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7: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透析病人的護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99—02
1營養不良的因素
1.1 攝入不足
1.1.1尿毒癥疾病本身的毒素刺激造成病人胃腸功能低下,加之透析不充分,體內尿素氮過高,病人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的癥狀。
1.1.2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尤其是腹膜透析過程中,腹透液在腹腔內葡萄糖部分吸收入血,患者的血糖升高,有飽腹感,降低食欲。
1.1.3腹透液入腹腔之后,造成患者腹部脹滿感 引起食欲下降。
1.1.4血液透析過程中,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透析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營養丟失,蛋白質的丟失也可引起營養不良的發生,患者會出現低蛋白,甚至造成低蛋白性浮腫。
1.1.5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不同程度的刺激胃腸道,引起食欲不振造成的食欲下降發生營養不良。伴發各種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造成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進一步消耗,使患者的營養狀態進一步惡化,造成機體的代謝以及體內激素紊亂。疾病本身常伴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以及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及障礙。為了某些治療的需要,常常出現過度的營養控制,造成攝入的營養物質結構不良,丟失過多,吸收不良等很多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
2 飲食護理 必須加強對透析患者的飲食護理的指導,使病人的飲食更加合理化。以改善病人的營養不良的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飲食原則如下:
2.1給患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2-1.4g/kg.日。這是指能充分透析的病人的蛋白質的攝入量。其中50%以上為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可選用的食品如:雞蛋、牛奶、瘦肉、魚類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豆制品、堅果類食品。其它部分可食用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主食類。超標準的蛋白質食物是不能攝入的。蛋白質攝入過多可能會引起遠期并發癥,對病人的治療及預后都有不良的影響。熱量每日供給125-146kj(30-50cal/kg)為宜。
2.2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尿量正常的病人,可以不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尿量減少的病人,要限制鈉鹽的攝入量。一般以每日不超過5g為宜,無尿的病人一般每天鈉鹽攝入應控制在1-2g/日。鈉鹽攝入過多,會引起口渴,易造成浮腫。
2.3限制鉀鹽的攝入量:鉀的攝入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日攝入量為2-2.5g。病人還需慎用含鉀的食物,如:蘑菇、海菜、豆類、蓮子、卷心菜、榨菜、香蕉、橘子、花生、干貝、芹菜、南瓜、優質蛋白及動物內臟。切勿暴飲暴食,預防高血鉀的發生。高血鉀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它可以威脅到病人的生命。無尿的病人更要限制鉀鹽的攝入量。能達到充分透析的病人可以適當放寬,但要掌握透析液的鉀的含量。
2.4限制磷的攝入量:磷攝入量每天在600-1200mg,食物中幾乎都含有磷。應避免含磷高的食物的攝入,如蛋黃、全麥面、動物內臟、干豆、堅果、奶粉、巧克力、海米、小米、綠豆、以及軟飲料等。對這些食品的攝入一定要掌握一個適當的量。
2.5控制液體的攝入量,尤其是水分的攝入。體重增加應控制在每兩次透析之間增長不超過體重的4%,飲水量一般不超過前一天尿量增加500ml為宜,要做到控制好入量,首先要做到充分的透析,透析效果好,口渴感會相對的減輕。限制納的攝入,飲水的溫度適宜,應飲用冰水或熱水,不宜飲用溫水,不要連續大量的飲水,飲用時應含滿一口水一吞而下,醫護人員應能準確計算脫水量。透析后達到透析病人的干體重。
2.6補充各種所需的維生素:透析過程中水溶性維生素丟失比較多,必須及時補充,尤其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是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或丟失過多引起。
3 討論:患者接受規律性血液透析后,飲食的限制與血液透析前飲食有明顯不同。需要不斷地調配飲食,增加營養,補充和調節體內的代謝紊亂和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不良后果。關于飲食營養的管理問題,主要取決于殘存的腎功能、尿量和血液透析的頻度。對于少尿和無尿型透析患者和達不到充分透析的患者,如飲食不當,可造成不良后果,其威脅生命的主要原因是高鉀血癥和水鈉儲留。
3.1蛋白質的補充:透析病人由于血透時蛋白質的丟失,有促進蛋白異化作用,長期蛋白尿補充不足等造成了機體的負氮平衡。因此透析病人蛋白質的攝入量可適當放寬,約每日每公斤體重1-1.5g,如一位50kg體重的患者,需補充50-75g蛋白質。蛋白質的種類以富含人體必須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
3.2熱量的補充: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糖類和脂肪類。主食(糖類)的攝入量為5-6g/日、kg,脂肪類攝入量為1.3-1.7g/kg.日,應以植物脂肪為主,如患者極度消瘦或過度肥胖時,總熱量應適當增減。
3.3水及電解質的調節:
3.3.1鉀:血液透析的病人一般無需藥物性補鉀,并應限制高鉀食物的攝入,每日攝入量在2-3g為宜,對于尿量少、血鉀偏高的病人,應嚴格限制鉀的攝入。如有嘔吐、腹瀉等丟鉀的情況,應在檢查血清鉀的水平之后,確定補鉀量。
3.3.2納:血液透析患者應避免高鹽飲食。食鹽攝入量每日3-5g,防止因進鹽過多引起口干、口渴,使水的攝入過多導致鈉水潴留。
3.3.3 鈣和磷:血液透析的病人應限制磷的攝入。磷過高可以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代謝性骨病的危險。如果病人血磷已經升高,可以服用氫氧化鋁凝膠。透析病人的血鈣水平容易隨著酸堿水平變化而變化。一般低血鈣比較常見,治療主要以藥物補充。因胃腸道不易吸收,故應長期間斷補充。最好間斷補充能促進鈣吸收的藥物。如維生素D3,或羅鈣醛等。
3.3.4 水: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體重的改變是液體平衡最好的指標。體液的增減可以通過直接測量體重而獲知。在兩次透析間,以每日增加體重0.5kg為宜。水的攝入量包括飲水量和固體食物以及藥物等所含的所有水分。如有額外喪失也應相應補充。每日的進水總量等于前一日的尿量加上500ml。透析當日還可以加透析超濾量。
1心理護理
尿毒癥患者多數因病情重、時間長,加上經濟負擔大,而情緒低落、消沉,有的甚至對生活喪失信心,所以必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放下包袱,用樂觀的態度來生活,詳細的向他們講解腹膜透析的優點、介紹成功病例,可以把成功患者的具體地址告訴他們,讓患者直接與患者溝通,樹立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2飲食護理
2.1蛋白質的攝入
每天必須保證足夠的蛋白質,腹膜透析的病人每天從腹膜透析液中排出約五克的蛋白質,相當于一個小雞蛋或2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量,腹膜透析患者每天攝入高蛋白質才能保證足夠的營養,持繼性非臥床患者推薦量為1、2g~1.5g/公斤/天。其中50%為優質蛋白[1]。
2.2水鹽的攝入
腹透病人必須控制水鹽的攝入,水指食物、水果、飲料等所有進入身體中的液體。少尿的腹透病人只有控制液體入量少于出量時才能減輕身體水腫,很好地控制血壓,避免心衰。需少吃鹽、味精等含鈉高的食物,控制液體出入量平衡是腹透病人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原則為量入為出,我們指導患者每天的飲水量為:前一天的尿量+腹膜透析超濾量+500毫升。
2.3鉀的攝入
腹膜透析液中不含鉀,一般正常飲食的腹透病人無需再補充高鉀食物,但應定期檢查血生化,如果化驗結果提示血鉀偏低,應補充高鉀食物,如木耳、香蕉、桔子等,如果血化驗結果提示血鉀偏高,應避免這些食物。
2.4磷的攝入
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不能將磷排出體外,而易發生高磷血癥,可繼發腎性骨病及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骨脆而易折、皮膚瘙癢難忍,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往往含磷也高,因此要指導患者少吃零食、動物內臟、堅果、茶葉、蘑菇類、芝麻醬等,可多食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酸牛奶、雞蛋、雞肉、馬鈴薯、山藥等,也可以在餐中嚼服磷結合劑,如:迪巧、氫氧化鋁凝膠等。
2.5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因不被消化酶消化,不提供能量和營養輔助因素,被視為調節消化功能的第三類營養素,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谷類雜糧、莧菜、芹菜等,使結腸運輸時間加速,減少食物在腸道路的停留時間,增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排泄時間,可抑制或延緩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等。尿毒癥病人適量的膳食纖維攝入,可保持大便通暢,降低血磷。
3透析時的護理
3.1告訴病人或家屬準備好彈簧稱、筆、紙,每次透析前后,均要稱量透析液的重量,并做好記錄,定期測量生命體征、體重。
3.2環境準備
條件允許要設單間,環境要清潔、干燥,關閉好門窗、風扇、空調等,操作前半小時,禁止打掃衛生,減少人員流動,避免塵土飛揚,每日進行空氣消毒。操作時不要讓寵物在身邊,不要接聽電話。
3.3認真核對透析液包裝有無破損,透析液的濃度、有效期,透析液是否清亮、有無渾濁、絮狀物,無上述情況方可使用。透析液的溫度控制在37攝氐度左右,過冷易致寒戰、腹痛等不適,過熱易致腹痛、全身發熱及無菌腹膜炎,均影響透析效果,盡量用專用加熱保溫袋加熱。
3.4操作前一定要洗手、戴口罩
教會患者及家屬七步洗手法及手消毒劑的使用方法。保持透析液的雙聯接頭、腹腔連接管的接頭、碘伏帽的內部必須無菌,操作過程中雙聯系統及碘伏帽與短管相接時應將短管朝下,防止空氣中灰塵污染短管接頭。
3.5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3.5.1引流液的顏色、性質:粉紅色引流液,少量的出血沒關系,婦女在月經前一兩天有可能有粉紅色,劇烈活動也可能使透析液變粉紅;引流液渾濁:通知醫生警惕腹膜炎的發生;蛋白凝塊:提示透析液中細胞或纖維素增多,也是炎癥的表現,及時通知醫生;紅色透析液:少量紅色透析液為碘伏帽內的碘伏流出,大量紅色要及時通知醫生。
3.5.2引流是否通暢、堵管可以改變患者的;如果發生堵管可以在透析管內注入肝素、尿激酶、生理鹽水、透析液等可使透析管的纖維快溶解。
3.5.3腹脹、腹痛、腹肌緊張度 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肌緊張要及時通知醫生警惕腹膜炎的發生。
3.5.4 神志如果患者神志淡漠要及時查血生化,注意電解質的變化。
3.5.5其他如腹膜透析超濾過多引起的脫水、低血壓等。 4 透析管的保護
血液透析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治療時間是漫長而固定的,而且長時間的透析治療還會出現各種新的并發癥,因此,相當一部分患者有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并且產生焦慮、抑郁,恐懼,厭世等情緒,不良的情緒更加引發免疫力的下降,以致影響病人的血液透析治療效果。在工作中,我們認識到心理護理在透析治療中的重要性,所以,根據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進行細致心理護理,使病人的心情舒暢,保證病人進行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療,并且有大大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1 常見的心理反應
1.1 早期否認心理最初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壯的身體要靠“機器”來維持生命,對血液透析有抵觸心理,透析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如失衡綜合征等癥狀,讓患者害怕,當病情稍有緩解就自作主張減少透析次數,致使氮質血癥加重,導致心力衰竭等并發證出現過早,從而加重病情。
1.2 中期患者有暴躁,恐懼,焦慮心理,由于長期固定時間的透析治療,使患者產生易激惹,失眠、頭痛,食欲不振,血壓升高等癥狀,從而影響透析效果。
1.3 晚期絕望,冷漠,自暴自棄心理,由于長期透析而疾病不能根治,并發癥多,而家人的關心日漸減少,使患者認為自己是“廢人”,產生絕望的輕生念頭,在治療上不配合,經常和醫務人員發脾氣,暴飲暴食,使透析期間體重大大增加。2 護理措施
2.1 給與血透患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很多患者是由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缺乏,而產生心理疾病,所以對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耐心講解血液透析的過程、方法及作用,透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讓病人不產生迷茫,恐懼心理;對于長期透析者,根據病人的化驗指標告訴病人可以吃的食品有哪些,應該多吃什么,少吃什么,禁忌什么食品,甚至飲水量多少都要講的很詳細,從而達到,病人的體重控制在很理想的范圍內。長期透析病人特別應注意內瘺的保護,告知病人保護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低血壓、失衡綜合征、貧血、低蛋白血癥等,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進行血透治療,不至于驚慌失措。
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HD)的患者來說,透析治療是一種終身替代療法,其過程漫長而艱難,透析期間病人軀體方面出現某些不適,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真誠的關心,采取相應的舒適護理。舒適護理模式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于1 99 8年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宣先生提出的。舒適護理模式是指:使人在生理、心理、靈性、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 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將舒適護理模式運用于HD病人,使其愉快的接受HD治療,現已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07年11月~2007年12月進行HD的病人60例,其中男2 8例,年齡28~69歲,女32例,年齡33~76歲,都是慢性腎功能衰竭而進行HD的病人,每周2~3次,每次4~5小時。
2護理
*2.1HD前的舒適護理
2.1.1心理舒適護理
對于HD病人,特別是初次透析治療的病人,護理人員應耐心講解透析治療的目的、過程及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使病人減輕緊張心理,以增加安全感,取得積極的配合。并向病人講解透析治療必須要建立2個血管通道,穿刺針頭較粗,穿刺時較一般靜脈穿刺痛,但一般人都能忍受,同時在穿刺時與病人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與不舒適感。
2.1.2讓病人采取舒適的
因HD治療一旦開始,病人的肢體活動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透析時間長,特別是直穿患者,穿刺肢體的移動直接影響到血流量,影響透析效果,或血流量達不到,穿刺失敗而再次進行穿刺,會給患者帶來痛苦。
2.2透析治療中的舒適護理
2.2.1HD中舒適的環境
透析室設施寬敞、光線明亮、整潔,配備有冷熱空調、電視機,調節好溫濕度,室溫在2 3℃左右,濕度為55%左右,讓病人在HD過程中感到冬暖夏涼。
2.2.2做好生理舒適的護理
一般每次透析治療需4~5小時,許多病人對臥床4~5小時難以忍受,特別是初次透析的患者因不太適應,加上緊張,故在透析過程中,護理人員在保護好穿刺肢體的情況下,可協助患者適當更換,必要時給予按摩,也可以聽聽音樂等以減輕患者的身體不適,盡量讓病人在較舒適的情況下完成透析治療。
2.2.3HD病人飲食舒適的護理
我院為透析治療的病人免費提供午餐。搖床至半臥位,使病人在方便的位置進食,不方便進食者護士協助進餐,餐后協助整理床鋪,搖床使病人處于舒適的。
2.2.4透析治療過程中的心理
大多數HD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急躁、悲觀、失望和抑郁等心理狀況,護理人員針對病人不同心理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理解和同情病人,關心體貼病人,盡量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使其積極愉快地以最佳心理狀態參與治療。
2.2.5減輕患者社會不適感
因腎功能衰竭病人需要長期依賴HD治療。患者往往因家庭經濟、醫療費用、家庭關系等情況認為自己是家庭、社會的負擔,對自己的病情失去信心,醫護人員應積極采取社會特別是家庭的支持、配合,勸導家屬在患者面前不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還要安慰鼓勵患者,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命,為家庭、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得到家庭、社會的認可,減少患者的社會不適感。
2.2.6在進行HD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嚴格遵守醫囑準確及時給藥,做好HD觀察表的記錄,及時解決報透析報警,解除透析治療過程 中可能發生的不適。
2.3透析治療后的舒適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5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317-02
1 腹膜透析導管置入術術前計劃及術前準備
1.1 術前計劃:手術置管前要作出合適的置管計劃,根據患者的身高、胖瘦、坐姿時腰帶位置等體表特征和術者的技術特點,選擇合適的導管類型、手術切口、隧道的路線和透析導管的出口位置。
導管類型和切口位置選擇的注意事項:①使腹膜透析液入液和出液流暢和快速;②將導管末端放置在骨盆的最佳位置;③隧道出口位置要易于操作,避開腰帶位置和皮膚皺褶;④避免容易導致創傷和感染的位置。建議出口方向略向下,皮下滌綸套通常距出口2cm左右。
1.2 術前準備:
1.2.1 患者術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應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1.2.2 病人術前適當減少進食或禁食,除服用藥物需用少量水送服外,盡量少喝水。
1.2.3 手術區皮膚備皮范圍:上至兩連線,下至大腿上側1/3,兩側至腋中線,將及身體毛發剃掉,并清洗臍部,注意手法輕柔,勿損傷皮膚[2]。
1.2.4 手術前囑病人排空膀胱和解大便,既往有便秘史者需灌腸,有前列腺增生者需檢查膀胱有無尿潴留。
1.2.5 向患者講解術中的注意事項:術中應遵照手術醫生的指示;囑患者術中如出現不適,需馬上告訴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2 術中配合及護理
手術一般在局麻下進行,為避免因術中牽拉時疼痛翻動身體,引起手術部位污染,要固定病人的雙手及雙腿。透析管放置位置男性在直腸膀胱窩,女性在子宮直腸窩,透析管到達此位置后,病人感到會有墜脹感或有便意。荷包縫合之前要進行試液,觀察透析管出入液是否通暢,如透出液呈流線狀,則提示透析管位置恰當。置管過程中巡回護士要注意過程患者的生命體征,適時監測。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術后囑病人臥床休息,第二天開始鼓勵患者起床活動,但前3天不宜太多,3天后根據腹部切口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囑病人盡量減少腹部用力,若不可避免可用手按住刀口部位,避免刀口因用力過度發生崩裂。
3.2 出口護理:手術切口以無菌紗布覆蓋,如無出血、滲液等情況,術后3天內無需換藥,3天后視情況而定,皮膚出口處應保持干燥、清潔,定期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消毒液如碘伏消毒,傷口愈合后,應每日做好傷口護理。2周內應特別注意導管固定,否則可導致出口處損傷和愈合不良。無論在傷口感染期或愈合期均不應行盆浴和游泳,淋浴時應注意保護出口處,淋浴完畢后出口處應及時清洗、消毒。
3.3 透析劑量的選擇:腹膜透析置管術后最好有一段時間的休整期,以便手術傷口的愈合,最好在12~14天后開始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CAPD)。術后不透析期間,要保持透析管路通暢,每天用500ml透析液沖管,放出透析液并用肝素鹽水20ml封管。如果病人術后需要立即進行透析者,可以建立臨時血管通路暫行血透,或行低容量、仰臥位腹膜透析[2]。初次透析宜以小劑量開始,留腹量逐漸增加500―1000―2000ml/次。
3.4 飲食護理:進食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優質蛋白質飲食。保持大小便通暢。CAPD病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一般為1.0~1.2g/Kg,其中一半以上應是優質蛋白,同時避免高磷飲食。保證充足的熱卡,食物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對病人進行飲食教育時最好能結合常食用食物的模具進行,使患者及家屬比較客觀地理解、領會。
3.5 術后病人的透析培訓包括:腹透原理;家庭腹膜透析的環境要求;更換腹膜透析液的過程;導管出口處的護理;洗澡;家庭腹膜透析常見問題的處理;換液步驟及記錄本的使用;飲食管理及活動方式;透析液的供應與透析用品的購買與存放;出院后與透析中心聯系的目的與方法等[2]。
3.6 透析后2~4周行PET及充分性評估,根據結果進行相應處方調整。
4 出院指導
4.1 患者在準備外出旅游時提前告知自己的腹透護士,腹透護士可及時與腹透液供應商聯系,提前預約當地腹透液供應,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4.2 碘伏帽一次性使用,無需使用消毒劑。
4.3 腹膜透析外接短管6個月必須更換,如有破損或開關失靈時應立即更換。
4.4 患者定期復診,進行相關的化驗、檢查。
5 討論
腹膜透析,因其能夠保存殘余腎功能且心血管功能穩定,減少心力衰竭、高血壓、丟失血少,減少EPO用量,操作簡單、方便,減少去醫院的時間,飲食控制較血透少費用相對低等特點,已成為腎臟替代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因腹膜透析患者多為家庭腹膜透析治療,操作者往往是患者自己或家屬或其他身邊的非醫務人員,所以對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與培訓非常重要。良好的、正規的透析相關教育與培訓是預防腹膜透析患者發生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的關鍵措施之一。因此,我們要加強對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與管理、增強醫護患的配合,盡可能減少腹膜透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早期對疾病的知識缺乏,對透析技術認識不足,往往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某些病人對透析技術的期望值過高,認為透析后身體各方面不適會立即消失,或尿毒癥會治愈,當治療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時會產生焦慮、煩躁、情緒不穩定、消極等不良反應。因此,做好病人的術前宣教及心理干預是穩定病人情緒,增強信心并配合醫護完成透析的重要環節。
1 臨床宣教
1.1 向病人耐心講解血液透析原理、適應證及過程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技術,可有效地清除腎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素、多余的鹽分和體液,維持鉀、鈉、氯等化學物質的平衡,并將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對于用利尿劑難以控制的水超負荷,用藥物難以控制的高鉀血癥,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co2cp超過13 mmol/l,有明顯的尿毒癥臨床表現和并發癥等急性腎衰竭者,腎移植前準備,腎移植后排斥反應致腎衰竭的治療,水潴留、少尿、無尿、高度水腫伴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等慢性腎衰竭病人,早期血液透析尤其重要。血液透析是由一臺特殊的機器代替病人的腎臟,將血液凈化,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病人手臂上的動、靜脈經由導管與血液透析機連接起來,血液透析機從病人體內抽出血液,運送到一個特制的過濾裝置里,那是由許多細管組成的透析器,也叫人工腎臟。當血液不斷流經人工腎臟時,血液中的廢物和多余的水分將被清除。之后,干凈的血液將通過透析管道送回體內。
1.2 不良反應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維持生命的一種治療手段,血液透析不能根治尿毒癥,在治療期間出現不適或并發癥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告知病人血液透析也存在一定風險,如血液透析是體外循環治療,有血液丟失的可能。有時透析器破膜、管道破裂、肝素應用不當、血流量不佳、高凝體質時都可能造成體外失血,也可有低血壓、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腦出血、溶血、過敏反應等意外的發生。
1.3 體質量控制
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接受透析,以免加重病情。兩次透析之間的體質量增加最好不要超過2~3 kg,以避免或減少透析時可能發生的不適癥狀。透析是為了減輕身體不適,延長生命,如果體質量增長過多,下一次透析脫出的水就會過多,不良反應就會加重。告知病人透析期間應合理膳食,低鹽飲食和限制水的攝入是透析期間控制體質量的重要措施。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長期存活率較為重要的措施,要攝入足夠的熱量,適當控制鈉鹽、鉀、磷攝入,注意休息,戒煙酒。若情況良好,可參加較輕松工作,適宜運動有利于增加血液透析病人的食欲和體力。
1.4 復查指標
遵醫囑服藥,特別是降壓藥,不可隨意變動,堅持定期復查,有時并發癥的早期無自我感覺,但是可通過實驗室檢查及時發現,有利于及時調整透析方案和藥物干預治療。應做到每月行一次血常規、生化檢查,第3~6周行一次甲狀旁腺激素(pth)、鐵蛋白、胸部x線片、營養狀況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標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指數(kt/v)、平均時間尿素氮濃度(tacurea)等檢查,每年行一次心超、肝素系列、b超檢查。
2 護理體會
2.1 家庭干預
病人由于心理素質的差異、性格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受社會上不當醫療宣傳的影響,加之對經濟負擔較重及家庭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等問題的擔憂,以為前途渺茫,導致病人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等一系列不良情緒。我們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宣傳疾病知識,通過了解病人的家庭、社會關系及工作情況,尋找原因,解除病人的顧慮。認真聆聽病人的傾訴,了解病人的想法,用自己的行動感染病人,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任感,解除心理負擔,使其認識到顧慮重重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增強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
病人對血液透析的不適應及尿毒癥本身引起的胃腸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膚及神經系統的病變導致病人飲食習慣改變。護士要關心病人的飲食,做好飲食指導,要求病人及家屬了解控制飲食對于提高透析質量,降低并發癥的重要性。此類病人的飲食原則是高熱量、優質蛋白、高鈣低磷、低鹽低鉀、低脂、控制水分。減少食物中鉀的含量,減少鈉的攝入,棄湯吃菜,不進或少進高鹽食物,少用含鈉高的調味品,禁食含鈉高的食品,不飲或少飲濃茶和咖啡。進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嚴格控制水分攝入,給予餅干、面包等水分少的食物。護士要善于了解病人的需要,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增加對尿毒癥及血液透析的認識,減少不良情緒反應。
2.3 穿刺針護理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前必須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不同病人血管條件差異較大,穿刺難度也較大,要向病人預先說明,特別是內瘺的保護是順利穿刺及維持充足血液透析的重要條件。動靜脈內瘺建立后一般3~4周后方可使用,最好2個月后用。動靜脈瘺完全成熟一般需1~4個月,在穿刺前應認真選擇血管,避開瘢痕、血腫。對于新瘺要做到一次完成穿刺,動脈穿刺點距縫合口至少3 cm以上,動脈穿刺針應逆血流方向穿刺,靜脈穿刺點要距動脈穿刺點3~5 cm,動靜脈穿刺針盡量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以減少再循環。護士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盡量避免穿刺失敗。若穿刺部位稍微隆起,立即停止穿刺,不要拔除注射針,并用冰塊冷敷局部,皮下更換注射部位,透析結束后拔針。透析過程中囑病人翻身時注意避免管路及穿刺部位受壓、管路扭曲、折疊,導致血流量不足或透析不充分。護士應隨時觀察管路及穿刺部位的情況,保證順利完成透析。熟練的技術、豐富的知識,態度穩重,動作敏捷而不慌張,不僅能解除病人的緊張情緒,還能增強病人對護理人員信任感。
【中圖分類號】R459.5【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326-01血液透析法在醫學上一直被廣泛應用,它操作簡單,而且安全系數較高的一種治療方法。其工作的原理就是通過半滲透膜將人體血液中的一些廢物質排除體外,從而有助于部分腎功能的恢復。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醫療方法很多,但常有的就是血液透析法,原因就是它的安全性較高。內瘺對于HD病人很重要,它可以說是病人的生命的延續。所以,保護好內瘺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好內瘺的護理工作。
1 臨床的基本資料介紹
我院在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共接收內瘺病人90例,其中男士有50例,占總數的55.6%,女士患者40例,占總數的44.4%,年齡在20~65歲,平均年齡在42±2.2歲,病人的病程在3~24個月。
2 護理的方法及護理中的注意事項
2.1 內瘺患者術后的護理
在進行血管內瘺手術后,[1]在一星期內應當保持同側肢體的衛生,嚴禁出現潮濕,在術后如果發現有滲血部位,而且還難以止住,或者說患者身體疼痛的非常嚴重,患者難以忍受時,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要密切觀患處的流血是否通暢,對患體處的包扎,盡量不要太緊,對患處的藥物要做到及時更換。為了防止患者肢末梢在術后水腫,臥床時一定要保持患肢是抬高的。患者在術后7周左右,待患者的血管已經擴張,而且血管的厚度已經恢復得和原來一樣,這時才可以進行穿刺,如果血管厚度不夠用,仍然要穿刺,那必須保證一次成功,否則會引起血腫,甚至是降低內瘺的使用壽命。
2.2 穿刺應在無菌下進行以提高成功率
患者在 做穿刺時,醫護人員一定要保證在無菌下進行,防止感染,同時也為了能夠提高其成功的概率。對于內瘺病人出現感染的現象很多,感染分為前期感染與后期感染。而后期的感染主要是由于穿刺點受到污染而造成的,不要小瞧這么一個小小的感染,它可以降低內瘺的功能,嚴重者將喪失其功能,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敗血癥的癥狀,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遇到感染問題,應馬上處理。在對血管進行穿刺時,[2]盡量一次成功,以免損傷血管壁。我們在醫學上常用的是紐扣法,此法優點是不會造成血管出現狹窄,而且穿刺點不會出現滲漏,但是也有弊端的存在,此種方法有利于內瘺壽命的延續。
2.3 在進行血液透析時,要防止血栓的形成
內瘺手術后有可能會有血栓的形成,這主要與血管吻合技術有關系,這種現象大約會在術后3個月內出現。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說血流量不足,血壓低,凝血亦的增多等。凝血亦的增多主要是因為反復定點穿刺導致血管狹窄現象出現造成的,為了改善血液循環應讓患者每天用硫酸鈉熱敷患處,以擴張內瘺血管。
2.4 患者在透析后的護理工作
患者在透析后,一定要做好處理,防止患者出現血腫的現象,一旦出現,將影響患者下次的透析,及血管內瘺的使用壽命。在完成透析后,要及時用無菌的棉墊進行壓住止血,但壓的時間與力度要恰當,此方法叫壓迫止血法,同時患者應將手臂抬高,減少靜脈血回流的阻力,這樣有利于快速止血。
2.5 做好透析間內瘺的護理工作
我們人體可以作為內瘺的血管是有限的,醫生在建立內瘺時是有規則的,不能隨意,要遵守先上肢后下肢,先無利側,后有利側,由遠及近的原則進行制作。考慮到患者在術后可以正常生活,我們在制作時首選前臂橈動脈與頭靜脈的先吻合,這個部位在建立瘺時比較容易的。內瘺制成后,我們要注意一下事項;此處應禁止抽血、注射、測血壓等。在術后,患者在平常要多進行手臂的鍛煉,同時也做好對內瘺的保護。患者在做透析前,要好手臂的衛生,結束后要嚴謹患處平碰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內瘺的使用壽命和顯現出治療的效果。
2.6 常見的內瘺并發癥及護理方法
(1)患者血流量不足 在臨床上主要體現在動脈管道的壓力不足,或是內瘺血管內的雜音降低,穿刺后血管的管道充盈達不到要求,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可能是血管痙攣,血管出現狹窄或是器質性狹窄等問題。如果是血管狹窄我們可以采用熱敷的方法來擴張血管,但是如果是器質性狹窄,那我們就要用血管擴張術來改善了。
(2)感染現象出現 如果出現感染,其外表癥狀是瘺表發紅、熱、腫痛等。有的患者可能還會出現全身的發熱,或發冷、血管閉塞等現象。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敗血癥產生。原因就是在術后沒有遵從醫生的囑托,不注意個人衛生,導致穿刺處發生感染。我們要嚴謹在穿刺點處進行消炎治療,[3]防止損害到內瘺管。
(3)假性動脈瘤的形成 在臨床上出現假性動脈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內瘺的使用過早,2定點穿刺及穿刺的技術差,3術后止血未及時,出現血腫。對于內瘺的使用一定要等到血管康復后使用,在穿刺時盡量不選用定點穿刺,并盡可能的一次成功。
3 結 論
患者在進行內瘺手術時,一定要遵從醫生的指導,無論是在術中、術前,還是術后,同時要做好這三個過程的護理,這樣有利于內瘺之作的成功,減少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我們在臨床中,一定要加強內瘺的護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血液透析;心理護理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成熟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尿毒癥患者選擇了血液透析。由于長期受病痛折磨,加上透析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給病人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大多數患者負性心理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現對我院2007-2至2009-7就診的30例病人進行心理分析,以尋找最佳的護理方法,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所幫助。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齡在24~65歲;慢性腎小球腎炎引起尿毒癥10例,糖尿病腎病1例,高血壓腎病12例,先天性多囊腎7例,均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維持性血透時間為10個月。
2 心理特征
尿毒癥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①恐懼心理。尿毒癥疾病的特點是患者需要長期透析,透析中不適,經濟費用高,動、靜脈穿刺疼痛等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等心理[1]。②渴望、期待的心理。期待血透后能有奇跡出現,逐步擺脫血液治療,故對每次的復查結果都特別關心,在飲食控制、限制水、鹽攝入等方面能積極配合。③焦慮、失望的心理。隨著血透次數的增加,長期的飲食控制,反復抽血復查腎功能、血常規等,均使患者遭受很大的痛苦,加之病情不斷加重,造成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隨之降低,焦慮、失望的心理交織在一起,難以解脫,從而產生不配合治療或放棄治療的心理。④悲觀、厭世的心理。隨著病情的進展,透析次數增加,寡言少語、傷心流淚、失眠,對周圍的事物、他人的言行及環境的變化等都很敏感,有些患者因此而變得脾氣暴躁,認為家庭對他照顧不周,甚至嫌棄他,進而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
3 護理對策
3.1 創造良好的護理環境:舒適的環境能消除陌生感,給患者創造一個安靜的治療及休息環境,床位整潔、室內安裝空調、電視、微波爐、電話盡可能為病人提供方便。
3.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順利實施的前提,護理人員對待病人的態度應該是和藹可親、熱情耐心、細致周到。給病人適當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體會到護士的熱情真誠;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在工作中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精湛的技術,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親切感,感到可以信賴,可以信任。
3.3 喚起病人對治療的信心:病人對治療的態度是影響其生存質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喚起病人對治療的信心是心理護理的關鍵。我們應與病人多交談,耐心地傾聽,找到病人喪失信心的根源;向病人介紹透析治療病情好轉的病人,告知病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頑癥被我們認識或治愈,再加上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重視,醫藥費報銷的比例逐年增加,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增強病人對治療的信心,使其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取得密切配合:醫務人員首先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結構及家庭角色、婚姻狀況、學歷、所在單位及單位的角色、患者的生活習慣等),轉變患者對治療的態度。病人家庭的理解與配合是影響病人生存質量的因素之一。我們應積極爭取家屬配合,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應進行疏導,可邀請家庭其他成員或患者的親密朋友一同進行疏導。并告戒病人家屬,其言行及情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心理及治療,勸其家屬在病人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經常安慰鼓勵病人[2]。對病情穩定、自我感覺良好的病人,鼓勵他們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同崗位,如教書,做生意。對年紀偏大的老年患者,鼓勵他們生活自理,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練,如散步、打太極拳,但要循序漸進。對于家庭困難,報銷比例小的病人,我們應盡量減少其支出,并鼓勵他們向社會、國家尋求幫助,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幫助。
3.5 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水平:由于文化素質、社會經驗的不同,病人對疾病的認識也不同,我們采取一對一的口頭宣教或用黑板報、小冊子的宣教,或介紹一些透齡長、效果好的病人進行現身說法等方式向病人介紹疾病的變化規律、注意事項。指導病人合理的膳食及血管通路的自我護理,并教會病人及家屬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如失衡綜合癥、低血壓、低血糖等。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對治療和護理有促進作用。
3.6 提高透析質量:醫療技術是患者透析質量提高的基礎,透析過程中要傾聽患者的主訴,尊重患者的意愿,合理使用各種藥物和輔助治療,避免透析過程中各類并發癥的發生;血液透析的用水質量監控、 透析機的超濾性能、動靜脈內瘺護理和穿刺水平、腹膜透析感染率等均體現透析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充分的血液透析外,可開展血液濾過或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防止和減少遠期并發癥的發生;積極治療貧血是提高患者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4結果 通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基本上接受了需長期透析的生活方式。30例患者中有20例重新走上自己崗位,6例能生活自理并干一些輕的家務活,3例生活基本能自理,1例因患有癌癥后死亡。心理護理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而且在增強透析和消除患者抑郁狀態上有明顯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糖尿病腎病(DN)又稱“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常見而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糖尿病為原發病的終末期腎衰發病率逐年上升。國內2000年統計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12.5%,其死亡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患者發展到尿毒癥時大多伴有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胃腸道疾患、周圍血管病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及持續性糖代謝紊亂,因此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療中極易出現心血管并發癥,同時對動靜脈內瘺的制作、穿刺及護理都帶來一定的困難[1]。存在著與非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特殊性。
1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血液透析病人59例,其中糖尿病腎病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齡38~75歲。糖尿病腎病患者腦出血死亡3例,心肌梗塞死亡1例,繼續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
2護理
護士要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原發病,針對患者的不同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2.1高鉀血癥:透析間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胰島素缺乏及抵抗、醛固酮不足及高血糖時細胞內外液轉移,極易發生高血鉀癥。應做好患者的飲食宣教工作,嚴格控制飲食,按照血糖濃度調整胰島素劑量,如出現口角、四肢發麻,應懷疑高血鉀癥,立即進行血液透析。
2.2高血壓:由于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并且多為容量依賴性高血壓。應嚴格控制透析間期的體重增長情況,計算好干體重。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透析前當天不服降壓藥,透析后可酌情服用。血壓過高時防止降壓幅度過大導致低血壓,對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的患者,應警惕高血鉀的發生。
2.3感染與營養不良: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因長期高血糖周圍血管硬化,血糖控制不好使糖原異生和肌肉分解,蛋白質合成障礙;尿液和透析液中蛋白質的大量丟失使患者發生營養不良,傷口不易愈合,較易感染。穿刺針眼處的修復也較慢,易造成滲血、血腫、穿刺失敗、動靜脈瘺閉塞和感染。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時嚴格消毒,穿刺前要看清、摸清,提高穿刺成功率。對于動靜脈內瘺傷口愈合較差的患者可以延長拆線時間,做好個人衛生防止皮膚感染和口腔感染。增強抵抗力,注意保暖,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增加營養的同時控制好水分、鈉鹽和鉀的攝入。
2.4 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患者發展到尿毒癥期往往伴有視網膜病變,患者多伴有視物不清或失明,活動極不方便。應給與患者生活上細致的照顧,同時加強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狀態接受治療。有眼底出血的病人早期行無肝素透析,出血停止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2.5飲食指導:透析期間應限制飲食,且保證食物清淡易消化,嚴格限制飲水。按標準體重計算進食糖類食物,蛋白質以優質蛋白為主,每天0.7~0.8g/kg比例攝入。嚴格執行胰島素治療,告知患者飲食及胰島素治療對于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作用。糖尿病透析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癥,故應限制單糖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同時要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食物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適量雜糧,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忌食動物脂肪、少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對伴有糖尿病性胃輕癱的患者應鼓勵其少量多餐。
2.6胰島素的應用: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應根據病情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因為腎功能衰竭時,腎臟對胰島素滅活受損,胰島素代謝減慢,造成胰島素蓄積,同時飲食欠佳,使用胰島素治療時易出現低血糖。護士應指導患者使用血糖測定儀測定指端末梢血葡萄糖水平,根據測得的結果調整胰島素劑量。指導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正確方法,包括注射時間、部位、注意事項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2.7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除了腎功能衰竭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器官損傷,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炎、視網膜病變等,因而低落、焦慮、抑郁甚至絕望等情緒都容易出現,尤其是大部分患者有視物不清的癥狀,生活上極不方便。易造成患者和家屬喪失治療信心。護士應該主動講清血液透析的科學道理,做好有關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穩定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也要發現患者各種心理問題,給予開導。講明治療的長期性、必要性,鼓勵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當其進入晚期腎衰階段時,往往伴有其他系統的嚴重并發癥;患者由于尿液中蛋白質的丟失及因糖尿病導致的蛋白質合成障礙,多存在低蛋白血癥;肌肉體積總量下降,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符,血肌酐水平往往不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此類患者由于蛋白質的缺乏及因腎功能衰退,紅細胞生成素生成減少,其貧血、水鈉儲留及全身中毒等癥狀均較非糖尿病腎病患者明顯。其中水腫比較嚴重,腎小管功能障礙出現較早,且胰島素還可以直接增加遠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3]。當肌酐>325umol/L時,其進展異常迅速。由于其疾病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需要醫護人員更加認真細致地觀察和護理,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勸導病人早期血液透析,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加強營養,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切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血液透析 飲食護理 老年病
血液透析,簡稱血透,是血液的凈化技術,可將體內有害和多余的代謝廢物、電解質排出體外,使人體水電解質及酸堿維持平衡。主要應用于腎功能衰竭、急性藥物中毒、肺水腫、肝性腦病等疾病中。該項技術的應用,已有效幫助腎衰竭病人延長生存時間。
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合理的飲食護理,能維持患者良好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透析效果,進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尤其對于老年患者,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護理提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 飲食護理的注意要點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飲食原則是堅持高熱量、高蛋白質、高鈣、高維生素,低脂肪、低鹽、低鈉、低磷以及水分的合理使用。
1、 提供足夠熱量和蛋白質
血液透析患者熱量攝入要維持在每日125.6kJ~146kJ/kg,蛋白質攝入為每日1.2kg左右,不可少于1.0kg。 蛋白質要攝入優質蛋白,如蛋清、牛奶、魚肉、瘦肉等,這些蛋白質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較多,能有效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產生的廢物較少。熱量的攝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患者當然的活動量來進行增減。熱量的供應主要來源于糖和脂肪,其中糖占主要部分。血液透析的患者應盡量攝入植物油,其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1:5,可有效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2、 控制水的攝入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數少尿甚至無尿的情況。因此必需控制水的攝入。如果體內水分過多,患者無法排出水分,造成水潴留,會使循環負擔加重。此外,在血液透析中,由于大量的離子被透析出體外,患者體內水分如果比例過高,則會引起低血壓、肌肉痙攣,甚至心律失常。故而,掌握每日進水量是患者和醫護人員需要注意的。最好的計算進水量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體重變動,2次透析間期體質量增加應控制在1.5kg以內為宜[1]。測量患者體重時,盡量在固定時間,固定衣著,以保證體重測定的準確性。
3、 維持電解質平衡
維持電解質平衡需要控制鈉、鉀、磷的攝入。 ?鈉的增加可導致機體水潴留。限制鹽的攝入,可防止透析中出現的并發癥,避免高血壓的發生。血液透析患者每日鹽分攝入為3~5g。 很多患者僅僅在炒菜過程中減少了鹽,卻忽略了其他高鹽食物,如醬類、醬油、咸菜、海帶等。
血鉀過高可能引起心臟停搏,高血鉀占血透病人死因的3%一4%,每周透析1~2次的病人更要注意限制鉀的攝入[2]。含鉀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有可可、蔬菜、水果、番薯、咖啡等。血液透析期間要密切監測血鉀濃度,并做好及時調整低磷食物能有效降低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要避免食入過多的動物肝臟、堅果、豆制品等,還可以通過服用磷結合劑幫助防止血磷過高。
4、 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每一位血液透析的患者,都不免會導致維生素的大量丟失,而維生素的丟失也會引起血鈣濃度降低。因此,在飲食護理過程中,要增加患者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的攝入,一般以藥物為主。
二、 飲食護理措施
1、 高蛋白飲食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蛋白飲食,并不僅僅指蛋白質的含量高,還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選擇優質蛋白,減少蛋白質代謝后廢物產生的數量;其次,要避免食物所含鈉、鉀、磷過高。患者的飲食不能單一固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并隨時變化,及時根據病情調整。食譜的制定還要結合患者的不同年齡、性別、嗜好、生活飲食習慣和個體營養狀況[3]。
2、 增加健康宣教力度
血液透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不能一直生活在醫院里,為醫護人員對患者生活起居飲食等的觀察監測帶來困難。因此,醫護人員要加強對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力度,讓患者和家屬能在家庭生活中注意。
血液透析的飲食宣教,主要有血液透析患者飲食的注意事項,患者什么東西應該多吃,什么東西應該少吃;怎樣計算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的含量;根據何種情況改變患者飲食。飲食中要提高對食品衛生的注意,不能使用腐爛過期的食物。而且要讓患者和家屬了解什么情況是患者病情加重的表現,以便其能早期發現,及早進行治療。
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各臟器功能退化,無法經受疾病的反復侵襲,更需要在飲食中注意,防止病情加重。對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可食用易咀嚼易消化的軟食、流食;習慣高鹽飲食的老年人,可增加酸、甜、辣等味覺刺激,以提高食欲。家屬還應該注意,老年人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3、 做好心理護理
血液透析患者多表現為焦慮、憂愁、沉默寡言、情緒低落或性情暴躁、易怒[4]等心理問題。這主要與疾病的影響,血液透析費用高,疾病康復希望小,患者懼怕死亡等有關。這些不良的心理問題都會導致患者對食物沒有胃口,影響食物消化。特別是老年患者,他們的悲觀情緒要明顯大于其他年齡段患者,甚至會出現輕生情況。因此,護士要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采用耐心、細心、貼心的護理態度,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解除患者的心結。患者有良好的心態,必能促進其食欲增加。
參考文獻
[1] 祁興敏.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