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栽培管理技術模板(10篇)

時間:2023-05-24 17:13: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黃瓜栽培管理技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黃瓜栽培管理技術

篇1

臨泉地黃瓜,又叫火黃瓜、土黃瓜。是臨泉當地瓜農通過數百年長期栽培選育出的農家品種,與現代架種黃瓜相比,以其高產、優質、口感甜脆、上市適時、解暑降溫效果好而受到當地百姓的喜愛,是綠色無公害蔬菜的優良品種,正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保護,現對其栽培與管理技術論述如下:

一、種子催芽處理

對上年留好的種子,選飽滿、種皮完整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曝曬2~3d后,用55℃的溫水將種子浸燙30min,浸燙時不斷朝同一個方向攪動。然后浸泡4~6h,讓種子充分吸水。然后用透氣好的濕毛巾把種子包好,放在20~25℃的條件下催芽,每天要把毛巾洗2次,重新包好。2~3d后種芽即長出。

二、育苗

在皖北地區,于12月20日前后進行育苗,育苗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做苗圃,對土地進行深翻整碎后,建造苗圃,苗圃寬6m,內部凈空間為5m左右,長度則是每種植一畝大田需苗圃長5m左右,育苗棚分三層,外層高2m左右,中層高1.4m左右,內層高0.8m左右,做好畦后配制營養土,用過篩后的田園肥土70%加過篩后的腐熟農家肥30%,每立方營養土加入尿素0.5kg,二銨0.15kg,多菌靈100g,代森錳鋅100g,充分混合均勻即可,注意尿素不宜使用太多,以防燒苗,配好營養土后,裝入10cm×10cm或8cm×8cm營養缽中,置入種芽,把營養放入已澆透水的苗床中,缽體間用營養土填緊,然后從內到外逐級扣上小拱棚升溫。根據經驗,此期白天棚內溫度不會低于10℃,保護棚溫的方法很簡單:白天有太陽就掀棚曬棚,晚上及陰天無日時就蓋棚。在遇寒流、連陰天的特殊惡劣天氣的情況時,要做好防寒保溫,增加紙被,草簾等覆蓋物,棚內采取臨時加溫,生火爐、點燈泡等措施。下雪時要及時清掃棚面積雪,防止棚面積雪增加骨架負荷過重導致棚室倒塌。育苗期間不能澆大水,當棚內濕度過小時可淋灑一些水。當種子出齊后,應噴施藥物防病:每七至十天噴施一次72.2%的普立克水劑400倍液,每平方米噴施2~3L,預防立枯病的發生,同時可施入32%苗菌敵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猝倒病的發生。

三、大田瓜棚的建造

選擇近三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于春節前進行深松整地,每畝施用 畝施優質農家肥3~5方,尿素20~30kg,二銨20~30kg,硫酸鉀20kg,建成溝畦,每畦總寬1.7m,溝內凈寬0.4m,畦壟寬0.3m,壟外平地1米作為瓜蔓伸展用地。這種建畦方式是地黃瓜與搭架黃瓜最明顯的不同之處。溝畦盡量選擇南北走向,以防風災,瓜棚需覆蓋兩層農用簿膜,外層高50cm,內層高30cm,均用細竹片作支撐架,寬度以覆蓋住溝畦為宜,小棚的建造與黃瓜移栽同步進行。

四、移栽

苗圃內黃瓜播種后,通過大約35~40d的生長,苗高可以達到三葉一心或四葉一心時,便可移栽,移栽盡量選擇無風的晴好天氣進行,植入大田溝畦時,栽植密度是:每溝內栽兩行,行距30cm,株距約40cm,每畝可栽植約2000株,邊移栽,邊覆蓋塑料膜,兩層膜都要做好,白天中午移栽還要邊用噴霧器對苗床內空氣中噴些清水,以增加空氣的濕度,減少萎蔫程度。

五、病害防治

地黃瓜在大田中生長時的主要病害是是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發生程度隨降雨增多和氣溫的升高而加重。防治霜霉病是種好地黃瓜的關鍵環節。防治上主要以預防為主,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嚴重時進行藥劑防治。藥劑防治可以采用“一噴三防”技術:用72%g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由于這三種病害發生條件類似,并常常混合發生,所以可以采用三種藥物同時施用的方法,一次施藥防治三種病害,每7d一次,持續晴天時可以每10d一次,直到黃瓜生長季節結束。雨后天晴是黃瓜霜霉病的驟發時間,一定在雨后及時施用防治藥物,否則,當地里出現5%以上黃葉時,再進行治理就會大大降低治理效果,嚴重的會造成全田毀損,以后五年內也不能再種植黃瓜了。

六、蟲害防治

黃瓜蟲害主要有蚜蟲、黃守瓜、美洲班實蠅、煙粉虱。這幾種害蟲主要以成蟲或若蟲為害葉片和嫩莖,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防治時可用20%好年冬1500~2000倍液或賽寶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較理想。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黃守瓜可用90%敵百蟲原粉1500~2000倍液噴灑或用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舊法常用在田間撒施草木灰來治黃守瓜效果也很好。

七、防止苦味瓜

有些黃瓜會出現苦味,失去商品價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其一是生產中施用的氮肥肥過多,而磷、鉀肥不足,特別是氮肥突然過量增加很容易出現苦味瓜,此外地溫過低,也會出現苦味瓜。地溫很高,田間持水量過少,也會出現苦味瓜,苦瓜還有傳性,留種時不要選留葉色過于深綠的瓜秧所結的瓜,這種瓜多為苦味瓜。防止出現苦味瓜就要做好肥料的施用比例,采用現代的配方施肥技術可有效防止苦味瓜的產生:按照氮、磷、鉀比例為5:2.6施用,較為合理,同時注意溫濕度管理,避免出現過低溫度和過低濕度,后期則注意防止出現過高地溫。

八、采收

篇2

無刺微型黃瓜,又稱荷蘭小黃瓜,無刺水果型小黃瓜是黃瓜中的珍品,外觀袖珍短小,表面光滑無刺,口感脆嫩,風味濃,適合人們鮮食,備受中高檔餐飲業和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前景廣闊。現將其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 合理選種是高產的前提

品種選擇上主要有京研迷你一號、京研二號、京研三號等,小黃瓜品種系列均是一代雜交種,單性結實,無限生長型,植株長勢健壯,果實圓柱型,單果長13~18cm,果實光滑無刺溜,高度整齊,果實較集中,產量極高。

2 適時育苗是保障

常采用營養缽育苗。其營養土配方:用沒有種過瓜類蔬菜的大田壤土與腐熟過篩有機肥按7:3或6:4比例混合,若肥力不足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氫鉀100g,充分混合均勻后裝營養缽內,育苗畦寬1.2-1.5米為宜。播種前營養缽應先澆足底水,然后點播種子。種子可先浸種后催芽,然后播種;也可先浸種4-6小時后,不經催芽直接點播,每穴點播一粒,播種后用過篩細潮土覆蓋。播種后,出苗前,晝夜溫度應保持在24-26℃,一般4-6天苗可出齊。苗出齊后,再適當降低溫度,保持白天溫度23-25℃,夜間為16-18℃。

培育壯苗每畝用種量75g左右。種子用55度熱水燙種,不斷攪拌,水溫下降后再加熱水,使水溫保持55℃持續10分鐘;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消毒半小時,然后再用溫水浸種4~6小時撈出稍涼,在24~26℃環境下催芽。采用營養缽(10cm×10cm)或穴盤(50孔)育苗。最好采用嫁接育苗,長季節栽培的一定要用嫁接苗。常用砧木為黑籽南瓜,將黃瓜和黑籽南瓜都播于育苗盤內,黃瓜較南瓜早播3~5天,當南瓜子葉展平,初露真葉時進行嫁接。冬春季育苗宜用電熱溫床,多層覆蓋保溫。育苗采用精量點播,發芽適溫24~26℃,一般4天即可出苗,出苗后白天保持20~28℃,夜間14~18℃。陰天時白天20~25℃,夜間10~12℃。定植前一周要進行低溫煉苗。白天床溫20~25℃,夜間5~10℃,同時控制澆水。夏秋季育苗苗床上覆蓋遮陽網遮陽降溫,小水勤澆防旱降溫,下雨時加蓋農膜護苗。苗齡25~35天,生理苗齡2葉1心定植最適宜,苗子最大不超過4片葉。秧苗生長見狀,葉色濃綠,莖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 謹慎選擇最佳定植期

3.1 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10-15天要精細整地,多施富含有機質的腐熟堆肥雞糞、豆餅肥等優質肥料,每畝施優質有機肥5000kg以上,二銨100kg,并按70cm等行距做畦,也可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80cm,小行距60cm。

3.2 定植 當幼苗長到二葉一心時即可定植,定植3-5天前視土壤水分情況,提前洇地造墑。定植時,選晴天的下午進行,按株距35cm挖坑座水栽苗,定植過程中應盡量多帶土坨,少傷根,因苗齡較短,定植深度不宜過深,畝栽2500-2800株。

4 加強定植后及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4.1 溫度管理 定植時外界溫度尚高,可以讓幼苗在露地生長一段時間,如果中午氣溫和地面溫度過高時,應采取遮蔭降溫措施。

4.2 水肥管理 澆水應掌握小水勤澆,以促為主。所以定植后強調澆2-3次水,除定植水外,隔日再澆緩苗水;7-8天完成緩苗,恢復生長再澆1次水,及時澆水對促進緩苗,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長尤為重要。若底肥不足,可在第3次澆水前,于定植行兩側開溝適施少量腐熟有機肥,注意不能追施速效氮肥。肥后鋤劃松土保墑,下次澆水追肥應在根瓜膨大期視情況而定,土壤缺水植株弱時需要提前到根瓜膨大前進行;不缺水長勢旺盛時可推遲到根瓜采收以后;這次追肥一般結合澆水沖入二銨等。另外,采瓜期管理也很重要。前期氣溫控制不要過高,保持白天25-30℃,夜間13-15℃,陰天20-22℃。小黃瓜在植株八、九片葉,莖蔓40厘米左右時,開始用尼龍繩吊蔓,固定莖蔓。在植株調整方面,分單蔓整枝(同密刺黃瓜)和二至三蔓整枝,即將植株7節以下側枝全部去掉,7節以上保留較壯的側枝1-2個結瓜。有的品種小黃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節兩個瓜或一節多個瓜,表現為生殖生長強于營養生長,對此也應進行必要的疏花疏果,以調節植株的營養生長。

5 注意做好病蟲防治

無刺小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蟲害有潛葉蠅、蚜蟲、白粉虱等。病蟲害的防治應遵從“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掌握農藥品種,可用800~1000倍霜霉威或霜立克防治霜霉病;4000倍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發生枯萎病時可在苗期每隔7天左右根灌一次500倍的多菌靈溶液;發生斑潛蠅時可噴1500~2000倍綠菜寶溶液,蚜蟲發生時可噴1500倍吡蟲林藥液。

總之、適時采收秋冬茬小黃瓜利用采收嫩瓜進行植株調整,長勢弱時應早收,長勢強時可適當晚收;氣溫降低后要輕收,并可適當延后采收。越冬茬黃瓜因生長季節內溫度低,日照時間短,利于雌花分化,應及早采收。一般標準是小黃瓜長13~18cm,直徑2~3cm,花已開始謝時即可采收,用剪刀割斷瓜柄,注意輕拿輕放。

參考文獻

篇3

1黃瓜的選種與育苗

1.1選種

高質量的農作物品種是栽培技術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需要根據所在地區的地理環境與溫度條件來進行品種的選擇,同時針對不同品種特點,及其對土壤的要求來制定相對應的栽培方案。北方種植黃瓜,也需要根據當地情況來進行品種的選擇。例如:山東地區主要選擇魯蔬4-6號黃瓜,這種黃瓜是蔬菜研究中心根據山東地區土壤環境培育出來的品種,在山東各地試種后效果較好。魯蔬4-6號黃瓜抗霜霉病、白粉病等能力較強,適合溫室越冬種植,其特點是前期可耐低溫、弱光,而栽培后期可耐高溫。

1.2育苗

確定品種后,可根據種子具體大小、飽滿程度來進行篩選,過濾掉畸形或變異的種子。選好種子后需要選擇晴天進行晾曬處理,并利用55℃的水對其進行燙種,15min后在福爾馬林和多菌靈原液等藥劑中浸泡,其目的是預防種子出現炭疫病毒。經過藥劑消毒與浸泡后的種子需要在常溫中用清水浸泡6~8h,撈出擦干表面水分,放置在濕棉布上進行催芽處理。經過催芽后的種子可以進行育苗,育苗前期需要在土壤中摻入腐熟的糞料與細碎草料作為底肥,將其攪勻后在土壤中加入1.5kg的氮、磷、鉀肥,并添加敵百蟲、適樂時藥劑攪拌均勻。育苗時要將種子播種在苗床中,播種前需要用多菌靈原液對苗床噴灑消毒,播種后及時澆水,為黃瓜幼苗的出土提供充足水分與養料。在播種后最好用地膜將其覆蓋,從而保證土壤濕度。當種子在苗床上出苗整齊后,可以將地膜揭開,黃瓜第1片真葉打開之前白天溫度需要保持在24~31℃,夜間則為16~18℃。待第2片真葉展開后,可采用夜間低溫管理,促進雌花分化。苗期要保證充足水分,對幼苗進行控水控肥,在定植前7d降低棚內溫、濕度[1]。

2黃瓜的嫁接與定植

2.1嫁接

黃瓜嫁接技術主要有3種,分別為頂插接法、貼接法、靠接法。頂插接方法適宜的嫁接時期為黃瓜穗剛剛露出心葉時,前期需要進行充分澆水,并利用百菌靈對砧木和黃瓜穗進行消毒。其操作手法是將全部竹簽和接穗下胚軸保持同樣粗細,確保前段尖型,從竹簽的接口處將其斜插入砧木胚軸中,將接穗插入到砧木孔里。頂插接法的優勢在于速度快、黃瓜成熟率較高。貼接法主要是把砧木生長點削去,在生長點的位置將胚軸切下來1cm左右,將接穗插入砧木中,用夾子將接口處固定。靠接法是對嫁接時間有一定要求,接穗比砧木早播種7d左右,在嫁接處理時,在砧木葉子處進行下切口,把接穗進行上切口,將兩者進行銜接后固定處理。

2.2定植

在對黃瓜進行定植前需要采取悶棚處理,同時對土壤進行消毒。土壤是農作物栽培時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進行預防土壤污染工作,種植戶在種植前需對土壤進行檢測與定期檢查,避免出現污染的土壤對黃瓜栽培造成影響的情況。悶棚10d左右,將棚內及植株本身所帶有的病菌進行集中銷毀,然后放入有機肥與農作物秸稈,深翻后再澆水,覆蓋地膜,將棚內封閉25d左右,對土壤中病菌進行悶殺。試驗數據表明,多菌靈對土壤消毒效果較好,而且在土壤中殘留量較低。定植前可以對種植地施入有機肥,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加強肥料的利用率。定植時間要根據具體種植模式而定,日光溫室春茬黃瓜可在1月到2月中下旬定植;而秋冬茬黃瓜可在8—9月定植;冬茬需要在10月末到11月初定植;塑料大棚秋延后黃瓜在上茬結束,而施肥整地的7—8月定植。因黃瓜可以在生產中進行適度密植,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667m2[2]。

3黃瓜的田間管理技術

黃瓜在種植期的田間管理可主要針對定植后期與結瓜期。要想保證黃瓜的高產與高質,就要在定植完成后保證田間管理相關工作,對黃瓜生長過程中的溫、濕度進行控制。由于黃瓜喜溫性,但在生長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晝夜溫差,因此最合適的溫度應保持在10~30℃,定植后要保證溫室大棚內濕度為85%~90%,搭建小棚。定植完成后10d內不進行放風,定植管理主要是保證內部溫、濕度,在定植緩苗后可以將小棚揭開,從而促進黃瓜生長的根系強健。緩苗期間白天溫度需要保持在25℃左右,夜間可減少10℃,在黃瓜幼苗生長到30cm左右,可以進行吊蔓處理,用尼龍繩進行吊蔓或者用細竹竿制架綁蔓,主蔓進行結果,側枝留下一瓜一葉,長到25片葉子左右時進行摘心,同時摘除病葉、老葉,及時打掉畸形瓜。在黃瓜苗期要注意“花打頂”的現象,“花打頂”是溫室黃瓜常出現的生理病害,即開花的雌花與植株頂部距離小于50cm,要收獲的果實與植株頂部距離小于1.4m。情況嚴重時,植株頂部不形成心葉,出現“花抱頭”等現象,有些頭部會向下彎曲甚至停止生長。“花打頂”的出現是由于高溫干旱、缺乏營養造成的。針對這種病害,山東省某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采用了相應辦法:在黃瓜生長期間及時澆水,對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蕓苔素等肥料,對葉片進行保護,利用激素刺激黃瓜新根快發、多生長,促進蔬菜生長。在黃瓜結瓜期需要促進其生長發育,從而爭取高產。可每5~7d灌水1次,每次灌水追施少量化肥或糞料,加強對植株的放風、排濕,縮短葉片結露時間,在夜間溫度達到13℃以上時進行放風,若達到15℃應該進行放底風。

4病蟲害防治與采收

篇4

二、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飽滿的種子,用35~40℃溫水浸種8~10小時,再用50%多菌靈膠懸劑和50%甲基托布津膠懸劑各10毫升,加水1.5公斤,浸種20~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2~3遍,洗凈后均勻播入盤中,放在溫室內距離火道1米高處,溫度保持在25~30℃,2~3天出芽。

三、播種

春黃瓜的播種期是根據定植期來確定的。定植時的適宜日歷苗齡為40-50天,生理苗齡為四葉一心。若按日歷苗齡來推算,在定植前40~50天進行播種。

四、定植

露地春黃瓜的定植密度,應依品種特性,土地肥力及生長期長短而定。一舷每畝栽苗3000—4000株,主蔓結瓜品種(湘春二號、三號、津研四號等)、土地肥力低,以及為提高前期產量,可栽密些,相反要適當栽稀一些。定植密度包括行距及株距,一般行距60—75厘米,株距25-35厘米,這里是指平均行距。如畦寬1.5米每畦定植2行,平均行距是75厘米。定植時最好分寬、窄行定植,一般窄行的行距60厘米,寬行的行距90厘米。

為防陰冷春寒,促進秧苗早發,宜選冷尾暖頭晴朗天氣下午定植,定植后及時澆“壓兜水”有利于新根形成,提早緩苗。如果基肥不足時,可集中溝施肥,在溝內每畝施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000-1500千克,復合肥50千克、l00千克,還可以加些過磷酸鈣每畝約20—30千克。先將肥料與土摻勻,且施肥后要保持溝內肥離畦面15厘米以上,以免烤苗。

定植時按預定的行距做出寬13-15厘米,8—10厘米深的定植溝,曬1-2天,定植時按株眨25—30厘米將帶土塊的秧苗擺在溝內,然后埋土,其深度以苗地面與畦面相平,或稍露苗埔為宜。栽后隨即澆“壓兜水”。

五、田間管理

1、苗期肥水管理:出苗后至2片子葉展平時,淋一次水,為種苗生長提供水分保證,在1-2葉期進行間苗補苗,在3-4片真葉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淋肥一次,畝用尿素、鉀肥各3公斤,兌水淋施,促進黃苗鍵壯生長,同時要注意防病蟲害。

2、搭架、綁蔓、摘心,打杈和摘除枯黃老葉:①植株長有6-7片葉,瓜苗抽蔓時要及用竹木條搭架,1株插一條,搭成1.5-2米高的人字4根架材綁在一起。②蔓長約一尺即可綁蔓,以后每隔2-4節綁一次,每次綁蔓要采取將苗拉直或彎曲的辦法,使全田的瓜苗頂端盡量在同一高度,綁蔓宜在下午進行。③摘除下部側枝,保留中上部側枝,中上部側枝要留1-2片葉摘心,促使結瓜,主蔓長到架頂后摘心,促進結回頭瓜。④黃瓜生長后期對無能力結回頭瓜節上的枯黃老葉要及時摘除,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害。

3、結瓜期肥水管理。

開始結瓜后施肥要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濕潤田間出現積水要及時排除,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跑馬水”。

4、病蟲害防治。黃瓜最常見的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最常見的蟲害有:黃守瓜、蚜蟲等。

4.1霜霉病。用45%百菌清煙劑熏治8—10小時后再通風,也可噴施5%百菌清粉塵或10%防霉靈粉塵;為提高植株抗病力,可在葉面噴施0.1%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并加上等量的白糖水;發病初期,可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噴施400倍液的殺毒礬可濕粉劑。

4.2枯萎病。癥狀是葉片下垂,整株枯死,根莖部縊縮呈褐色,水漬狀腐爛,干燥時外皮縱裂,常有橙紅色膠狀物溢出。常用的防治藥劑有:50%多菌靈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澆灌苗床或定植穴,每穴灌藥0.25公斤。

篇5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在農業種植業上加大投入,以及城鎮對糧食蔬菜的需求持續增加,蔬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了蔬菜提前上市,讓農戶獲得一個好的收益,早春大棚栽培技術應運而生,近年來早春塑料大棚黃瓜的種植面積在逐年的擴大,但是,農戶在種植時經常會遇到種植技術難題,作者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具體的操作,總結出了早春塑料大棚的栽培技術。

1 黃瓜生物學特性

1.1 溫度。黃瓜為喜溫性蔬菜,一般在10~35 ℃都能生長。其最適溫度白天為25~32 ℃,夜間15~18 ℃,晝夜溫差為10~15 ℃。黃瓜不耐低溫,0 ℃以下幾小時就被凍死,但經過鍛煉的幼苗,能耐短時間0 ℃的低溫。黃瓜對地溫反應敏感,根系生長適溫為20~25 ℃,最低生長溫度為8~10℃。

1.2 光照。黃瓜為喜光蔬菜,日光充足條件下同化作用旺盛,產量和品質都會提高,一般黃瓜品種如連續遇到陰雨天氣,開放的雌花就不能坐果或者結畸形瓜,而經過長期選育而成的耐弱光照的溫室黃瓜品種,陰雨天氣仍舊可以比較正常的坐果。

1.3 水分。黃瓜葉多又大,植株生長快,生長期長,果實含水量高,可多次采收,產量高。溫室黃瓜的產量在所有栽培作物中產量是最高的。黃瓜對水分的需要量很大,但是根系分布較淺,吸水能力也較弱,故必須在各個生育期充分供給必要的水分。

1.4 空氣濕度。黃瓜對空氣濕度很敏感,空氣相對濕度在70%~80%時,生長良好。西歐國家冬季溫室栽培都采取加溫來降低溫室的空氣濕度,這是促進黃瓜生長、減少病害的關鍵措施。冬季大棚栽培黃瓜要特別注意采用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的措施,如大棚內全面用地膜覆蓋,或者晚上用能吸水的無紡布來覆蓋保溫等。

1.5 土壤及肥料。不同土質及肥料對黃瓜的生長及發育有不同的影響。砂性土壤通氣性好,幼苗及前期生長發育快,但后期容易脫肥,故應該在耕翻土地時,大量施用有機肥料。

2 早春大棚黃瓜栽培技術

黃瓜早春種植實行大棚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早上市供應,解決蔬菜青黃不接難題。早春黃瓜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一月下旬到二月中上旬種植,三月初進行育苗、定植,四月下到七月中下旬供應市場。

2.1 品種選擇。黃瓜在春季栽培,因其定植時間早,環境溫度低,不利于黃瓜的生長,植株達到生育期后病蟲害集中爆發防治困難。因此,為了保證黃瓜早產和質量,種子的選擇上應該慎重小心,一般選用抗病性能優良,耐重茬早熟品種,如長卡 、農大春光1號、津優13號、長綠1號 、津春 2 號、等早熟抗病品種。

2.2 黃瓜育苗。早春大棚黃瓜高產的管理技術前提就是培育出健康、茁壯的適齡種苗,大棚黃瓜種苗育苗期一般在45天左右,當采用溫床育苗技術后,種苗育苗時間縮短,一般在25~30天就可達到定植的標準。早春大棚黃瓜定植的最佳時機是在三月中旬定植,育苗期選擇在一月下旬或者二月上旬。

2.3種子處理與播種。種植前應將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具體方法是將其浸泡在水溫為55攝氏度的水中,并不斷攪拌,當溫度降至35攝氏度后,停止攪拌,浸泡四個小時。浸泡完后將種子搓洗干凈晾干進行下一步工作。為了防止植株生長到后期根腐病和枯萎病爆發,在育苗前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浸泡在35%濃度大小的100倍液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5~10分鐘,而后將其清洗干凈,準備催芽,催芽的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浸泡在合適濃度大小的乙烯溶液中,浸泡20分鐘,而后將種子移植在催牙床,調節溫度的大小,一般要求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育種方式采用營養缽育苗,要求土壤要裝至營養缽端口下2厘米處,然后將其植入育苗床,放入種子,用沙土將其剩余空間填滿,最后散水保持濕潤。

2.4 土地整改施肥。大棚作物收獲之后,應在秋季對大棚土地翻耕、修整、施肥。這一時期,主要施加農家肥,再配以少量的過磷酸鈣和草木灰,具體的施入量為,農家有機肥每畝5000~6000公斤,過磷酸鈣50~100公斤,草木灰25~50公斤。同時大棚內為防止根腐病和枯萎病等病蟲害的發生,土地表面噴施多菌靈溶液2公斤、敵百蟲1公斤,然后對土地進行深耕翻曬。黃瓜定植前的一個月,要對大棚進行扣棚,提高地表溫度。前期工作還包括了,提前半個月對土地進行修整和作畦,按照相關栽培技術開溝,土地修整工作做完后,每畝土地施以腐熟肥200~300公斤,集中條施,土地處理完成后,規定大棚內黃瓜種植的溝距,相鄰之間的溝距90厘米壟寬70厘米。

2.5 定植方法和密度。(1)定植天氣的選擇。定植前要選擇在一個晴朗的上午進行,定植的深度不要太深,一般以稍微露出土坨為衡量標準。(2)定植密度。合理的定植密度是早春大棚黃瓜增產增收的先決條件之一,其中每畝的定植數量大概在5000~5500株為宜,定植的形式采用在100厘米寬的畦面上進行雙行定植,株距在15~25厘米之間。采用單行定植的株距應在15~20厘米的范圍之內,每畝定植不能超過4500株。(3)定植的后期管理。定植后5~7天左右,當白天的氣溫不高時,建議不要過早的通風換氣,定植后10天之內建議也不要通風,這樣有利于提高棚內和地表的溫度,促使黃瓜幼苗快速成長。幼苗緩苗后,要嚴格控制棚內的水分含量,對棚內的實時溫度要做到定期監測,一般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30度之間,最低不得低于20度,關閉所有的通風口。當氣溫低于15度后,要在大棚的表面覆蓋草苫,提高棚內的溫度。夜間,棚內溫度應保持在15~20度之間,溫度過低會使植株遭受凍害。

2.6 病蟲害防治

2.6.1 主要病蟲害。黃瓜種植后期,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會大大增強,這一時期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和霜霉病,主要害蟲有紅蜘蛛、白粉虱等害蟲。

2.6.2 防治辦法。春大棚黃瓜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根據當地的經驗,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發現病株及時清理并用枯萎靈600~800倍液灌根。大田生長期多種病害一起防治,防治枯萎病的藥劑有枯萎靈、根腐寧(敵磺鈉)、多菌靈、托布津,可根據田間情況單用或混用,在移栽后1~2周進行灌根和噴施1~2次;防治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用杜邦克露(霜脲?錳鋅)、可殺得(氫氧化銅)、農用鏈霉素等噴施;病毒病用殺毒礬噴施。上述藥劑在結瓜期根據情況每7~10天防治1次,交替用藥。防治蚜蟲、白粉虱用一遍凈、敵敵畏等,也可采用效果好、方法簡單的煙熏劑防治。

2.7 采收

為不影響瓜蔓的生長,前幾節瓜應在瓜條稍小時及時采收。進入4月份氣溫回升,黃瓜進入結瓜盛期,1~2 d就應采收1次。

結束語

早春大棚黃瓜是東明縣栽培面積最大的設施蔬菜之一。由于早春氣溫低,黃瓜育苗、栽培管理難度大,要取得黃瓜的早熟豐產,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選擇好的品種,采用科學的管理技術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優質高產。

參考文獻

篇6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0-0070-01

黃瓜又稱黃地瓜,是一種常用瓜類蔬菜,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1],蘇州地區的黃瓜種植歷史悠久。隨著黃瓜栽培技術的提高、品種的配套,蘇州地區已做到全年生產與供應,黃瓜生產面積逐年擴大,經濟效益顯著。現介紹黃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要根據栽培目的、各地的食用習慣、抗熱或耐冷等特點選用黃瓜品種[2]。在蘇州地區,一般選用的黃瓜品種有綠半園、雙優16、豐華美譽、春秋新秀、金碧春秋、哈研一號、新奇強、津春4號、津優2號等。另外,既有特色,又適于地膜栽培的品種已不斷選育應用,這些品種具有產量高、瓜多條小、籽少、味鮮、適于嫩采、供特需旅游用的特點,如荷蘭的短型黃瓜,日本的夏珊瑚、黃金女神等。而瓜條小,嫩香適用于加工、腌漬的品種,也可廣泛種植。

2 育苗

春季栽培黃瓜有地膜、大棚栽培,也有露地移栽。地膜栽培首先用紙袋或塑料筒制成的營養缽育苗。較先進的單位已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流水線播種,用基質(草灰、腐殖土、石至石等)加營養液,盤播盤育的育苗方法;也有采用爐渣、炭化稻殼、石至石等基質,澆營養液而不帶土坨移栽的育苗方式。地膜覆蓋栽培,夏、秋季多采用打孔直播法栽培[3-4]。

2.1 營養土配制

營養土配制要求堅而不硬、松而不散,可用肥沃菜園土、豬圈糞、堆漚腐熟的馬糞或草灰、大糞干(曬干、砸碎、碾碎)以3∶3∶3∶1的比例混合而成。如無豬圈肥,可用城市垃圾代替,若將城市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工后再使用,則更利于減少各種病蟲害的傳播及發生。應用時1 m3營養土要加過磷酸鈣500 g或三元復合肥250 g,以補充營養;也可將混合糞、馬糞、田園土以4∶4∶2或混合糞、馬糞、園田土、草灰土以3∶3∶2∶2的比例配制。

2.2 種子處理

一般可采用溫湯浸種催芽。其中,種子開始萌動而未出芽時進行低溫處理,即在0~5 ℃處放12~14 h,再慢慢升溫至催芽溫度,進行兩段或變溫催芽,此法能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和幼苗抗逆力,有利于培育壯苗。

2.3 苗期管理

除了苗床準備、播種管理按常規育苗程序外,還要抓好變溫管理和倒坨工作。根據秧苗離熱源遠近、長相情況,調整苗坨位置,將小、弱苗挪到靠近熱源處,將大苗調節到遠離熱源處,或大小苗分開后管理,使苗均勻、粗壯[5]。定植前的壯苗標準:4~5片開展葉,胚軸短粗,節間短粗,葉、莖深綠色,葉面肥大,葉肉厚,子葉完整無損且肥大而厚,生長點周圍的幼葉呈叢生狀,嫩綠正常,根系粗壯、發達、色白、無病蟲害。

夏、秋高溫季節,黃瓜多數不育苗,而是采用小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在畦上打孔直播,每穴點籽3~4粒,2~3葉時留壯去劣,留雙株苗。多余苗用剪刀剪掉,留9萬株/hm2。近年來,為了控制黃瓜病害,不少地區采用嫁接法培育壯苗,對提高抗病力有良好的效果。嫁接方法:即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用靠接、斜接均可,技術熟練時每人每天能嫁接1 000~2 000株,成活率可達90%以上。

3 定植

黃瓜的定植時間,以保證地溫在10 ℃以上為基礎,再根據栽培方式、管理水平、時令季節來確定。蘇州地區地膜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中下旬,每加一層薄膜覆蓋,可以提前5~7 d。如采用外層膜、二道膜、小拱棚、地膜進行4層覆蓋時,能提前到2月底定植。若有臨時加溫措施和土溫室,保證在不凍苗的情況下,可在2月下旬定植。春茬小高畦地膜覆蓋和露地栽培,于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夏季露地、地膜覆蓋栽培,則在6月末至7月初直播;秋棚黃瓜以7月底至8月初直播。以上定植期,可保證達到安全生產,充分挖掘生產力,取得良好效益。春季黃瓜定植,避免栽得過深,只要苗坨平地面即可,因為春天耕作層土壤越深,溫度越低,不利于發根[6-7]。

4 田間管理

4.1 架形

黃瓜是喜溫、喜光作物,要求通風透光條件好,最好用“人”字架形,有利于通風透光,可比常規捆架嘴方式增產10%左右。

4.2 綁蔓

黃瓜覆蓋地膜后秧株生長快而壯,為使秧棵延緩長至架頂,以利于多結瓜和延展采收期,春、夏栽培可采用“弓”字形綁蔓法。即在秧棵長至30 cm以上時,曲蔓捆綁、不拉直秧蔓,因黃瓜秧蔓長至架頂后,自然下垂的秧蔓結瓜條小而少或長成畸形瓜。用“弓”字形綁蔓法,能有效地延緩秧蔓長至架頂的時間,綁蔓時進行單株捆綁。

4.3 整枝

在溫室、大棚等保護地栽培黃瓜時,因高度限制,架桿不可能高達2 m以上,當秧棵長至架頂或在28~35個葉片時摘心,讓側蔓繼續結瓜,每一個側蔓留1條瓜,在瓜上部留2個葉片摘心。

4.4 水肥管理

春季栽培黃瓜,地溫偏低,為了有效提高地溫,定植時要澆水或澆“淹水”,即按株澆水0.5 L左右,澆后封埯,緩苗水也要小,并于澆后及時松土增溫。覆蓋地膜時則澆后要及時鋤畦溝。黃瓜采收前開始灌水,以后不能缺水,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夏季炎熱更要早、晚澆水,且水量要大些,以滿足黃瓜對水分的需求。一般在采瓜前下午澆水次日早晨摘瓜,伏天雨后最好澆1次清水,用于壓鹽、換氣保秧。黃瓜喜肥水,肥料不足則秧小產量低,特別是覆蓋地膜后不便追肥,除使用配套施肥器外,只能隨澆水施肥,或采用挖抗埋施。

4.5 病蟲害防治

黃瓜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顆粒劑150~270 g/hm2對水450~750 L/hm2噴霧防治,或用敵殺死(溴氰菊酯)等防治。霜霉病可用百菌清煙霧劑煙熏防治,或用百菌清600倍液和乙膦鋁600倍液防治;防治白粉病,除了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外,可用福美硫黃600倍液,或敵菌酮、敵硫酮1 000倍液防治。

5 參考文獻

[1] 何國常,梁勁,楊聲澉,等.早春黃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1(3):194-195.

[2] 李玉璞,劉志明.春季大棚黃瓜地膜覆蓋栽培試驗[J].四川農業科技,2012(2):26-27.

[3] 熊安梅.春季大棚黃瓜地膜覆蓋栽培試驗小結[J].湖北農業科學,1982(1):27-28.

[4] 夏播黃瓜的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1997(5):30-31.

篇7

目前譙城區設施蔬菜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日光溫室黃瓜的栽培面積發展更為迅速。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提高譙城區溫室黃瓜栽培的產量和效益,已是譙城區設施蔬菜生產中的重要問題,現將冬季溫室黃瓜的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精選品種

根據譙城區的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耐低溫的品種;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或生產的黃瓜銷往城市居民的消費習慣選擇黃瓜是否密刺、顏色深淺、把柄的長短等特征,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根據茬口選擇品種的屬性,一般越冬茬栽培應選擇耐寒性強、早熟、早中后期產量均高的品種,冬春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強、早熟前期產量高的品種,秋冬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熱、結瓜期耐低溫的中晚熟品種等。譙城區目前種植比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種。

2施肥整地

施足肥料是高產的基礎,正常情況下施尿素1 500kg/hm2、硫酸鉀4 500kg/hm2、標準磷肥2 500kg/hm2、鈣肥2 700kg/hm2、鎂肥500kg/hm2、有機肥150t/hm2,以上肥料除磷、鎂、鈣肥全部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外,氮、鉀肥留1/2在黃瓜結瓜期進行追施。整地一定要精細,一般黏土或兩合土整地做壟時,壟高15cm左右即可;如果是沙土地,做壟時一定要做高壟,一般壟高25cm以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促進黃瓜根系的生長[1,2]。有條件的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更好,在黃瓜定植行上按行距開溝,溝深25cm,寬60cm,在溝內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稈,可以是新鮮的玉米秸稈、麥秸等,然后踏實,這樣不僅節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產效果明顯。

3田間管理

在正常苗期管理的基礎上,在營養土中適量加入氮、磷、鉀速效肥,能促進壯苗,增加雌花的形成。根據多年的實踐,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份、肥沃的非菜園土6份配成的營養土中,添加尿素300g/m3、磷酸二銨1.5kg/m3、草木灰5 kg/m3,能促進壯苗,促進雌花的形成。在黃瓜苗期,溫室內增施CO2氣肥,使白天棚內CO2的含量達到800~1 500mg/kg的濃度,可增加黃瓜前期和中期的雌花數,增加產量。黃瓜苗期在防治病蟲害時使用煙霧劑,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促進雌花增多、減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蓋草簾的早晚來控制日照時間的長短,創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時間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溫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晝夜溫差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3,4]。

4水分管理

土壤濕度70%~80%時,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比土壤濕度90%以上時雌花多1倍以上,比土壤濕度40%以下的條件下雌花多2~3倍。因此,在育苗時土壤濕度要控制在80%左右,定植后土壤濕度要控制在70%~80%,以促進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一般根據黃瓜的生長情況,當卷須呈弧狀下垂,葉柄和莖之間的夾角超過45°,中午葉片有下垂現象,此時應該澆水,宜安排在連續晴天的初期。澆水要考慮水溫,一般地溫與水溫的差要小于4~5℃,大于此溫差對根系生長不利。因此,應選擇上午10時左右進行澆水。采取膜下澆水,在寬行里覆秸稈,以減少水分蒸發面積,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早上揭簾后,棚內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短時通風,然后關閉通風口,溫度升到20℃時,繼續通風降濕,到棚內沒有霧氣時,關閉通風口進行升溫,進行溫度正常管理。

5植株管理

在植株緩苗進入正常生長期后,要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瓜須,正常情況下,葉片的功能期為70d左右,之后開始老化、黃化,不但失去光合功能,還要消耗許多能量。因此,對于功能期超過70d的葉片,要及時摘掉,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并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在黃瓜4葉前噴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長,促進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

6病害防治

溫室黃瓜的主要病害為霜霉病、細菌性病害、灰霉病,這幾種病有時單發、有時混發[5],防治時應注意區分,防治霜霉病可選擇霜霉威、甲霜靈、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選灰霉凈等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冠菌清、DT、細菌靈、農用鏈霉素等防治,在陰雨、霧、雪天氣或晴天澆水后,采取煙熏或噴粉防治效果更佳。

7參考文獻

[1] 馬長云.冬季日光溫室黃瓜超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08(1):35.

[2] 薛世庫,張勝菊.冬季日光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3):17,26.

篇8

中圖分類號: S642.2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34-2

春提早大棚黃瓜栽培,可以提前20天讓黃瓜上市,這便是反季節生產,不僅可以滿足冬春季節蔬菜市場需求,還能提高廣大菜農的經濟收入。掌握相關栽培技術,認真落實好每個技術環節,對確保黃瓜安全生長高產穩產有重要意義。

1黃瓜生物學特性

黃瓜也稱胡瓜、青瓜,屬于葫蘆科植物,全國各地都有種植。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適宜生長溫度為10℃~30℃,10℃以下就停止生長了,對高溫有較強的忍受力,低溫-2℃~0℃就會凍死,最適宜晝夜溫差10℃~15℃。因此,利用大棚栽培黃瓜可以有效保證其生長需要溫度,利用大棚栽培可以提前1個月播種,提早20天左右上市。

黃瓜產量比較高,需水也較多,土壤濕度要求60%~90%,特別是結果期,土壤濕度要求更高。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濕度過大也容易發病。黃瓜雖然喜歡濕潤氣候,但并不耐澇,對肥料敏感性很強,喜肥不耐肥。適合種植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之中。土壤pH值以5.5~7.2為宜。

2 曲江區黃瓜適生條件

廣東韶關市曲江區位于粵北,這里屬于南嶺山脈南支,地形較為復雜,海拔多為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大部分表土土層較厚,多為紅色砂頁巖、石灰巖類型,丘陵土壤以紅壤居多,富含有機質,土壤呈現酸性。

這里屬于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全年盛行南北氣流,冬季偏北風為主,四季明顯,夏季較長,冬季較短,溫暖濕度,雨量充沛,無霜期可達306天。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9.6℃,極端最低溫度-5.3℃。

曲江地區土壤條件非常適合黃瓜生長,土層厚、有機質豐富、酸性。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合黃瓜生長,但要想提前上市,就必須要考慮冬季低溫的影響,1月平均氣候低于10℃,黃瓜當然是不能生長的。因此,采取大棚種植黃瓜是必然選擇,這樣才能確保黃瓜有適宜生長的溫濕度。

3 春提早大棚黃瓜栽培技術

3.1 種前準備

3.1.1 地塊選擇 黃瓜栽培需要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土壤pH值在6.5左右、排水性能較好、保水保肥能力都較強的地塊建造大棚。

3.1.2 大棚消毒 大棚要在黃瓜定植前一個月建造,對舊大棚要進行消毒處理。首先是清除棚內作物和雜草殘留物,要對棚頂內壁和四周和支架進行洗刷,用波爾多液全面噴灑消毒。或者用百菌清等煙劑進行熏蒸。

3.1.3 整地施肥 整地時,要施足基肥,以農家肥為主,農家肥施入量為8.5萬公斤/公頃,尿素150公斤/公頃,磷酸二銨300公斤/公頃,過磷酸鈣450公斤/公頃。肥料要充分攪拌均勻撒施然后翻入土中。一般要起壟地膜覆蓋栽培,壟高25~30厘米,壟面寬為65~70厘米,選用80厘米寬幅的地膜覆蓋。

3.1.4 品種選擇 黃瓜品種眾多,春提早大棚種植需要選擇抗性較強產量較高的品種,曲江區一般選擇青瓜品種新春14號、津優1號作為種植大棚首選品種。

3.2 播種育苗 大棚栽培黃瓜和露天栽培黃瓜一樣,首先要進行育苗,曲江地區適宜播種時間為1月中旬。播種前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3.2.1 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催芽等技術處理。將種子倒入55℃水中浸種10分鐘進行消毒,然后放到30℃水中浸泡4~6小時,再將種子撈起瀝干用濕布包好置于30℃溫度下催芽,等到胚芽長至0.5厘米時即可播種。

3.2.2 營養土準備 播種前要準備好基質,基質配制方法為水稻土、腐熟家欄糞,按照8∶2比例混合,然后加入75%甲基托布津100克/立方米營養土,將基質均勻攪拌后裝于營養杯中。

3.2.3 適時播種 播種前一天要將營養杯中的營養土淋透水,適當加殺毒礬殺滅病菌。播種時,每一個營養杯里播種兩顆種子胚芽,深度一般為1厘米,覆蓋營養土后要及時淋足水,確保種子發芽成活。

3.2.4 培育壯苗 培育壯苗是黃瓜育苗主要目標,為黃瓜后期生長打下堅實基礎。黃瓜培育播種后要注意水分管理,適當進行淋水,保持土壤濕潤。還要注意溫度控制,白天溫度要控制在27℃~30℃,夜間溫度不能低于12℃,遇到陰雨天,適當降低2℃左右。育苗期間遇最低溫5℃以下天氣,夜間大棚內需加小拱棚育苗,確保瓜苗不受凍害。5~7天后幼苗出土,待長至2片葉時要進行間苗,每杯留1株健康壯苗。齊苗后用普立克、福戈、百泰噴苗噴施1~2次,防治苗期病蟲害。

3.3 移栽定植

幼苗移植前,要對大棚溫度和地溫進行適當控制,黃瓜幼苗很容易遭受凍害。所以,黃瓜移植時,要保持大棚地溫在12℃以上,最低夜溫度不能低于5℃。

3.3.1 定植方法 定植后可以按畦形扣小拱棚,再用地膜進行覆蓋,晚上要注意給大棚內加溫。黃瓜幼苗對溫度敏感度極高,一旦遭遇凍害,不僅可導致生長停滯,甚至會出現死亡。因此,定植初期,要特別注意大棚內溫度控制。

3.3.2 合理密植 大棚栽培黃瓜要合理密植,一般每畝2500~3000株比較適宜。6米寬大棚一般種4畦,每畦種植雙行。

3.4 撫育管理

3.4.1 科學用水 黃瓜定植后,要澆好三水。首先是定植水要及時澆好,防止土坨和周圍土壤分層,影響幼苗成活;其次是澆和緩苗水,在定植后10~15天,要澆一次透水,確保幼苗盡快進入生長期;還有一水澆催瓜水,就是在黃瓜采收后選擇晴天澆水。

3.4.2 合理施肥 因為黃瓜對肥料有較強敏感性,喜歡肥料又不耐大肥,所以,要注意基肥施用量和追肥施用量的合理搭配。當第一個瓜坐穩后,第二個瓜開始膨大時,要進行追肥。可以施用45%復合肥、尿素、硫酸鉀等,追肥量可以根據立地條件適當選擇,一般總追肥量為300~450公斤/公頃,還可以加施40%硫酸鉀鎂肥,施肥量150~200公斤/公頃。在開花結果盛期每采收2~3次,根據植株長勢進行第二次追肥。45%復合肥150公斤/公頃,追肥要結合淋水同步進行,還要注意葉面噴施植保素和防落素。

3.4.3 溫濕度管理 大棚溫度控制是黃瓜栽培的關鍵技術,白天要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并進行四段變溫控制,上午溫度要控制在25℃~32℃,如果超過32℃就要進行放風;下午光合能力下降,要求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前半夜溫度要維持在15℃~20℃,后半夜保持在10℃~12℃。地溫要控制在15℃以上。這樣有利于養分輸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隨著氣溫的升高,大棚內溫度也要適當提高,特別是夜間溫度要提高多一些。

濕度控制也非常重要。冬季氣溫低,室內很容易形成高濕環境,濕度過大對黃瓜生長不利,發生病害的幾率增大。因此,要適當控制濕度。白天空氣濕度要控制在60%~80%,夜間為85%~90%,要保持葉片早晨不結水滴。為降低濕度,要注意控制澆水頻率,不干旱不澆水,澆水后要注意放風。

3.4.4 搭架引蔓 黃瓜定植成活后要及時搭架,當苗高長到30厘米時要采用吊繩引蔓上架,以后每周綁蔓1次,當主蔓延至架頂后,需要摘心,以促下部節位發生子蔓,再生雌花,提高坐果率。在子蔓雌花前2~3葉摘心,可以促進子蔓結瓜。

3.5 病蟲害防治

黃瓜大棚栽培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霜霉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枯萎病、炭疽病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0倍、百泰1500倍噴施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用殺毒礬或普立克800倍噴治;白粉病用粉銹寧1500倍;疫病用瑞凡1000倍;細菌性角斑病用加收米800~1000倍噴施。

黃瓜大棚栽培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螨類等。蚜蟲、薊馬用40%福戈3000倍噴殺。螨類用10%掃螨凈800~1500倍液防治。一般情況下,7天左右輪流用藥噴施。

參考文獻

[1] 薛濤.塑料大棚黃瓜春提早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07,(3).

篇9

中圖分類號:S642 文獻標識碼:B

在現實生活環境中,影響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氣候因素、土地養分因素、品種因素等,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進行高產栽培技術方案的優化,以滿足當下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應用需要。

一、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品種準備工作

本文就譙城區某一蔬菜基地的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展開分析,這些年來,該蔬菜基地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其日光溫室黃瓜栽培面積不斷增加,其通過了不同措施的應用,進行了溫室黃瓜栽培產量的應用,不斷提升了應用效益,這是其蔬菜生產模塊中的重要問題。本文按照其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進行耐低溫品種的選擇,再按照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進行適銷對路的品種的選擇,保證其茬口品種屬性的優化,保證其高品質的品種的選擇。一般來說,冬春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強、早熟前期產量高的品種,秋冬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熱、結瓜期耐低溫的中晚熟品種等。譙城區目前種植比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種。

通過對冬季大棚黃瓜栽培模塊的應用,可以實現黃瓜生產產量的提升,這需要進行栽培模式的應用,實現冬季大棚黃瓜的栽培技術應用工作,切實提升黃瓜的產量,來保證其品種及其應用效益的提升。該技術的核心是進行良好品種的選擇,并且做好積極的值后管理及其病害防治工作。在冬季大棚黃瓜種植模塊中,其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低溫、弱光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抗病性強、耐弱光等品種的選擇。并要求瓜條在低溫條件下能較快生長。當前華南地區常用的品種有早青三號、粵秀三號、早青二號等,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品種。一般在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7天后澆水造墑,澆水3天后通風散濕。定植前3~5天深翻土地、整平地面,并進行施肥。

黃瓜本身就是一種耐肥作物,由于其生產量大,產量高,其需肥量是比較高的,因此進行不同肥料的增施是必要的,進行不同中肥料的協調。在定植模塊中,要進行苗的選擇,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進行淺溝定植模塊的開展,這是當下工作的主要要求。在擺苗時應當注意,保證其子葉方向盡可能一致,培土的深度以壟面為準,保證苗坨和壟面一致;培土后進行澆水,這一步驟需要注意保證澆水量,以澆透為準;澆水后進行地膜的覆蓋,并在植物位置開口,用以引出黃瓜苗。

二、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施肥及其其他環節的優化

1 在冬季溫室黃瓜栽培過程中,施肥模塊的優化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肥料的滿足應用,從而保證其高層量,這需要進行尿素、磷肥等的控制,保證不同黃瓜生長時期的不同肥料的應用。在整地過程中,要進行其精細化模塊的應用,積極做好整體做壟模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促進黃瓜根系的生長。有條件的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更好,在黃瓜定植行上按行距開溝,溝深25cm,寬60cm,在溝內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稈,可以是新鮮的玉米秸稈、麥秸等,然后踏實,這樣不僅節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產效果明顯。

為了滿足冬季溫室黃瓜的高產栽培需要,展開苗期管理模塊的優化是必要的,從而保證不同種氮肥的應用,保證其雌花的形成,這需要進行有機肥的應用,進行黃瓜雌花的形成,確保其黃瓜苗期的正常生長,從而有利于其產量的增加。黃瓜苗期在防治病蟲害時使用煙霧劑,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促進雌花增多、減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蓋草簾的早晚來控制日照時間的長短,創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時間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溫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晝夜溫差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

2 為了滿足冬季黃瓜的栽培需要,進行土壤濕度的控制是必要的,以此促進其花芽的分化及其雌花的形成。這需要控制好黃瓜育苗期的土壤濕度,將定值后的土壤濕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滿足黃瓜日常的生長的需要,保證其莖及其葉柄夾角的控制,實現其澆水環節的優化。在澆水模塊中,進行水溫的考慮也是必要的,降低溫差控制在4攝氏度內,大于此溫差對根系生長不利。因此,應選擇上午10時左右進行澆水。采取膜下澆水,在寬行里覆秸稈,以減少水分蒸發面積,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早上揭簾后,棚內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短時通風,然后關閉通風口,溫度升到20℃時,繼續通風降濕,到棚內沒有霧氣時,關閉通風口進行升溫,進行溫度正常管理。

在黃瓜植株緩苗進入正常生長期后,要進行整枝打杈模塊的優化,保證其葉片功能期的控制,在其葉片功能期過后,黃瓜會喪失其光合功能,對其能量的消耗是非常不利的,這就需要及時進行黃葉的及時摘掉,從而降低黃瓜受到的營養消耗情況,從而有利于其通風透光性,進行黃瓜的病害的控制,避免其較大范圍內的病害的產生,實現黃瓜整體種植效益的提升,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做好黃瓜疾病的防治工作。

在黃瓜4葉前噴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長,促進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溫室黃瓜的主要病害為霜霉病、細菌性病害、灰霉病,這幾種病有時單發、有時混發,防治時應注意區分,防治霜霉病可選擇霜霉威、甲霜靈、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選灰霉凈等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冠菌清、DT、細菌靈、農用鏈霉素等防治,在陰雨、霧、雪天氣或晴天澆水后,采取煙熏或噴粉防治效果更佳。

結語

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方案的應用,有賴于對氣候條件的把握,有賴于良好的栽培技術、栽培設備,從而滿足冬季溫室黃瓜的生長需要。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 S643.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113-01

間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爭取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蔬菜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值。菜豆是喜溫蔬菜,春季播種較晚,發芽期和幼苗期經歷的時間較長,可以利用早春在畦中條播耐寒的速生蔬菜,由于這些蔬菜播種早,生長快,當菜豆播種時,速生蔬菜已間作完畢,即將采收,因而不會影響菜豆幼苗生長。套種應增施基肥,加強肥水管理,選用蔓生菜豆。現介紹一種菜豆與小白菜、黃瓜的套種栽培模式。

1 小白菜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對于春白菜來說,品種的選擇是基礎,也尤為關鍵,應當選擇耐寒、冬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1.2 施足底肥,高畦栽培

由于春白菜生長期間雨水較多,雨水過多將對其生長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建議采用砂質壤土栽培,并在收獲后及時翻地、施足基肥,基肥采用腐熟的豬牛糞與復合肥配合施用,用量分別為15.0~22.5 t/hm2、150 kg/hm2為宜。整地施肥后筑成高畦,以便于排水防澇。畦寬1.7~2.0 m較為合適,溝深30 cm左右,定植時植株行距以(20~25)cm×(20~25)cm為佳。

1.3 加強管理,促進早熟豐產

為了促進春白菜快速生長,栽植時溫度較低時,應當采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進行增溫,以確保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 ℃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5 ℃之間為宜,當溫度不至于過低時(5 ℃以上時)可以適當進行通風,保持棚內空氣良好。等到氣溫回升且穩定后,便可將小棚拆除。在肥水管理方面,應當在白菜生長期間重點追施氮肥,通常以15%~40%的人糞尿為宜,從而彌補白菜根系較淺、吸收能力較弱的問題。

2 黃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應選擇津研5號、津研7號、碧豐2號,中農2號等優良黃瓜品種。

2.2 施足底肥

8―9月結合整地溫室內撒施腐熟畜禽糞150 t/hm2。深翻細耙后,按大行距85 cm、小行距50 cm做成15 cm高的壟,每行(5.5~6.5 m長)溝施磷酸二銨、硫酸鉀各0.25 kg。

2.3 適期播種育苗

黃瓜的最佳播種時期在9月末,采用嫁接方式進行育苗。接穗可以選用中農2號、山東密刺、津研5號等黃瓜品種,砧木建議選用黑籽南瓜。通常在10月中旬黃瓜和砧木長出1片真葉時,便可采用靠接法進行嫁接。

2.4 定植及田間管理

定植株距以25 cm左右為宜,種植密度控制在5.7萬株/hm2左右。待嫁接苗長出3~4片真葉時,便可抹去氣生根,并及時用網繩進行吊蔓;待嫁接苗長出5~6片葉時,為了縮短節間長度,防止其徒長,建議噴施增瓜靈或者矮豐靈;在黃瓜生長周期中的開花初期與盛期時,應當增施CO2氣肥。黃瓜的采收期始于11月中旬,采收期長達140~150 d[1-2]。

3 菜豆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在菜豆栽培品種的選擇方面,除了應當考慮其豐產性、抗病性等因素,還應注重品種的品質,優選莢多肉厚、無筋無革質膜的高品質雙抗一號菜豆品種。

3.2 適時育苗,合理定植

菜豆的最佳播種育苗時間在2月上中旬,可在黃瓜壟外直播或定植,株距保持在55 cm為宜,直播的用種量為22.5 kg/hm2;為了保障成活率,通常在溫室內采用營養缽進行育苗移栽,具體方法如下:將缽擺放在黃瓜架兩側或溫室內后墻下,澆透水后放置2~3 d,隨后每缽播種2~3粒,深度控制在3~4 cm,當苗齡達到30 d時,便可進行栽植,通常情況下每穴只留單株即可。

3.3 田間管理

當菜豆進入伸蔓期后,應將黃瓜秧向中間合攏并盡早將黃瓜下的枯黃老葉摘除,為了放置菜豆與黃瓜相互纏繞在一起,可用繩子將豆蔓吊起;在菜豆蔓長出第3 片復葉時,應將生長點及時摘除,為了增加分枝數量,待分現2個花序時進行第2次摘心。為了防止節間過長,出現徒長現象,可以在苗期使用矮豐靈500倍液進行灌根。最適宜菜豆生長的溫度范圍在20~25 ℃之間,若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為了防止濕度不足造成的落葉、落花,可以通過葉面噴霧、適時灌水的方法增加空氣濕度,還可以通過施藥方式加以控制,如使用防落素噴花等方法,每5 mL加水2 kg,5~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很好地實現防止落花的效果。在菜豆結莢期需要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次采收后追肥1次,用量為每架施用100 g尿素加磷酸二氫鉀50 g。為了增加開花結莢數量,建議每10 d左右葉面噴施0.03%鉬酸銨或500倍墾易液1次。在黃瓜與菜豆共生期時不要澆水,等到黃瓜拉秧后,配合追肥進行少量澆水,切忌勿要大水漫灌。菜豆的采收期開始于3月末,采收期在80~100 d。

3.4 病蟲害防治

危害溫室菜豆的病害以銹病、灰霉病、炭疽病居多,可分別施用粉銹寧、克霉靈、炭疽福美等藥劑進行及時防治[3-4]。危害溫室菜豆的蟲害主要以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為主,對于蚜蟲來說,可以采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進行及時防治,每隔7~10 d用藥1次,連噴用藥3次;對于白粉虱來說,可以用滅虱靈煙熏蒸,隔3 d熏蒸1次,連續熏蒸2次即可;若出現美洲斑潛蠅蟲害,對于3齡以前幼蟲,可以采用用農地樂1 500倍液、樂斯本500~600倍液、制潛靈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

4 參考文獻

[1] 吳旭江,呂文君,陳新洪,等.山地黃瓜套種菜豆模式的效益分析及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2(17):60-62.

熱門文章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按摩 | 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亚洲综合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