樣的實訓,既鍛煉學生與課程相關的能力,更鍛煉學生的情商,包括心態、協作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老師在實訓中和實訓后要針對全班同學的優缺點和每組的優缺點進行點評,給予引導。
3開設專題講座進行情商教育
除了對個別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外,老師還要想學生所想,對于可能是共性的問題,進行情商教育內容的系列專題輔導。為了保證效果,老師可把輔導內容分別安排在學期初、學期中、課程末進行。語文課一般安排在學生入學后第一年,因為初到學校,學生對學校、對學習、對同學都還不十分熟悉,還不完全適應。對此,第一次情商的專題輔導就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進行。比如安排“改變不了環境、改變態度;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一切,改變心情”為主題的專題講座以及“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在環境適應及與同學相處時,要有主動、積極的心態。讓學生明白,這個學校、這個專業是自己選擇的,既然選擇了,就要喜歡它、愛它。學期中,學生對于學校、專業、同學關系有了一定的體會、經驗,對于家鄉、親人,都有想念的感覺。教師可據此進行專題輔導,可安排“看人、看世要多看陽光面、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感情是需要表達的,表達感情要注意什么”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看人看事多看好的一面,不看或者少看不好的一面,遇事樂觀面對,與人友好相處,這樣利于自己快樂前行;引導學生在與同學、親人相處時學會表達感情,養成表達的習慣,要把握好表達的機會(如對母親感情的表達,要利用節日、生日、三八婦女節等)、表達的方式(語言、行動、禮物等)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期末,針對學生中已經有談戀愛的苗頭,其他沒有談戀愛的學生對這個問題也有所思考的情況進行專題輔導。可安排“如何對待戀愛問題?愛要有愛的能力”的專題輔導。從感情的重要性、選擇戀人前要注意什么、選擇后相處時要注意什么、愛應該有哪些愛的能力才更幸福等方面和學生交流、溝通,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為學生畢業后乃至一生幸福打好基礎。
4教師以身作則加強情商教育的效果
首先,第一節見面課做好自我介紹,給學生一個好印象,更給情商教育打基礎。情商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認識自己,與人相處。與人相處的方式有許多,面對新環境,得體的介紹自己,給人一個好印象很重要。老師第一節課要設計好漂亮的自我介紹來以身作則,拋磚引玉,便于學生將來做的更好。其次,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言行舉止,要笑對學生,教師和藹、親切、平等、欣賞式的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會起一個示范作用。第三,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耐心的教育學生,而不是粗暴的批評。要告訴學生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樣才可以讓別人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第四,做有責任心的教師,按時上下課,認真備課,生動講課。有學生上課睡覺、看手機,不能聽之任之,要提醒學生,這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因為做有責任的人是情商教育重要的內容。第五,上好最后一節道別課。從人之常理來說,人在分別之際,表達感情、真誠道別是必要的。語文課作為有強烈人文性的課,在最后一節課上,教師要設計好與學生的道別,要表達感情,要給學生的未來寄語,這樣不僅給課程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給學生如何表達感情做最好的示范。
二.高職語文課強化情商教育的途徑
1教師從生活和媒體中學習情商教育藝術
首先教師要通過電視、生活、網絡繼續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教學的藝術。教師自己的情商高了,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學藝術提高了,才能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和互動中更好達到提高學生情商的目的。
2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媒體和生活中學習
提高情商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情商的指導,還要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電視及平面媒體自學,提高自己的情商。另外,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同學間要互相交流、學習,或者汲取長輩在人際交往、心態調節等方面的經驗來充實、提高自己,以便為將來走入社會乃至一生的幸福快樂做好全方位的準備。
明清江南地區是全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這其中既有該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的影響,亦與外地商賈的推動密切相關,徽商在文教事業方面的所作所為就可見一斑。
一、重教興學,出資興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1.出資助修官學機構——府學、縣學
江南地區府、縣學中多見徽商的捐助活動。僑寓揚州的歙縣鹽商汪應庚“乾隆元年(1736),見江、甘學宮歲久傾頹,出五萬余金亟為重建,輝煌輪奐,煥然維新。又以二千余金,制祭祀樂器,無不周備。又以一萬三千金購腴田一千五百畝,悉歸諸學,以待歲修及助鄉試資斧,且請永著為例”。戴震在《汪氏捐立學田碑》中對汪應庚祖孫出資助修揚州府學和江都、甘泉二縣學的義行有著較為詳實的記載:“揚州府盬江都、甘泉二縣先師廟三地相望也。歙之汪氏用盬鹽起業于斯地也久。今上初,曰應庚者捐銀四萬七千修治新之。越三載,復捐田千四百余畝,人租粟以為歲葺費,俾無墮前功。儲三季之通,資財贏饒。三館之士,就布政司選也,出以佐其所不給,如是廿年矣。其孫立德、秉德欲久久行之弗壞,念一家私任其勤非遠計,請以田分隸三學董之。余既嘉汪氏之為善,祖若孫相繩有終,而因嘆夫后此而終之實難也。事無小大,亙古今無豫為杜弊之法,其所恃以弊無自開者,蓋有故。凡事之經紀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經紀之責專而為利實。”汪應庚祖孫出資助修官學,捐置學田以為修葺之費,從而能夠收到實效,做到善始善終。
據馮爾康先生的研究,僑寓儀征的徽商以及儀征籍原徽州人在清代儀征縣學的修葺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如順治十年(1653)兩淮鹽運司運副朱懋文捐出商人公費,維修學宮明倫堂。在修葺文廟的過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原徽州人許承遠的家族。許家四世以維修文廟為己任,“誠大有造于儀邑也”。
2.斥資興建書院、義學
徽商在熱衷于在桑梓之地倡建書院的同時,在僑寓寄籍之地亦樂此不疲。正如李琳琦先生在《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一書中所說:“徽商在‘賈為厚利,儒為名高’的思想指導下,除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業,還紛紛在僑寓之地創辦書院,以為相從旅邸的子孫就學成名計。”
揚州府城的梅花書院、安定書院和儀征的樂儀書院大都由兩淮商人出資興建,其中多是徽商。對此,地方志等材料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如梅花書院,雍正十二年(1734)由祁門鹽商馬曰琯出資興修,他“獨任其事,減衣節食,鳩材命工……不期月而落成”。并且延聘名儒主講其中。梅花書院興建后,“造就了不少著名的徽籍和外籍通人碩儒,如汪中、王念孫、段玉裁、洪亮吉、孫星衍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儀征興建樂儀書院,鹽商有襄助之功。書院所需經費銀、膏火之費多由鹽商捐助。“時鹽商首領張東岡等,以子弟將進書院就讀,申請捐助,每年補助膏火銀857兩,得到鹽政批準,以后又增捐生徒盤費銀300兩”。
杭州祟文書院與漢口紫陽書院一樣,是徽商在僑寓之地所創辦的書院中比較具有典型性的商人書院。杭州崇文書院是徽商在僑寓之地所創辦的書院中歷時最久的。杭州崇文書院的設立更是與兩浙“商籍”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汪文演,字以道,號賓石……又與同邑吳云風(即吳憲)興商籍如河東、兩淮例,歲收俊士如額。建崇文書院以祀朱子”。汪慶元先生認為,“崇文書院是由浙江鹽政和學政共同管理,徽州鹽商自籌經費開辦的”。崇文書院創建的目的主要是為徽商子弟讀書應試服務。崇文書院采取“舫課”的方式進行會文講學,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據沈德潛《西湖志纂》卷3《孤山勝跡·崇文書院》載,崇文書院“舫課”始倡于葉永盛:“明萬歷間巡鹽御史葉永盛視鹺之余,集內商子弟于跨虹橋西授以題,命各就舫中屬文。舫皆散去。少焉,畫角一聲,群舫畢集,各以文進,面定甲乙,名曰‘舫課’。去官后,商士思之,就其地建書院,中奉朱子,而以后寢祀永盛。凡舫課皆櫝其文于鹺使者評騭焉。”之所以采取以“舫”會文的形式,是因為“社中聲氣相聯,可得朝夕聚首者不下百人,文事胡可闕然不講。但城中無此廣廈以為會文所,不得不更為‘舫會’”。
徽商還在江南地區興建義學。如在吳江盛澤鎮經商的徽商張佩蘭,“念新安居斯土者不下數十家,力不能盡延師”,于是在盛澤鎮之東腸圩建“新安義學”,以使徽人子弟有就課向學之所。揚州府城原來有義學三間,后來增加到五所。嘉慶五年(1800),商人洪箴遠等因為感到郡城廣大,義學太少,不能滿足商人子弟讀書人仕的需要,表示愿意資助,于十二門各設義學一所,得到了鹽政衙門的批準。
由此可見,徽商的活動滲透到了江南僑寓地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興修過程中去。徽商在江南地區積極捐資助學,主要是為自己的子弟接受教育、讀書人仕提供方便,為其子弟創造和提供就學機會,使之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二、搜羅、刊刻典籍,積極投身于圖書事業
1.興建藏書樓,廣搜博藏,為文人士子提供求知之所
徽商及其后代在江南地區搜求珍本秘籍,興建藏書樓以為儲藏之所。可以說,徽商在江南地區的藏書事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劉尚恒先生在《安徽私家藏書述略》一文中提到了幾位僑寓江南地區的徽籍藏書家,他們分別是的廷博及其子鮑士恭(歙縣長塘人,僑寓浙江嘉興)、馬裕(馬曰琯之子,祁門人,僑寓揚州)、汪啟淑(歙縣人,僑寓杭州)。這些人有的本身就是商人兼藏書家,有的則是商人的后代。其中鮑氏有知不足齋,馬氏有叢書樓(馬曰琯建)、小玲瓏山館(馬曰璐建),汪氏有飛鴻堂。再如程晉芳,程氏是新安大族,“治鹽于淮。時兩淮殷富,程尤豪侈,多畜聲伎狗馬,魚門(程晉芳)獨愔愔好學,服行儒業,罄其資以購書,庋閣之富,至五六萬卷,論一時藏書者,莫不首屈一指。好交游,招致多聞博學之士,與討論世故,商量舊學”。
一些藏書家因為不允許別人參觀和利用自己的藏書而遭到其他藏書家的指責。可以說,絕大多數藏書家都以能為文人士子提供求知之所為榮,以之為興建藏書樓的旨歸。美國學者艾爾曼在《從理學到樸學——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一書中說到:“鮑廷博、汪啟淑都是大藏書家,他們各向四庫館捐書400余種。當時全國為助修《四庫全書》捐贈圖書超過400余種的僅四人。汪啟淑也是安徽人,他經常受到杭州其他藏書家的指責。鮑廷博曾介紹學者郁禮查閱汪氏收藏的一些孤本,遭到汪氏的拒絕,鮑廷博為此與他疏遠了。當時,郁禮正在從事一項課題研究,鮑廷博才把他推薦給汪啟淑。允許朋友參觀自己的藏書,或朋友之間互相交流是起碼的禮貌,也是學術交流的先決條件。”
2.刻印珍本、善本,使之化身億萬,嘉惠學林
當時僑寓江南地區的徽籍藏書家并不只是為藏書而藏書,而是刊刻典籍尤其是珍本、善本,為文人士子提供便利。以下僅以鮑廷博及其子士恭刊刻《知不足齋叢書》的事跡為例進行分析。《歙事閑譚》對僑寓浙江嘉興的歙縣人鮑廷博的刻書事跡有著較為詳實的記載:“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歙人。家浙江,事祖若父以孝聞。以父性嗜讀書,乃購書以養志。久之,所得益精且多,遂裒然為大藏書家。尋補縣學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詔開四庫館,采訪天下遺書,乃集其家所藏書六百余種,命子士恭由浙進呈。既著錄,復詔還其原書,賚以《古今圖書集成》、《伊犁得勝圖》、《金川圖》,其中《唐闕史》及《武經總要》并御制詩題之。嗣刊《知不足齋叢書》即以《唐闕史》冠首,志一時之榮遇焉。‘知不足’者,故廷博藏書齋額。嘉慶十八年(1813),方受疇撫浙,以續刊之第二十六集進,奉旨賞給舉人,時已年逾八十矣。居恒好學,耽吟詠,不求仕宦,天趣清遠。每遇人訪問古籍,凡某書美惡所在,意指所在,見于某代某家目錄,經幾家收藏,幾次鈔刊,真偽若何,校誤若何,莫不矢口而出,問難無竭。既因進書受知兩朝,名聞當世,謂諸生無可報稱,惟有多刊善本,公諸海內,使承學之士,得所觀摩。年八十六,叢書至二十七集,未竣遽卒。遺命子士恭繼志續刊,今存者共凡三十二集。秘冊孤編,率賴以傳。按:淥飲以巨富居浙,藏書、進書、被獎,皆與汪讱庵同。汪傳印而鮑刻書,同時所成就皆極大,真所謂鄉里珍聞也。”鮑廷博在《知不足齋叢書》的序言和凡例中交代了他刊刻這套叢書的目的。他說:“特自慚力薄,不能廣求未見之書,僅守先人敝篋,可以公世者無幾”,“古書流傳,每多必佚……凡大雅君子,得有鄴架善本可以補集中諸書與闕者,當冀多方因緣寄示,俾成完書。此則公世之盛心,愛及古人,惠施來學,非廷博一人之私幸也”。由此可見,鮑廷博刊刻這套叢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珍本秘籍公諸于世,以嘉惠后學,“使承學之士,得所觀摩”。據統計,這套叢書收書共計207種,781卷則。許多珍本秘籍率賴以傳。
顯然,徽商在江南地區的刻書活動,有的是配合其商業活動而開展的,具有商業性的特點。如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揚州的徽州商人成立的務本堂刊刻了吳中孚編輯的《商賈便覽》。有些商業書、商人書的編輯者本身就是徽商或其子弟,曾經在江南地區經商。如黃汴,他在《一統路程圖記》序中寫到:“余家徽郡萬山之中,不通行旅,不諳圖籍,土狹人稠,業多為商。汴弱冠隨父兄自洪都至長沙,覽洞庭之勝,泛大江,遡淮揚,薄戾燕都。是年,河水徹底,乃就陸行,自兗至徐,歸心迫切,前路渺茫,苦于詢問,乃惕然興感,恐天下之人如余之厄于岐路者多也。后僑居吳會,與二京十三省暨邊方商賈貿易,得程圖數家,于是窮其聞見,考其異同,反覆校勘,積二十七年始成帙。”徽商可以把商業書、商人書作為范本,對其子弟進行商業教育。商業書、商人書作為商人從商經驗的總結,其刊刻傳播了經商所必備的知識。一些水陸路程書籍的刊刻,不但頗便于行人的出游,而且尤便于經商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對僑寓江南地區的家鄉士子的科舉活動予以扶持與資助
李琳琦先生在《略論徽商對家鄉士子科舉的扶持與資助》一文中闡述了徽商圍繞科舉考試對家鄉士子所進行的多方面的扶持與資助,主要有:一、竭力興辦文會,為士子應考前研討、切磋制藝提供條件;二、慷慨捐輸科舉資費,為應考士子提供經濟保障;三、積極捐建考棚、試院和試館、會館,為應考士子提供舒適的考場與寓所。
徽商為使自己的子弟們在江南僑寓之地能直接參加科舉考試,還竭力爭取政府為他們設立了商籍。《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對兩浙商籍的設立做了比較概括的記載:“吳憲自新安來錢塘,初試額未有商籍,業鹺之家,艱于原籍應試。憲因與同邑汪文演力請臺使設立商籍,上疏報可。至今歲科如民籍例,科第不絕。皆憲之倡也。”《歙事閑譚》對兩浙商籍設立之緣起和過程的記載比較詳細:“明天啟中,吳氏有名憲者,始自歙遷于杭,為杭始祖。憲字叔度,一字無愆。明制,設科之法,士自起家應童子試,必有籍,籍有儒、官、民、軍、醫、匠之屬,分別流品,以試于郡,即不得就他郡試。而邊鎮則設旗籍、校籍;都會則設富戶籍、鹽籍,或曰商籍;山海則設灶籍。士或從其父兄遠役,歲歲歸就郡試不便,則令各以家所業聞,著為籍,而就試于是郡。杭為南方一大都會,故未有商籍。憲與同邑汪生文演上書當事,力請。臺臣以聞,報可。于是憲遂得試于杭,而為商籍諸生。杭之有商籍乃憲倡之也。”可以說,在兩浙商籍的設立過程中,徽州商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兩浙商籍的學額具體分配為:杭州府學20名,仁和縣學15名,錢塘縣學15名,合計50名。商人子弟考取生員,每10人錄取1人。張杰先生在探討清代商籍的設立所表現出的商人的強大的經濟力量時,征引了三份分別隸屬杭州府、錢塘縣和仁和縣商籍的中式者的硃卷履歷,這三個家族分別是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浙江鄉試舉人、杭州府學商籍汪藻家族,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進士、杭州府錢塘縣商籍汪康年家族,嘉慶九年(1804)甲子科浙江鄉試舉人、杭州府仁和縣商籍金孝枚家族。這三個家族的祖籍都在徽州,分別為歙縣坦川、黟縣宏村、休寧縣。這三個商人科舉家族的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兩浙商籍設立之后,“商籍”成為商人子弟打開科舉之門的敲門磚和商人子弟讀書人仕的重要途徑。正如徐旭齡所說:“吾鄉之子弟,歲科獲雋于有司者,皆隸籍院中……而吾鄉之宿德耆老又以時率其子弟課業于中。今觀譜中所載,文人之盛,誠甲于一時。”
四、交結文人學士,舉行詩文之會
徽商在江南地區,廣泛交結文人學士。明代歙商黃明芳,“好接斯文士,一時人望如沈石田、王太宰、唐子畏、文征明、祝允明輩皆納交無間”。歙商鮑簡錫,經商杭州,“結納四方名流,縞纻往還,幾無虛日”。歙商潘之恒,經商蘇州,“以文名交天下士”。婺源商人李賢,“且樂與賢大夫親,故隨所在吳士大夫咸愿與之游”。據陳智超先生的研究,在與方用彬這一嘉靖、萬歷年間的“儒商”有通信往來的人物中,文入學士占有很大的比重。還有的徽商在江南地區興修園林,廣結海內名流,舉辦詩文之會,與文人學土日相酬唱其中。可以說,徽商更是積極地參與和推動學術文化活動。正如馮爾康先生在《明清時期揚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一文中所說:“辦學之外,鹽商還以其資力從事學術活動,延攬學者,進行學術研討,搜集圖書和編輯出版”,“所謂詩文之會,實際是講一些紳商招募賓客,研究學術和文藝”。可以說,揚州的鹽商尤其是徽商舉行的詩文之會是徽商在江南地區的學術文化活動中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清代李斗認為:“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篠園及鄭氏休園為最盛。”
祁門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被稱為“揚州二馬”,本身就是商人兼學者,馬曰琯著有《沙河逸老詩集》,馬曰璐著有《南齋集》。他們不但以藏書、獻書、刻書著名,而且也以接納文人學士、舉行詩文之會有聲于揚州城內外。馬曰璐筑有“街南書屋”,又稱“小玲瓏山館”。他們“所與游皆當世名家,四方之士過之,適館授餐,終身無倦色”。如杭州人厲鶚,其詩文為當時的名家所欣賞。他廣搜博采,曾在小玲瓏山館居留數年,“肆意探討,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志,為《宋詩紀事》一百卷、《南宋院畫錄》八卷。又著《遼史拾遺》,采摭群書至三百余種,常自比裴松之《三國志注》。又著《秋林琴雅》、《東城雜記》、《湖船錄》諸書,皆博洽詳贍”。
二、《商務英語》課程微情景教學的過程
高職《商務英語》課程“微情景教學”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微課教學由教師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并根據轉化后的教學體系內容進行提煉濃縮,最后形成微課教學部分的內容,這是《商務英語》課程必要的知識結構,學生必需掌握。微課教學的時間每次在10-15分鐘左右,限定在20分鐘內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由教師主導,教師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商務英語知識結構。二是情景教學由學生以活動將微課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可以PPT、商務活動情景、小品方式、拍成微視頻等方式展示。每次情景教學部分,教師可根據教學體系內容的多少,確定情景展示的人數,展示組別的多少。情景教學部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引導指揮者和評點嘉賓。以《劍橋標準商務英語教程(初級)》教材(以下簡稱《教材》)教學為例,以該教課書的CompanyProfiles內容部分包含的Theworkingday、Corporateculture、Companyhistory、Theinternet四個單元units的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備課前可以作一整體規劃,比如將四個單元內容作為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教學目標是什么來進行本部分內容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將每個單元分為4-5次課8-10個課時來完成,分別規劃好每次課的基本任務。第一次課,由教師向學生介紹本單元學習重點,需要掌握的技能、生詞。并針對該單元的重點提出問題和要求學生要做的任務,這包括給學生分組來完成下幾次情景教學任務,要求學生課下認真搜集和查找資料,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搜查方式,思路以及網址書籍等有益資料,幫助學生課下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第二次課,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教師微課導入階段,任課教師微課導入本次課的內容,調動學生接下來做情景教學部分的氛圍。在教師主導的微課結束后,進入第二階段學生情景教學展示階段,由學生做主角進行分組商務活動中的情景展示,將教師布置的任務演示完成。第三階段是學生評價階段,讓選定組的同學對剛才其他商務活動情景展示組同學的情景進行評價。第四階段是教師最后評價總結階段,包括總結各組情景展示的優點和不足,當然在評價階段,教師要以表揚鼓勵為主,為了能保持學生參與情景展示積極性,教師的鼓勵盡量具體化,如具體指出哪個句子,哪個詞,哪個情景,哪個表演到位。第三次課,重復第二次的過程,但是,單元的教學內容有所遞進。第四次課,在教師的指導下,重新看課文,并將本單元重點和技能總結出來,教師可以再次考察學生們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本單元的重點內容。這次課的主要目標是以知識的查缺補漏為主。接下來以《教材》中Theworkingday單元為例,進行以學生為主體微課的簡單介紹說明。在第一次課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有如下四個方面:一是要將單元的重點導入,并告訴學生本單元學生要學會的技能:能在商務活動中清晰有效的進行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他人;能夠在商務活動中得體妥善地接待客戶;能夠翻譯并正確書寫商務名片。二是學習生詞。三是介紹工作日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場景,自己入職初期的遭遇,一些相關電影或電視可能具有的相應片斷。四是布置下一次微情景教學課的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即將入職的新員工,第一天到公司上班,讓他們想象會是什么樣的情景?應該做些什么準備?可能會被問到什么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并將學生分為幾組,其中一組模擬作為一個微型小公司,組內所有成員都有自己的職位。要求:學生模擬真實公司入職情景,找自己組內擔任相應職務人員,介紹自己公司每個成員的職務及主要職責;另一組中的成員模擬新入職員。第二個場景是:并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作為一個微型公司,然后任意兩組的公司進行互訪,一個作為訪問公司,另一個作為被訪問公司,公司應做出怎樣的接待等任務。通過使用這種模擬演示的方式,將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主要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們自己來完成。學生可把這種模擬形式錄制成短小的視頻,拿到課堂上來演示,也可以直接在教室中演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在第二次課上,首先是教師微課導入Theworkingday單元的一些知識及場景情況,調動學生進行微商務情景展示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分組依次進行微商務情景展示,課程內容主要是涉及自我介紹(Talkingaboutyourselfandintroductiontoothers)、welcomenewstafformembers和businesscards的正確書寫等場景。學生情景展示可以多樣化,如事先拍好的微視頻、現場微商務情景演繹、PPT展示講解等。接下來由另一些組的同學對這些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要求學生至少說出一個優點和一個不足。在學生評價完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不僅評價情景展示組的展示情況和優缺點,也包括對學生評價的客觀評估。在第三次課上,重復第二次的進展階段,內容由聊本人工作延伸至許多問題其他人的工作(Askingaboutotherpeople’sjobs)。第四次課,教師做出對比、評價階段。教師引領同學再次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將課文與模擬演示作對比。利用簡短時間點評學生本單元的情景演示,這樣學生可以清楚自己所做的演示有哪些不足,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學習。也可在課堂任意抽查幾位學生對本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達到復習鞏固的效果,并對其中的不足和需要補充之處做出解說。最后教師再給出本單元可能涉及到的基本商務英語情景、詞匯、句型和語法進行回顧和學習。
三、《商務英語》課程微情景教學的成效
在現在這個言必稱成效、績效的年代,成效或績效成了時髦詞匯。坦率地講,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為期一學期的微情景教學的改革成效來說,成績是有一些,但不是特別明顯。最主要的成績是學生微情景教學興趣很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對真實商務情景有了更多了解。成績不明顯的原因值得分析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己的改革時間進行不算太長
雖說為期一學期,實際上除了掐頭(開學)去尾(學期結束)和放假放掉幾次課外,還有一個就是,每單元的四次課有一半是常規課堂教學,并不是每次課都是微情景教學,所以就算微有成效,也不盡能全部體現為微情景教學的功勞。
(二)缺乏相應的控制組和對照組
雖然本人在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進行了為期近一年的微情景教學改革,但嚴格來說,改革的成效要有對照組和控制組才能體現出來。本人這一學期所帶班級僅為一個班級,缺乏相應比較對照的對象。
(三)教改經歷不多
對這次的微情景教學改革是一個嘗試。并不能說是很完善很周全的改革,雖然前面說得有板有眼的,但有的地方還不成熟,仍需要繼續探索。
四、《商務英語》課程微情景教學的注意事項
微情景教學作為一個教學改革新嘗試,做好微情景教學,需要課前多作準備,同時須注意以下事項:
(一)教材體系如何轉化為教學體系內容
教師應從課程教學目標、教材整體內容來確定如何轉化,而不能一個活動或者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來轉化。否則,沒有整體觀念的轉化,重要內容或重要商務情景丟失,影響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技能結構。
(二)微情景教學中師生角色與互動問題
微課教學部分以教師為主導和情景教學部分以學生為主導,并不是說,微課教學部分不需要學生參與,情景教學部分不需要教師參與,而是兩部分都需要師生的互動,只是兩部分中,師生在互動中的角色不一。微課部分強調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情景教學部分學生是情景展示的主體,教師是情景教學組織引導的主體,兩者的互動能使教學活躍生動,同時教師也從互動中了解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內容的所長所短,減少學生所長部分內容的教學,增加學生所短部分內容的教學。
關鍵詞: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課程建設
一、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特點
商務英語專業到底要培養什么人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復合型人才”。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廣告要求應聘者“英語某級,電腦某級,專(本)科學歷,精通商務管理,有一定的公關能力”、“精通國際商務關系和運作程序,有較高的漢語知識和外語水平,并能熟練地操作電腦、使用網絡”等等,這可以說是對當代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專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又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知識和技能,會計算機操作,能進行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應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國際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中對國際商務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與技能素質要求作出了具體的描述,即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和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求,對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畢業生應是外語與國際商務兩門學科有機融合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即英語+國際商務。具體而言就是:
(1)具有英語和國際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
(2)具有較強的英語和國際商務知識應用能力,能熟練地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正確分析、處理和解決國際經貿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總體技能素質要求是:
(1)能聽懂有關國際經貿的英語報道、報告和國外商人的英語洽談。
(2)能用英語討論國際商務的專業問題,能用英語介紹國內外經貿動態,能進行熟練、流利的涉及對外經貿活動各種環節的商務英語洽談。
(3)能閱讀國內外經貿報刊的英語文章、經貿法規、商務文件與外商的來函來電。
(4)能用英語撰寫正確、地道的商務報告與各種涉外商務函電。
(5)能準確、清楚地進行有關國際經貿方面各種題材與各種活動的英漢、漢英口譯與筆譯。
無論是一般院校制定的粗略的培養目標,還是程同春教授對國際商務英語教學的具體描述,都反映了課程結構應與人才所具備的素質結構相適應,使學生達到國際通用型商務英語人才的要求。
商務英語本身具有跨學科的復雜性,培養的是“英語+國際商務”的復合型人才。商務英語專業的結構是“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應該既重視語言和技能,又重視商務專業內容,兩個元素缺一不可。英國的尼克·布里格BriegerNick設定的商務英語范圍包括三個主要板塊:
(1)語言知識;
(2)溝通技能;
(3)專業內容。在專業內容中,對“商務”一詞的內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務”一詞包括眾多含義,以致許多人認為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應該是懂經濟、貿易、法律、營銷、金融、財務、管理甚至保險的“復合型人才”。然而,教學實踐證明,幾年的大學教育要造就這種全能型的“復合型人才”是不現實的。可以參考另外一種提法,將商務英語細分為一般商務用途英語與特殊商務用途英語兩類。以訓練語言或商務技能為主的一般商務用途英語的設置可以是比較固定的,涉及專業內容的特殊商務用途英語的設置應該是有限的、動態的。有限即體現“專”字,不能與“商務”沾邊的內容都包括,各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較系統地精選一至兩個方向;動態則是指選擇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選擇國際貿易,可以選擇營銷,也可以選擇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各個學校應根據各自具體的培養目標選擇不同的課程側重點。
二、課程設置的基本架構與內容
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源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大綱》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應該培養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文化知識并能熟練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在我國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中,語言知識與商務知識都十分重要。語言與商務兩個元素的學習融為一體,是解決問題的較好方式。在基于商務內容的語言教學當中,商務專業內容是主線,英語是媒介,教學的目的是融商務學習與語言學習為一體。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應體現如下原則:突出學科主干,注重能力培養,提倡個性發展,優化學生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提高綜合素質。根據該原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可按照“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四大板塊構建。高職高專院校自身的生源結構與市場人才培養戰略決定了課程設置應該向職業性傾斜,突出“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商務學科知識+商務操作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對基礎與應用、理論與實踐、選修與必修等課程進行優化組合,確保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具有多專多能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
商務英語作為專業英語課程,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一個分支,其課程設計可參照PeterStrevens對ESP教學提出的定義,即四個根本特點(absolutecharacteristics)和兩個可變特點(variablecharacteristics)。四個根本特點是:
(1)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別要求;
(2)課程必須在內容(主題和論題)上與某些特定的學科、職業以及活動有關;
(3)重點應放在努力使詞法、詞匯、篇章結構與那些特定的活動相適應的語言運用上;
(4)必須與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形成鮮明的對照。兩個可變特點是:
(1)可以只限于某一種語言技能的培養;
(2)可以根據任何一種教學法進行教學。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主要有商務英語綜合技能、商務英語泛讀、商務英語聽力、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視聽、商務英語寫作、外貿英語函電、商務英語談判、劍橋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口筆譯等。經貿知識課程主要有市場營銷、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企業管理、WTO與國際慣例、國際貿易與進出口實務、國際結算與支付、電子商務、國際商務談判、統計學等。文化背景知識課程主要有英美文化概況、經濟地理、公共關系學、文化比較等。這樣的課程體系改變了過去完全按學科與專業設置課程的做法,突出了能力與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拓寬了文化與經貿知識的基礎。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課程交叉重復,分化有余、綜合不足,缺乏理論依據,未能充分體現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人才素質觀等。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完成這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認真研究與運用科學的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充分考慮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體現鮮明的專業特色,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程同春,程欣.國際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與教學,2006,(2):1-4.
[2]Brieger,N.TeachingBusinessEnglishHandbook[M].York:YorkAssociates,1997.
“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師、學生和家長紛紛聚攏在重慶市北碚區澄江小學和兼善中學的笑臉墻下,尋找最美笑臉;“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在心愿墻上,師生寫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冉冉緩緩地走上場,顯得怯懦自卑,低著頭。走到臺中央,停下,定定地望著另一側的同學,猶豫著,終于向他們走去。她想插話,卻沒人理會……”——這是北碚區兼善中學高一八班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的場景……
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夠受到好評,主要是通過創新“四大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一、開展區域內教師培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能力
名師工作室建設。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由研究員級教師做主持人,在全區各學校選擇有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員,主要開展學習交流、引領示范、學術研究和師資培養等工作。經過幾年的運行,建立了一套名師與中青年教師合作互動機制,培養了一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團隊,取得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實現了學校名師資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發揮了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名師效應,為有效指導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校地合作平臺建設。北碚區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合作,一方面,建立“C-R”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體系抓普及,即聚集西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以我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對全區教師進行通識性培訓。另一方面,舉辦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抓提高。近三年來,北碚區每年選派100名中小學教師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進行心理教育專業培訓,目前,已培訓了300余名教師。同時,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認證工作,我區已有32名教師獲得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有300余名教師獲得心理健康C級證書,做到持證上崗。通過培訓與資格認證工作的開展,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又提升了教師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重點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發展
抓實“六有”基礎工程。近幾年,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投入近200萬元,在全區進行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有”基礎建設,即有心理健康教師、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有心理咨詢熱線或信箱、有談心(咨詢、輔導)室、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學生心理檔案。
所有中小學校建立了談心(咨詢、輔導)室,實現了全覆蓋。嚴格按照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制定的心理咨詢室建設標準,對各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標準化配置,統一配備了靜音計時器、游戲沙盤、音樂放松椅、綠色植物、抱枕和心理圖書等。我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在中小學建標準化心理咨詢室的區縣,為心理咨詢活動提供了專業化的硬件和技術支撐。
掌握“九會”技能。繼“六有”之后,北碚區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師要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九會”。即:會策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建立和使用學生心理檔案;會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會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會指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會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個案;會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會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全區每年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每年由區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在區內其他學校上一堂研究課或示范課;每年全區所有心理健康教師均要完成一個調研報告、教學設計、個體咨詢報告或論文;獲取一個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或心理健康等級證書;讀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書籍,已讀《心理教育活動論》《情商決定命運》《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等;研究一項課題,每個學校有一項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任務。
北碚區現已舉辦了四屆以“尊重生命,追求陽光”等為主題的“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在全區所有中小學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觀摩研討活動,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心理輔導課、現場心理咨詢、心理繪畫、校園心理劇、心理繪畫、心理電影、心理拓展訓練和心理手抄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三、創新科研引領,促進內涵發展
課題帶動。以課題研究來帶動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國家級、市級、區級、校級四級課題網絡。相繼開展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研究”等十余項課題研究。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單親家庭和困難家庭學生等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北碚區留守兒童自主情感能力實證研究”課題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總課題組的高度贊譽。我區有20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分別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獎,有20多節優質心理輔導課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等獎。有3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眾心理學》《中小學教師培訓》和《素質教育大參考》等多種刊物上發表。在全國第三、四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兩次獲全國先進集體獎,中山路小學、梨園小學等獲全國先進學校獎,中山路小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表彰會作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交流,受到有關專家和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方式變革。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單一的從心理看心理,到從整體的人看心理;由消極心理走向積極心理;由一門課程走向一個領域;由模仿走向特色探索。如:北碚區澄江小學自主編排的“口琴、板凳龍、剪紙、跳繩”等藝術活動,梨園小學的“少年交警校”意志培養活動,實驗小學“學書礪志”的書法教育,柳蔭小學的“留守兒童6+1”教育模式,兼善中學的“兼善文化心理”,江北中學的“生命教育”等,將學校的文化滲透在特色心理
健康教育活動中。
方式的變革呈現出如下特點:從心理預防到心理輔導;從成人思維到了解學生需求;從德育要求到情緒自我管理;從教師引領到同伴互助;從成人說教到角色體驗;從心理交談到網絡對話;從心理教育到心靈影響;從課堂講授到心理教育活動;從德育到心育,再從心育到德育,等等。
四、創新教研指導與評價督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教研指導。宏觀指導,多維促研,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成立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成員包括高校的心理學專家和教授、區教師進修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和部分骨干教師,具體負責全區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劃、協調和業務指導工作。中心和專委會的成立為全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了高層次的智力和實踐指導,使北碚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入格、規范有序。從學校、教師、進修學院和教委四個層面抓落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實施、有考核。
作為一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整天和青少年學生打交道,對于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思想道德、行為規范都有較深的了解,本文就從如何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方面談幾點認識。
一、要正視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多元化
曾經說過:“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這句話可以比喻未成年人純潔無暇的心靈和具有較強可塑性的性格。可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途徑的多元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僅僅是學校里課堂上老師的講授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選擇,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承認這一點,有助于我們降低對學生自發形成正確道德選擇的期望值,增強學生思想工作的現實性和針對性。我們不能把學生的思想想象成一張白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多種所有制、多種分配方式、多樣的消費方式、區域經濟、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會使他們不成熟的心里充滿困惑,出現多種價值觀、人生觀很正常,不應大驚小怪,動輒批評訓斥。
有位教師問學生:“你認為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么?”學生回答:“上名牌大學、買大房子、過好日子。”教師當即嗤之以鼻,并告訴其他學生這就是思想庸俗低級、價值觀扭曲的表現,全班學生全都低頭不語,但背后都認為老師太虛偽。
這位教師的出發點和動機無疑是正確的,但由于對學生現實價值觀的簡單否定,引起了學生的反感情緒,降低了學生的認同感,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二、對學生積極引導,澄清思想誤區、撥亂反正
正視學生多元化的價值觀、人生觀,并非是全盤肯定或置之不理,否則教育的功能又如何體現呢?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雖然可能沒有本質的錯誤,但還有更高層次的更有價值的人生目標值得他們去追求。
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只是一些側面了解而且往往都是陰暗面,所以才造成他們缺乏對集體對老師甚至對家庭和父母的信任和責任感。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強加給他們我們的思想,但可以通過大量事實來證明:社會不只有陰暗,更多的還是陽光,社會生活的主流還是真善美。公理正義和愛并沒有遠離,而是一直圍繞著我們。引導學生用全面的觀點去看生活、看社會,從而不要只有懷疑,而無對人的基本信任,這樣才有助于他們看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從而調整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果我們的老師能把5.12地震中“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先進事跡作為生動的思想品德教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要比簡單的說教效果要好許多倍,學生受教育的程度也要深刻許多。
三、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的方式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很強。作他們的思想工作,要特別注意方式,不能動輒擺出“說教”的面孔,更不能以“過來人”自居,要和學生傾心、平等交流,讓他們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古人云:仰其德,信其言,行其道。教師只有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用真心去關愛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關愛青少年,用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都能用健康積極的心態,用誠實友愛的目光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還需要我們繼續做大量深入的工作,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年的心理了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為青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2]周又紅,李崗編.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競賽指導[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3]陸德明.現代中小學藝術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256.
[4]余映潮.語文教師實用研究技法:論文寫作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10):15.
[中圖分類號] G64 [文I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6-0125-03
高校對于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的首要問題,是應該詳細了解用人單位對于應用型人才的素養和能力的具體要求,通過了解企業對于學校提供的課程的意見反饋,來調整以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編制課程地圖可以清楚地反映應用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幫助應用型高校學生清楚明白地進行未來職業生涯規劃。[1]
一、調研方法說明
本次調研的目的是通過行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初步確定人才規格、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進而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編制課程地圖打好基礎。本次調研通過E-mail方式對67家企業進行標準化問卷調查,返回140份問卷;對其中的43家不同行業、規模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進行詳盡的實地訪談,彌補內容深度的不足。標準化問卷回收后,利用spss.Statistics.17.0進行數據分析,同時,與實地訪談的結果進行對比和印證,使得我們的分析結果的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有保障。
調查組通過E-mail方式對67家企業進行標準化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員工,其中進行實地訪談的43家企業的調研對象主要是企業高管和部門主管。從調研的地域來看,廣東省有26家,海南省有22家,其余32家在全國其他省市。在實地訪談中,從所有制性質看,調查對象有29家私營企業、7家外資企業、4家國有企業和1家混合企業;從所處的行業看,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旅游服務業、信息服務業三大行業;從規模看,調查的企業中有15家是1000人規模以上,8家是200~1000人規模,21家是200人以下規模。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行業的崗位需求
通過對本次調研的數據進行分析可得知,目前各行業對人才緊缺度反應不一致,認為非常緊缺的比例為3.6%,認為比較緊缺的比例為23.74%,而72.66%的企業認為對人力專業人才已滿足需要。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人力專業人才需求在海南及廣東區域已基本滿足。
(二)行業的人才需求
1.關于職業資格證書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在企業中的關注度,是我們關心的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可知,65.47%的企業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重要,其中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為23.74%,認為比較重要的比例為41.73%。這要求人力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提前了解未來就業市場對職業資格的要求,做好充分準備。
2.關于英語等級和計算機等級
48.92%企業對人力專業畢業生英語的等級要求為CET4及以上,其中35.97%企業對英語等級要求為CET4,12.95%企業需要CET6,而46.76%企業對英語水平沒有要求。這一結果在現實中也得到印證,大部分私營企業和國企對英語水平要求不高,而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對英語的口語能力要求較高。
63.98%企業對計算機能力有要求,其中30.95%企業認為人力專業畢業生應達到計算機一級水平,而33.03%企業認為應達到計算機二級水平。雖然28.78%企業認為沒有要求,但依據現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計算機能力的重要性很明顯。
3.關于課程重要程度排序
依據實際工作情況,筆者對11門學科基礎課程的重要程度進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NO.1 人力資源管理,NO.2 管理學,NO.3 市場營銷學,NO.4 財務管理,NO.5 勞動經濟學。該結果對人力專業的教學計劃安排和課程設置有重要影響。
依據實際工作情況,筆者對11門人力專業課程的重要程度進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NO.1 管理溝通,NO.2 薪酬管理,NO.3 培訓與開發,NO.4 工作分析,NO.5 組織行為學。該結果對于專業課程的重新設置具有指導作用。
4.核心能力和基本素養
在人力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哪些核心能力方面,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達成一致意見,依次是:NO.1 溝通能力,NO.2 解決問題能力,NO.3 團隊合作能力,NO.4 適應能力,NO.5 遵守職業倫理,N0.6組織策劃能力,NO.7領導能力。實地訪談還增加了以下方面的核心能力,具體包括:分析總結能力、靈活變通能力、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人際關系敏感度。
在針對應用型人力專業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養方面,問卷調查的結果依次是:NO.1 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NO.2 基本社交禮儀,NO.3 健康人格,NO.4 人文涵養,NO.5 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實地訪談的結果顯示,除了問卷中的五個基本素養,還增加了兩個基本素養:一是抗壓能力,二是敬業精神。
(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綜合對企業的實際調研一手數據,結合以往確定的培養方案中關于人才規格、基本素養和能力的表述內容,我們初步擬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素養為:1.共通素養:創新意識、保持熱情、健康人格、適應與學習能力、基本社交禮儀。2.專業素養:良好溝通、團隊合作、職業道德、情商與抗壓能力。
初步擬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為:人力資源敏感度、分析與決策能力、團隊激勵能力。
三、基于課程地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構建
課程地圖的概念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后臺灣地區一些高校開始引入課程地圖的理念,近年內地也有部分高校的部分專業開始使用課程地圖,用于直觀地展示教學計劃的各個環節的關聯。[2]許多高校引入課程地圖的目的,是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否具體反映在所制定的教學計劃、課堂教學和學習效果測評中,從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最低要求。[3]
為響應教育部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三亞學院進行了基于行業需求調研的課程地圖編制的嘗試工作。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所進行的關于人才的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的需求調研結果,結合業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結合三亞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走向調查,根據三亞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構想,學院構建了基于行業素養與核心能力需求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地圖,如下圖1所示。
根據三亞學院的人才培養構想,大學生應當具備基本素養、專業素養和創新創業素養。大學生基本素養由通識課程實現,具體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的實踐教學模塊。這些模塊教學和實踐指向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中的共通素養部分。大學生的專業素養由專業課程模塊完成培養,具體包括專業入門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驗環節以及實踐教學模塊。這些模塊指向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同時指導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
其中專業方向課程的形成基于地方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定位,所進行的企業需求調研以及三亞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走向分析,以及參考其他高校的經驗,初步確定兩個專業方向:一個是人力資源管理師方向,另一個是旅游+方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由創新創業課程模塊構成,該部分模塊與專業課程模塊一起指引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應用型大學可以通過行業需求調研來了解行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編制反映應用型人才需求的課程地圖,可以使學生“適應性地學習”,真正培養業界所需核心能力之專業人才,達到“畢業就可就業,就業即可上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6]
1.根據調研結果,結合國內其他同類高校的經驗,應該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核心課程進行提煉,模塊化其他專業課程,使教學內容對應企業的具體崗位要求,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期望,進行有針對性的未來職業生涯規劃。
2.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更廣泛地接觸實際工作,這是這次調研得到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最多的反饋意見。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應包括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比如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作業類型、考試方法和內容、畢業論文等環節。學院還需要針對90后學生的特點,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同時探索互聯網教學的有效形式。
3.通過此次調研可知,企業普遍反映學生實踐能力不足,需要大力增強實踐經驗。許多企業提出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將與海南省內外有意愿合作的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學環節中盡量使教師及學生盡早接觸實際工作現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使其適應企業的實際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 董文娜.課程地圖是什么?[J].教育發展研究,2014(17):56-63.
[2] 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國醫學院校的課程地圖[J].復旦教育論壇,2010(3):90-93.
[3] 柯曉玲.國外高校課程地圖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這句名言中,關于“真”有兩個關鍵詞:求真、真人。其中,“求真”是手段,“真人”才是教育的最終歸宿。真人是什么人?真人就是既保持本真、為人正直、真誠可靠,又知曉真理、追求真理、有真本領、有真才實學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即真正意義上的人。我們可以把“真人”的這些特質分為兩大系列:真情和真理。“求真”就是追求真情和真理,目的是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追求真情和真理。有真情和真理的人,才稱得上真人。
因此,真語文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講真情以成“人”,求真理以成“文”。這也大致可以分別對應情商與智商、做人與做事。完整的教育包括學會做人與學會做事兩部分。這是教育的兩大職能:教學生學會做人,成為人;教學生學會做事,成為才。合言之,教育培養人才。這也是教師的兩大天職:育人,使學生成為人;教書,使學生成為才。合言之,教師培養人才。[1]具體到語文教學:做事,就是“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成才,就是成“文”,成就語文之才。“真語文”講真情以成“人”,求真理以成“文”,這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體現。
一、人文性層面(即做人層面):講真情以成“人”
從做人的層面上講,真就是真誠、認真、本真、純真,求真就是追求真誠、認真、本真、純真。這些大致都是人的情感,歸結為講真情。“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講真情,重真情,做一個真誠待人的人。語文課程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追求真誠,為人真誠
人們對真有著特別的感情。真好,真才好;真美,真才美;真貴,真才貴;真舒服,真才舒服。真,包含真實、真心、真切;誠,包含誠信、忠誠、忠貞。陶行知先生痛恨虛偽的人,并寫過一首諷刺詩:“假朋友,交情肉與酒;酒肉吃光了,到處丟你丑。”陶行知先生就是真誠的典范。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真心誠意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
真語文要求語文教師要像陶行知那樣真心誠意教語文,“以真誠育真誠”。其一,真誠對語文。要學生熱愛語文,愛學習,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教師就要首先愛語文、愛課堂、愛讀書,對語文、對課堂、對閱讀飽含真情。其二,真誠對課堂。真誠的反義詞是虛假。真語文反對虛假,慎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不裝,不演,不做作,不作秀,不虛華。其三,真誠對學生。賈志敏老師強調,教師不要把學生當作道具,把課堂當作舞臺,而要真心誠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真讀、真說、真寫、真對話。
2.追求認真,做事認真
做事認真,即嚴肅對待,嚴格要求,認真負責,踏踏實實,一絲不茍,絕不馬虎。認真的人,做人講原則,做事講規則,對人對己有分寸;認真的人,剛正不阿,是非曲直,涇渭分明,對不公平的事,敢較真、追究;認真的人,做人做事敢于擔當,勇于負責,不推諉,不馬虎。認真,是很好的習慣、態度、品質、境界。
真語文要求語文教師要認認真真教語文,“以認真育認真”。語文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課程,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要將做人與學文(語文)結合,在語文訓練同時培養認真的態度。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有很多關于“認真”的要求:學會認真傾聽;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認真寫好漢字。可見,認真既是做人的態度,又是語文的品質。
3.追求本真,保持本真
詞語“真性”,就是本性、天性的意思;詞語“真意”,就是本意的意思;成語“返璞歸真”中的“璞”,就指未雕琢的玉。“返璞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還其本質,恢復原來的自然質樸狀態。保持本真,就是保持本來的、固有的、天然的樣子,不為雜念困擾,不掩飾、不做作、不偽裝,拒絕異化,追求真理,勇于擔當。
真語文要求我們必須還原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語文從1904年獨立設科以來,走過了一百多年,似乎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為什么單獨開設語文課呢?葉圣陶先生作了回答:“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訓練之。”又為什么取名為“語文”呢?當時的課程名稱還不叫語文,“‘語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2]。從語文課和語文名的初始狀態看,真語文必須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根本任務,緊扣字、詞、句、段、篇,本本分分、本本、簡簡單單、扎扎實實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好語文。當然,語文教學既要保持語文課的本真,又要保護做人的本真。
4.追求純真,留住純真
純真是一種單純之美。真,即純度高,如真金(純金)、真鋼(純鋼)、真分數(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真空(沒有任何事物的空間)。純真,用來寫人,形容純潔、純粹、純正、單純,沒有任何雜質、雜念,天真可愛。人們向往和贊美純真的心靈、純真的感情、純真的笑容。
真語文要求語文教師要堅守本分教語文,“以純真育純真”。其一,語文課的純真。長期以來,語文課摻雜了太多的東西,承載了來自多方面太多的期盼,以致純度不高。數學課沒呼喚上出數學味,化學課沒呼喚上出化學味,語文課卻呼喚上出語文味。這呼喚正說明了語文課純度的流失。語文課必須姓語名文。其二,語文教師的純真。教師不被私心雜念和名利左右,真誠對待學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其三,學生的純真。學生在閱讀中崇尚真情實感,在作文中追求真情實感;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真誠對待他人,以真誠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工具性層面(即做事層面):求真理以成“文”
從科學的層面上講,真,指客觀規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求真,是運用智慧探索規律,獲得真理,形成知識。人們在實踐中不懈地追求、發現、檢驗、堅持、捍衛、發展真理,在求真中成長、成才、成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追求真理,尊重科學,做一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人。
1.追求真理要尊重科學
追求真理首先要敬畏科學,養成科學的意識、精神和態度。科學求真,真即規律。語文作為一門學科,自有其學科內容。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聽說讀寫自有其規律。真理,就語文學科而言,就是聽說讀寫的規律。語文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并運用語言的科學規律(真理),教出規律,學出規律,才能成就學生“語文”。科學(真理)發展之路才是語文教學的生路、出路、希望之路。
然而,對真語文的認識,“真情”有余,“真理”不足,甚至幾乎沒有。一般人的認識停留在“真實”的層面。真語文肯定要真實,貼近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需要,盡量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教語文,但真語文不只要真實。大家談及的真語文內涵,“真實、真切、真誠、真情、認真、本真”,也主要是從做人的角度來強調的。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學就文論文,不揭示聽說讀寫的科學規律,更談不上運用規律。有人說,語文教學一不科學,二靠不住。也有人說,學十年語文,不如聊半年QQ。語文教學之“真理”的缺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真語文必須追求真理,尊重科學,養成科學的態度。追求真理,生成了陶行知先生卓越的教育思想,也將生成每個人的人生智慧、語言智慧。
2.發現真理要實踐思考,不斷探究
求真的方法是實踐探究。實踐出真知。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視生活實踐,他由“陶知行”改名“陶行知”,并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還主張“教學做合一”。行、做,可謂實踐。只實踐還不行,還要邊實踐邊感悟、思考、總結、探究,才能發現奧妙所在,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實踐包括他人的實踐和自己的實踐。他人的實踐對于我們是案例。陸游《示兒》中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就是陸游的言語實踐,就是一個言語案例。這句話的大意是:人死了,什么都不再牽掛了,只牽掛著祖國統一;什么都不再盼望了,只盼望祖國統一。類似的言語案例還很多,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汪洙《神童詩》),“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魯迅《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語)。我們發現了其規律(真理)——用整體突出部分。于是,我們自己也來實踐:“什么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良心。”“教室里是多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3]真語文必須引導學生由個到類,發現并運用語文規律,成就語文能力。
3.堅持真理要實事求是,按規律辦事
求真是探索規律,求真的價值體現在運用規律。實事求是中的“是”有規律、科學、真理的意思,堅持真理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是求是的前提——掌握真實情況,重視客觀事實。求是是實事的提升——科學分析,把握本質規律。辦事是求是的價值——既按規律辦事,又不能教條,還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規律辦事,是對真理的堅持與完善。
真語文必須求真務實。其一,遵循語文學科規律,落腳實際語境中。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語言,只有最適合的語言。我們沒法說主動句好還是被動句好,這一切都由語境裁決,即說話要看對象和場合。這就是語文的真理,是語文實踐的實事求是和從實際出發。真語文必須重視語境。其二,遵循語文課程規律,落腳實踐訓練中。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語文能力是練出來的。在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中去實現求真的價值,去鍛煉學生的語文才能,去形成學生的語文本事。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堅持并完善語文的真理。真語文必須重視語文實踐。
4.捍衛真理要勤學知識,敢于質疑
求真的動力是勤學敢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走進真理的世界,感受到真理的魅力,能更加熱愛和捍衛真理。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有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的,但又是統一的,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謬誤往往是真理的先導,批判謬誤能夠發展真理。質疑真理不是否定真理,而是更好地捍衛和發展真理。
真語文必須敢于質疑,捍衛真理。完整的教育應該是正面與反面相結合的教育。然而,一般人不會想到課文的問題,更不會去修改課文。在他們心里,課文一般出自名家之手,又是名篇佳作,還有編輯把關,會有什么問題呢?課本的神圣權威阻止了學生追求真理的腳步。面對問題較多的課文,我們要更新觀念,動搖教材的權威性。只有動搖了教材的權威性,我們才能開放地、創造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教材。師生完全可以以“大膽懷疑,小心求證”的治學態度去審視課文。語文教學是審美實踐活動。審美,審出的可能是美,也可能是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綜上所述,真語文的核心價值追求是返璞歸真、求真務實。正如語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長所說,我們要反思語文教學弊端,追求清新、自然的教學風格,呼喚本真、質樸的語文教學。也正如語文報社副社長裴海安所說,過于復雜的教學設計,過于強勢的教師主導,過于繁重的教學任務,不但耗費了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會使文質兼美的課文變得索然無味。把語文課教得簡單而有效,才是教師非凡素養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引言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1]。作為高校圖書館禮儀主要涉及到服務禮儀、社交禮儀二大分支。服務禮儀建設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禮儀建設的好,不盡有助于塑造圖書館服務形象,有助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有助于人們沉浸于清新、舒適、幽雅、整潔的學習活動環境中,真正體現環境育人的境界。同時也激勵館員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館員養成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和得體的舉止儀態、謙虛恭敬的態度,服務于讀者,吸引更多讀者入館學習[2]。本文通過禮儀服務理念、禮儀服務環境、服務禮儀制度、館員禮儀等方面探討禮儀建設,通過禮儀建設,更好地發揮圖書館自身的教育職能。
2、禮儀建設的關鍵因素及措施
2.1、禮儀服務理念
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程度、讀者滿意度高低、個人的良好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者、服務者是否按照一定的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把您的事當成我自己事,并形成一種禮儀服務理念,去服務于讀者[3]。圖書館禮儀服務實質是從人的服務到服務于人,是展現“互動”的服務,是判斷圖書館整體服務和管理水準的首要因素[4]。圖書館要增強全館干部職工的服務理念, 樹立一線服務人員良好的服務形象, 提高服務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修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讀者享受更優質的服務,可通過以下幾方面培養禮儀服務理念:(1)聘請專門教授、專家,為全體員工講授現代圖書館服務理念、人際交流藝術、個人形象設計,如何將端莊的儀表、文雅的舉止、得體的語言、整潔的服飾融為一體,使服務操作細節符合禮儀規范。論文參考網。特別對一線服務人員的坐姿、站姿、走姿、各種接觸操作服務姿勢等在內的禮儀與形體培訓。(2)培養學會善于溝通交流,主動接近讀者,了解讀者所需,養成主動“為書找人”悟性。(3)培養關注讀者行為,理解讀者需求心理意圖,高效地為讀者服務。
2.2、服務禮儀制度
禮儀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現代社會的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也是反映圖書館精神文明制度建設程度的重要指標。由于許多圖書館制定的禮儀制度往往受當時“歷史”條件和“本位”管理觀念的影響,存在著潛意識沖突和矛盾,如教師的圖書借閱數量、時間上比學生成倍增加;教職工進入機房能享受免費優質服務,而學生缺少這種待遇等等問題。由于存在缺陷,服務過程中很難約束和激勵服務與被服務者行為,制約著當前管理。為此,應從以下原則制定禮儀制度:(1)依據事實,完善制度和諧與人性化的統一性,達到對內、對外實施的統一。如本館制度與全校制度相協調,具有適應性。讓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調整、協調人際關系,樹立圖書館形象。(2)經常借鑒兄弟館的某些有價值的服務理念和制度,推動制度創新。(3)樹立制度漸變理念。因制度是連接過去、未來與現在,是發展的,應具有漸變性。
2.3、禮儀服務環境
圖書館服務環境,是讀者最集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服務環境建設好壞將直接影響著讀者的閱讀效率和身心健康。而現實圖書館服務環境布置隱藏著諸多不利于禮儀建設的因素。如服務區域提示應遵守“保持安靜”的禮儀標識語,而圖書館未能布置靜音區、噪音區,以及指示讀者交流、接聽或打電話所去區域的指引標志;又如立約禮儀道德內容規范主要從讀者角度立約,缺乏對教師和工作人員立約性,使禮儀道德存在不和諧潛因素。為此,可通過以下幾方面建設禮儀服務環境:(1)環境布置規劃上,要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給讀者產生視覺美感,讓讀者感受溫馨。(2)立約性禮儀環境內容上,應具有公平性原則、同一性原則、實用性原則。(3)服務環境與館文化相結合,形成特色。讓讀者身入該服務區域環境就能想到所服務范疇。(4)服務環境的設計要以人為本,并具有互動性,適應時代的發展。
2.4、館員禮儀
館員禮儀,主要是指館員與讀者交往過程中按照一定的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完善對讀者的尊重和關愛,如微笑服務、儀容儀表與著裝禮儀、語言禮儀等[5]。館員禮儀是圖書館禮儀建設的核心要素。
2.4.1、微笑服務。
對服務行業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微笑服務。微笑是服務的通行證,是對館員服務人情化的完美詮釋[6]。微笑不僅是一種表情的表示,更重要的是與顧客感情上的溝通。為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微笑服務:(1)學會發自內心的微笑。微笑是一種愉快的心情和一種禮貌和涵養的表現,是一個有修養、有禮貌的人自覺自愿發出的,不應帶有任何強壓因素。(2)學會排除煩惱,善于利用“情緒過濾”分解和淡化煩惱與不快。有個典古,講述一位老太太整天都是苦臉憂愁心情,后遇道士,指點她學會換位思考,叫他在下雨天的時候到買傘女兒家;晴天時候到買面條女兒家,這樣就看到二個女兒家生意興隆,這不就開心了嗎!后來老太太整天都帶著開心晴朗的笑容。(3)要有寬闊的胸懷。在接待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就要館員學會反位思考,從讀者角度考慮,想到事情可能是一種好事,有了好的心境,臉上就會自然出現真誠的微笑。論文參考網。
2.4.2、儀表禮儀。
儀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儀態、舉止、服飾等方面。儀容主要指一個人的外貌,即個人裝扮和衛生標準,以及與他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文化素質、生活情調等密切相關。良好的儀容能夠使一個人每天保持清爽自信的快樂情緒,體現自尊自愛,同時也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其儀容規范要求:(1)穿著應挺直、舒展、干凈;鞋襪整齊,鞋底不釘鐵掌;并在規定位置佩戴統一工作證;頭發要整潔,不留奇異的發型;男士每天堅持刮胡須,男女不留長指甲;注意個人衛生,上班前不吃異味食品。(2)面部儀容修飾是圖書館工作人員最受讀者重視的部位,個人容貌對讀者會產生重要的心理影響,其化妝一定要自然、淡雅、簡潔、適度、莊重。
服飾是指對人們著裝及其所用裝飾品的一種統稱。從軍裝到醫生制服,幾乎每一行業都有自己的職業制服,以成為人們工作狀態的最好形象標榜。一個人的服飾,即:職業著裝,更能起到尊重別人,反映個人素質與專業水平。良好的服飾既是工作人員自尊自愛的體現,也是對崗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事業心的反映和尊重讀者的需要。其服飾規范要求:(1)規范館服。依據圖書館服務特色,制定統一制服,做到著裝行為,合體、合理、合禮。館服它對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和協調人們的社會關系,展現和諧的館文化形象起到重要作用。(2)嚴禁圖書館工作崗位上,穿拖鞋、著背心,同時避免穿奇裝異服;要衣冠整潔,大方得體。
儀態、舉止風度。儀態泛指人們的身體所呈現出來的各種姿勢,分別表現為動作、表情與相對靜止的體態,即身體的具體造型。通過一個人的儀態,可以了解其個人素質,展現個人的氣質和風度。舉止風度,舉止在心理學上稱為“形體語言”,是指人的肢體動作,是一種動態中的美,包括手勢、坐姿、站姿、走姿、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風度是一個人內在實力的自然流露。舉止也與著裝、姿態聯在一起。其儀態舉止的風度規范要求:(1)行為要文雅,做到站立端正、上身挺直,坐要坐得優美端正,應坐椅子的2/3,但不可坐在邊沿上;行走應輕而穩,昂首挺胸收腹,肩要平、身要直;行走不要左顧右盼,不與他人拉手、摟腰搭背,顯示出端莊、穩重、大方;給讀者指引方向時,手臂要伸直,手指自然并攏,手掌向上,上身稍前傾,以肘關節為軸,指向目標。(2)舉止要要溫和、謙恭、莊重,動作要文明。禁止在讀者面前吸煙、吃東西、掏鼻孔、剔牙齒、掏耳朵、打飽嗝、打噴嚏、打哈欠、抓頭、搔癢、修指甲、伸懶腰等各種不文明的舉動,萬一出現不文明舉動,應主動道歉示意;上班時間不得敲桌椅或玩弄其他物品,不得大聲喧嘩、打鬧、干私活、化妝。(3)靜區域管理中,做到動作輕、語言輕,盡量不影響其讀者學習。
2.4.3、語言禮儀
言談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一門古老的藝術,語言的禮儀正是使言談成為了一門藝術。圖書館員語調的高低、語音的粗細、語言粗暴,都會直接影響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為此,做好語言禮儀可從以下幾方面:(1)真誠地交談。真誠是交談的基礎,是顯示一個人的態度。論文參考網。在服務過程中,誰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和支持,但首先自己應得尊重于別人。如與讀者溝通交談中,做到談話態度的真摯、平易、熱情、穩重,這樣溝通交談會進行得很愉快,雙方會袒露心扉,增進情感交流。(2)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假若一位讀者想詢問微機檢索文獻操作程序,而該區域館員正忙碌著而分不開身,并非常禮貌的說:“對不起,請稍等一會好嗎?”,讀者會感到舒適與理解,相反說 “沒看見我正忙著呢?自己摸索吧!”讀者會感到反感,甚之產生沖突。在讀者服務中館員語言應多用些 “你好;請,對不起;謝謝,稍等;讓一讓,你走好,請拿好”等等一些禮貌用語對待讀者[7]。(3)學會傾聽。傾聽是對解決問題,實現語言表達恰當,言簡意賅首要因素,也是溝通成功的要素之一。因而要做到,一是集中注意力,真心誠意地傾聽;二是要有耐心,不能隨便打斷別人講話;三是偶爾的提問或提示澄清談話內容,給講話者以鼓勵;四是適時給予反饋,表達信息和情感的理解等方法要領。(4)言談要表情自然,舉止文雅。
3、結束語
注重禮儀建設,是建設新時期圖書館文化的需要。禮儀建設不僅關系到圖書館整體素質的提升,顯示出團隊精神,體現館員良好的個體素質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但更多地涉及服務功能的發揮和公共形象的塑造,不可忽視[8]。
參考文獻:
[1] 禮儀baike.baidu.com/view/69841.htm. 2010-2-9.
[2] 金 燕,朱明. 淺談新世紀圖書館的禮儀建設[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6):70-71.
[3] 祝 林.專業圖書館禮儀服務初探[J]. 科技信息,2009(2):318.
[4] 耿 筵. 高校圖書館應注重禮儀建設[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116-117.
[5] 錢靜敏.淺談圖書館員的禮儀修養[J]. 2004(3):170-171.
[6] 周 霞 李群. 開展禮儀服務提高服務質量[J].中國醫藥衛生,2005(8):538-539.
[7]黃宜愛,張若菊. 館員禮儀建設初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 2006(6):141-14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118-03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研究有機化合物結構與其波譜性質相關性,并進而確定未知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應該熟練掌握常見結構類型的有機化合物光譜和波譜性質,并能夠掌握解析未知化合物結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以解析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借助文獻和資料可以確定復雜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本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高于對課本內容的簡單記憶,而目前課堂理論教學的現狀,不能完全滿足以上教學需求。本文以學生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實踐教學為突破手段,對教學方法、內容和考評制度等進行了系統的改革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教學內容的完善與實踐
(一)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科前沿相結合
目前,《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在課堂上主要以介紹紫外、紅外、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譜學特點為主。隨著波譜學測試技術和新的測試方法的不斷出現,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注重基礎知識與前沿科學技術的銜接,及時將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方面的新方法、新知識和新技術融入教學當中。例如,將教學大綱中雖沒做要求的,但在解決化合物絕對構型方面起非常重要作用的(circular dichroism,CD)譜、(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譜[1]以及Mosher法作為附加內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們了解立體化學的現代研究方法和手段[2]。
(二)注重教學內容與科研實際相結合
高校教師一般都是教學和科研雙條腿走路、相輔相成,那么在課堂上講授波譜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例如,將自己在科研工作過程中獲得的結構新穎、圖譜特征鮮明、易于解析的化合物作為實例在課堂上進行結構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典型化合物結構特征的記憶,也有助于學生對于新型骨架化合物的了解。
此外,還可以篩選本學科優秀的碩士、博士論文,作為學生課外的學習材料,以補充現有教材內容上學科前沿介紹的不足,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增強學生有機化合物結構解析的實踐能力[3]。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及時不斷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保持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完善
(一)加強學生對實際測試譜圖的分析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是從四大波譜的測試數據推導結構,與實際工作從圖譜―數據―結構有一定距離,因此,學生對實際測試譜圖的解析能力較差。針對此問題,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具體化合物的實際測試譜圖,如核磁共振圖譜、紅外圖譜、質譜等,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辨認譜圖上的目標化合物信號、溶劑峰信號以及雜質信號,結合理論知識,仔細研究并推敲,增強實際譜圖解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要改變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教學型”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并大膽嘗試解決問題式、課堂討論式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圖譜解析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發言、自由討論,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加深入、靈活地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解析能力[4]。
(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融入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不僅影響其理化性質,而且也會影響化合物的生物學活性。因此,必須增強學生對三維空間分子結構和有機立體化學知識的理解。為了實現此目標,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應多采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和分子模型等輔助教學手段[5]。并且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應積極與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師合作,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各種信息軟件技術(如Chem office、Chem win、Flash等)相結合,有效提高傳授給學生信息知識的質與量,增強學生對有機化合物平面和空間結構的理解[6]。
(三)設置學生自主設計的教學環節
為了與上述理論課教學內容相適應,理論課教學應設置4學時學生開放性和自主設計式的課堂教學環節。教師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把優秀的碩士、博士論文中代表性的不同結構類型的化合物圖譜復印給各組同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對代表性化合物進行討論和分析,自主設計解析過程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各組同學分別介紹自己化合物譜圖的特點,不同譜圖解析結構的優勢以及結構解析具體分析過程。學生利用此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各抒己見,結合教師對問題的歸納與點評,增強學生自我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數據歸納推理等能力[7,8]。
三、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
針對《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實際結構解析能力的特點,該課程的考試制度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改變過去期末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傳統,實施“三個結合”的考試制度,即開卷閉卷相結合、期末平時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評定方式。這種評定方式更加突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個結合”的評定方式中,要特別注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評估和學生實踐應用(未知化合物結構解析)能力的評估,使得對學生能力的評估,更加真實、合理[9,10]。
此外,作為平時成績的考評內容,我們嘗試了每位學生針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知識點擬一套考試題,并給出標準答案。通過此環節的學習,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及其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擬試題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強化實踐教學改革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理論加深理解和消化的關鍵環節。實驗課教師結合理論課內容,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及與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并不時的地針對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或讓學生提出問題,與教師討論解答,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11]。在實驗課結束后,要求學生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質譜的原理及其應用進行歸納總結,同時結合實際測試的四種譜圖,對測試樣品的結構進行解析,四種譜圖相互佐證、融會貫通,增進了學生對抽象的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理解。此外,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積極配合波普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自主設計性試驗,讓他們能夠了解影響圖譜測試的主要因素及二維核磁共振譜測試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入掌握波譜學的原理,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圖譜解析的實踐能力[12]。
五、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建設與完善的實施者,所以青年教師的不斷補充與培養,形成一支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效果好、可持續發展勢頭良好的教學梯隊顯得尤為必要。
(一)搞好傳幫帶,使新增師資盡快成長
青年教師一般均為相關專業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一定的理論課講授經驗。針對這一問題,青年教師必須經過一輪的試講過程,并針對自己在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去聽取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程1~2輪,注意老教師在難點知識講解的方式與技巧,吸取經驗不斷完善自己。此外,為了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每位青年教師可以選擇本專業經驗豐富的教授作為指導教師,定期交流與規范授課內容,教授可以親臨教學課堂聽課,指導青年教師授課內容與方法,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隨時指正,促進青年教師成長進步[13]。
(二)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團隊一直實行集體備課、學科會制度,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探討學科前沿知識的發展與教學內容的相應性調整。通過集體備課制度,有計劃地組織中青年教師講授分別講授紫外、紅外、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的相關章節,通過集體討論,進一步明確重點掌握知識點和一般了解性知識點的范圍[14]。特別是在集體備課中邀請有經驗的教授以及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來講授示范課,引導青年教師熟悉、掌握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要求和標準以及授課的技巧和方法。
(三)鼓勵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
鼓勵青年教師重視科學研究,一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開闊眼界,在不影響本課程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到國外知名高校進一步進修和深造;另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科研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15]。可以通過青年教師加入教授課題組的方式,引導青年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并通過在課題組中參與一些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科研工作,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科研思路并建立自己的科研方向。此外,還要鼓勵青年教師多參加國內外藥物化學或譜學技術領域相關的學術研討會,通過在學術會議上的交流,及時掌握學科發展前沿和發展方向,促進青年教師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快速成長。反過來,青年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增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經驗,會豐富課堂教學實例,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即科研反哺教學[16]。
六、討論
21世紀高等教育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從人的個性出發,充分調動人的創造力和潛能,這樣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因此,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堅持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相結合,堅持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相結合,堅持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相結合[17]。
目前《藥學有機波譜解析》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計劃,更多于傾向于四大光譜(紫外、紅外、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的原理和有機化合物結構類型的譜學介紹,而綜合譜學的運用以及譜學在實際科研工作中的應用介紹較少[18]。課堂譜學理論基礎知識介紹多,試驗教學和課外教學內容較少。因此,對于該課程來講,難免存在學生死記硬背,難以掌握未知化合物結構解析思路的現象。甚至在后期的《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以至于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實踐中,對于稍復雜化合物的結構解析仍存在困難,實踐應用能力較差。
本文針對本科生教學總結的經驗和《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特點,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評制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以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自學相結合,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培養相結合,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有機化合物解析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對藥學和中藥學事業的熱愛,樹立為我國藥學事業奮斗的志向和自主創業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吳立軍.旋光譜和圓二色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J].沈陽藥學院學報,1989,6(2):148-151.
[2]王國凱,劉勁松,王舉濤,許鳳清,李云志,王剛.中藥學專業波譜解析教學改革探討[J].廣州化工,2014,42(1):132-135.
[3]潘為高,羅彭,李兵,霍麗妮,盧汝梅,任賽賽,李勇.高校藥學專業波譜學應用型教學模式[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3):107-109.
[4]謝彩俠,催永霞,胡亞楠.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模式的改革[J].教育論壇,2009,6(22):157-159.
[5]汪洪武,韋壽蓮,劉艷清,劉玲,嚴子軍,趙建芬,張素斌.《波譜解析》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廣州化工,2010,38(6):273-275.
[6]左華,袁呂江,張保順.《波譜解析》教學新思路[J].中國西部科技,2009,8(2):71-73.
[7]郭麗冰,陶曙紅.《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調查分析報告[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80-482.
[8]劉勁松,王剛,林,王舉濤,李云志,王路明.《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醫藥,2013,17(1):178-180.
[9]冷炎,蔣平平.《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廣州化工,2012,40(8):202-204.
[10]周峰巖,劉麗娟,閆鵬,張文志,趙玉亮,周利.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有機波譜解析》教學實踐[J].廣州化工,2014,42(24):178-180.
[11]許招會,王`,熊斌,林春花.波譜解析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光譜實驗室,2013,30(3):1271-1274.
[12]周含笑,許招會,王`,熊斌,廖維林.《波譜解析》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東化工,2011,38(11):149-151.
[13]洪銀興.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學術領軍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4:1-4.
[14]楊光明,潘揚.關于中醫院校《有機波譜解析》教學的思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2):43-45.
[15]趙興秀,何義國,吳華昌,鄧靜,周健.科研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州化工,2012,4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