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課堂教學模板(10篇)

時間:2023-08-08 16:44: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診斷課堂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診斷課堂教學

篇1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1-0013-02

課堂教學是教師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品質就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品質,練就高超的課堂教學技能,形成較高品質的課堂文化、教學風格,不僅能夠創造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更能給教師生活帶來無盡的快樂。反思課堂,學會診斷,是優化課堂、提升課堂品質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以下角度來反思我們的課堂。

一、反思是否違反課堂教學的底線

浪費時間。要充分保證40分鐘的教學活動時間,盡量避免因個人因素、突發事件等狀況占用教學時間。筆者認為,除關系到學生安全等重大事情之外,教師均可根據突發狀況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機智處理教學之外的問題,切忌顧此失彼,浪費大部分同學的時間。

目標不明。教師必須清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圍繞“目標”展開各個教學環節,不能因為渲染某個形式、某個特色、某個手段或追求一種時尚、新穎等忽視教學目標,做一些無用的教學設計,即脫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

準備不足。俗話說:“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做好課前準備,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教師應從教師因素、學生因素、上課環境、媒體設備、教學設計等多角度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掃清障礙、預測生成問題,滿懷自信走進課堂,展開課堂教學。

雜亂無章。好的課堂應脈絡清晰、重點突出,環節緊湊,過渡自然。切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違背事物發展規律,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生拉硬拽,牽強附會,而使課堂呈現雜亂無章的局面。要追求順理成章、自然生成、感官舒適、節奏完美。

二、反思是否在追求課堂優化

巧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實際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挖掘教育智慧,靈活巧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或做好鋪墊達到水到渠成,或借助電教媒體直觀介入,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動情過渡,或巧設問題探究突破等,重難點的教學往往是一節好課的精華所在。

切實把握“指導”與“探究”。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有機融合。新課程倡導民主、創新、探究、合作的理念,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準確掌握學生認知水平、探究能力,以人為本,設計教學環節與問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幫助與點撥,既不能使學生對探究問題望塵莫及而無從下手,又不能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包辦代替。總之,指導要恰到好處。

面向實際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任何一份教學設計都有它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必須依據當下的課堂環境、針對學生現狀進行設計。學生實際是第一要素,教師往往希望針對某一教學內容有一個省勁而高效的教學方法而受用終身,這實際是不可能的。 其次還有教材實際、教師實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經驗、能力、智慧、觀察等來創新自己每天的課堂。

實現“師”、“生”、“本”的心靈對話。課堂是交流,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交流,教師是促進三者實現交流的主導者,也是學生與文本實現交流的媒介,深層次的交流是心靈的對話,感悟到精髓,觸摸到靈魂,走進彼此的心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

讓課堂情感飛揚。現代課堂不僅僅是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體驗、心智培養的過程,好的課堂應該讓情感飛揚,讓大家帶著激情參與學習活動,這才是有靈性的課堂,有活力的課堂。在這里,教師有一個用心調控、因勢利導、適時收放的艱巨任務。

電教媒體使用恰到好處。電教媒體是現代課堂的硬件標志,它能夠很好的優化課堂。但須明白,電教媒體的使用原則是優化教學,切忌為了用而用,忽視其手段作用;其次是教師應具備熟練應用的技能,并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提高自己運用水平,與時俱進,才能發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挖掘整合課堂資源。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需要老師開動腦筋,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如家長、教師同伴、學生同伴、聽課教師等人力資源,如教室環境、教具、學具、多媒體設備等物質資源,還有師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結構、感彩、心理品質等,教師須善于整合、挖掘,為課堂之所用,創新、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長久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技巧,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我學習的技能,多一些“漁”的教學,少一些“魚”的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能力基礎。

篇2

本節課,我首先利用媒體出示情景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復習了舊知。接著探索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元素(三個角、三條邊)相等,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體現分類的數學思想。再通過小組活動比較得出: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條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即邊邊邊公理。在此基礎上,安排了一些簡單練習及變式,鼓勵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并規范書寫解題過程。最后,我又組織學生們對全等的四種情形進行了總結、對比,復習鞏固全等的知識。

整節課,學生表現都很積極,既發言又展示,較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晉中市教研員董廣慶給予較好的評價,同時,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指導我今后的工作。他中肯的指出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一、教方法應重于教知識。二、應重視知識結論的探究過程。如本節課應把學生做三角形和剪三角形的過程放在課堂上,增加知識的探究性,讓學生親身經歷。三、課堂討論的時效性。董老師認為:討論不是課前安排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爭議時才討論。四、教學中對幾何證明題的思路應詳細分析。可從已知出發,也可從結論出發,對題目進行分析。五、整堂課沒板書。用媒體可將重點內容放在每一頁的同一地方,以強化記憶。專家的指點讓我茅塞頓開,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我一定要做到:備課認真細致,精心選題;上課注重方法的傳授,增加知識的探究過程,靈活掌控課堂,讓學生學的有趣、有勁。通過教學,努力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自己要加強學習,以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時間分配問題的幾點思考

黃真棟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培養人才的藝術,因此它相對于其他的藝術而言更加復雜與深奧。教師要在教學的舞臺上演出培育人才的成功大劇,就必須掌握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包括的內容十分寬廣,它涉及整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如:備課的藝術、授課的藝術、課堂管理的藝術、教學手段運用的藝術等等,十分豐富、十分廣泛。今天,我僅對數學課堂中教學的時間分配藝術提出幾點想法。

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口號喊了許多年,可要真正落實起來卻絕非易事,效果也不盡人意,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展開與深入,這個“老”問題又一次嚴峻地擺在了我們面前。當然,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原因很多,但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深入分析便不難發現,如何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科學的分配已經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毫無時間觀念、信馬由韁

這種現象雖然很少發生,但在某些教師身上或某些時間也會偶爾出現,隨意發揮,放任自流,信馬由韁,有時離題萬里而不知回頭,講到哪兒算哪兒,甚至拖堂,毫無時間觀念。這是不敬業的表現,也是對學生的極其不負責任,學生聽完一節課就會覺得內容豐富、十分精彩,但卻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

二、呆板運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的“三三制”原則,生搬硬套,不夠靈活

所謂“三三制”是指復習提問新課導入、新課講授、學生練習各占三分之一時間。但每一節課都是老師精心導演的一幕劇,根據劇情的需要,時間的分配也要靈活掌握,絕對不能生拉硬套“三三制”的“八股”形式。

三、教學時忽視知識發生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成了無源之水

眾所周知,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非常重要,且不論知識發生過程本身就包含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單從它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深刻影響就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而且它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創造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無法取代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部分時間卻被大刀闊斧地任意“宰割”,隨意處理,不少教師將這一部分時間視如“雞肋”,食之無味,欲棄之而后快。特別是在我們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習慣不好等原因,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忽視”的現象尤為嚴重,甚至一帶而過。

四、教師講解用時過于奢侈

確實有些教師學識淵博,口才出眾,講課時旁征博引,舉一反三,滔滔不絕,講課大而全,恨不能包羅萬象。處處當重點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沒有重點,本想盡量減少學習困難,讓學生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時間也在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中悄然而逝,毫無限制地擠壓了學生參與思考與練習的時間。

五、在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方面“惜時如金”

有些教師十分“敬業”,課前精心組織材料,認真備課,組織了大量的配套練習。授課時,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定理的講解剛一結束,這些練習題便如潮水般涌來,使學生急急忙忙尚且目不暇接,只能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根本就沒有獨自思考分析的時間。對于理論知識更是囫圇吞棗,無暇消化,而對練習題很多學生剛剛想出一點眉目,就被老師匆忙叫停,教師對于練習題的處理方法是:有學生能做則請其做之,無人能做則自己講解。一節課下來,大容量、高密度的訓練使師生都疲憊不堪,但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事倍功半。久而久之,相當一部分學生就形成了一個可怕的觀念:老師出題時你不用思考,因為老師一會兒就要講了。

篇3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理實一體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08015002

1引言

應用型高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級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學效果中一定要突出實用性。汽車綜合故障診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若使學生理解掌握透徹,教學必須要有實物依托,不能純粹的理論教學,也不能先理論再實踐,而是需要理實一體化。下面以一堂汽車制動跑偏故障診斷的課為例介紹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設計。

2傳統教學過程

傳統教學通常把教學內容分為理論課和實訓課兩部分,兩者之間涇渭分明。首先,在教室里上理論課,教師講解汽車制動跑偏現象、汽車制動跑偏故障原因分析、汽車制動跑偏故障診斷維修等,然后上實訓課。在實訓課上,實訓前的準備工作由教師一人完成,然后教師演示一遍檢測過程,最后分組讓學生輪流操作。這種教學設計很不完善,容易存在如下問題:

2.1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

理論授課時學生根本沒有見過制動試驗臺,沒有一個感官認知。講解儀器的結構,原理等這些學生根本就很難理解掌握,這樣造成實訓時學生不容易上手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出現。

2.2實訓效果不理想

分組進行操作一般是按學號,幾個人一組,一起進行操作,并且學生只是機械模仿教師操作,一窩蜂似的堆在一起,沒有很好的小組分工協作。不能使每位同學都能很好的掌握整個檢測流程。

2.3不易考核

由于整個的檢測過程學生并沒有參與,只是操作一下檢測儀器,而且不是每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所以考核一般是通過學生完成的實驗報告來進行評判。這種考核辦法非常不完善,實驗報告是課下完成的,就不可避免有學生抄襲現象,根本也不會去認真地對檢測結果分析從而查找故障原因,這樣就起不到檢驗的目的。

3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將課堂搬到生產現場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在仿真或實際的生產現場實施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和技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一體化,也是教師在知識、能力、教學場所、教學手段上的一體化。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絕不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簡單組合,而是學生從技能技巧形成的認知規律出發,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理實一體化教學要達到理想的效果,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是關鍵。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把握住重點、難點,掌握現場教學中所用儀器設備的結構、原理、操作及維修知識。其次,教師要先充分了解實訓現場,詳細規劃好實訓內容,使得教學過程井井有條。最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課程小結了解學生了解哪些知識、掌握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尚有欠缺,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增減教學內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現就奇瑞A3轎車的制動跑偏故障診斷為例具體介紹六步教學法的應用和各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所應該完成的任務。

故障描述:汽車行車制動時,制動跑偏。

學習任務:學生為客戶解決汽車行車制動跑偏的故障,能根據客戶描述的現象搜集信息,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借助待修車輛的維修資料,制定合理的維修計劃;準備任務相關的工作場所、儀器、工具;確定排除故障的檢測內容、檢測方法、診斷流程、診斷標準,正確診斷、排除故障。同時,在修復過程中充分考慮安全、環保、經濟等因素。

學習目標:

(1)能夠通過與客戶交流、查閱相關維修技術資料等方式獲取車輛信息;

(2)能夠正確描述和記錄汽車制動跑偏的故障現象,進行故障原因分析;

(3)能夠正確制定故障診斷工作計劃,并與小組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工作任務;

(4)能夠正確選擇和使用檢測設備對故障車輛進行故障診斷;

(5)能夠正確記錄、分析各種檢測結果并做出故障判斷;

(6)能夠進行故障維修并能對維修結果進行檢驗;

(7)能夠正確填寫任務工單;

(8)能夠從典型的故障案例中找出汽車制動跑偏故障的共性。

學習內容: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診斷計劃;進行輪胎異常磨損、同軸車輪制動力不等、制動系統檢測、懸架性能、車輪定位的檢查;進行修復工作。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適當講解、并進行引導、監督、評估。目前,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案中,我認為六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設計較為合理。

六步教學法以項目為驅動,以能力為本位,以實際操作為指導貫穿于整個典型任務的教學過程。將整個教學劃分了六個步驟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六個階段。六個環節為閉環系統,環環滲透,如圖1所示。

3.1資訊階段

汽車制動跑偏作為一個常見案例,是汽車4S店售后維修的一個典型工作任務,把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任務的形式,不單單是讓學生了解一些理論知識,而是培養學生運用綜合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學習的目的,學習興趣也就提高了。

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故障車輛,并明確工作任務。分發車輛維修資料、維修工單、任務工單,學生再進行資料的搜集。

學生完成本次任務必須掌握以下知識:

①汽車制動跑偏的原因有哪些?

②制動試驗臺的使用?

③四輪定位儀的使用?

④制動系統、輪胎、懸架的檢查要點?

教師在咨詢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查找文獻資料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并且要提供給學生能夠查找到此類資料的網址或書籍由學生自行完成。

3.2計劃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協作學習能力。主要任務利用上一個階段所搜集的信息針對汽車制動跑偏這個任務來制作項目實踐操作之前的工作計劃草案,選定儀器設備、制定檢測與故障排除工作計劃。

3.3決策階段

這個階段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根據工作計劃來制定較為系統最終工作方案。以四人組為例任務可分為四個部分:故障診斷的思路、儀器的操作、檢查結果的分析及修理、車間衛生的清掃。這個階段要保證每位學生都能體驗不同環節,團隊互助完成任務。

3.4實施階段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動手完成故障排除。實施期間要謹記生產車間的7S管理理念,把安全放在首位。比如:操作制動試驗臺前必須檢查好試驗臺的狀況,做到儀器安全、人員安全,從而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3.5檢查階段

對汽車制動跑偏故障排除結果進行檢查,這個階段分為組間互檢和教師檢查兩個部分組成,此過程也體現了注重過程化的考核和成績的綜合評定。

3.6評估階段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匯總與展示,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給出完成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隨機挑選一個小組展示本次學習的成果。

4總結

六步教學法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開始實行,在精心的設計和傾心的施教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當然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尚未發現的不足,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挖掘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朱桂英.一堂汽車檢測課的教學設計[J].科教與產業論壇,2012,(11).

篇4

物理學科具有理論性、邏輯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在教學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不再枯燥、單一,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解決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仍是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一、參考教學目標進行診斷

在新課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師開始注重三維教學目標的設定,即從明確知識、教學方法、價值觀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速度知識內容時,教師設置的三維教學目標可能會是:在知識方面要求學生理解速度概念,能進行簡單的速度計算和單位換算,明確變速直線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特征和區別。在教學方法方面是利用游戲刺激學生掌握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并通過動手實驗掌握測量物體速度的方法。在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團結協作精神。如教師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分組,并進行兔子跳比賽,選出最后的獲勝者。在比賽開始前,教師應該先提出問題“如何判斷學生兔子跳的快慢”,然后讓學生自行設計解決方案。在游戲結束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解決方案判斷哪一組學生跳得最快。認真分析會發現,該教學設計的優點在于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不足之處就是教師應該在游戲開始前,就引入速度概念。該游戲的順利開展必須依托在相同路程的基礎上,這樣就忽略了不同路程下的速度計算,并不能讓學生掌握綜合的速度計算方法。由此可見,參考教學目標進行診斷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教學診斷策略。

二、參考教學設計進行診斷

學生的思維是不斷變化的,教學課堂不可能會按照教學設計有序地進行下去。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該對教學課堂中發生的問題能夠提前判斷,并進行及時解決。

如在進行慣性實驗教學時,教師可能會設置兩個實驗引出物體慣性這個概念。第一個實驗是將薄木板放置在裝滿水的燒杯之上,然后用木棒敲擊放置在薄木板上的生雞蛋,會出現什么現象。第二個實驗是用直尺敲打摞好的象棋棋子的最底層,讓學生猜想會出現什么現象。教師進行實驗,并總結出慣性定律之后,就會詳細講解慣性現象,并根據牛頓第一定律進行受力物體的分析。然后列舉出生活中有關慣性的現象,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并在課堂的最后設置相關練習題,鞏固學生學過的慣性知識。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個教學設計是很成熟的,在課堂的開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在課堂的最后還能鞏固學生記憶。在實際實踐之后,發現課堂的教學目標并沒有達到教師的預期。在設計該教學時,教師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導入階段的兩個實驗是有關固體的慣性試驗,而慣性是存在任何物體之中的。這樣會使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氣體和液體的慣性是怎樣表現出來的。總的來說,實驗設置的不全面是該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參考教學設計進行課堂教學診斷也是一種直觀的判斷方法。

三、參考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診斷

課堂教學問題發生的主要表現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課堂上學生的真實反應做出診斷。若教學課堂學習氣氛不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那么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講授大氣壓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進行氣體壓強的實驗。有的教師可能會進行覆杯實驗,即先倒置用不吸水硬紙板蓋住充滿水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然后倒置用不吸水硬紙板蓋住充滿大杯水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最后在保證硬紙板與玻璃杯中的水之間沒有縫隙的情況下,再倒置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通過三個實驗,學生會發現在第一個實驗和第二個實驗中,硬紙板會掉落,水也會灑出。而在第三個實驗中,硬紙板并不會掉落,水也不會灑出。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出大氣壓的概念。實踐證明,實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但是在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學生看完了實驗仍不理解大氣壓產生的條件。這主要還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了實驗結果上,并沒有關注其他現象。由此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診斷教學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從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各個環節入手,診斷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這不僅是新課改深入推行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初中物理教學體系發展的必然結果。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35-02

“診斷”是一個古老的醫學術語,包括“診”和“斷”兩個方面,在醫學上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醫生診斷后所做的結論,二是醫生根據對病人病情的了解及各種醫學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判斷病人所患疾病的種類,以及患病的原因、部位、性質、對應的人體器官功能損害的程度,這一系列動作的步驟及方法。將“診斷”一詞應用到教學之中,為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稱之為“教學診斷”(Teachig Diagno-sis,CDT)。課堂是學校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因此課堂教學診斷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最有利于管理和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效率最高的一種診斷方式,本文研究與探析的教學診斷主要針對課堂教學診斷而開展。

筆者據檢索及閱讀論文過程了解到,在國外,針對課堂教學診斷的研究比較少見。通過深入閱讀相關文獻了解到,國外并未將醫學專業的術語“診斷”實際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來,而是從發展性教學評價與有效教學的角度,來診斷教師的課堂教學。前蘇聯學者巴班斯頓研究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學術思維;柏林納將教學行為區分為有效的教學行為與無效的教學行為;蓋奇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行為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美國的多伊爾在蓋奇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有效的開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技能;斯蒂芬于1989年首次提出了教師的自我評價理論,強調“以原則為中心”;而后,芒托尼爾強調了教師的標準化測試的重要性。在國內,針對課堂教學診斷的研究開始的比較晚,相關研究也尚未系統化、正規化、普及化、常態化。1989年,楊惠賢在《西安體育學報》上發表期刊論文《體育學院學生理論課考試試題分析》,最早提出了“教學診斷”的概念,但是針對“課堂教學診斷”,直至2009年才在相關雜志上出現“課堂教學診斷”的相關論文。近年來,針對“課堂教學診斷”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得到了相關學者的不斷重視,但是直至目前針對“課題教學診斷”的研究依然比較零碎,未形成系統。所出的論文影響力也較小,內容單一,缺乏真正的實踐意義,更沒有建立課堂教學診斷的長效機制。

課堂教學診斷作為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實現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方法,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實際條件、老師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內容的手段要實現多元化、科學化、個性化的途徑。但是縱觀目前我校的課堂教學診斷現狀,距離理想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可以說,我校課堂教學診斷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均還任重而道遠。

1 提升學校的課堂教學診斷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效果的有效途徑

1.1 喚起教師的課堂教學診斷意識

當前我校的專業教師普遍缺少教學診斷意識,沒有認識到培養自己教學診斷能力的作用。他們認為教學診斷是他人的事情,自己主要是被診斷的對象。如果上課被其他老師和專家督導聽評課,有的老師也會從心理上排斥。同時,即便有教學診斷的機會,大部分的也是形式主義,沒有真正意識到課堂教學診斷的內涵所在。常有的情況是有“聽”無“評”,或“聽”多“評”少,只挑好聽的、優點方面來評,好像說缺點、不好聽的會得罪被診斷的教師。殊不知只有客觀的理性的課堂教學診斷意見和評價,才能真正給到被診斷老師幫助和益處。同時,被診斷的教師也應該放低姿態,謙遜開放,多聽取各方面的觀點,才能夠使自己快速成長。因此,教師從根本上意識到課堂教學診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堅持教學診斷和教學診斷,才能真正發揮到課堂教學診斷的作用,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診斷能力,才能真正使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有所學有所得。

只有長期執著地堅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診斷,才能使自己在教學診斷過程中不斷有所感悟,教學診斷能力不斷獲得提高。

1.2 培養教師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名教師應當具備的重要的兩大能力,要想提高教師的教學診斷能力,就需要培養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思考教育理論、通過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推陳出新的習慣。有了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意識到課堂教學診斷活動的深層意義。新時代的知識不斷更新,所以作為教師也需要時刻保持一顆學習的心,不斷接收新知識,才能指導出“高水平”的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除了保持學習,還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才能直到初具備創新學習能力的學生。

教師只有在教學診斷實踐中不斷反思,并把反思與閱讀、學習教育理論相結合,不斷地思考教育理論與教育行為之間的關系和轉化方式, 才能超越教學診斷的經驗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診斷能力。

1.3 建立完善的學校教學診斷機制和課堂教學診斷文化

教師課堂教學診斷能力的提高,除了以上兩點要求:其一良好的教學自我診斷意識,其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的理論水平外,還需要學校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診斷機制,致力營造課堂教學診斷文化。

目前,我校的課堂教學診斷機制可以說基本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教學擺設。每學期都有安排督導老師進行聽評課活動,但是頻率太低,有的老師整個學期都沒有被聽過一次課。學校亟需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診斷機制,大力推進,使課堂教學診斷活動成為教師的日常活動,并安排相關部門系統的負責安排,保證課堂教學診斷機制運行的規范化。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診斷才能真正的發揮好其作用,深入推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另外,我校目前課堂教學診斷的文化比較缺失,很多老師從心理上比較拒絕被聽評課。學校還需大力推進良好的教學診斷文化,努力營造平等、真實、對話的教學診斷氛圍,使每一次教學診斷活動都成為教師之間思維碰撞、觀點交鋒、理念生成的思想盛宴,使每一次教學診斷過程都成為診斷教師和被診斷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這樣,學校的課堂教學診斷活動才能有序的開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才能在不斷的診斷過程中得到提升,青年教師也能迅速成長。

課堂教學診斷這一理念從無到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今,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診斷能力的發展與培養,毫無疑問,課堂教學診斷能力已經成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核心能力。在各大院校,不斷開展各類有關課堂教學診斷的建設與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喜事。課堂教學診斷研究的巨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決定了它將是未來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

2 根據課堂教學診斷的發展軌跡與新時代的課堂教學需求,課堂教學診斷將會朝著三個趨勢方向發展

2.1 課堂教學診斷的主體客體關系將發生轉變

“教師”、“教師同伴”和“學生主體”將會取代現在的“領導”、“督導專家”,成為課堂教學診斷的主體。

2.2 課堂教學診斷的輔助工具將不斷趨于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

正如醫學上的診斷工具、器械不斷革新,課堂教學診斷的工具與方法也將不斷發展,為課堂教學診斷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課堂教學診斷的輔助工具包括科學的研究方法、嚴謹的操作程序、權威的道德倫理、嚴格的診斷標準等等。

2.3 課堂教學診斷將往學科化、普及化、自覺化發展

課堂教學診斷能力是專業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如何提高廣大教師群體的課堂教學診斷能力,將是未來課堂教學診斷領域的主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代天真,李如密.課堂教學診斷:價值、內容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0(4):41-43,66.

[2] 唐美蓮.研究型課堂教學診斷策略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3(13):30-31,33.

[3] 溫小允.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數學課堂教學診斷[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07.

[4] 胡慶芳.課堂教學診斷改進系統的重建[J].思想理論教育,

2009(4):41-47.

[5] 楊蘭娥.教學診斷應秉持的六大原則[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9(11): 42-43.

[6] 秦德林,張偉.課堂診斷:教師成長的“第一階梯”[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56-57.

[7] 宋繼燕,胡秀威.淺析診斷―處方式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9):70-71.

篇6

關鍵詞:翻轉課堂;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課堂教學;實證研究;教學實踐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classroom teaching;empirical study;teaching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6-0194-03

1 研究背景

1.1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教學現狀

目前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程教學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程是以學科知識為結構體系,它將汽車結構、檢修及故障診斷相互分離。教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先理論后實驗,教學內容的前后關聯性差,沒能充分結合該課程的特點組織教學,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也受到影響。②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比如ESP由原來的常規制動系統發展到后來的ABS,再發展到ESP等。但目前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沒能及時反映出涉及的前沿技術。③教學方法不夠生動,缺乏豐富性。盡管現在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板書進步,但仍擺脫不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④教學考核方式單一。汽車故障診斷檢測技術的教學考核方式只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卷面考試,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考核權重分配不合理,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而翻轉課堂模式為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3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采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通過調研分析,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

其次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一堂課下來,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將課堂和企業一線完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經過學習之后能夠勝任企業的一線工作需要,真正實現了零距離上崗。

再者作為大學生,部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開展自主學習,盡管少量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但在同學、教師的帶動下,能夠勝任對大部分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目標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15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有兩個班級,在本次研究中選取1班級為試點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2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兩個班級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及局限性。

2.2 研究思路

翻轉課堂模式設計思路見圖1。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內容包括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學習內容導讀”;第二模塊為“課堂外―學習知識”;第三模塊為“課堂內:內化知識”。

2.2.1 學習內容導讀

為保證學生課堂外自主學習有效、有目標的開展,教師應在前一課程的末尾布置下一課程的學習要求。以提問的方式明確新課程的知識要點、關鍵步驟,設計一個實踐性的任務;學生依據“導讀”中的實踐性任務,思索實踐性任務的解決方法。本模塊目的是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其求知欲望,形成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

下面以“汽車制動系統故障診斷”為例,其學習內容導讀布置如下:①案例視頻:汽車行駛中,踩下制動踏板車輛不減速,即使連續踩幾腳制動也無明顯作用。②問題提出:制動系統的各組成機構及作用?視頻中故障現象有哪些?總結該故障的原因都有哪些?分析故障診斷流程?

學生帶著導讀中的問題進行下一步學習,進行歸納總結。

2.2.2 課堂外――學習知識

在“課堂外――學習知識”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包括網頁形式、PPT形式和微視頻,以解決導讀部分提出的問題和實踐性任務。

網頁、PPT主要向學生提供本次任務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體系,PPT要突出重點,條理清晰,采用動畫、圖片的形式使學生有效的學習本次任務中所涉及的知識;網頁主要是向學生提供汽車新技術,使教學內容能及時的反映前沿技術。

微視頻要短小精悍;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視頻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以“汽車制動系統故障診斷”為例,其課堂外――學習知識布置如下:

網頁和PPT中介紹汽車常規制動系統、ABS制動系統ESP中常見的故障、現象、故障原因及診斷的流程。

微視頻主要向學生介紹故障診斷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檢測診斷方法,如制動系統排氣、故障診斷儀的使用等。通過微視頻,學生能夠按照微視頻的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實施故障診斷,完成實踐性任務。

2.2.3 課堂內――內化知識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課外自學的知識,解決導讀中所提出的問題,解決實踐性任務所用到的技術和方法,并接受教師及同學的質疑,從而實現知識的交流、內化。

以“汽車制動系統故障診斷”為例,其課堂內――內化知識布置如下:①教師考查學生課外學習情況。如制動系統常見的故障有制動拖滯、制動不良等,學生將每種故障的現象、原因及診斷思路闡述清楚,其他學生可以參與的討論中去并且提出質疑,將自己的思路與大家分享。②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得出最優解決方案。在汽車制動系統故障診斷中,師生邊討論,邊總結,最終提供一個優質的故障診斷流程。③將所總結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任務中。學生利用課前微視頻中學習的診斷方法,并結合制動系統故障診斷流程,將故障車進行檢測修理。學生在對故障車診斷的過程中,教師對每種學生進行巡視指導。④任務結束后布置下一個任務單元的“導讀”與“課前知識”。

3 效果分析

3.1 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估

通過對15級汽檢1班和2班兩個班級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果對比情況如表1。

通過對比,可得出在傳統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性、凝聚力、協作能力都不強,而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在這幾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

3.2 15級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

對于開展翻轉課堂模式的15級汽檢1班的同學,進行了一次調查,調研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看法。

通過調研可知,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喜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認為該模式能夠提供比較充足的學習資源,有比較高的自由度,可以自己掌握學習的進度。但也有學生比較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

4 結論與反思

4.1 翻轉課堂在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教學中具有潛在優勢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選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解決當前該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①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這種新型教育模式,由于知識的初步學習階段交給學生,有學生安排學習進度、選擇學習方式,這就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協作、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由于新技術在汽車上的不斷應用,從而對汽車檢修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汽車人員具備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翻轉課堂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無疑對學習者的交流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都有益。③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翻轉課堂的考核模式可多角度、多方式,強調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過程考核,才能使學生在經過學習之后基本能夠勝任企業一線的工作需要。

4.2 翻轉課堂在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教學中表現的局限性

①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效果不好把握。汽車故障診斷這門課難度較大、涉及面較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易受挫、不易激發興趣,而且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別,教師很難把握學情,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掌握。②大量視頻制作考驗教師能力。翻轉課堂的重要一步就是教師創建教學視頻,這對老師借用科技手段進行教育是一大考驗。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轉課堂適應于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更適合傳統的教學模式。

5 結束語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程是緊隨汽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它不但是動態的,而且技術含量的難度不斷在增加,通過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上,可以看出教師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從而加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并且利于解決該門課程涉及內容廣、實踐性強的難點,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但目前學生比較內斂,更習慣于傳統的授課模式,對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活動,不少學生和家長還存在著疑慮,這需要一個較長的認知過程。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優化策略

 

現代社會的新思想影響下,很多教師和家長都逐漸重視起學生的學習。而高中作為學生的學習階段,教師需在在這個時期里,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對學生的良好學習能力進行鍛煉。 在高中教育中,高中語文能夠很好地培養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并不是很重視,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這時候需要語文老師做好引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激發出來,并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必須重視高中語文的教學,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建立出一個高中的語文教學診斷標準體系,以此來考核語文老師的教學質量,保證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高中語文教學實況

無論是現在的高中學習中,還是以后在高考中,語文學科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些年來新課程在不斷的推進,語文教學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個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教師在教學時在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學習時還是使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 很多學生遇到一些需要記憶的重要文章、經典詩詞,都是在重復記憶,這樣很難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足夠的興趣,學生對于語文知識被動的記憶,盡管可以學習過程中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長期下去對學生的學習并不好,對未來的語文教育發展更沒有益處。全國各地的語文教學在方法和質量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各個地方在教育方面并不均衡,沒有標準的教學診斷,使語文教學進入這樣一個情況中。 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上怎樣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科學引導,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合理高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掘出來,這是以后研究語文教學的重點方向。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

 

(一)建立課堂教學服務意識

高中語文課堂不斷推進教學診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逐漸將教學診斷融入進來。 在這其中,首先要語文教師先樹立起教學服務的意識,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考核診斷,找出自己在課堂教學上出現的問題并做出改善,將教師應該有的教書育人服務意識樹立起來,保證高中語文課堂診斷成功實行。 課堂教學的生態系統由很多要素之間的聯系所組成,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課堂組織結構,課堂組織結構能夠有效調節課堂教學生態系統。

 

(二)建立科學的考核標準

達到高中語文教學診斷的標準化目標,首先需要有能切實考核的一套標準,在考核的過程中能夠將語文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優勢找出來。 制訂考核標準時,確保其具有科學性質、權威性質、適用性質、理想性質。我國現在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地推進素質教育,在這個階段里,應該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將教師和學生的活力激發出來,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改善,來增加課堂教學的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 在這之前,首先需要制定出標準體系,并被所有教師所認同,然后達到教學診斷的標準化。對教師進行診斷,對課堂環節進行診斷,這樣能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正確評價。

 

(三)建立教學診斷

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占有很大比重,在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時,不能對教師的日常教學產生影響,最好可以一邊完成教學任務,一邊診斷教師的教學質量。 在教師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也是一種診斷的方法。建立出合理的機制,能夠實施標準化的高中語文教學診斷。

 

(四)建立診斷監督

診斷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建立出科學正確的監督機制,再加上嚴格的監管,使教學診斷實行下去。 首先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的診斷進行監督,確保語文教學診斷實行,將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進行提升。 然后,監督教師教學診斷的結果,保證診斷結果沒有問題,將其中虛假的部分挑出來。嚴格的監管機制能夠將高中語文教學的診斷更加標準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能對學生未來的人文素養和學習習慣起決定性作用,診斷高中的語文教學,能顯著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采用正確的方法,應對高中語文診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并使用有效的解決方法來解決,以確保高中語文課程的順利推進。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使用診斷方法,將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進而提升高中語文的課堂學習效率。在未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 教師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尹達.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J].教學研究,2015,01:106-111.

篇8

2.巧用系列圖片剖析相似案例,啟思導學。學生的學習過程可簡要概括為“學和做”。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先學習了知識,才能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解決有關問題。那么在《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中,能否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呢?如在講授《獸醫臨床診斷學》中有關“建立診斷的步驟”時,教師以“某養雞場的雞出現運動障礙”為話題展開,將多年在家禽生產實踐中拍攝地能反映雞運動障礙案例全過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癥狀圖片進行精選,按運動系統、被皮系統、神經支配系統、飼養管理系統、其他因素的順序進行合理對比編排,在展示典型癥狀圖片時提出與此圖片相匹配的問題及時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展示非典型癥狀圖片時及時提醒學生應考慮不易想到或易忽視的癥狀、病史、致病因素等,這樣既能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滿足的心理,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最后抓住話題的核心問題———建立雞運動障礙診斷步驟的三個重要問題(調查病史、收集癥狀,分析癥狀、建立初步診斷,實施防治、驗證診斷),展開引導、啟迪,由學生對雞出現運動障礙的臨床表現和初步診斷印象進行小結,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的畜牧生產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新知的學習和掌握。

3.巧用誤診案例,拓展思維發展。在獸醫臨床實踐中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只要有診斷便可能出現誤診(據《誤診學》相關資料的統計,人類目前疾病的誤診率在30%左右),而現行的《獸醫臨床診斷學》教材,尚缺乏誤診內容的介紹,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批判和質疑精神,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遇到醫療糾紛時顯得手忙腳亂,不知如何處置。因此,在講授《獸醫臨床診斷學》中有關“建立正確診斷的條件和產生錯誤診斷的原因”時,教師以“某地寵物醫院的醫生給狗下跪”的視頻展開,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展開該案例的全過程。在展示的過程中,首先對醫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現臨床癥狀、病史、臨床檢查的方法及程序、實驗室檢驗(血、尿、糞)結果、輔助特殊檢查的結果等)逐一分析,對其客觀性、真實性和可能存在的對診斷具有重要影響遺漏指標進行評估;其次審視建立初步診斷的程序(即按照常見病、少見病、罕見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疾病,正確估計疾病每個階段所出現的癥狀的意義,依據主要、次要、共性、個性的關系,闡明各個現象之間的聯系,揭示疾病的本質),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維的定式,做到了科學思維。最后由學生從該誤診案例的糾誤過程中總結出建立正確診斷的條件和產生錯誤診斷的原因,變教師課堂灌輸為學生主動學習。與此同時,學生也學會了正確看待誤診和如何避免誤診的產生,了解了一個正確診斷的形成往往是醫學理論、臨床經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三者綜合運用的結果。

4.巧用媒體情境設題,鞏固新知。思維產生于試題。但不是所有試題都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因此通過媒體為案例創設試題情境,讓學生能感覺到試題中所談到的發病情況與學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但試題的答案不能從記憶的知識中獲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試題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學生出現求知上的“困境”,激發其“征服”欲望。由于《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課時不足,教師可將在課堂上沒有時間給學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課后通過公共郵箱、QQ群、微信等發給學生一些相關案例,并附上思考題作為作業,讓學生在不斷突破“困境”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與此同時,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因此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案例的應用

1.課前充分準備,便于學生接受。教師課前必須根據《獸醫臨床診斷學》特點、學習目標、學習對象、教學大綱及自身的教學和臨床經驗,準備好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認真編寫授課計劃,進行問題設計。如,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可視黏膜的病理變化之“發紺”時,引用案例:“某養殖戶飼養的健康育肥豬在采食食物后15分鐘至數小時相繼發病,呈現嚴重的呼吸困難,脈搏急速細弱,全身(尤其是可視黏膜)發紺,體溫正常或偏低,軀體末端部位厥冷,少數豬站立不穩,倒地而死”。教學前,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本案例的特點,擬定如下問題:①本病屬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加,還是形成了大量變性血紅蛋白?②本病伴隨的其他臨床表現有哪些?③通過對癥、對因治療后的療效如何?我們以這些問題作為案例教學討論的重點,教學時配合案例現場情景展示,結合學生討論情況,做好時間分配,保證學生掌握可視黏膜發紺產生的原因,確保教學大綱的要求得以貫徹。

2.教師組織實施,便于學生理解。選擇教學案例,應使其與教材內容、教學大綱緊密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學生之前所學課程的知識結構和掌握情況,選擇能承前啟后的案例,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前后知識的貫通。若隨意選擇教學案例,可能會導致學生討論問題過度分散或過分集中,也可能會因內容生僻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因在課堂上用更多的時間解釋一些相關知識而不能完成教學內容[1]。因此,《獸醫臨床診斷學》的案例教學一般應由有一定臨床積累和教學經驗的教師組織實施,發揮他們對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學的引入時機、提問方法,引導學生的合理討論,減少不必要的爭論而節約課堂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篇9

教師通過經驗文章和講座所獲得的一些典型任務形式,往往缺乏細節的描述,如果生搬硬套,囫圇吞棗,課堂表面上可能熱熱鬧鬧,實際上卻徒有其表。如果對細節以及對學生狀況和突發可能考慮不周,課堂就會缺乏秩序感、豐富感和精致感。

案例一 Speaking 口語課

教學內容:本課標題為What is made of ? 該部分提供了關于產品和材料的一則對話、產品和材料的配對題以及一些產品材料的圖片。

教學目標:能夠交流關于產品和原料的話題;熟練運用What is made of的被動句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活動設計:教師發出活動指令:All of you know that keys are made of metal and desks are made of wood. But if keys are not made of metal and desks are not made of woo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Try to invent something you can’t find in life. Now please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partner for ten minutes and report the results you work out.

達成度評析:本活動設計初衷比較巧妙。活動既有可能給學生的語言運用(如be made of以及相關詞匯)創造可能,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但從指令上看,教師的活動設計比較粗糙,造成學生匯報時語言使用不充分,與課堂內容脫節比較明顯。至少存在以下誤區:

1.討論前沒有給足學生自我構思的時間,造成分組流于形式,效率低。

應該在學生分組 前預留2分鐘左右的思考時間。

2.在學生匯報時,沒有安排學生充當記錄員以調動全班參與的積極性。

3.活動缺乏形成性評價和成果的產出――可以請6位同學一組討論,形成本組最creative的想法,然后匯報并選取班級最佳創意獎。

4.“invent something”的要求不到位,游離在目標之外――應該提醒學生give your invention a new name ; consider what materials you use; Why do you want to invent this; try to use new materials 等等,那么學生的話語就會更豐富。

案例二 Reading 閱讀課

教學內容:該短文講述eco-travel 的旅游方式和益處,文后附有兩個eco-travel的方案,供學生小組活動討論。

教學目標:喚起學生對生態旅游的關注和愛護環境的意識;掌握相關單詞和短語。

活動設計:

1.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What is eco-travel;

2.各小組分配角色扮演旅游公司和旅行者進行廣告和咨詢活動,具體步驟如下:

(1)教師指令:You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teams: Team one are employees for Red River Village Travel Agency, Team two work for Snow Mountain Travel Agency, Team three are tourists ready to travel in either of the route. The two travel agencies will introduce the scenery of their own routes to attract tourists. The tourists can ask for more information to decide where to go and give the reason.

(2)學生分組討論5分鐘;

(3)教師請各個Travel agency 代表發言,然后各游客組成員提問;

篇10

葉瀾把評課過程稱之為“捉蟲”,并指出:“其實沒有問題的課堂是不存在的,有問題表明還有發展的空間。關鍵是要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勇敢地正視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把課堂上的問題作為一種可供開發的資源。”課堂教學自我診斷是教師研究學生,改革自己工作思路與方法,滿足并激發學生發展需求,從而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同步發展。通過課后的自我深度“臨床”診斷,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學會自我診斷的方法,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提升教師自我診斷的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學行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自我診斷案例的撰寫,也可以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學行為的能力,最終形成一定的自覺意識,并走上研究的道路。

二、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內容

第一次課試教

(一)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能說出Audrey Hepburn’s profile。

(二)從文章結構與內容入手,學習與掌握文中一些重點單詞、短語和詞組,并能完成一些練習。

1.用not only ... but also...來翻譯下列句子

1)他不但會唱歌,而且會跳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米莉不但個子高而且苗條。Milli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不但冬天去那兒,而且夏天也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錯:Not only you but also Tom are wrong. ____________

2.完成1――2段中的詞組翻譯:

1)世界的其他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哀悼……的逝世/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芭蕾舞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很年輕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名成功的芭蕾舞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進入電影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奧黛麗?赫本演藝生涯中不同時期出演的影片或電視劇

Win an Oscar

Win a Tony Award

Some of the well-known films she acted in

Her last film

Only one TV series

4. 用所給單詞或詞組翻譯下列句子:

1)學生上課時應認真聽講。(while doing sth.)

Students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湯姆堅持認為他們已走錯路了。(insist... )

Tom _________ that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那部恐怖片中,他扮演一名兇手的角色。(play the rol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提醒我應該先完成家庭作業。(remi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 devote one’s time to... 這一詞組翻譯下列句子;

他把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項選擇:( ) 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time she had ___________ others.

A. to help B. helping C. helped D. to helping

6. 完成7―8段中的詞組翻譯:

a. 超出……的范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把她當作一個人道主義者來記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把她許多的時間奉獻給慈善事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被授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與……緊密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把……頒發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安寧地離開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生分組討論

Q1: Why do we call Hepburn an angel?

Because of her b_________, k___________, e________ ,etc.

Q2: What may we learn from her?

Put all our e_______ into our s_______ and w______.

D________ as much time as p___________ to charity.

On the blackboard

general introduction (Para.1)

early life (Para.2)

her acting life (Para.3―6)

her late life (Para.7―8)

【問題反思】

整節課,筆者以任務型教學為主,通過設置問題和不同的任務,來學習和掌握文中新的語言知識點,并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幫助學生能運用所學詞匯和語言點來了解Audrey Hepburn’s early life, acting life and late life。雖然是借班上課,但學生與老師的配合還算默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地方是:1.能圍繞“以學論教――促進學生學習”這一目標來巧設問題,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理解課文中語言知識點;2.努力創設情景,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3.教學設計由易到難,科學合理,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比較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訓練。但筆者自己感覺不是很好,本節課里,趣味性內容確實不夠,活動形式有點單一。如果能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愉悅教學,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具有趣味性,就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而且,語言訓練活動層次不高,只有語言形式上的操練,達不到語言交際的層次,交際面有時過窄,很難訓練到全部,基礎差的學生往往答不上口。再者,這堂課容量確實大,詞匯量多,有點面面俱到,如何調整教學設計值得反思和探究。

【改進思考】

閱讀課第二課時是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本課時的語言知識就相關的話題進行表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先呈現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本堂課到底要學什么。然后圍繞一個話題,形成一條主線,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多說;另一方面,可多設計一點趣味性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活躍些。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我們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趣味性:主要表現在活動形式上要多樣化,多增加一些Group work。

2.交際性:語言知識點要在情景中活用,多鼓勵學生輸出。

3.層次性:要注意知識的拓展寬度和深度。

4.自主性: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機會和時間,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不僅要教,更需要導,做好引導,領航工作,要成為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第二次課試教

通過第一次試教及個人的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筆者對教學過程做如下改進:

由于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時已經對Audrey Hepburn的簡要一生大致了解,所以針對這節課的容量大,而且又要有效處理重要詞匯和語言點的教學,筆者對原導學案作了修改。首先,通過一個quiz(四道單項選擇題)來導入第二課時的新授。在此環節主要學習not only... but also...的用法。其次,通過Why did the world mourn Audrey Hepburn when she died?這一問題來引出本課的一條主線Because of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筆者圍繞beauty, actress, humanitarian這三個關鍵詞展開層層深入的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每個關鍵詞來引出與它相關的一些新詞匯和語言點。在這一環節,通過設計幾個Task讓學生來完成相應活動與練習。這樣,既達到了文章內容的講解,同時也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知識,避免了單純學習詞匯所帶來的枯燥與乏味。接著,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筆者設計了Let’s practise!環節,里面包含了兩個Level的練習。Level One是個詞匯測試題,主要測試學生根據首字母提示與句子意思填寫所缺單詞(所測試的單詞都是本文中的重要詞匯);Level Two是一個很有趣味性的游戲(砸金蛋),學生通過任意選擇一個金蛋,該蛋背后就會呈現相應的練習,練習形式比較多樣化,有詞形轉換、單項選擇、同義句轉換、完成句子、句子整句翻譯、改錯,等等。當然金蛋背后也有學生認為比較幸運的選擇,那就是No questions! 通過這種形式,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達到了訓練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目的。最后,筆者又設計兩個拓展性活動(Let’s have a discussion!):1.From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what do you think attracts you most?Why?2.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 通過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對人道主義的認識,加強道德感和使命感;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問題反思】

通過對第二次課的教學過程的改進,筆者這堂課上下來確實感到有不一樣的收獲。作為閱讀課第二課時詞匯教學模式的探究,教師一方面要把新詞匯和語言點滲透到一定的語境中去教學,另一方面要把“任務型”教學模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中真正地、積極主動地“動”起來。

【改進思考】

通過前面的改進,不僅提高了筆者自身的教學,而且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學環節設計的多樣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整堂課,筆者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有機地滲透了一些英語教學理念:1.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通過給學生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這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知識學習,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收獲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 亚洲日韩色欧另类欧欧美 | 亚州AV一在线影视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