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護理老人的護理流程模板(10篇)

時間:2023-05-24 17:12: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全護理老人的護理流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全護理老人的護理流程

篇1

(一)護理人員情況

全院護理人員總數157人,其中正式在編護士149人,合同護士8人,護理員1人。執業資格結構:執業護士137人,注冊護士132人。歸屬護理部業務管理的護理人員129人,占全院衛技人員38%。分布在臨床一線126人,其他護理崗20人,非護理崗11人。學歷結構:大專39人,占24%,中專113人,無學歷5人,大專在讀13人,本科在讀3人。職稱結構:主管護師73人,護師51人,護士33人。年齡結構:全院護士平均年齡36.75歲,臨床一線護士平均年齡34.06歲。按計劃床位數295計算,床位與病房護士比為1:0.32。聘請臨時護士18人。×

(二)護理工作量表1

從以上兩組數字來看,我院護理隊伍結構老齡化現象與去年相比有所緩解,但梯隊不夠合理,影響護理人力的合理使用。護理人員短缺凸顯,護士床位比較低,醫護比例明顯失調,現有護理人員配置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醫院護理服務、質量、安全的需要,存在著安全隱患,也制約護理質量的深層次提高。

二、加強了護理管理,努力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一)強化護士長的管理意識,今年二月份,護理部組織舉辦了一期院內護理管理培訓班,培訓內容主要是護士長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技巧及護理服務的人本精神的塑造、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同時,安排了半天的討論,護士長們在回顧上一年工作的同時,展開了新年如何深化人性化服務的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理解了”以人為本“護理服務的內涵,達成了共識。

(二)加大了對護士長目標管理的月、年終考評,明確了護士長工作流程及考評標準,確立其在科室質量管理中的關鍵作用,建立了護士長日三見面三查房制度,護士詢意見制度,有效的提高了護士長預測——控制——改進工作的能力。密切了護患關系,減少了病人的投訴率。

(三)悉心指導新上任護士長工作:今年新增護理單元二個,護理部除積極協助組建護理單元的建設外,對新上任護士長采取跟班、指導與交流等形式,幫助新上任護士長盡快轉換角色,在較短的時間內承擔起科室的護理管理工作。

(四)加強了護理安全管理,保證護理安全

1.強化護理安全超前意識,重視危險信息反饋,今年,建立了三級護理安全監控網,即護理部—護士長—安全監控護士,逐級收集護理危險因素,每月組織護理安全討論會1-2次,就現存的及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今年共查擺護理安全隱患63條,提出安全措施12條。制定出制度、流程改進措施3條。有效的防范了嚴重護理差錯的發生。

2.加強了對護理缺陷、護理投訴的歸因分析:建立內部如實登記報告制度,對故意隱瞞不報者追究當事人及護士長的責任。護理部對每起護理缺陷及投訴,組織討論,分析發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對同樣問題反復出現的科室及個人責任其深刻認識,限期整改。科室護理問題與科室護士長月、年終考核掛鉤。

3.增強了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法律意識,證據意識,強化護理人員遵章守規,今年組織了護理規章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的考試,并及時向全院護理人員傳遞有關護理差錯事故的案例警示,同時,進一步規范了醫囑查對流程,藥物查對流程,制定了重點環節護理管理程序及應急流程,防范住院病人跌倒制度及各類導管防脫落制度。有效的保證了全院護理人員有章可循,確保了護理安全。

三、加強護理質量控制,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

(一)建立了護理質量檢查與考核制度,護理部人員不定期的深入科室檢查、督促、考評,每季度組織全院護士長交叉大檢查,促進了護士長間及科室間的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有效的促進了全院護理質量的統一和提高。

(二)健全護理質控體系網,注重發揮科室質控小組的質管作用,各科室明確了護理質控小組的職責及工作方法,各質控小組每月進行信息交流,而且質控員都有各自的質控點。此舉措較好的促進了護士參與質量管理意識,激勵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對抓好環節質量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進一步規范了護理文書書寫,從細節上抓起,加強了對每份護理病歷采取質控員—護士長—護理部的三級考評制度,每月組織進行護理記錄講評1次,確保不合格的病歷不歸檔。在年終護理文書檢查評比中,獲得質量前三名的科室是:五官科、兒科、感染性疾病科。

(四)針對“創滿”建設活動及“醫院管理年”活動要求,今年繼續抓好等級護理及健康教育的考評工作,并將這二項工作作為今年護理工作的主線貫穿在每月的護理質量考評中,強化護士開展健康教育的意識,實行責任護士全面負責制。健康教育覆蓋率100%,但病人健康知識知曉率不夠理想。

(五)護理質量已達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97.7%;2、一級護理合格率98%;

3、護士長管理考核合格率96.8%;4、夜間護理質量檢查98.8分;

5、搶救物品管理合格率98.5%;6、消毒隔離合格率98.7%;

7、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98.2%;8、護理工作滿意度94.9%

9、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合格率95%;10、護理人員考試合格率100%;

“20*年度醫院護理工作總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11、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12、一人一針一管一滅執行率100%;

13、護理事故發生率0;14、年褥瘡發生率0。

四、采取多渠道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制定了護士教育培訓制度,護士考核制度,配套完善了護士規范化培訓及護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定周期,定培訓計劃,尤其是加大了對新護士及低年資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力度,明確了規范化培訓內容及要求,周期內培訓考核合格取得規范化培訓合格證后方可進入繼續教育階段。

(二)引進了廣州總醫院護理教育學分管理軟件,試行護理教育培訓與護士工作考核信息化管理,將護士考核、工作質量、服務態度等以學分的形式進行管理,作為護士晉升、聘任、再次注冊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了“三基”及專科技能的培訓,今年護理部為培養實用型的護士,改變了以往考與做分離的做法,考試更加貼近臨床,采取現場考核與現場點評,實物示教與規范演示相結合,組織崗位練兵,在“5.12”護士節期間舉行了護理操作比賽,全年共組織理論考試3次,合格率100%,護理技術操作考核2次,合格率95%。但由于部分護士思想上不夠重視,基礎較薄弱,培訓未達到預期目標。

(四)加強了護士的在職教育,護理部組織安排了全院性業務學習12次,內容為新理論、新技術及實用性知識講座,同時,護理部充分發揮院內局域網的資源優勢,及時上傳護理講座演示文稿,豐富了護士的學習內容,深受護士的歡迎。

(五)外出參加短訓班及學術交流9人次,外出學習人員回院后向護理部進行了口頭或書面的學習情況匯報,并安排科內、院內學習傳達6次。但年初的培訓計劃未完成。

五、教學、科研工作

(一)今年接收鄉鎮衛生院進修護士4人,接受省、市衛校實習生共24人,并認真做好崗前培訓及安排好臨床帶教工作,各科能組織對護生的出科理論及操作考核。在召開的多次實習生座談會上,學生反映大部分帶教老師關愛學生,責任感強,帶教質量較高,根據實習生意見反饋表結果,反映帶教氛圍較好的的科室有外一科、內科、外二科、婦產科。通過發放帶教教師評價表,學生認為較好的帶教教師是:×××(二)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善于總結經驗,立足創新,今年醫院護理自選項目×××《通過了市科技成果驗收,填補了縣內無護理科研的空白,兒科開展了新技術項目二項:×××,大大提高了救治重癥患兒的水平。全院撰寫護理論文10篇,發表省級10篇。

六、以“病人為中心”深入開展人性化服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一)首先護理部就如何在護理服務上體現“人性化”展開了深入的調查,廣泛聽取門診病人的意見,尤其是注重傾聽曾到外院就醫患者的意見及與住院病人交談,發放住院病人征求意見表、閱讀回訪信等途徑獲取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信息,找出存在的差距,制定相應的人性化服務措施,并在具體細節上進行規范。

(二)其次開展服務理念教育,強化一個轉變,即服務理念的轉變,倡導多主動換位思考,從病人的衣、食、住、行、治方面提供舒適與安全的照顧。如產科病房為方便產婦哺乳提供靠背凳;責任護士做病人的貼心人,每天利用為病人做治療后的空閑時間親切的與病人交談,為他們傳授疾病康復知識,送去親人般的安慰。護士又如腈雨表,晨間問候時及時告知病人天氣冷暖,提醒增減衣服,每逢新年、教師節、建軍節、老人節、兒童節,護士都不忘問候病人,有的送賀卡,有的科護士還親手為病人折疊千紙鶴,表達美好的祝愿。兒科護士在治療之余,還為小患者講故事,輔導作業等等,家長深受感動,內科還為出院病人發放連心卡,將親情服務延伸。正是護士親切、貼心的話語、周到的服務使病人感到家的溫馨,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許多病人在征詢意見表上留下了發自肺腑的贊譽,急診科一病人還在護士節期間為全科護士送上一束花表達他對護士的敬意。今年收到表揚護士的表揚信4封,根據民意測驗結果統計,被點名表揚的最滿意護士達50多人次。經統計病人最滿意的科室前三名是:中醫科、五官科、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科(并列)。最滿意的護士前十名是:×××(三)愛崗敬業,熱心幫助患者,為病人做好事:今年外三科收治了貢江鎮敬老院一位孤寡老人因車禍入院,入院時滿身污穢,頭發蓬亂,生活起居無人照顧,外三科護士長帶領護士們為病人擦盡身上的污穢,為病人理發、剃胡須,從家里拿來衣服為病人換上。送水、買飯、喂飯,全成了科室護士們的事。后病人轉至外二科,幫助老人的工作又得到了延續,外二科的護士們共為老人捐衣服10多件,關心老人的溫飽,照料老人的生活,演繹了感人的愛心之歌。樸實的老人無語落淚,只有豎起大拇指表達對護士的感激之情。

七積極配合醫院做好其他工作

(一)協助做好外三科、內一科的組建工作,從科室建設到組建后的工作指導,建章立制以及護士群體的調適,使兩個新成立的科室能在短時間步入正常的運行軌道,確保工作有序、有效、安全的進行。

(二)做好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的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

八存在的不足

(一)護生帶教存在安全隱患,發生一起護生打錯針的差錯,暴露出實習生帶教中老師安全責任不夠明確,護生操作時放單飛現象。“20*年度醫院護理工作總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二)午間、傍晚、凌晨只有一名護士值班,在安全管理上有顧此失彼的隱患。

(三)護士溝通交流能力有待提高。

篇2

3.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進展甄小鵑,徐淑秀,謝虹,ZhenXiaojuan,XuShuxiu,XieHong

4.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中的應用劉衛珍,羅麗,熊楚梅,LiuWeizhen,LuoLi,XiongChumei

5.構建護士長勝任力模型的研究進展楊輝,閆曉麗,YangHui,YanXiaoli

6.巧用白板磁粒區別保護性醫療病人山西護理雜志 陳佩娟

7.康復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效果觀察陳群,李連春,ChenQun,LiLianchun

8.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抑郁癥病人康復的臨床研究陳永琴,冉程,崔太秀,ChenYongqin,RanCheng,CuiTaixiu

9.為膀胱癌病人行膀胱灌注時應掌握的技巧賽旭寧,侯紅波,姜萍萍

10.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癥病人的可行性研究王艷華,WangYanhua

11.老年肺癌病人情緒、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胡艷俠,李瑞英,朱曉紅,HuYanxia,LiRuiying,ZhuXiaohong

12.影響產婦運用分娩呼吸方法依從性的因素研究王娟,宋洋,楊艷,WangJuan,SongYang,YangYan

13.醫務人員銳器刺傷性感染跟蹤調查分析王紹玲,楊蕓,WangShaoling,YangYun

14.兒童青少年高血壓與空腹血糖受損發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馮建萍,FengJianping

15.介紹一種用貝朗套管針穿刺時血液不外溢方法李紅艷

16.產程活躍期應用斯帕豐聯合地西泮對分娩的影響段春英,陳殿紅,陳立,DuanChunying,ChenDianhong,ChenLi

17.循環水變溫毯對手術病人體溫影響的研究宋秀華,SongXiuhua

18.骨科鉆骨自動注水裝置的研制與應用陳菊香,曹傳軍,章敏之,龍其寶

19.糖尿病足病人多學科團隊管理的短期效果觀察孫秋英,金小龍,王信喆,SunQiuying,JinXiaolong,WangXinzhe

20.溫熱生理鹽水聯合碘伏濕敷會陰傷口的臨床研究陳秀菊,常鴻,王勇,齊蘭云

21.程序化心理護理對改善驚恐障礙病人焦慮和抑郁程度的影響耿在香,陳愛民,GengZaixiang,ChenAimin

22.主動護理減輕扁桃體切除病人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藥晉紅,孟玲,閆麗,劉文靜

23.空巢老人圍術期全程托護臨床實踐研究于衛華,余梅,戎敏芝,胡傳來

24.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實施連續性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吳葉榮,張海林,李海紅,張海云,穆清華

25.運用輸液魚骨圖改善老年病人淺靜脈留置護理質量的研究吳秀菊,程云,WuXiuju,ChengYun

26.小切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黃云英,尹東,唐四桂,黎柱芳

27.關節鏡下6股腘繩肌腱重建前十字交叉韌帶的護理配合任紅,劉飛,范春暉,李紅霞,王鏡雯,孫艷

28.帶蒂大網膜瓣修復胸壁大塊缺損病人的護理成惠玲,楊帆,ChengHuiling,YangFan

29.改良靜脈輸液排氣法的臨床觀察劉兆苓,LiuZhaoling

30.經鼻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病人的護理何江明,朱松輝,HeJiangming,ZhuSonghui

31.乙狀竇后徑路面神經根梳刮剝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黃玉英,張月敏,韋月珍,HuangYuying,ZhangYuemin,WeiYuezhen

32.2例肝移植術后并發膽道真菌感染行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治療的護理余媛,YuYuan

33.坐骨神經損傷手術病人的功能鍛煉齊穎,QiYing

34."一站式"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病人的圍術期護理官雪燕,尚淑芬,GuanXueyan,ShangShufen

35.電話隨訪對唇腭裂出院病人序列治療的影響王滌,姚文俐,WangDi,YaoWenli

36.冠脈綜合征病人的院前急救及護理周文麗,ZhouWenli

37.3例急性二甲苯中毒病人的護理體會崔京巧,田小萍,CuiJingqiao,TianXiaoping

38.夜間護理質量控制方法與效果蘇水清,SuShuiqing

39.品質圈活動降低噪聲及提高病人滿意度的效果觀察黃菜青,侯英蘭,李曉慧,李四翠

40.急診手術小件物品術前準備改進方案的實施效果梁麗香,鄭敏,安艷麗,LiangLixiang,ZhengMin,AnYanli

41.新生兒護理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彭文濤,李靜,PengWentao,LiJing

42.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張華,季明春,季全蘭,王甦,廖月霞

43.護理實踐的社會情境構建與實踐探討周作霞,ZhouZuoxia

44.小組教學干預模式在《護理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李靜,趙秋利,沈曉穎,楊麗,高春興,張健

45.PBL教學法在留學生《護理科研》教學中的應用李艷,沈園園,郁小路,陳如男,仇瑤琴,袁長蓉

46.對社區兒童家長進行有關抗生素使用知信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張琳琳,都亞娟,南洪明,ZhangLinlin,DuYajuan,NanHongming

47.如意金黃散外敷治療靜脈炎療效的Meta分析沈王琴,錢海蘭,郁紅霞,ShenWangqin,QianHailan,YuHongxia

48.山西護理雜志 呋喃西林溶液在氣管切開護理中應用方法的改良李豐芹

49.1例腋下顆粒細胞瘤病人的術后護理趙會杰,ZhaoHuijie

50.1例重度毒蕈中毒性肝炎合并肺曲菌病的護理李亞,牛小霞,王玲,LiYa,NiuXiaoxia,WangLing

51.1例周圍性面癱并腦脊液耳漏的圍術期護理蔡長紅,謝艷,CaiChanghong,XieYan

52.1例卵巢黃體囊腫破裂術后發生DIC病人的護理習永霞,曹蘭珍,XiYongxia,CaoLanzhen

53.博茨瓦納手術室醫護人員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的防護葉素芳

54.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與維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高敏

1.分級護理決策主體的研究韓世范,王旭梅,張建祺,郭純琴

2.門診輸液室病人座位一覽表的設計及應用張春蘭,馮蘇舉,謝松梅,ZhangChunlan,Fengsuju,XieSongmei

3.學習風格研究概況及其在護理領域的應用陳梅芳,朱丹,ChenMeifang,ZhuDan

4.中風失語癥康復治療進展魯劍萍,董瓊,LuJianping,DongQiong

5.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杜心平,DuXinping

6.造影劑腎病的預防及護理高勇莉,曾曉霞,安健,李保

7.老年髖部骨折病人術后抑郁水平追蹤調查葛向煜,王君俏,劉邦忠,秦薇

8.聯合麻醉下膝關節術后去枕平臥6h兩種起點計時的臨床觀察陳秀云,林曉燕,王欣,劉研

9.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護理行為與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關性研究林田,林細吟,萬麗紅,LinTian,LinXiyin,WanLihong

10.助產士職業暴露低報告現象原因分析朱小紅,鄧曉云,劉小明,楊廣清

11.實習護生職業危害與防護知識的調查研究孟發芬,田玉鳳,張霄艷,MengFafen,TianYufeng,ZhangXiaoyan

12.供應室護理管理人員職業危害知識和防護行為的調查陳玉平,舒承婷,劉玲,甘華秀

13.本科護生填報護理專業志愿情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雷雪雪,田迎春,安力彬,單志軍,張勝男,丁婷婷

14.心血管外科ICU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研究趙術菊,楊玉美,ZhaoShuju,YangYumei

15.常見住院病人安全問題及病人自身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丁力,姜安麗,葉旭春,DingLi,JiangAnli,YeXuchun

16.經驗薈萃HttP://

17.危重病人采用被動等待法床邊留置螺旋形鼻腸管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黃碧靈,藍惠蘭,譚杏飛,廖游玩,陳純波,葉珩

18.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運動療法自我護理培訓的效果評價劉慶芬,侯月中,趙福濤,LiuQingfen,HouYuezhong,ZhaoFutao

19.骨科急診石膏固定病人護理需求及護理干預效果研究李冬悔,劉玉珍,王琳,張靜玉,常淑娟,安娜,杜雪梅

20.沐舒坦與細辛腦聯合霧化吸入用于小兒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陳秀芹,龐淑敏,ChenXiuqin,PangShumin

21.七葉皂苷鈉粉劑兩種溶藥法效果比較方臘梅,FangLamei

22.高壓注射器兩種靜脈穿刺法的效果觀察LiuLijuan,劉麗娟,王霞,劉暢,李中會,譚敏

23.腭裂松弛切口兩種不同處理方法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山西護理雜志 張軍,王樹,王秀麗,ZhangJun,WangShu,WangXiuli

24.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貢浩凌,孫玉姣,莊利梅,張敏

25.循證護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誘導期并發癥中的應用林萍,卞溆芬,LinPing,BianShufen

26.糖皮質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治療尋常型天皰瘡致不良反應的護理楊靜華,盧小紅,呂小娟,YangJinghua,LuXiaohong,LvXiaojuan

27.全程康復護理對重度燒傷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李紅英,張麗紅,張秀龍,肖艷梅

28.手術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臨床觀察許虹,XuHong

29.護理干預對危重病人機械通氣護理質量的影響陳建芬,周健,倪靜玉,王紅粉,談敏娟,陳順毛,壬亞芳,黃曄,季玲

30.自張式鎳鈦合金支架治療長段股動脈完全閉塞的護理徐陽,韓雅君,XuYang,HanYajun

31.提高新生兒聽力篩查復查依從性措施探討陳暉,ChenHui

32.鹽酸戊乙喹醚治療病人出現精神癥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李敏,王紅,LiMin,WangHong

33.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為干預的研究尹鳳玲,劉連忠,夏芳,張紅梅,劉俊梅,齊治華

34.消耗性物資計算機管理表的設計與應用趙巧鋒,牛寶英,李乃蓮,孫軍菊

35.WHO"世界患者安全聯盟"對醫院感染工作的啟示徐敏,XuMin

36.新《勞動法》頒布后聘用護士的管理宋慧娜,高艷紅,SongHuina,GaoYanhong

37.護士記事和處理登記表的設計及臨床應用陳小燕,陳寶玉,覃梅,黃景陽

38.術中敷料收集車在潔凈手術室的應用金春玉,JinChunyu

39.本科護理專業學生對不同類型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的效果評價李鴻艷,崔巖,鐘清玲,程慧琳,畢瑞雪

40.合作學習理念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的運用彭艾莉,彭小燕,PengAili,PengXiaoyan

41.對在校護生進行護工指導師培訓模式的探討郭冰瀅,張瑩瑩,李俊偉,王嘉,王靜

42.概括教學法在護理技術操作評估部分教學中的運用張彩芹,ZhangCaiqin

43.醫學模擬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特點王斌全,郎雪南,WangBinquan,LangXuenan

44.學校組織乙型肝炎相關檢查流程探討及其與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率的關系楊小華,YangXiaohua

45.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緩解期病人肺功能影響的研究韓葉芬,鐘美容,黃麗歡,潘曉日,韋海燕,吳艷林

46.社區護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鄭昊,單志軍,王燕燕,邢沈陽

47.一種簡易腹壓測量裝置的制作及應用魯梅珊,尤麗麗,LuMeishan,YouLili

48.1例結腸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病人的護理李秦,王敏,LiQin,WangMin

49.2例氣管切開合并全身重度水腫昏迷病人的皮膚護理王志英,趙建華,WangZhiying,ZhaoJianhua

50.1例肝動脈栓塞術后合并腦栓塞病人的護理李因茵,張昕,LiYinyin,ZhangXin

51.兩條止血帶加局部熱敷在晚期腫瘤病人靜脈穿刺中的應用王安杰,WangAnjie

52.我國醫院文化建設的發展歷程王斌全,趙曉云

1.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2007年1月16日中國科協七屆三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

2.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評價護理本科畢業生臨床綜合能力中的實踐探索王斌全,黃樺,商臨萍,金瑞華,鄭潔

3.對護理本科畢業生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設計及效果評價黃樺,王斌全,商臨萍,馬玉萍,周蕓

4.山西護理雜志 運用導師制向護理本科生傳遞默會知識探討馬玲,鐘玉杰,劉曉丹,MaLing,ZhongYujie,LiuXiaodan

5.醫院管理引入流程管理理論的探討陳靜,王玉瓊,ChenJing,WangYuqiong

6.注意霧化吸入藥物與靜脈輸注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馮麗鴻

篇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811-01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月輸液量2000多人次,工作量大、業務繁忙。作為醫院服務窗口,服務質量是醫院的生命,病人對質量和服務越來越高的期望已成為世界性趨勢,只有病人滿意才能使滿意的病人成為醫院忠誠的顧客。在以服務取勝的時代,如何適應病人越來越高的服務要求,擺脫傳統的護理模式,溝通、合作、表達、關注傾聽、觀察判斷、分析綜合、解決問題、教育咨詢等能力已經越來越被重視,尤其是在提升門診輸液室優質護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院將優質護理中心的重點放在全面培訓護士的溝通方面,從細微入手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安全、主動的優質護理服務,以滿足病人的身心整體需要。三年來,門診護理組病人滿意度均在90%以上,服務態度投訴為零,不安全隱患發生率為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院領導的肯定及廣大病人的好評。[1]現介紹如下。

1 提高護士對優質服務的認識

根據現代門診醫學模式的特點,圍繞" 以病人為中心" 的設計理念來培養護理人員和規范門診的護理工作,是適應現代醫院發展的必由之路。護理人員培養和管理逐漸系統化、規范化、全面化。以滿足社會各階層、不同年齡、不同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要求病人的需要。工作中,以注重病人心理感受為前題,為病人提供熱情主動的微笑服務,如: 主動為行動不方便的病人取藥、收費; 為高齡老人安排優先輸液等等。真正做到" 一切為病人著想"的人性化服務。

2 具體開展措施

2.1 改變傳統觀念

在服務理念上,從體貼細微入手,讓我們的服務對象在一跨進門口就能享受到熱情、溫馨和周到的服務,服務措施落實到每一個人。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認識,以患者為中心,細心觀察,了解其需求,給患者更多的關心與人文關懷。要求護士轉變觀念,主動服務,見到患者要微笑服務,耐心觀察,主動詢問,解決患者實際困難,與其多談心、多交流,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要。

2.2 熱情問候初到醫院病人

初診病人往往對環境程序陌生,主動迎接、護士應面帶微笑、主動迎接并親切問候病人說: " 您好,請問您哪里不舒服? 需要幫助嗎?" 等禮貌用語,并熱情指導病人去相關科室就診,簡單一聲問候不僅可以減少病人及家屬初來醫院的盲然,而且使他們備感親切、溫暖、自然,從而增加對醫院及護理人員的信任。在培訓中,以強化使用服務用語" 您好" " 請稍等" 等入手,逐漸形成常態,讓每個護士見到每個病人主動使用規范用語; 主動問候、服務周到在工作中不斷升華。用細心、愛心給予患者體貼入微的照顧,體現人文關懷。[2]

2.3 營造更好的服務氛圍和醫療環境

充分展示醫院的文化特色,如: 及時更新醫院的宣傳顯示屏和宣傳牌; 護士每天清晨檢查輸液椅并排放整齊,加強巡視,及時清理地面的紙張和水漬; 將警防" 醫托" 的牌子放在各樓臺的醒目位置。為保障良好的就診環境,護士按要求提前30 分鐘,方便早來病人提前輸液;在門診候診區域設宣傳欄和健康教育資料架,免費擺放多種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和健康教育處方,方便病人取閱;免費提供紙杯、開水方便患者飲用。加強巡視,減少呼叫器鳴響頻次,加強巡視工作,及時發現患者的需求,并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及時更換液體,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體會

護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不可忽視每個細微環節。從細節管理著手,增強護士的服務意識教育,給患者溫馨、人性化關懷、轉變服務理念,使護士以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作為工作行動,注重護理服務細節的落實,滿足患者基本需求。護理服務的細節不僅僅是行動和語言,還表現在一個眼神和一個微笑,護理服務在細節中見體貼,在細節中見真情。要想做到護理服務零缺陷、以優質的服務對待患者,就必須梳理小節,注重細節,就必須在工作流程上以患者為中心,方便患者,做好身邊的小事,從細微處入手,每項操作切實可行,加強護患溝通、護患了解,減少誤解、減少糾紛,才能做到真正的優質服務。[3]

參考文獻

篇4

老年人群遭受意外傷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成年人群體,特別是交通事故、意外跌傷、火災等事故對老年人的傷害更加嚴重。比如,因為老年人比較容易患骨質疏松,萬一摔倒就可能花費不少醫療費用,因此市場上這幾年出了幾款專為老人設計的老年意外傷害保險,都內含了老人骨折的賠償或津貼。

具體來看,中意人壽一款“樂天年”老年意外傷害保險,50~70周歲之間的老人無需體檢,即可獲得保障,并且可續保到80周歲,因意外發生的門診、住院、身故,均可獲得保障。如果老人以意外事故為直接且單獨原因造成骨折,可根據骨折的程度獲得保險金額4%~30%的賠償;如果老人以意外事故為直接且單獨原因導致全殘,每月可獲得意外事故全殘津貼,直至給付滿三年。

而光大永明的“永寧康順綜合個人意外傷害保險――老年計劃”也是專為老年人群設計的,一年花費500元,就可以讓老人獲得10萬~30萬元的意外身故保障,同時有最高1.6萬元骨折保險津貼,以及6500元的意外醫療費用補償(免賠額100元,且不論是否與社保內已報銷部分沖突)。

還有泰康人壽的“康壽保”老年意外保障計劃,50~70周歲老人都可以投保,而且最高續保年齡可達75周歲,保險金最高可達7萬~12萬元,其中意外護理保險金最高給付額達8000元,能在不耽誤子女工作的情況下,讓老人獲得悉心照料。全年所需保費不過300~700元。

此外,每年的8月到9月底,上海地區的老人及其子女還可以到就近的街道、居委會辦理“銀發無憂”老人保障計劃。這是一項政府實事工程性質、由新華人壽保險公司承擔的商業保險計劃,因為帶有“團體保險性質”,因此費率比個人投保要低很多。老人或其子女花費20元保費買一份,就可為老人獲得最高1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障,以及500元的骨折津貼。

老年醫療計劃:預算充足者可考慮

隨著專業健康險公司的開業和產品沖擊,這兩年市場上終于開始見到老年專屬醫療保障計劃的身影。如果老人或子女的家庭條件較好,保險預算比較充足。可以選擇目前市場上特別為中老年人開發的綜合醫療保障計劃。

比如瑞福德健康險公司的“金福壽”中老年保障計劃,保障內容含蓋疾病身故、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燒燙傷、一般的住院、重癥監護、手術、器官移植、意外醫療、重大疾病、老年護理等方面。可投保年齡可高達65周歲,保障期限最高可以到85周歲。

“余福壽”的購買和理賠流程也比較方便快捷。購買方式更人性化,期繳、躉繳皆可,購買渠道包括銀行和各保險經經紀、公司,一張身份證、一張銀行卡即可購買,無需體檢,購買十分方便,滿足各類客戶需求,而且理賠不需要原始發票(除意外醫療),非常人性化。

篇5

1護理問題

由于老年患者身體和心理的特殊性,護士在老年人的康復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

1.1失眠:據調查報告顯示,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入睡困難占24%,不能熟睡占45%;覺醒過早占13%;睡時縮短占18%。老年患者的病體不適是引起失眠主要原因,其中醫院各種噪音的不良刺激及其他各種因素均可影響睡眠質量而導致失眠。

1.2便秘: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腸蠕動緩慢、肛腸肌肉過度收縮,引起大便水份吸收而過于干燥;另外因咀嚼能力不全、消化功能下降,喜歡精細、稀軟食物也是便秘的原因之一;還有與精神體質欠佳、活動減少、藥物因素、體內缺水等有關。便秘可造成老年患者諸多的問題。

1.3壓瘡:老年患者極易發生壓瘡,多是由慢性疾病消耗、大小便失禁受潮、無力翻身或強迫、機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等,致使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皮膚和皮下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

1.4跌倒:主要因為患者身邊無陪護、環境因素、行動不便、平衡功能受損、步態障礙和合并用藥后副作用等易導致跌倒。一旦老年患者發生墜床,跌倒事故,將會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

2護理對策

面對老年人康復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問題,護理人員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2.1心理護理:康復科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是從其它科室轉科的病人,平均住院日都達一個月以上,長時間的與群體隔離,導致大部分患者產生了自尊需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及對親情交流的渴望。對此,在溝通別注意老年人的特點,掌握溝通技巧,學會扮演多種角色與老人溝通,鼓勵家人、親友的關心和照顧,滿足老年患者的需求。護士首先要做到尊重老年人,稱呼得體;其次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出現耳聾,溝通不清,護士應該寬容和理解老年患者,專注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交談時應注重復述的應用,以明確肯定和否定或加以糾正。只有我們與老年患者建立情感的橋梁,才能建立起患者的安全感和對我們護理人員的信任。

2.2失眠護理:長期失眠不但可使老年人心情煩躁不安,而且會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導致病情惡化。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應首先了解患者失眠原因,采取相應的物理措施,包括為患者創造良好睡眠環境,做好晚間護理。如果實措各種誘導入睡方法無效時,可適當給予鎮靜、安眠藥,并且用藥時間越短越好。同時必須了解安眠藥性能其及對睡眠的影響,掌握用藥原則,加強觀察,預防藥物依賴及其它并發癥。我們醫院應用中藥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2.3便秘護理:長時間的便秘,易使老年患者產生過度精神疲勞、恐病心理、緊張失眠等精神活動,常致腹脹及食欲減退,可增加腹外疝發生的機會,甚至可導致腹外疝嵌頓、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因此,護理上應注意加強宣教,培養患者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早餐后15分~30分鐘時,利用胃—結腸反射引起的便意,監促訓練排便,注意環境隱蔽和安靜,避免外界的刺激,這樣往往使順利排出大便;病情許可情下協助下床活動,指導其進行有益的有氧運動,對失去下床能力者,定時予以順時針、沿著結腸走向有規律的按摩;鼓勵多飲水,每天至少飲水1500ml以上;注重調整飲食結構,給予的飲食既要考慮到老年人的消化特點,又要有利通便潤腸,如冬瓜、蘿卜、蜂蜜、黑木耳、黑芝麻、松子仁、紅著、紅棗、迷猴桃等,也可用鮮蘆薈煎汁飲服;必要時使用緩瀉劑和栓劑,使用原則是交替使用各種瀉藥,并避免用強烈瀉藥。

2.4 壓瘡防護:根據美國資料統計,71%的壓瘡出現在7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合并癥包括:敗血癥、骨髓炎,而每年花費3.52~7億美金在壓瘡的處理治療費上。因此,如何做好壓瘡的防護,是衡量著科室仍至整個醫院的護理管理及護理質量水平。護理時按Bradne的評分法,認真做好壓瘡的評估。如果評分≤17分提示存在壓瘡的危險,評分13分~15分提示存在中度危險,評分

2.5跌倒預防:跌倒可能導致骨折、腦出血等不堪設想的后果,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因此,防止老人患者墜床,跌倒是目前康復科日常及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患者新入院時,護士首先應進行對潛在跌倒的全面評估,對其開展預防性干預。加強安全宣教,向家屬說明身邊陪護的重要性及安全防范知識的教育,強調環境安全,檢查和監促各種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入,確保患者醫療安全。特別是夜班護士應加強病房巡查;患者在進行肢體康復訓練時,護士應與醫生及其陪護共同討論和制定預防措施。一旦老年患者發生跌倒,當值者應立即展開跌倒應急流程,將損失率降至最少。

3小結

康復科老年患者在進行康復護理時,由于特殊的心理、生理需要。因此對護士的要求不但要具備更加完善的溝通能力及其專業技術,而且要有更高的道德修養和自我獻身精神,同時應善于掌握老年患者康復護理中的特殊問題,實措針對性護理。從而更好地促進老年患者的全而康復。

篇6

【關鍵詞】老年安全隱患護理管理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及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內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患者的安全也迫在眉急,所謂患者安全指患者在接受醫療護理過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傷害,主要強調降低醫療護理過程中不安全的設計,操作及其行為[2]。而心內科老年人的特點無論在生理,心理各個方面有其特殊性[3],疾病的本身及外界環境的干擾,嚴重威脅到其安全性的問題。對于這一特殊高風險人群,分析住院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找出影響安全因素,提出減少,甚至杜絕安全隱患的對策,對防治疾病的發展,促進疾病的康復,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減低患者的醫療成本,減少醫療糾紛有著重大的突破。

1 臨床資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其中240例男性180例,女性69例,年齡40-96歲,平均年齡73歲,心內科主要病種為冠心病,高血壓,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病竇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肌肥厚,心包填塞等。合并其他的疾病有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肺心病,腎病,慢性支氣管炎,腦梗塞。主要通過四種途徑給藥,1種是口服藥,心內科口服藥最多,且較復雜,形狀相差甚少,不易辨認,220例(91.6%)患者都要口服藥在,231例(96.3%)靜脈給藥,最主要講究的是滴速及推注的速度,我科大多用的是輸液泵,輸液調節器,27例(11.2%)是外用藥即肛塞,外敷等。是皮下注射。39例患者是第一次入院,入院除了疾病因素外,還因患者自身年齡及多臟器官功能減退自理能力受限而入院的。

2 安全隱患的現象及原由

2.1跌倒,墜床 其危險因素有:平衡失調及步態紊亂,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感覺功能障礙,本組老年人有2例是跌倒及墜床,其中1例是夜間有護工陪伴睡著了,病人墜床導致頭部前額受傷逢6針,另1例是上廁所時有家屬陪同步態不穩而跌倒,致眼部上方破損逢10針。所幸的是兩位患者均無其他部位受損。

2.2 患者依從性差,干預治療 本組3例患者在給藥過程中自行斷氧,兩例護士及時發現予以更正,另一例因延誤吸氧,導致胸悶癥狀加重,經醫生及時處理后其癥狀緩解。兩例患者因補液時間較長,自行調整擴張血管藥物的補液滴速,在巡視病房時發現及時,未造成不良后果。本組還有4例患者漏服自備降壓藥,導致血壓波動,責任護士了解后及時補服。還有1例患者少服降糖藥,他說平時在家也是這樣吃法,經護士及時發現且耐心講解后患者方可聽從。還有1例裝起搏器的患者,手術后的當天不聽護士勸告下床上廁所導致起搏器電極移位。

2.3 缺乏預見性護理護理干預滯后 一例心功能三級的患者因用力排便而導致心衰加重,經對癥處理心功能有所改善。還有一例患心肌梗死的患者因床邊排便出現休克,即時發現迅速搶救而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2.4 外出檢查,轉運計劃不周全 一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做空腹B超,因等候時間過長而發生低血糖反應,及時服了備用的糖果。有1名患者因等候時間長而不滿,上訴院辦。另1例從急診轉運至ccu的患者,剛到病房準備挪病人時就出現神志不清,呼之不應,經全力搶救病人才脫離危險。

2.5 年青護士過分依賴儀器及家屬, 輸液泵輸液存在安全隱患,本組1例患者在推注硝普鈉時,一名年輕護士未及時啟動“開始”鍵,液體輸入中斷等。另一例則是搶救病人使用甘露醇靜滴時叫家屬看好滴到一半時叫護士,結果輸到2/3時才被護士發現。

2. 6 藥物的不良反應對老年人造成的傷害有報道60歲以上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為其他年齡組的2.5倍[4]。常用藥物反應有刺激性干咳性低血壓,精神癥狀,尿潴留,腎毒性等。本組1例冠心病患者服用依那普利后出現刺激性干咳。

3 對策

3.1做好入院評估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將病員安置ccu還是普通病房,普通病房又分離護士站近還是遠,以便及時觀察病情及搶救,提高醫護人員對患者識別的準確性確保所執行的護理過程準確無誤。加強重點區域及重點時間段的管理。有關報道:3%--5%老年人跌倒與性低血壓及飯后低血壓,藥物相關性低血壓有關[5]。臨床發現,沐浴易發生頭暈,地濕滑,易滑倒,因此我可結合其特點規定對每位入院病人進行評估,護士注意既往史,主訴及代訴情況。自理能力,有無視力障礙及跌倒史等,給予身份識別帶及警示牌。根據分值入高危監控及次高危監控系統。并建立三級網絡。夜間熄燈時留地燈,廁所安裝扶手,行動不便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囑咐陪護,無法陪護者讓家屬簽字,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尤其是節假日及中午加強護理人員來協助工作。加強防范。

3.2做好藥物護理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因素的影響,出現服藥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現象,常用藥的類型:抗高血壓 強心 抗心律失常,安眠藥,降糖藥,抗凝藥等.服鎮靜藥時易引起頭暈嗜睡 精神萎靡,降壓藥易出現性低血壓,起床及改變時動作宜緩慢,我科已建立起床三部曲,第1睜開眼時在長床上躺2分鐘,第2步呈半臥位在床上躺2分鐘,第三坐起在床邊坐1分鐘。還有服用降糖藥物及抗心律失常的藥物要嚴密觀察其藥物的不良反應。

3.3做好出科檢查的準備工作對病情危重的及預后有不利影響的隱患最易致醫療糾紛的患者,我科已建立危重病人轉運交接單,外出檢察前護士對病人進行評估,適宜的方可由護理人員外出,反之則有醫護人員陪往,并準備好應急情況下所需的物品及藥品,人員準備,必要時與相關科室溝通,保證患者隨叫隨到.。

3.4落實好護理操作流程,規范等級護理巡視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使用輸液泵做好床邊交接班,經常巡視病房,嚴格控制輸入液量及其速度,如護士只是依賴儀器而沒按要求準時巡視可導致不安全的情況發生。因此要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及操作技能是提高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3.5心理健康指導,加強溝通減少患者違醫行為 治療過程中患者不遵醫囑造成的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多數心血管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復發作或需更長時間治療,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及經濟負擔,加上家屬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部分病人失去了戰勝疾病的信心,甚至產生不配合治療的行為。我們應積極讓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及治療的過程。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運用語言,案例給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緩解他們的心理沖突,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7]。同時護士要善于觀察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前做好心理護理,消除不利因素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潘沼山 孫方敏現代護理管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1:349

[2] 劉麗杭 黨勇患者安全的概念與措施,中國醫院管理,2005,25(12):20

[3] 李霖志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J]實踐醫學雜志,2001,14(2);142-143

篇7

全人護理;老年無陪病房;應用;體會

為了達到老年護理的目標,促進康復,盡量減少急、慢性疾病所造成的殘障,維持生命的舒適度和尊嚴[1],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我院于2010年7月將港澳地區“全人護理 ”理念引入到老年無陪病房,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尤其作為我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 重點示范病區,取得了較大成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別對2010年1~6月間住院并實施無陪護理的266例患者和2010年7~12月住院推行“全人護理”的419例無陪患者作為調查對象, 上半年患者男148人,女118人,平均年齡70.9歲;下半年患者男226人,女193人,平均年齡72.1歲。兩組患者均為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者。以患者基礎護理服務質量、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及患者或家屬對護士服務質量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病床利用率等指標進行評價比較。

1.2 方法

1.2.1 強化護理人員綜合素養培訓 制定并落實護理人員崗位服務規范,提高護理人員人文素質,在工作中善于觀察和思考,以了解和滿足不同患者不同時期的需求;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具備扎實的專科業務知識技能、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等核心才能,開展新業務技術,培養了PICC置管專科護士,更好的滿足長期輸液患者的需求;注重道德修養的培養,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慎獨精神、高度的責任心、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服務于不同認知力、地位和個人習慣的老年患者。開展“換位思考”、“親情服務”、“感動服務”、“溫馨服務”、“微笑服務”等,不斷增強服務意識。

1.2.2 護理文化建設 立足臨床,全人關顧[2],護理文化建設緊扣這個主題,努力創建“博愛病房”品牌,不斷更新服務觀念,增加服務內容,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讓護理文化處處閃爍著“尊重患者、關愛患者、方便患者、服務患者”的人文精神。同時,以員工為本,實行人本管理,使員工在被尊重和全人關顧的文化中,發展潛能。通過護理文化建設,增強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積極主動的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1.2.3 環境建設 整修病房,走廊及病室裝飾一新,色彩淡雅的圖畫,溫馨舒適的病床,讓患者感覺像住在家里一樣。洗漱間、衛生間、洗浴間設施齊備,康復鍛煉室各種器材滿足了患者的康復需求,培訓專職的康復護士輔導患者進行鍛煉。改進整體服務流程,實行“全員全程全崗”優質服務,加強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及病房的協調配合,減少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將多余出來的時間用到對患者的服務上。

1.2.4 科室管理 實行服務型護理管理方式,持續改進護理品質,追求護理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資訊化,強化醫護團隊合作模式。實行績效考核,層級管理,補充護理人力資源,進行班次調整,實行APN排班方式,床位包保到人,重新修訂了各級各類各崗位各班護理人員職責,優化服務流程,注重細節管理, 通過細微之處體現對生命健康的關愛, 讓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增加了理解與配合,護理人員在患者的信任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愛心,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互動關系。

1.2.5 護理模式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入院時護士及時收集資料并評估患者情況,及時執行醫囑,計劃護理細節,圍繞患者身、心、社、靈四方面需求,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和自主,視人具有生理、心理、哲學倫理及社會文化等綜合需要的獨特個體加以悉心照護,并注意觀察治療護理后的效果。工作中向患者和家屬提供健康知識和指導,促進身心健康,由于老年人理解、認知、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降低,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精心設計溝通語言,反復多次宣教,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或制作圖片、實物、播放電視錄像等加深印象,應用正向溝通技巧,促進掌握。對無興趣的老人不強求,尊重其愛好,成立多功能室,供其看電視、打牌、制作手工等娛樂活動,還為患者慶祝生日、進行節日祝賀等,讓患者獲得愉悅幸福感,同時尊重患者的,使其在自身靈性修養中得到精神上的安寧和解脫。對于臨終患者,以尊重生命、尊重垂死患者權利的態度,改善臨終生活質量,幫助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完成未了的心愿,讓他們得到身心和精神上的支持,活得舒適及有尊嚴。

1.2.6 安全管理 嚴格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醫療護理規章制度,進行質量控制與改進。加強對患者生理功能及認知狀態等的評估,對高危患者加強防范,制作防跌倒、防墜床、防壓瘡等警示牌,配備充足的床檔等約束器具,護理人員加強巡視,主動幫扶,及時滿足需求,避免不良事件發生。考慮不同人在做事時必然存在差異,每個人很難保證每時每刻都保持高度注意力,實行高危操作雙人核對制度,避免差錯發生,這也是考慮到全人因素,“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的具體體現。

2 結果

2.1 基礎護理服務質量上半年合格率為84%,下半年達95%。

2.2 危重患者護理質量上半年合格率為85%,下半年達95%。

2.3 患者及家屬對護士服務質量滿意度上半年為90%,下半年達98%。

2.4 護理不良事件上半年發生6起,發生率:2.26%。下半年發生2起,發生率:0.48%。

2.5 病床利用率上半年為90%,下半年達99%~105%。同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患者在醫院治療康復舒心, 家屬把患者交給醫院放心,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博愛病房”的品牌在社會中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3 討論

“全人護理”理念,從 “身、心、社、靈”四方面了解患者的成長經歷,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了解患者所思所想,從而進行身全方位關顧,有效滿足需求,符合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論”。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醫治不單單限于軀體疾病,也更多關注患者心理、社會方面的需求,使護理服務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的進一步深化,是樹立醫院形象、提高醫院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將“全人護理”理念引入實際工作中,加強護理人員的學習運用,從“全人護理”的角度去發掘老年患者所需,并真正從人文角度去關心、照護,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服務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發揮先進理念的作用,不斷創新舉措,繼續扎實、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不斷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和服務品質,促進護理事業向更高發展。

篇8

關鍵詞:產科不良事件、分析、對策

產程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在產科助產護理工作中不在計劃中,未預計到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包括產婦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新生兒的骨拆會陰Ⅲ°裂傷以及其他產婦嬰兒安全相關的非正常護理意外事件(1)。產婦的安全是產科護理管理的主要內容,如何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作已成為當前母嬰安全面臨的重要難題,國家投資大量的人力,財力就是希望孕產婦住院分娩保障母嬰平安,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特別是產科的護理不良事件,不僅給產婦帶來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對母嬰安全造成極大的威協,不僅影響到診療活動的順利進行,甚至醫院的榮譽。

因此認真追究每起產科的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產科護理質量,保證母嬰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2)。針對2010年至今我科50例不良事作進行回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特點、探討如何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和提高母嬰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我科2010年至今產科護理單元全報的不良事件50例。

2、方法:通過科室自查自報和安全小組檢查上報獲得資料分析找出導致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并記錄事件直接責任人的職稱和工作年限及事件發生時間。

結 果

2010年至今產科呈報不良事件50例,從4個方面歸納分析,第一按不良事件發生類型分析,其中發生跌倒等意外事件17例占34%,其次發生嬰兒生兒鎖骨骨拆事件9例占18%,會生會陰Ⅲ°撕裂事件6例占12%,見表1。第二按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按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體項目如下(1)護理人員助產士因素;①護理人員助產士違規操作;②護理人員查房不嚴,③助產士護理人員評估不足;④護理人員助產士溝通不良;⑤助產士護士知識欠缺,經驗不足;(2)設備與設施有關的因素;(3)產婦自身的因素;(4)與醫囑有關的因素,見表2。第三,按發生不良事件護士助產士的職稱和工作年限分析,按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體項目如下:護師、護士占29人占55%,其次助產士14人占27%,其次為主管護師6名占12%,副主任護師和助理護士分別有2人占4%和1人2%,見表3。第四按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時間分析(3)。發生在白班的比例最高,共26例占51%,其次發生在小夜班共15例占31%,發生在大夜班共9例占18%,見表4。

表1 50例不良事件

表1顯示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件,新生兒銷骨骨拆,產時會陰Ⅲ°裂傷主要因為護理人員的因素,其次護士助產士資歷越低,工作在白班等均是產科護理事件的高發因素。

討 論

1、分析原因,產科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的前6位分別是違規操作,查對不嚴,評估不足與設施設備有關產婦自身因素(4)。主要是年輕護士助產士責任心不強,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對胎兒大小估計不充分,發生肩難產,接生手法不準確,用力不適中,會陰側切的角度不適合,側切大小也不適中,嬰兒的床號,性別也忘記再次核對,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防范意識薄弱、責任心不強, 護理人員缺乏護理經驗,對產婦不負責,而造成嚴重后果,對新分娩轉產后的產婦未進行床頭交接班,子宮收縮乏力,陰道流血增多不能及時判斷通知醫生不及時,下床解小便而發生跌倒,甚至出現一些不該發生的錯誤。醫院近幾年發展較快,每年新的助產士、護士多,年輕助產士,護士所占比例重大,低年資的助產士、護士業務技術掌握不熟練,安全意識不夠,制度執行力差,沒有形成思維方式,缺臨床經驗不會運用評判性思維,心理緊張度高,急躁易出錯,助產士護士的溝通能力會直接影響產婦整體護理的質量(5)。環境因素對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中白班不良事件發生率最高,各項護理操作年輕人員多,交接、干擾大,加上計劃分娩,工作量較大出錯率高于夜班,而中午分娩人數較多,更是高危時段投訴所占比例大。中午換液體高峰,工作量大,巡視觀察不到位,助產士護士疲憊感重,容易出錯。夜班環境相對安靜,工作量小,護士的注意力集中,差錯較少。

表2 50例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主要原因分析

表3 發生產科不良事件護理人員職稱和工作年限分布

表4 產科50例不良事件發生的時間分布

2、對策:(1)應關注的人群。根據以上資料分析結果,我們認為工作年限短職稱低的護理人員助產士,更是造成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加強對工作年限短職稱低的護理人員培訓助產士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內容,同時培訓他們的風險意識,工作年限短、職稱較低的助產士、護理人員是承擔產科臨床工作的主體,因此合理的進行產科臨床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調配是護理管理者應關注的課題。護理人員助產士的工作年限以職稱結構進行合理搭配,以更好的提高和保障母嬰安全性。(2)規范產科護理行為,制定合理流程,注重流程改造(6),嚴格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操作流程,通過層次管理,充分發揮科室和醫院質控小組的作用,護理部——護士長——責任護士逐級落實重點監控,各護理單元針對產科的實際情況細化每個制度的流程措施,使護士在工作過程中逐步規范化,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事件發生的時段看,產科臨床護理工作集中時段易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提示護理管理者要制定科學的護理工作流程和嚴格的工作制度規范產科臨床護理工作行為。這是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環節。保證產科護理工作的連結性,優化護理工作的流程。查對制度是護理核心的重中之重。在采血、輸血、嬰兒的護理過程中應至少同時使用床號、姓名、性別等2種以上的識別方法,對手術指導無自主能力的重癥者在診療護理活動中使用“腕帶”來識別患者。產科護理人員應在工作中認真執行,落實查對制度,查對時可采用“呼喚應答法”(7)既杜絕了外界環境的干擾也使產婦在整體護理中變被動為主動,增加護患合作取得產婦的信任。(3)增加護士人力配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白班產科護理事件發生率最高,可能以白班分娩人數較多人手不足有關,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重視新老人員的搭配,醫院行政部門加大對產科護理人力資源的支持,讓產科護士、助產士有更多的時間對產婦進行交流溝通,減少產科不良事作的發生,是保證母嬰安全的根本,如何對現有人力資源下改變現狀,則是對護理管理者的一項挑戰,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實行彈性排班,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護理人力資源是降低產科護理風險,減少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有效途徑。

3、強化對產婦的管理。產婦也是產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不容忽視的群體,產婦自身因素占22%,提示在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安全告知要有重點、明確、清晰、安全文化宣傳較多,貫穿于醫護人員和產婦接觸、溝通的整個過程中,(1)入院時教會產婦指導安全使用輔助設施,如護欄、扶手等,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待產婦,產婦突然改變可能誘發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告知產婦在改變時動作要緩慢,提醒產婦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個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入院后努力以待產婦達成安全共識,將產科醫療護理中潛在的危險及防范措施的要點告訴待產婦,進行潛在危險因素的評估,如壓瘡的評分,潛在跌倒危險的評估新生兒的安全措施,心理狀態等。告知私自離院的潛在危險,介紹環境中潛在的安全隱患,如地板滑如何應注意的安全等,并設置警示牌。(3)進行各種操作前告知產婦程序,指導其如何配合醫務人員。(4)詳細介紹各種不遵醫行為而引起的風險,如待產婦跌倒的發生,引導待產婦及家屬積極參與安全管理。

4、有預見性采取措施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生,護理服務過程標識的巧用、活用及嚴格管理,如病人環境區域性標識,警示牌的使用,人員標識,消毒隔離標識,藥品標識,護理級別等。總之護理安全直接影響母嬰的安全,嚴格執行護理安全措施,提高護理效果是護理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護理人員對待護理不良事件的態度。

(1)提倡自愿報告護理不良事件,使用無懲罰性原則處理不良事件,護理人員應正確認識不良事件,積極主動發現報告,不良事件采取補報措施把不良事件引起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2)分析發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內容是對系統運行過程中差錯或事件發生的背景,人員地點,時間等進行系統的詳細的分析,探討直接原因相關的輔助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根據所占比例更確定各類根源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確認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后列出改善計劃,實施步驟和評價標準。(3)凡是人就會犯錯務即使最好機構內最優秀的工作人員都有可能犯錯誤。因此,對當事人同行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包容、與當事人共同承擔學習,分析找出恰當的處理辦法,避免同類事件發生。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建立和完善表明醫學發展進入了理性思考階段,護理人員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專科知識的學習。關于觀察分析和總結專科護理經驗,消毒隱患,全面提高素質,促進護理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瑋琳,葉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學護理差錯的認識和處理,南方護理學報2003(10):94

[2]梁梅菊,張蘭蘭,327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周醫學創新,2012,1(9):70—71。

[3]黃水清,張小莊,聶川,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醫院管理論壇,2008,25(8):39—40。

[4]宋慧娟,劉雪琴等,第43例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08,8(7):56—57。

篇9

中圖分類號:F121/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10-104 -03

一、通用評估框架與我國養老機構績效評估的適用性

(一)通用評估框架的適用性

通用評估框架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西方受到公共管理改革運動的影響,人們紛紛關注公共部門的管理,歐盟各成員國開始嘗試引入私人部門的一些質量管理工具,提高公共部門的管理水平,建立更廣泛的“公民/顧客”的概念。1998年,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開發出“卓越模型”,將之引入公共部門,評價公共機構的績效。為了讓多數歐盟成員國的質量管理系統以該模型為基礎,公共服務創新小組開發了一套普遍適應的績效評估模型,并將之推廣,這就是通用評估框架。

到目前為止,通用評估框架在歐洲的應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通用評估框架適用于各種規模的組織機構;(2)通用評估框架更適用于那些以前沒有多少全面質量管理經驗的組織;(3)使用通用評估框架的動力由外因轉為內因。組織要提升組織績效、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就必須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使全員參與組織管理活動;(4)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非常重要;(5)溝通有利于建立員工對績效評估的認同感和對組織的歸屬感;(6)通用評估框架主要采用組織內部的自我評估。

(二)我國養老機構的性質

我國養老機構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大致可劃分為福利性、非營利性和營利性三種類型。由政府投資興建的養老機構主要接收城市“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老人,屬于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由民間資本投資興建的養老機構,按照其是否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又可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大類。營利性養老機構一般不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在完成稅收征繳后,其利潤可以分紅,屬于老齡產業;而非盈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并且不需要上繳稅收,但贏利部分不能分紅,只能用于養老機構滾動式發展,屬于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養老機構都屬于福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理論上講,不論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都具有社會福利性質,都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為老人謀福利為目的。近年來,在國家、集體興辦的養老機構除了接收“三無”、“五保”老人外,也開始接收社會寄養、托養老人,存在著一定的營利行為,所不同的是其營利部分主要用于貼補政府、集體撥款的不足。

通用評估框架旨在提高組織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和不同層級的公共部門都可以使用這一模型,它是在私人部門的“卓越模型”基礎上發展而來,強調組織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在中國公共部門的應用已經有成功案例,這說明,通用評估框架在中國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而且這是一種比較初級的績效評估工具,非常適合我們目前養老機構績效指標體現的初步建立與發展。它解決了別的評估模式中任務和結果相分離的問題,在指標設計上既強調結果,也注重過程,使組織有一個自我審視、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的機會,發現自身優勢與不足之處,將結果和過程有機統一起來,使組織管理得以持續改進,變“結果管理”為“過程管理”。雖然通用評估框架是組織的自我評估和自我改進,但是主張公民/顧客導向,主張合作伙伴與資源的管理,注重人的結果和社會效果,在績效評估過程中注重引入各個利益相關人參與評估,它是一種多元評估主題的框架模式。主張“以人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公眾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以顧客滿意度來評估公共服務部門績效的好壞,具有深遠意義。在評估框架中運用“事例”恰好說明在績效評估中不是單憑數字,而是更多的引入了分析判斷工具,這種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有效結合能更好地評估養老機構的績效現狀。

二、我國養老機構績效評估的現狀

目前,我國采取的養老模式可以表述為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然而,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421”家庭結構的增多和各種層次的養老機構的出現,家中老人正在脫離對兒女的依賴,“機構養老”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但現實情況是,養老機構在許多方面都處于監管“真空區”。比如,養老機構至今沒有一套規范的收費標準,也沒有管理標準、護理標準、公寓房屋設計標準、管理和服務人員的素質標準等;老年人無法判斷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從而無從選擇;最關鍵的一點,當前機構普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措施和淘汰取締機制,在績效評估方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績效評估體系不健全

績效評估體系的建立是為了實現養老機構的戰略目標,而我國目前的養老機構在績效管理方面缺乏戰略性,沒有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結合在一起,而績效指標沒有反映養老機構的戰略目標,往往是由上級政府主管部門制定,養老機構內部的部門績效指標和基層崗位績效指標,是由上級主管直接下達,上下級沒有對績效的指標、標準、分值和權重進行分析調查,結合養老機構的戰略,做有效的溝通。

(二)績效評估主體單一

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的績效評價主體是政府,而沒有入住老人(或家屬)的參與。即使采用老人和家屬評估,其所占比重少,分值低。這種養老機構既是球員又是裁判的現象,不利于提高其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三)績效評估公信力差,評估結果缺乏應用性

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績效管理基礎薄弱,現有人員評估僅是上級對下級的考核,缺乏公信性。績效評估結果僅用于績效工資的發放,分配還存在“大鍋飯”現象。鑒于此,績效評估的結果未能用于人事調整、培訓開發等方面,嚴重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

(四)組織結構、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有待完善

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主要是以老年人的頤養、護理、醫療、康復為一體,以福利院為主、醫院為輔的管理運行體制,所以在績效評估中出現了兩重性要求。從福利院的角度,護理工作是服務內容的核心,對護理人員的數量比例有一定要求,那么考核的指標設計主要體現為老人收養和服務質量。從醫院的角度,對醫護人員比例有一定要求,指標設置考核的重點為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等方面。現實中的養老機構為了滿足崗位設置的要求,使得護理崗位的人員不足,就不得不雇傭大量的臨時養老護理員,他們的非專業性,影響養老機構整體的績效水平。對于入住老人來說,設置專門的醫務科、護理部、醫保辦、門診部等部門,可以解決就醫、住院、醫保費報銷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這樣會使養老機構的工作重心難以突出,部門和崗位設置、人員配置存在“大而全”等不合理的現象。

三、基于通用評估框架的我國養老機構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

養老機構的職能處于政府機構與企業的中間地帶,既要體現它的福利性,又要體現它的微利性,績效指標也應根據其自身特點進行設立,既不能完全參照政府機關,也不能完全參照企業,需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設立。

通用評估框架是一個簡便易行的自我評估工具,通過實施該框架對養老機構的管理進行健康診斷,發現養老機構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通用評估框架的正式版本中,指標體系分為“過程” 和“結果”兩大要素,共9個一級指標,27個次級指標。結合我國養老機構的特點,設置指標體系如下。

“過程” 要素共有5個一級指標,19個次級指標。

(1)領導力:a.在開發和傳遞養老機構愿景、使命和價值觀方面給予指導,b.開發和實施養老機構管理的系統,c.激勵和支持員工并擔當起恰當角色,d.協調與上級主管部門、入住老人和相關利益人之間的關系;

(2)戰略和規劃:a.收集與入住老人等相關利益人當前和未來需求有關的信息,b.開發、評估和修正養老機構的戰略和規劃,c.在整個養老機構內實施戰略和規劃;

(3)人力資源管理:a.規劃、管理和改進與戰略和規劃密切相關的人力資源,b.圍繞個人、團隊和組織的目標, 確認、開發和運用員工能力,c.面向員工開展對話和授權;

(4)合作伙伴和資源管理:a.開展和實施關鍵的合作伙伴關系,b.與社區開展和實施合作伙伴關系,c.知識管理,d.財務管理,e.技術管理, f.房屋和資產管理;

(5)流程和變革管理:a.確認、設計、管理和改進流程,b.面向入住老人開發和提供服務和產品,c.對現代化和創新的規劃和管理。

“結果”要素共有4個一級指標,8個次級指標。

(6)入住老人結果: a.入住老人滿意度測量的結果,b.入住老人導向的測量指標;

(7)員工結果:a.員工滿意度和激勵度測量的結果,b.員工結果的指標;

(8)社會結果:a.社會績效結果, b.環境績效結果;

(9)關鍵績效結果:a.目標的取得,b.財務績效。

2、指標含義及評估方法

在通用評估框架手冊中對每一項指標的定義、關鍵內涵、示例和評估方法都給予了說明。這里僅就“過程”要素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指標及其3.1次級指標和“結果”要素中的“入職老人結果”指標及其6.1次級指標舉例說明。

例一:關于“人力資源管理”指標的評估方法

指標3:人力資源管理

定義:如何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規劃,使人力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平衡,實現養老機構的戰略目標;如何充分激勵、調動員工,如何合理開發、運用員工的工作能力;如何授權和培養員工。

關鍵內涵:在明確養老機構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如何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規劃,明確員工的工作標準,激勵員工,開發員工,完成養老機構的目標。

通用評估框架關注養老機構的管理以及在分析、比較和戰略規劃基礎上的制度制定和實施的方法。作為養老機構,為入住老人提供卓越的服務,有效利用資金的價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鼓舞人心的變革,現代化和變革管理,調動入住老人的參與和平衡他們的需求,有效完成目標,這些都是評價養老機構的有效參數。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必須明確這些方面:明確養老機構服務的老人類型、老人的要求,需要設置什么樣的部門和崗位,需要配置什么樣的員工完成相應的任務,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如何提供員工服務老人的水平,如何提高員工的工作士氣和工作熱情。

評估: 人力資源工作者為達成指標而采取的措施。

3.1規劃、管理和改進與戰略和規劃密切相關的人力資源

示例:a.以養老機構的愿景、使命、戰略、價值體系、可操作目標為依托,制定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目標;b. 構建一套可行的人力資源規劃,包括長期的規劃(5年以上)、中期規劃(1-5年)和短期規劃(1年以內);c. 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政策;d.制定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配套工作計劃,招聘計劃、績效契約、薪酬計劃等;e.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費用的預算和預算的審核。

例二:關于“入住老人結果”指標的評估方法

指標6:入住老人結果

定義:養老機構取得的與入住老人相關的結果

關鍵內涵:養老機構主要是為入住老人提供各種養老服務:頤養、護理、醫療、康復等。其中入住老人包括現實的和潛在的,現實的狀況會影響潛在的入住老人的需求傾向發生變化。與入住老人密切相關的還有其他相關利益人,比如醫院、科研院所、高校、政府、媒體等等。“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養老機構提供給入住老人的服務,受到多方的密切關注。

在測量的時候我們直接測量入住老人對養老機構所以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滿意度。包括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和相關產品、養老機構的開放性以及入住老人的參與性。養老機構可以使用入住老人調查的方法來記錄滿意度,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工具,比如集中調查,座談小組等。

評估:考察養老機構在努力滿足入住老人需要和期望方面所達到的結果。

6.1入住老人滿意度測量的結果

示例:

關于養老機構的結果:a.養老機構績效的整體滿意度水平;b.養老機構的組織氛圍;c.養老機構的設施設置;d.養老機構的人員配置;e.養老機構響應政府政策的時效性;f.尋求和收集有關改進的意見和想法;g.養老機構對入住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關于參與的結果:a.努力使入住老人參與服務或產品的設計過程以及評估過程。

關于易接近性的結果:a.提供服務和產品的專業性;b.入住老人生活的舒適性;c.員工和入住老人的融洽性;d.外界與之聯系的便宜性(學校、媒體等)。

通用評估框架與我國養老機構績效評估體系的融合,有利于我國養老機構把戰略目標和組織內容的行為結合在一起,把內部和外部良好的互動起來,不僅強調行為過程,還強調關注入住老人的需求,關注社會效益,關注內部溝通,使我國養老機構不斷創新和學習,更好地為入住老人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慧.北京某公辦養老機構人員績效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1,(15).

[2]劉慧.公辦養老機構人才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0,(31).

[3]劉旭濤,縱向東.歐盟國家公共部門通用評估框架評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06).

[4]孫迎春,周志忍.歐盟通用評估框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評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1期.

篇10

中圖分類號:F84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一、當前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主要亮點

根據市民政部門提供的資料,目前全市共有3家民辦養老機構,床位1000多張,建筑面積2.18萬平方米,呈現出主體多元化、條件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等經營亮點,社會效益更加明顯。

(一)主體多元化。隨著社會養老需求的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老事業的發展,福清民辦養老機構的主體也更加多元化。據了解,目前雖然僅有3家能通過審批,但實際上申辦民辦養老機構的團體或個人不下30個,商業巨賈、知識分子、宗教團體等對養老產業都展示出濃厚的興趣。

(二)條件現代化。一是規模較大。目前三家共擁有床位數1062張,占全市社會養老機構總床位數的65%。二是更加注重居住條件的優化。如福清音西夕陽樂樂樂之家處于城市郊區,環境優美、場地開闊,空氣清新。有雙人房、三人房,房屋有配備熱水器、空調、電視機呼叫系統,并配備獨立衛生間,以及專門的健身運動場所。金橋托老院里同時還設有圖書閱覽、書畫練習、文化娛樂的場地和設施,為入住老人提供身心修養的完善條件。

(三)服務專業化。三家機構的護理人員都接受過崗前培訓,為入住老人提供專業的照顧。金橋托老院為了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專業素質,還從省外專業院校聘請了數名護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充實員工隊伍,引入專業理念。此外,新成立的民辦機構都更加注重醫養結合。

(四)效益社會化。目前福清市民辦機構中兩家已經滿負荷運行,另一家剛成立不久,入住人數也已經超過150人,這與公立養老機構的入住率不足30%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說明民辦機構已經切切實實地發揮著社會養老的作用。同時,這些機構還收治了不少的半自理人員和全護理人員、植物人等,可以說是為相關家庭解了更多難,為社會分了更多憂。

二、民辦養老機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

民辦養老機構在成立過程中得到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在成立和經營過程中,這些民辦養老機構還是遇到了諸多阻礙其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一)設立民辦養老機構審核程序多,流程復雜。一般情況下,要新設立一個民辦養老機構,申請人要先到市民政局開出介紹信,然后到發改局、規劃、國土、消防等多部門分別進行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土地招拍掛、消防驗收等,這些手續跑下來要三四年左右。

(二)“土地難”制約民辦機構擴張。當前土地管控緊,審批手續比較復雜,很多養老機構申請不到土地,目前民辦養老機構的經營場所以租賃為主。這就造成了場地穩定性差,一旦租賃期限到期,運營場所都成為問題。按照有關文件精神,福清市對非營利性托老服務機構用地,將采用劃撥方式優先供地,對營利性托老服務機構用地,將以公開出讓方式供地。

(三)消防門檻高,公建民營也受約束。在尋求擴張的道路上,民辦機構也考慮過盤活現有公立資源,打響自己的服務品牌,走公建民營的路子。但現有公立養老機構大部分是老房屋,土地證、產權證、規劃設計等材料不齊全,消防通道等條件也無法達到養老機構場所新的消防標準,這些都成為消防驗收難通過的硬傷,導致“公建民營”的思想難以實現。

(四)運營成本高,養老機構難盈利。雖然收費水平較高,但對民辦機構而言,盈利也是十分不易。主要是因為福清市經濟比較發達,場地租金較高,人員的工資水平也較高,特別是有從業資格的專業護理人員,工資水平基本在4000-5000元左右。據業內人士介紹,籌辦一家100個床位規模的養老院,前期的場地租金、設備投入和人員工資等成本要數百萬,光靠入住老人的護理費僅夠維持機構的日常運行,短期內回籠資金成本幾乎不可能。

(五)護理人員緊缺,隊伍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從事養老護理行業的人員中,除少部分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外,年齡基本上都在四十歲以上五十歲左右,以外來人員為主。同時,護理人員工作量大,薪資水平一般,社會認同度不高,導致護工隊伍人員流動頻繁。

三、促進民辦養老機構更好發展的建議

為更好地應對社會老齡化挑戰,緩解社會養老需求急速發展的壓力,針對當前我市民辦養老機構已經遇到或者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關主管機構應當主動介入,積極作為,幫助民辦機構化解各種困境,促進民辦養老機構更加穩健地發展。

(一)行政部門服務在前,加強行政監督。民辦養老是一項特殊的產業,主管的審批部門多,涉及的法律法規多。有關部門在積極扶持的同時,最好能夠對其加強事前政策宣傳和行政告知等服務,并在事中加強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制止,促其依法、依規建設。

(二)優惠政策要抓緊時間落實。一次性開辦補貼和床位補貼費應盡早落實,建議取消入住率60%的限制,在投入之初就盡量落實到位,緩解民辦養老機構的資金壓力。對從事養老行業的民辦機構和個人實施更優惠的稅費政策。比如減免高級護理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從而減輕養老機構的成本負擔。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一区二区四区高清免费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伦三级理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