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9 00:18: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保健醫生保育員,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焦作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于2000年8月全面啟動實施,經過12年的努力,醫療保險政策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行為逐步規范,基金運行實現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為提高焦作市醫療保障水平,充分發揮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焦作市現行政策規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一、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分別為200元、600元、800元;一、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在職職工分別為85%、80%、75%,退休職工分別為90%、85%、80%;一個結算年度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6萬元。據統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住院統籌醫療費平均報銷比例為58%,其中三級甲等醫療機構住院統籌醫療費平均報銷比例為52%,平均報銷比例偏低。
二、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的必要性
1.醫保基金的良性運行為政策調整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待遇不但要有宏觀經濟、社會環境的允許,還要以醫保基金的良性運行為前提。12年來,在加強醫保擴面征繳、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強化基金財務管理監督等多方面的努力下,焦作市醫保基金運行正常,質態良好,已實現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逐漸走上良性運行的軌道,這為適當提高醫療保障待遇提供了較為寬裕的政策調整空間。
2.居民醫保待遇的不斷提高推動職工醫保政策的調整。2008年1月,焦作市居民醫保正式啟動運行,隨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穩步推進和居民醫保待遇的不斷提高(居民醫保一、二、三級醫療機構與職工醫保起付線,最高支付限額均相同,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分別為85%、75%、65%),運行12年至今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待遇水平和繳費水平上已不相適應,為避免因待遇趨近,缺乏保障層次和差別影響職工參保積極性,應在確保基金結余的前提下,通過調整政策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3.提高職工醫保待遇是緩解參保職工“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迫切要求。隨著焦作市經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參保職工住院醫療費用不斷增長,部分參保職工因病致貧的現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提高醫保待遇。
4.老齡化問題的突顯,迫切需要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收入低、疾病多、病程長、經濟負擔重、因病致貧在老年人身上體現得更為深刻,如何減輕他們的負擔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5.提高醫保待遇是實現和諧醫保的重要舉措。提高待遇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至上”的集中體現,也是政府人本關懷的充分展示,符合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的總體要求。
三、建議及措施
1.降低個人負擔比例,實行一個結算年度二次以上住院,不再支付起付標準。目前,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住院費用個人負擔比例趨近(如表)。以2010年度社平工資計算,職工醫保個人應負擔醫保費526.80元/年,而居民醫保18歲以下的個人應負擔10元/年,18歲及以上的個人應負擔110元/年。與職工醫保相比,居民醫保繳費低,個人負擔比例與職工醫保趨近。因此,應根據基金結余情況,研究分析調整政策,降低參保職工個人負擔比例,實行一個結算年度二次以上住院,不再支付起付標準,切實減輕重病患者的住院負擔。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954(2013)21-0139-02
1 濕地生態的概念及其功能
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地等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分為原生濕地和次生濕地,原生濕地是指天然的濕地,次生濕地是指人工建造的濕地。
1.1 濕地可以改善生態環境
濕地作為三大生態系統之一的原因是它富含豐富的植物群落,這些植物群落不僅能夠吸收CO2釋放出氧氣,還能吸收空氣中的一些有害氣體,凈化空氣,調節大氣組成。如今的城市汽車工廠的有害氣體大量排放,導致了城市的空氣質量下降。酸雨,霧霾等不斷發生,嚴重侵害了人們的身體。城市濕地不僅可以吸收城市內有害氣體,還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氣質量。
1.2 濕地可以調節降水平衡
濕地具有濕潤氣候的作用,它蘊含著豐富的水資源,并可以有效保持地下水不被破壞。濕地內的大量植被可以通過蒸騰和蒸發的作用把水分源源不斷輸送到大氣中,從而保持大氣的濕潤并通過降水促進水循環中的平衡。有時降水季節不穩定時,如干旱或降水過多的時候,濕地可以通過自身的功能吞水調節來避免水旱災。
1.3 濕地是巨大的生產工廠
濕地內蘊含著豐富的動植物質源,不僅是動物的重要棲息地,更是我們進行農業漁業的重要場所。例如遼寧盤錦紅海灘,它不僅為盤錦贏得了著名紅海灘旅游勝地,每年還給盤錦送來大量的美味的河蟹,盤錦大米。紅海灘濕地不僅為盤錦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還極大地改善了盤錦的空氣質量。
2 城市原生濕地系統的現狀
城市原生濕地是指城市中或者城市周圍的沒有經過人工改造純自然的濕地系統,它由濕地系統,城市系統,大氣系統等構成。相比人工建造的次生濕地,原生濕地景觀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有著更高的保護和利用價值,但人們往往熱衷于建造大量的人工濕地,而忽視了對原生濕地的治理和建設,使其現狀堪憂。
2.1 地土壤質量下降。植被破壞嚴重
由于長期的過度開墾,砍伐,放牧等原因導致了濕地的植被覆蓋率急劇下降從而也導致了濕地的土壤土質的下降。
2.2 污染和圍湖造田也導致了濕地水體污染。濕地面積的大幅度減少
來自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的污染是的濕地水體嚴重污染。為了發展農業大量圍湖造田的做法是濕地急劇減少的原因。例如三江平原,由于圍湖造田已有300萬km2濕地變為農田,目前僅有沼澤104萬km2,盲目開采和污染導致了三江平原濕地資源,濕地面積迅速減少。
2.3 修建大壩導致降水減少了對濕地的水源補給
在人們看來修建水壩是一件利民的事,但是水壩的修建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影響。水壩修建截住了往下游的水源,是的下游的生態時常缺水,導致了下游的水循環產生了短接,降水不調節,從而減少了對濕地的降水,使其自身降水調節產生了問題,嚴重損害了濕地生態發展。
3 城市原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及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
城市化迅速發展使城市需要不斷開發擴展來滿足人們需要,城市化與保護濕地產生了矛盾。據統計2011年的中國內地城市化首次突破50%,達到了51.3%,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導致了城市交通擁擠、住房供不應求等等狀況,使得城市建設用地不得不向擴展,導致了原生濕地不斷被侵蝕占用,使濕地面積急劇減少,長此以往將面臨諸多問題。
3.1 政府缺乏對濕地生態和景觀建設的經驗。民眾缺乏保護濕地的意識
濕地自身存在著自我完善,自我修復的功能,如果沒有遭到大的破壞,濕地還能繼續向我們服務。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崇尚自然美,濕地旅游項目迅速崛起,但是各地政府欠缺建設管理濕地的經驗,重開發建設而輕保護管理,外地游客和當地民眾也缺乏對濕地的保護意識,從而使濕地在濕地旅游和開發過程中遭到嚴重破壞。
3.2 濕地水體污染。面積的減少使濕地的服務功能不斷減少或降低
大量的污染工業水污染排入湖泊中,農業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用水的亂排放。直接導致了濕地水體的污染,生物的死亡,水體富營養化嚴重侵害了濕地使其自身無法修復從而服務的功能也大大降低了。大量的開墾、圍湖造田使濕地面積急劇減少,濕地功能的降低和減少,使得其與城市化的不相適應,滿足不了人們極大的物質需求,于是繼續加大開發濕地為城市發展創造條件,形成惡性循環,使原生濕地遭到更大破壞。
4 如何進行城市原生濕地的生態保護與景觀建設
4.1 政府要統籌兼顧。制定正確的生態保護與景觀營建政策
政府在濕地的發展保護中充當首沖角色,不僅要規劃好濕地的發展方向,更要當好濕地的守護者。政府應當加強對濕地的管理,加強打擊向濕地排放污染的企業,加強管制務農者的亂用化肥,加強對生活用水的統一排放于遠離生態保護區。堅持以人為本,以濕地為脈,做好城市化與濕地的和諧發展,近年來國內較成功的案例有香港濕地公園和杭州西溪濕地等。
4.2 借鑒國外的經驗
西方國家畢竟城市化水平比較高,也走過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濕地治理和保護的經驗。例如德國莫海姆市的濕地保護,他們更加注重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讓河流自己做事”。美國對濕地保護做出了這樣的政策:①不正面鼓勵濕地轉化;②禁止對濕地破壞的活動;③清淤或填平濕地必須得到允許;④公共政策應鼓勵濕地的保護和恢復。”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要結合自身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全盤考慮。
4.3 建立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光靠制定方略是不夠的,還要建立完善的水系及濕地系統,修建水庫以備不時之需,構建城市原生濕地的保護屏障及養涵區,建立健全城市的濕地生態區。建立工程措施的同時也要頒布實施監管措施,要建立健全濕地生態保護法,鼓勵獎勵人們打擊非法破壞濕地的不法分子。
4.4 提高市民的素質。加強對濕地保護的意識
政府的監管和保護,工程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民眾的自我覺醒,保護濕地的意識能夠得到加強。如果沒有亂排亂放污水,沒有亂開墾破壞,濕地也就能夠逐漸自我修復,自我完善。因此加強市民的濕地保護意識迫在眉睫,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用科學的方法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濕地與人類的關系,加大各級宣傳力度,警示人們濕地生態正在受到嚴重的破壞,讓市民自發投入保護濕地的隊列中。
4.5 弄清問題,統一協調開發
濕地存在各種各樣的資源,在濕地的管理和開發中,我們更需要弄清哪些資源需要進行分類保護和開發管理,尊重濕地景觀諸如立地條件、原生植被等自然特性,盲目建設只能是適得其反。濕地生態景觀的建設需要各個部門的的協調,加強聯系多管齊下,共同治理和管理好城市濕地生態系統。
5 結束語
濕地作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在人類的發展中肯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有“地球之腎”的美稱。城市原生濕地生態不僅是濕地系統的一員,更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大量的物質需求,更能改善我們城市的空氣質量,美化我們的城市。因此我們要保護利用好濕地,用青山,綠水,藍天給我們的后代造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彬輝,我國濕地保護的存在問題及法律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2)
[2]周生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創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新局面[J],綠色中國,2004(14)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053-02
醫院文化是醫院和醫務工作者在長期的醫療活動與醫療管理中逐步形成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現。醫院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硬文化主要包括特色的建筑、合理的布局、溫馨的裝飾、優美的環境以及與醫院檔次相配套的儀器設備等,而軟文化是醫院的發展理念、制度建設、組織結構、醫德醫風等。硬文化建設只要肯投入資金,就能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但軟文化建設實質是“人”的建設,是醫院精神、人員素質的體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婦幼保健醫院作為一所為婦女兒童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專業機構,其文化建設更應具有獨特性,更應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對女性的關愛、對新生命的呵護,以此來提升醫院的社會影響力,為醫院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醫院的硬文化建設
1.1 美化醫院工作環境。舒適溫馨的環境,不但使來院的婦女和兒童有著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提高服務對象的信任感和滿意度,也會使本院的職工心情舒暢,有利于提高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
1.2 引進先進診療設備。醫院診療設備是醫院環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診療設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醫院的級別、水平和特色,作為以婦幼保健工作為重點的醫院,診療設備重點應投放到以“婦”、“兒”特色方面,特別是預防保健方面。
1.3 合理布局。包括醫院整體布局、科室規劃,應以便利為第一要素。
2 醫院的軟文化建設
醫院的軟文化建設是一所醫院文化建設中重點,也是體現醫院竟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主要方面,要形成一種文化體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艱巨的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加強醫院制度文化建設,規范醫院管理
2.1.1 強化醫德醫風建設。良好的醫德醫風,是調節醫患關系的關鍵,是醫患關系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一個醫院文化建設永恒的目標和任務。
2.1.2 健立健全各項制度。制度具有強制性,是提高各級各類人員責任心,事業心的有力措施,也是預防差錯、事故的有力保障,是醫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主要包括:組織制度、人事制度、管理制度、醫療制度、各種技術規范和操作流程等。
2.1.3 強化服務,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醫院是為患者提供服務的,特別是婦幼保健機構,面對的特殊人群,更應該做到以“以病人為中心”,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凝心聚力謀發展,用心服務塑形象”這句口號落到實處。
2.1.4 強化監督考核,實施責任追究。只有制度,而沒有監督,那么制度也只是一紙空文,要真正把制度落實到位,就必須有監督考核機制,對違反者實施責任追究,強化制度的約束能力,讓制度成為一種習慣。
2.2 提升精神文化,促進持續跨越發展:醫院僅靠有形資產和物質利益方面的條件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基礎。精神文化建設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具體措施包括:
2.2.1 加強醫院的醫療技術、觀念及技術活動;
2.2.2 加強包括職工的教育、衛生、體育在內的文化設施建設;
2.2.3 加強對職工的思想信念、理性價值準則、倫理、道德、精神面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教育。
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創造一種共同的文化氛圍,能夠把員工的個體行為引導到醫院整體行為上來,員工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觀念。婦幼保健院的員工,面對的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患者”,而是渴望健康的母親和獲得生命的孩子。通過先進的技術結合周到的關懷來減輕女性的疼痛,讓舒適的氛圍和健康的觀念撫育孩子的成長,在帶給無數個家庭幸福的同時,無論是臨床醫師,保健大夫還是護理人員都會因自身價值的實現而獲得肯定和鼓勵,積極投入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3 婦幼保健醫院文化建設在提升醫院社會影響力中的作用
醫院文化是醫院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色的管理模式,是在歷史長河中通過實踐形成了意識、價值觀、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的總和,是決定醫院社會力的主要因素。其作用體現在:
3.1 向心力、凝聚力作用:醫院文化反應出的是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觀,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的行為意識有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職工自覺的圍繞著醫院的發展目標,發憤努力,在各自的崗位上,逐步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并與醫院的相互促進。
3.2 品牌推廣作用:競爭激烈的也是殘酷的,婦幼保健機構雖然在一個縣區只有一處,但各綜合醫院都設有婦幼保健專科,其竟爭力借綜合醫院的優勢也是不容忽視的,尤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趨向于選擇高水平、高質量的醫院就診。所以通過醫院文化的建設,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贏得廣大婦女兒童的信任,增加醫院的社會影響力,樹立醫院的品牌形象。
3.3 管理作用:醫院是個開放的,高流動性的場所,來診的人員形形,難以有序管理。通過醫院的文化創建,增強醫院職工的主人翁精神,讓工作人員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就醫環境。
醫院文化建設在婦幼保健院樹立形象、促進發展、提供優質醫療保健服務發揮重要作用,使醫院內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了核心競爭力,但在建設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職工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度低,參與的積極性差,醫院在搞文化建設的時候流于形式,盲目攀比,缺乏特色。
總之,溫馨的就醫環境,人性化的管理體制,一流的診療設備和技術,優質的服務,和諧的人文理念這些都依賴于醫院的文化建設。婦幼保健醫院通過優秀的文化建設,在醫院內部可以增加職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增進團隊協作。并且在社會上可以提高醫院的影響力,樹立醫院的品牌形象,提高社會知名度, 增強了醫院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更多、更好的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067-02
女職工生育保險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通過立法對懷孕、分娩女職工給予生活保障和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政策,大力發展和完善女職工生育保險制度,不僅關系到廣大育齡女職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關系到改革的深化、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和全面發展。做好生育保險醫療服務工作,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0年5月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了《泰州市區生育保險費用結算實施辦法》的通知。2011年底,我院克服種種困難,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反復醞釀討論,最終成功實現了醫院內生育保險費用實時結算 ,在實施前后及具體實踐操作中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1 充分解讀生育保險政策,取得相關部門支持和配合
1.1 生育保險的政策特點
泰州市規定生育保險用藥目錄和醫療服務的目錄范圍在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目錄范圍的基礎上,兼顧生育保險的特點確定,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這表明,生育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在政策上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在于二者是兩項保險制度,有各自的保障對象和保障范圍,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要遵循各自的管理規定,基金使用是分開的,不能相互替代、交叉或混淆;聯系在于兩項保險有共同使用的三個目錄,而且都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經辦管理[1]。生育保險的費用結算以定額為主:產前檢查醫療費用實行定額標準結算,低于定額標準的按實結算,達到或高于定額標準的按定額標準結算,高出部分費用由患者自行承擔。分娩醫療費用按定額標準結算,統籌費用低于定額標準的,仍按定額標準結算給醫院,這部分差額為醫院的收入,統籌費用高于定額標準的,則由醫院自行負擔高出部分。而生育并發癥費用則按實結算[2]。
1.2 生育保險費用不能在醫院實時結算的缺陷
醫院生育保險費用未與社保經辦機構聯網前,女職工因生育或生育疾病住院,出院時由個人向醫療機構全額支付所有費用,然后持發票、費用清單、出院小結等相關資料到所屬社保經辦機構報銷。社保機構根據生育保險政策和患者所持資料審核,所剔除的與生育保險無關的費用由參保職工承擔。這種報銷流程不但繁瑣,不能做到惠民、便民,而且還容易導致一些不合理現象的發生: 如社保機構和醫院之間沒有任何制約關系,一些職業道德欠缺的醫生就會提供“過度服務”,如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用藥,而“過度服務”中一些與生育醫療費無關的費用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另外生育保險費用不能在醫院實時結算 ,還容易導致孕產婦和病人的流失,孕產婦和病人會優先選擇去能夠即時結報的醫院就診,影響了醫院的效益和聲譽。
1.3 領導重視和相關部門支持的重要性
實現生育保險費用在醫院實時結算 ,密切了醫院和社保經辦機構的聯系溝通,方便了參保人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同時能夠提高參保人員對醫院的滿意度,從而提高就診率,增加了醫院的效益和聲譽。而要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取得領導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有了領導的重視,才能給工作的具體實施提供保障,有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如婦產科、麻醉科、信息科、財務科等,才能真正實現生育保險費用在醫院實時結算。
2 落實實施生育保險政策,實現生育保險費用實時結算
2.1 領導牽頭,多部門合作
在醫保分管院長的牽頭下,醫保辦公室和婦產科、麻醉科、信息科、財務科等部門的負責人多次召開協調會,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并規定了完成日期。婦產科重點做好科室人員的培訓,明確生育保險的病種范圍和各病種結算費用,做好生育服務及費用的報銷管理工作。麻醉科協同婦產科共同做好剖宮產產婦的定額費用管理并制定了兩個科室的考核機制,促使雙方做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杜絕不合理超支的發生。信息科在信息系統程序設計中通過對生育保險患者進行識別,確定臨床科室申報類別與財務部門進行結算,保障生育保險患者在醫院實時結算。財務科要做好各級財務人員的培訓,尤其是門診和住院處窗口人員,保證生育保險病人讀卡的及時性和實時結算的準確性。
2.2 加強宣傳培訓,梳理優化流程
2.2.1 通過門診、住院大廳電子滾動顯示屏、《就醫指南手冊》及醫院網站宣傳生育保險政策,在門診和住院大廳擺放了醒目的就醫流程圖、政策宣傳架,讓參保人員一目了然。對導醫、一站式服務人員進行專題培訓,要求其做到全面、準確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種有關生育保險政策的問題。醫保辦公室定期安排專人下臨床對醫務人員進行政策培訓,以便在醫療服務中準確執行政策。
2.2.2 為保證產前檢查、計劃生育人員門診就醫方便快捷,由經治醫生在計算機系統醫生工作站里直接進行生育信息登記,參保人員便能享受生育保險門診的實時結算,而且不會與普通職工醫保門診相混淆。對住院的孕產婦及其他生育保險患者則由病區辦公班護士負責生育信息登記,信息系統程序自動識別,出院結算準確、快捷,受到參保人員的好評。如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與社保機構聯系,減少患者奔波,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3 成效與思考
3.1 醫院實施生育保險費用實時結算后,成功實現了社保機構、參保人員和醫院三方的共贏。首先減輕了社保經辦機構前臺的負擔,其次方便了參保人員,減輕了參保人員的負擔,不再發生參保人員往返奔波于社保機構和醫院之間的現象,最終醫院規范了醫療行為,使得參保患者的費用合理,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 在我院近兩年的實踐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生育門診病人1411人,總費用488475.9元,收治住院病人2111人(其中參保產婦1844人),總費用 12469890.7元,定額結算后醫院結余121491.08元。對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參保產婦和自費產婦的住院天數、各項主要費用(不含生育并發癥的費用),包括平均費用、藥品費、化驗檢查費、診療費等主要費用進行了對比(見表1),發現參保產婦的住院天數和費用都明顯低于自費產婦。參保產婦的藥品費、化驗檢查費、診療費均明顯下降,尤其是參保產婦的藥費下降更為顯著。這說明生育保險定額結付制度可以有效控制產婦的費用,減少不合理收費和過度醫療,使治療過程、收費更加透明,提高了醫院的運作效率。
3.3 醫院在實施生育保險費用實時結算的操作中仍發現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按照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政策規定,城鎮靈活就業參保人員不含生育保險。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自主職業越來越多、自由人群越來越廣,勢必導致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數的大幅增加,這部分人群直接遭遇生育保險醫療的不公平待遇,所以從表1不難看出自費產婦仍然占了大部分比例。另外,醫院在操作實踐過程中常常遭遇費用申報“歸口難”問題。例如孕婦行剖宮產時發現子宮肌瘤需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此類問題同時涉及到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兩項基金有著嚴格的疾病區分和支付范圍,但參保人員在醫院發生的是一次就診過程,難以拆分,醫院必須與社保經辦機構協商,讓患者全額墊付醫療費用后再到社保經辦機構審核分類報銷,給患者帶來了不便和情緒上的抵觸,如患者不能理解還容易引發醫患矛盾。綜上所述,希望政策主管部門進一步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使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相一致,從而使每一位參保人員都能享受生育保險政策,更好地保障所有城鎮女職工的合法權益。此外,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制定和選擇更加科學、合理及高效率的生育保險結算方式,解決“歸口難”問題,才能更好地優化生育保險醫療服務,最終讓群眾滿意。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8(a)-0004-05
Research of vaccination with whole cells antigens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enerate an antitumor effect of lung cancer cell line A549 in vivo
LI Jing1 CHEN Jun2 LI Xiuyu1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 2.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4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whole cell antigens (WCA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n lung cancer cell line A549, discuss the change of related antigen of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reveal the possible inhibition mechanism. Methods The MSCs was isolated and cultured adherent cells from marrow, and then 3-5 generations MSCs were inactivated by X-ray (15 Gy), and the WCAs were obtained the BALB/c ra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with 24 rats in each group. The ra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 WCAs (1 time per 3 days, 2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immunized subcutaneously with PBS, the immunization mouse models were obtained. The growth of rats tumor were monitored, tumor volume was plot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NA, Ki-67 both in protein and mRNA level were monitored by Western blot and Real time-PCR respectively in 7 (Day7), 30 d (Day30) after inoculation. Results A well-established lung cancer (A549)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tumor volume of mi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expression of PCNA protei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ay7: (6.42±0.54) vs (18.67±0.96), P < 0.01; Day30: (2.12±0.14) vs (4.32±0.25), P < 0.05]; level of PCNA mRN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ay7: (11.64±0.28) vs (25.18±1.37), P < 0.01; Day30: (2.11±0.18) vs (5.69±0.41), P < 0.01]; the Ki-67 prote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ay7: (1.57±0.51) vs (4.84±0.23), P < 0.05; Day30: (2.75±0.28) vs (5.66±0.19), P < 0.01], the level of Ki-67 mRNA was also down regulated significantly [Day7: (2.12±0.43) vs (5.94±1.03), P < 0.01; Day30: (3.71±0.72) vs (8.62±0.35), P < 0.01]. Conclusion Vaccination of rats with MSCs generated consistent anticancer effect of lung carcinoma, which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low expression of PCNA and Ki-67 compared with controls. While the further immune mechanism need more exploring.
[Key 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cer; Immunotherapy
免疫治療不僅能增強機體的主動抗腫瘤能力,識別殺傷腫瘤細胞,同時還避免了傳統治療的毒副作用。腫瘤特異性抗原和相關抗原能夠激發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從而識別和殺傷腫瘤[1]。最新的理念認為,選取盡可能全面的腫瘤抗原作為應激抗原可以最大程度實現腫瘤免疫應激,從而激發抗腫瘤作用。因此,如何獲取最為理想的腫瘤抗原成為腫瘤免疫研究的熱點。當前,全腫瘤細胞抗原(WCAs)、樹突細胞荷載腫瘤全抗原、抗原多重修飾等等研究正初步展開[2-3];有意思的是,有學者基于腫瘤細胞與干細胞的相似性,提出通過“胚胎類物質”或“干細胞”等獲得抗原進行荷瘤免疫,發現胚胎干細胞的WCAs對大腸癌細胞皮下移植瘤有明顯抑制作用[4]。
目前,對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全抗原對于腫瘤預防免疫應激的研究尚無報道。MSCs屬于成體干細胞,存在于骨髓基質中可向三個胚層組織進行誘導分化,取材簡單、培養容易,且其研究及臨床運用均不存在倫理爭議[5]。本研究采用MSCs為目的瘤苗制備WCAs,分次對小鼠進行預防接種后進行以人肺腺癌A549細胞荷瘤造模,觀察腫瘤生長情況并初步探索分子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儀器
倒置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熒光定量PCR儀(日本TOYOBO東洋紡定量PCR儀器型號:Bio-red IQ5);凝膠成像系統(美國ProteinSimple公司);低溫高速離心機(美國Beckman公司)。
1.2實驗動物與主要試劑
BALB/c野生小鼠(軍事醫學科學院);RPMI-1640、低糖型培養基(DMEM)(美國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美國Hyclone公司);胰白酶干粉(美國Sigma公司);10×多聚賴氨酸(北京中杉公司);膠考馬斯亮藍(美國Sigma);BCA蛋白濃度測定藥盒(PIERCE公司);丙烯酞胺(美國Sigma);甲又丙烯酞胺(美國Sigma);Tris堿(上海生工生物技術公司);一抗anti-PCNA,anti- Ki-67(美國Santa);二抗-辣根(北京中杉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MSCs培養、鑒定及A549培養 ①MSCs:全骨髓貼壁法培養MSCs,6周小鼠的股骨和脛骨,以10%胎牛血清(FBS)-低糖DMEM沖出骨髓,直接接種在培養瓶里,24~48 h后去懸浮,再接下來的每3~4天換液,直到需要傳代。②人肺腺癌A549細胞:從液氮罐中取出A549細胞凍存管,放入37℃水浴鍋中解凍,1000 r/min離心5 min,PBS吹打清洗重新離心后,以 10%FBS+5% RPMI-1640培養,每2~3天換液,直到需要傳代。
1.3.2 MSCs全細胞抗原制備、免疫應激BALB/c小鼠及實驗分組 X線照射裂解法獲得抗原,具體如下調整3~5代A549細胞密度為1×106,接種于培養皿中行X線照射,照射強度為15 Gy;照射后的抗原4℃保存不超過6 h。獲得WCAs后,根據是否接受抗原刺激將BALB/c小鼠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24只;其中實驗組小鼠每3天接受1次皮下注射瘤苗應激(抗原液加PBS共2 mL),2周后(共5次)進行腫瘤荷瘤造模。對照組小鼠每3天接受1次皮下注射2 mL的PBS,同樣2周后行荷瘤造模。
1.3.3 A549皮下移植造模及腫瘤測量 獲得復蘇后3~4代A549細胞,調整細胞密度為1×106接種小鼠上肢下方(腋窩下)皮膚,接種后分別于第3、5、7、15、21、30天觀察腫瘤增長情況;處死小鼠后,取下腫瘤組織,測量最長徑與最短徑,計算腫瘤體積,公式為公式V=2πab/6(a為長徑,b為短徑)。
1.3.4 Western blot檢測PCNA、Ki-67蛋白表達 接種后第7、30天,提取細胞總蛋白,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蛋白濃度后將蛋白上樣,以堆積膠80 V,分離膠120 V,電泳時間90 min;移入玻璃皿中加入Coomassie染色液2 h后脫色;再轉至PVDF膜上,5%脫脂奶粉封閉1 h,一抗孵育,一抗的封閉液稀釋為1∶20,同時抗人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單克隆抗體作為陽性對照,其封閉液稀釋為 1∶1000。室溫作用2 h,TBST沖洗5 min×4次;辣根酶標記二抗,封閉液稀釋為1∶2000,室溫1 h后TBST沖洗;定影、顯影。結果用數碼相機攝取并用NCBI的Melanie Viewer 7.0軟件分析進行圖像分析,測定各個條帶的灰度值,將SIRTI條帶灰度值與其相應的GAPDH條帶灰度值相比較,每組所得數值求均數。
1.3.5 Real-time PCR檢測PCNA、Ki-67 mRNA表達 接種后第7、30天,提取細胞總RNA提取,所得RNA溶解于DEFC水中;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總RNA濃度 取2 μL總RNA稀釋至600 μL,測260處光密度OD值,RNA濃度(μg/mL)=OD×300×40。加入逆轉錄及PCR擴增反應體系。擴增過程:取2 μL模板,在25 μL PCR擴增反應體系中先將模板于97℃,2 min,加入Taq DNA聚合酶,循環儀中循環35次。PCR擴增條件及引物見表1。反應完成后,取10 μL PCR反應液在1.5%瓊脂糖凝膠中電泳分離,EB染色后照相,軟件系統掃描。以目的mRNA擴增帶的平均光密度對GAPDH mRNA擴增帶平均光密度的比值代表組織中目的mRNA的表達水平。
表 1 PCNA、Ki-67和GAPDH的Real-time PCR引物與條件
注:PCNA:增殖細胞核抗原;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SCs形態
原代接種1 d即可見較多貼壁細胞,外觀呈紡錘形和多角形,并可見細胞核,48~72 h后細胞數量明顯增多,呈現纖維長條樣梭型細胞;圖1示不同放大倍數下MSCs的形態,可看到不甚均一的梭型排列的細胞,400倍鏡下可見到有部分細胞細胞核內有雙核仁。
在倒置顯微鏡下MSCs多呈紡錘形和多角形,部分細胞呈現纖維長條樣梭型細胞,400倍鏡下可見部分MSCs的細胞核內有雙核仁,提示細胞增殖活躍,細胞狀態良好
圖1 MSCs倒置顯微鏡下形態
2.2 移植瘤體積及其增殖曲線評估
分別對兩組小鼠的腫瘤進行測量,首先評估體內腫瘤增殖情況,如圖2所示,實驗組皮下移植腫瘤明顯小于對照組;進一步解剖獲得腫瘤,分別測量兩組腫瘤的最長徑與最短徑計算出其體積,第3天時,對照組移植瘤的短徑及長徑均大于實驗組,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然而自第5天開始,MSCs抗原進行預防接種,實驗組其短經與長徑都小于對照組(P < 0.05);第3、5、7、15、21、30天實驗組體積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 < 0.05或P < 0.01),見表2。并進一步獲得其增殖曲線,發現實驗組的增殖趨勢明顯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移植瘤直徑及體積的比較(x±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 < 0.05,**P < 0.01
實驗組皮下移植腫瘤明顯小于對照組;實驗組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增殖趨勢明顯低于對照組
圖2 移植瘤體積及增殖曲線
2.3 MSCs全細胞瘤苗抗原對PCNA及Ki-67的影響
MSCs作用后,腫瘤組織的PCNA及Ki-67的表達都明顯下調,本研究檢測了7、30 d的PCNA與Ki-67的表達,可見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PCNA與Ki-67的表達,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見表3、圖3~4。
表3 兩組PCNS及Ki-67表達水平比較(x±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 < 0.05,**P < 0.01;PCNA:增殖細胞核抗原
與對照組比較,*P < 0.05,**P < 0.01;PCNA:增殖細胞核抗原;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圖3 兩組PCNA、Ki-67的蛋白表達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P < 0.05,**P < 0.01
圖4 兩組PCNA、Ki-67的mRNA表達
3 討論
腫瘤免疫治療源于Burnet提出的“腫瘤免疫監視”理論,認為機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通過細胞免疫機制識別并產生免疫應答。研究表明,該種免疫應答的機制十分復雜,涉及多種免疫細胞及其分泌的產物,包括T淋巴細胞、NK細胞、NC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介導的特異或非特異的細胞免疫,抗體介導的體液免疫以及補體、細胞因子的抗腫瘤作用[6];因此,探索有效、安全的應激源即“識別”是免疫治療的基礎[7]。
腫瘤的胚胎特性的認識由來已久,并且二者在增殖分化、侵襲、血管侵蝕和新生血管形成、免疫逃逸及細胞凋亡等諸多方面具有驚人的相似性[8]:二者表達相同的表面抗原,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s,CEA),在腫瘤狀態時會使得機體一些機體發育過程中許多原本“關閉”的基因激活,可重新生成和分泌這些胚胎期的蛋白如甲胎蛋白、CEA、FSA等[9-10]。正是基于此,研究者開始探索干細胞與腫瘤的關系。大量研究,在多種實體腫瘤中都存在少數具有干細胞特性即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亞群,這種細胞亞群被稱為腫瘤干細胞,其對腫瘤形成、復發、轉移及化療耐藥性都有著重要影響[11]。2009年,Li等[4]創新性地發現以胚胎干細胞體外制作瘤苗可以起到抑制腫瘤增殖的作用,這項研究也使得人們在瘤苗探索的道路上多了新的思路,即干細胞可以作為瘤苗來源。那么,除了胚胎干細胞別的干細胞是否具有類似的作用呢?
本研究首次評估了MSCs作為瘤苗具有腫瘤免疫接種作用。筆者以X線照射MSCs獲得裂解抗原,每周3 d一次給予BALB/c小鼠皮下接種,連續4周獲得瘤苗應激模型;再以GFP-A549皮下注射對其進行荷瘤造模,并設置第3、5、7、15、21、30天觀察腫瘤增殖情況,本研究發現瘤苗接種組從第3天開始其腫瘤體積小于對照組,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其差別愈發明顯,說明疫苗應激產生的抑瘤作用可能是長期的。Li等[4]采用胚胎干細胞系H9獲得疫苗,觀察其免疫刺激后荷瘤的增殖情況,同樣發現自第3天開始其免疫應激的抑瘤作用開始凸顯;又有學者比較胚胎干細胞瘤苗對于不同數量的腺瘤細胞移植后腫瘤增殖的影響,發現無論移植初始細胞計量多少,干細胞瘤苗均可以產生明確的抑瘤作用[12]。
PCNA由Miyachi等[13]于1978年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血清中首次發現并命名,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細胞及腫瘤細胞內而得名;Mathews等[14]發現PCNA與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屬于同一物質,并與細胞增殖程度直接相關;后來人們在乳腺癌、肺癌、肝癌、大腸癌等多種腫瘤中都監測到PCNA表達的上調[15-16];總之,在不同的調控通路中,PCNA可以作為多種蛋白的功能轉換因子發揮作用。在細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事件中,PCNA都參與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反映細胞增殖狀態的良好指標。Ki-67是一種大分子蛋白質,存在于細胞核內,1993年,學者得出其氨基酸序列[17],發現其包含有40個弱的和10個強的PCST區(富含脯氨酸、谷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研究顯示,Ki-67與細胞增殖至關重要,可以用來識別生長中的正常和腫瘤細胞,評估細胞的增殖程度,但對靜止期的細胞無作用,故Ki-67已成為細胞增殖的標志之一;研究者發現Ki-67的作用是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有維持DNA規則結構的重要作用,是具有結合特性的重要的結構蛋白,在細胞增殖過程中不可缺少[18];研究已經證實其在乳腺癌[19]、肺癌[20]、結直腸癌[21]等幾乎所有的惡性增殖的腫瘤中都高表達。
因此,為了初步評估MSCs瘤苗用于A549的接種的分子機制,本研究檢測了第7、30天接種組和對照組腫瘤增值因子PCNA及Ki-67的蛋白及mRNA表達情況。正如本研究結果中描述的一樣,瘤苗應激刺激后無論蛋白水平和RNA水平,PCNA及Ki-67的表達都顯著下調,從而推測,瘤苗可能由于免疫狀態的改變下調了抑制瘤的增殖活性,從而抑制了移植瘤的增殖。當然,細胞的免疫通路紛繁復雜,其內在的具體的分子通路及免疫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Scanlan MJ,Gure AO,Jungbluth AA,et al. Cancer/testis antigens:an expanding family of target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J]. Immunological Reviews,2002,188:22-32.
[2] Blattman JN,Greenberg PD. Cancer immunotherapy:a treatment for the masses [J]. Science,2004,305(5681):200-205.
[3] Nagrath S,Sequist LV,Maheswaran S,et al. Isolation of rar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in cancer patients by microchip technology [J]. Nature,2007,450(7173):1235-1239.
[4] Li Y,Zeng H,Xu RH,et al. Vaccination with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generates a broad spectrum of immun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ponses against colon cancer [J]. Stem Cells,2009,27(12):3103-3111.
[5] Minguell JJ,Erices A,Conget P.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1,226(6):507-520.
[6] 張彩,田志剛.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0,27(2):77-79.
[7] Parish CR. Cancer immunotherapy: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J]. Immunology and Cell Biology,2003,81(2):106-113.
[8] Dick JE. Stem cell concepts renew cancer research [J]. Blood,2008,112(13):4793-4807.
[9] Wicha MS,Liu S,Dontu G. Cancer stem cells:an old idea―a paradigm shift [J]. Cancer Research,2006,66(4):1883-1890.
[10] Brabletz T,Jung A,Spaderna S,et al. Migrating cancer stem cells―an integrated concept of malignant tumour progression [J]. Nature Reviews Cancer,2005,5(9):744-749.
[11] Clevers H. The cancer stem cell:premises,promises and challenges [J]. Nature Medicine,2011,17(3):313-319.
[12] Dong W,Du J,Shen H,et al. Administr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rates effective antitumor immunity in mice with minor and heavy tumor load [J].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2010,59(11):1697-1705.
[13] Miyachi K,Fritzler MJ,Tan EM. Autoantibody to a nuclear antigen in proliferating cells [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978,121(6):2228-2234.
[14] Mathews MB,Bernstein RM,Franza BR,et al. Identity of th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nd cyclin [J]. Nature,1984,145(8):9-15.
[15] 高立偉,李寧寧,王繼英,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增殖細胞核抗原和凋亡抑制蛋白表達與患者預后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刊,2014,49(3):65-68.
[16] 馬健.胃腫瘤中EGFR,C-erbB-2和PCNA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5(12):2058-2060.
[17] Dowsett M,Nielsen TO,A'Hern R,et al. Assessment of Ki67 in breast cancer: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Ki67 in breast cancer working group [J]. 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1,103(22):1656-1664.
[18] Schlüter H,Stark HJ,Sinha D,et al. WIF1 is expressed by stem cells of the human interfollicular epidermis and acts to suppress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3,133(6):1669-1673.
[19] 賈實,張文海,李建一,等.乳腺癌Ki-67和p53表達分析及其意義[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12):1061-1063.
包裝設計既是大眾傳媒活動,又是智力創造過程,或者說是藝術化的智力創造。在現代社會,包裝設計一方面呈現出顯著的大眾化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既是文字語言,又是視覺語言”的書法藝術廣泛運用于現代包裝設計,從而使現代包裝設計因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而走向廣大民眾,走向國際市場。
無數成功的現代包裝設計事例證明,現代設計所具有的強烈文化特征吸引力來源于古老的民族藝術文化特色。“瀘州老窖”和“日本食品”包裝(見圖示)設計的創新實踐就是一個現代設計與傳統書法文化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的例子。在這兩個成功的現代包裝設計中,體現民族文化特質的中國書法藝術成為現代包裝設計的重要藝術元素———或者說深層文化根基,為現代包裝設計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現代包裝設計也使古老的傳統書法美學特質在新時代煥發出奪目的光輝。
只有從文化的視角深刻理解包裝設計與書法藝術的內在聯系,準確把握書法藝術與現代包裝設計的關系,掌握書法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生成原則,才能把書法藝術與現代包裝設計有機融合,從而使現代包裝設計煥發迷人的文化魅力。鑒此,筆者擬對上述問題作一粗略的探討,誠請讀者參考指正。
1 書法藝術與包裝設計的內在聯系
從藝術學角度講原則,傳統書法藝術與現代包裝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但只要深入考察便會發現二者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為什么二者能在現代社會中相融相生?其深層根源就在于二者都包含著對民族文化的歸同與價值選擇上的趨一。
1. 1民族文化的認同
書法藝術之所以能融入現代包裝設計,關鍵在于書法藝術與包裝設計二者在文化上的歸同。中國書法藝術幾千年的發展史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史,在其藝術形質表象背后體現的是一種深厚的華夏民族文化,正如學者所謂“書法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的意義。”從這種意義上講,書法是文化的載體或者表現形式。
包裝設計從本質上講,同樣是文化的載體或者表現形式。包裝設計要贏得市場和民眾,離不開思維想象和創造,更離不開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理解、吸收與發揮。包裝的色彩、造型只能給予人們視覺的感受,而包裝設計體現的文化則能激起民眾心靈的共鳴論文格式范文。從這種意義上說,人們認同了包裝,實質上是認同了文化。沒有文化內涵的包裝必然是蒼白的。因此,書法藝術與包裝設計的內在結合點在于文化,是二者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1. 2價值追求的趨一
從整個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發展長河去考察,不難發現,中國書法,不僅是傳情、寄感、造意的藝術手段,更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價值追求的折射。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雖然百家并存,但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主導地位當屬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導“天人合一”;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兩種主流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儒道互補,剛柔相濟,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構成了書法藝術的“中和美”、“和為貴”的價值觀。
同樣,“天人合一”、“和為貴”的傳統價值追求也是現代包裝設計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在包裝設計實踐中,一樣講究和諧之美,追求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內在統一。從價值角度講,包裝要創造更大的附加值,必須充分尊重和考慮人們的共同價值追求,必須依托其所包含的國度文化、企業文化、哲學思考、消費心理等文化信息的傳遞,實現價值觀的趨同,才能贏得消費者。從工具角度講,包裝是產品營銷的工具,設計者必須充分考慮給予消費者更多的人文關懷,使包裝產品既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又能滿足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因此,書法藝術與包裝設計有著共同的價值理念和追求,這也是二者能夠相融相生的內在聯系。
2 書法藝術與包裝設計的關系
根據《云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9202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9〕35號)要求和省政府關于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為適應全省新型城鎮化和新一輪戶籍改革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人社工作服務和保障民生的積極作用,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及其他常住人口平等享受人社公共服務,現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服務城鎮化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就業幫扶政策措施
第一條 城鎮落戶居民從事個體經營或者靈活就業的,可由本人在就業創業地的縣(市、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申報就業登記;城鎮落戶居民自主申報失業登記的,可由本人在戶籍所在地、常住地或受理其錄用登記手續的縣(市、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受理就業失業登記申請后,在10 個工作日內對符合條件的申領者發放《就業創業證》。
第二條 城鎮落戶居民可按規定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享受職業培訓補貼。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第三條 進城落戶農民符合勞動預備制培訓條件的,可自愿選擇省內技工院校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申請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培訓補貼標準參照國家涉農專業免學費的標準及學校在校生學習費用標準給予每學期培訓補貼1500元(每學年3000元)。培訓合格并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按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6個月內未實現就業但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按培訓補貼標準的80%給予補貼。對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學員,給予生活費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學期750元(每人每月150元)。
二、創業扶持政策措施
第四條 鼓勵進城落戶農民通過創業實現就業。自主創業的可申請享受不超過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和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扶持。合伙經營、合伙創辦企業或創業成功后新吸納人員就業的,可根據合伙人數或吸納就業人數,按每人10萬元,申請總額不超過3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申請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自主創業的,可享受創業項目評審,創業咨詢培訓、創業導師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創業幫扶。
第五條 進城落戶農民自主創業從事微利項目(指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以外的所有項目)的創業擔保貸款,按規定據實給予全額財政貼息,貼息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第六條 進城落戶農民自主創業的,可在工商注冊地向縣級(含)以上就業服務機構、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個私協會、教育行政部門等具體承辦單位申請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
第七條 進城落戶農民申請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首次創業的可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且創業穩定1年以上的依據招用云南省戶籍勞動者就業并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可享受1000元至3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第八條 進城落戶農民參加創業能力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國家認可的培訓合格證書之后,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實現創業的,可按規定享受創業培訓補貼。
三、社會保險政策措施
第九條 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的城鎮落戶居民,由用人單位依法辦理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等參保手續,并依法享受相應社會保險待遇。各級社保經辦機構應積極做好參保和轉移接續工作。
第十條 年滿16周歲以上(不含全日制在校學生)至法定退休年齡、在云南省境內從事個體工商戶、自謀職業者以及采取各種靈活方式就業的人員,經本人自愿申請,可持戶籍資料在戶籍所在地或憑云南省《居住證》在居住地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十一條 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落戶居民可在戶籍轉入地參加和接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按規定享受當地政府補貼,轉入前后的繳費年限合并計算。但已按規定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無論戶籍是否遷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仍在原參保地領取待遇。
第十二條 未建立勞動關系的進城落戶農民可參加屬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的,享受生育醫療費待遇;也可以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并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
第十三條 參加失業保險的城鎮落戶居民失業后,符合失業保險金申領條件的按規定領取失業保險金。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可按一定比例給予醫療補助;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一次性發給其家屬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自謀職業的,按規定給予創業補助,參加職業培訓和求職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
四、人社綜合服務政策措施
第十四條 對留學回國人員安置、博士后出站、三支一扶大學生等人員落戶需人社部門出具相關紙質材料的,進一步簡化手續,縮短時間,5個工作日內辦結。
第十五條 流動人口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考評的,可不受戶籍或《居住證》限制,在工作地或居住地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執)業資格考試與評審。
第十六條 凡符合國家軍轉安置政策、選擇在云南省范圍內安置的軍隊轉業干部,各地各部門按照戶籍制度改革后的要求和條件進行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干部、隨調隨遷配偶和未參加工作子女憑軍隊轉業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門的通知按新調整的戶籍遷移政策,到轄區派出所辦理遷移和落戶手續。
第十七條 軍隊轉業干部隨調隨遷配偶、子女在安置落戶前已經參加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的,其社會保險關系和社會保險基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一并轉移或者繼續支付。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在安置落戶地按照國家和云南省有關規定,參加相應社會保險。
本次檢查由省人大常委會姒健敏副主任擔任檢查組組長,教科文衛委員會組織實施,采取抽查與自查相結合,重點圍繞去年跟蹤檢查后提出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設、監管機制建設、技術支撐和能力建設、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處置等四個方面內容,跟蹤檢查各級政府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審議意見的情況。檢查組邀請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分2組赴杭州、衢州、舟山、麗水等四個市進行實地抽查,同時布置省直有關部門、各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自查。檢查組分別聽取了省食安辦、食藥局、公安廳等11個部門、4個設區市及所屬4個縣(市、區)政府的情況匯報,與有關方面代表進行了座談,采取明查暗訪、現場抽檢等方式,實地查看檢驗檢測機構、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及餐廚廢棄物處理各環節近30家單位。11月初召開全省人大教科文衛工作專題會議,專門聽取各地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議和意見,還利用浙江人大代表履職平臺,廣泛征求了意見。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成效
從檢查情況看,省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精神和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穩步推進監管體制改革,建立基層監管網絡;根據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的監管責任;各級政府結合當地工作實際,創新工作方式,通過教育引導、規范整治、嚴打懲處,促進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繼續穩定向好,落實食品安全審議意見取得了較好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一是推進機構改革。去年11月1日起,新組建的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始正式履行各項新職能。省政府出臺《關于改革完善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意見》,要求各地整合市縣兩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與工商部門組建市場監管局。舟山市作為群島新區創新模式,率先探索市、縣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三合一”,并于去年底全部到位。目前,除臺州市以外10個設區市、82個縣(市、區)都出臺了“三定”方案。同時,各地生豬定點屠宰監管職能也由商務部門劃轉農業部門,食品安全監管基本形成了兩段監管為主的模式。二是明確監管責任。強化食品安全“政府負總責”,省市縣鄉各級政府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抓好食品安全的責任落實,并出臺了《浙江省食品安全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三是健全基層網絡。今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建設的意見》,目前,全省1347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已全部成立食安委及其辦公室,配備專兼職干部,構建覆蓋行政村(社區)的協管員、信息員隊伍。紹興市等地還明確了對協管員、信息員的補貼標準,以更好地穩定隊伍。
(二)創新工作載體,監管能力不斷加強。一是在農產品質量監管方面,深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至今年9月,全省90個縣(市、區)已全面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并免費對外開放;積極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示范縣創建,并創新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眾滿意度測評方案,杭州、衢州、麗水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快實施農業標準化促進工程。二是在生產加工環節監管方面,建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風險等級評價與分類機制。制訂實施《浙江省食品生產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自查報告規定》,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并規定了企業自查、監管部門抽查等具體要求。三是在流通環節監管方面,推動流通環節食品經營戶電子監管。開展農貿市場自制食品“清源”專項行動,研究制定市場禁入和退市監管機制,淘汰一批“低、小、散”的食品作坊,倒逼食品行業轉型升級。四是在餐飲服務監管方面,深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創建活動,推進特大型、大型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陽光廚房”建設,制定評定標準和考評辦法。出臺《浙江省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指導意見》,加強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監管指導。舟山市作出了餐飲單位禁止向外地游客提供生食海產品的規定,進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三)關注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成效明顯。一是加大打擊力度。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圍繞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薄弱領域以及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多次專項行動和整治。從今年3月1日至6月10日,在全省集中開展食品安全百日嚴打行動,對危害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形成嚴打高壓態勢。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建設,出臺《關于建立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協作機制意見》、《浙江省食品危害認定操作規程(暫行)》,溫州、湖州、嘉興等地公安部門成立了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支隊,加大食品違法案件打擊力度。二是健全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全省中小學校大宗食品統一配送(定點采購)率達83.9%,A、B等級學校食堂比例達61.5%,品牌超市進校園比例達57.8%。三是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引導實施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強化農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管控,在124家單位建立農產品準出管理制度,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加強小餐飲監管。寧波開展“關注身邊的小餐飲食品安全”行動,溫州市區小餐飲持證率由53.5%提升到96.5%,湖州市試點開展小餐飲整治提升工程,嘉興市對無證餐飲店進行分類管理和處置。五是認真查處杭州“廣琪”生產銷售過期食品案件,開展食用明膠專項監督抽檢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四)開展宣教活動,法制氛圍日趨濃厚。對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要求,省有關部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動,加強與媒體溝通,積極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引導公眾安全消費,加強行業自律。溫州市組建“食品安全監督團”,不定期進行明查暗訪。目前全省已經廣泛開展“我執法,你參與”、“我宣傳,你傳遞”、“你點題,我檢測”、“你舉報,我查處”活動,深化食品安全社會監督體系建設,激發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監管部門開展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時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明顯。近年來,我省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食品安全狀況與人民群眾期待仍有不少差距。從檢查情況看,有些方面仍然沒有得到較好整改,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整合效應尚未充分發揮,監管領域還存在空白。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后,市、縣食品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的監管職能劃歸市場監管局,監管職能趨于集中,監管盲點逐步消除,但職能整合、業務融合還沒有完全到位,執法“死角”和監管“空隙”依然存在。一是有的部門職能雖然移交而人員和技術力量并未移交,導致相關領域的監管處于空白。杭州市西湖區反映監管職能調整后,農業部門新增加了農產品儲運、生豬定點屠宰和私屠濫宰查處等監管職能,但監管和保障力量并未及時到位。二是基層執法隊伍的專業技術力量較為薄弱。各地工商部門的基層隊伍雖然健全,但與從事食品安全的專業要求相去甚遠,承擔監管新任務的專業化水平不夠。紹興市反映專業人員占比下降,其中具有專業技術職稱、食品藥品相關專業的人員只占23.3%。臺州全市食品安全專職監管人員不到300人,監管對象卻有4.6萬余家。三是有的地方存在村級協管員、信息員報酬過低、隊伍不穩定、年齡偏大難以掌握新技術等情況,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二)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機制尚未健全,質量安全還存在隱患。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監管機制尚未很好建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許可,輕監管;重專項整治,輕源頭治理;被動應對多,主動監管少的問題。一是食品安全的市場準入機制、全程追溯體系尚未建立。如食用農產品品種多,農業生產“規模小、分布散、水平低”,在準入機制與追溯體系建設方面進展不快,準入的條件、要求、標準仍不夠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舊存在。二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尚待加強。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技術管理機構不健全,企業標準備案任務繁重,相關人財物等保障機制尚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標準制定進度以及企業標準備案質量。三是風險監測抽檢率偏低,基層風險監測能力薄弱。各設區市風險監測專項經費投入不足,樣本量偏少,2014年我省爭取平均風險監測樣本量僅為1件/千人口,與“十二五”規劃中2件/千人口的目標量差距較大。風險評估、交流及預警機制尚不健全。四是監管部門缺乏有效的事先防范與發現手段。全省許多地方反映熟食制品的原材料雖有監管但點多量大,難以監管到位,用病死動物加工的行為難以防范;對添加劑的生產與使用的監管目前僅止于臺賬層面,非法使用添加劑和濫用添加劑監管難度較大。另外,對主動查處的案件宣傳也不夠,致使群眾容易誤認為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媒體記者、內部從業人員舉報發現的。
(三)基層技術支撐力量薄弱,檢驗檢測能力還有待提升。各監管部門尤其是基層單位普遍存在經費落實不到位、檢驗檢測設備不足等問題,監管資源有限性和監管對象廣泛性的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檢驗檢測經費不足。隨著食品安全專項治理、示范創建和宣傳力度加大,投訴舉報數量和處理難度攀升,檢驗檢測經費缺口不斷擴大。按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一個品種檢測有近300個參數,而我省一般在市級層面檢測58個參數,最低費用需1000元,這在縣、鄉及農貿市場就無法開展。二是檢驗檢測能力薄弱、技術裝備落后,存在著“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全”現象。部分地區因為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檢驗制度和專業人才,檢測設備閑置,連基本的工作需要都滿足不了。在水產品檢測方面,作為漁業大省,我省水產品安全檢測機構只有部級一家、省級3家、市級3家,縣級一家也沒有。三是檢驗檢測資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全省市級層面檢測資源整合配置基本完成,縣區級僅有29個完成或正在組建綜合性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基層市場監管所及鄉鎮農產品監管機構快檢能力十分欠缺。許多農產品需要委托送檢,周期在15至20天,而蔬菜、沼蝦等農產品收獲期短,批次多,常會出現檢測報告出具時,不合格批次農產品已經銷售完畢的現象。
(四)重點難點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監管方式還有待改進。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大環境下,食品生產經營的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相關部門適應市場變化意識不強、手段不夠,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處置措施有待增加。一是省級層面尚未出臺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雖然部分市縣已出臺相關管理辦法,但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集,集中定點處置”的原則仍難以落實,尤其是許多鄉村“農家樂”的餐廚廢棄物處理缺乏監管,大量的廢棄物沒有及時回收處理,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難保不流向餐桌。二是無證生產經營問題解決難度大。我省外來人口多,城鄉二元化結構,無證流動攤販、無證小餐飲數量巨大,社會反映強烈,有關部門雖然多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但效果仍不明顯。江山市反映有小作坊200余家,但符合生產經營發證標準的只有1家。三是進口食品市場監管亟待加強。近年來,假冒進口食品、走私食品等問題逐步凸顯,海關及檢驗檢疫部門由于管理手段單一、管理鏈短、區域性強,檢測能力弱,對于違法進入國內市場的進口食品無法實施有效管理,監管部門難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
三、對今后工作的幾點建議
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中央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抓食品安全工作。為了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化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嚴格的問責制度。各級政府要全面負起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責,不留“死角、盲區”。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省食安委的組織架構及工作機制,并充分發揮其領導、統籌、協調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橫向、縱向聯動監管機制,進一步厘清政府職能部門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清單,加強工作考核和責任追究。完善市場監管部門與農業、衛生計生、質監等部門協作機制,對于職責交叉、職能不清的領域,要建立落實重點問題交辦制度,切實做到全鏈式監管和無縫銜接。三要加強培訓指導,完善鄉鎮(街道)綜合協調機制,進一步夯實農村、城鄉結合部的基層監管基礎,切實發揮農村和社區食品安全協管員隊伍作用,提升基層責任網絡監管質量。四要創新監管方式,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切實承擔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從源頭上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二)嚴格市場準入,切實加強監測體系建設。在食品標準制訂、科學的監測評估機制建立和實施安全可靠的生產加工技術上要加大監測力量,提升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支撐力。一要建立嚴謹的標準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來進一步促進監管工作。二要加大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統籌協調、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在加快縣級檢驗檢測機構“硬整合”的同時,要夯實基層,提升軟實力,培養充實專業技術人員,進一步完善分層分類分級檢驗檢測計劃和技術手段,增強綜合監測能力,要通過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擴大第三方參與食品安全檢測的范圍,著力增加檢測種類、擴大檢測范圍、提高檢測批次和頻率,為市場準入提供技術保障。三要督促、指導食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加強自身檢驗檢測制度和條件建設,切實把好源頭安全關。四要充分發揮監測平臺預警作用,充分運用風險監測成果,實現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貯存流通、餐飲服務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全覆蓋,實現由事后查處向事前消除隱患轉變,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三)加大懲處力度,采取最嚴厲的處罰措施。要繼續保持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壓態勢,堅持歷年來專項整治行動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輿論等多種手段,深挖行業共性問題。一是建立風險隱患清單,開展重點環節整治和整治督辦,堅決清理一批不符合食品安全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二是規范和加強食品安全舉報投訴處理,暢通投訴渠道,確保及時受理、及時處置、及時反饋。三是省有關部門要抓緊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修改的啟動準備工作,在監管執法中正確應用法律,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建立完善案件移送、事先介入、信息互通等制度,不斷提高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合力和威懾力,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2 系統需求分析
本系統從需求上應具有考生報名注冊,考生信息查看、查看成績;后臺管理員對考生信息管理、考生成績管理、并且將考生的數據導入到Excel表格,以及對考試信息及報名信息的、考試科目管理,常見問題反饋等功能。系統還應符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網上報名系統的規定,滿足計算機等級考試網上報名系統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并達到操作過程中的直觀、方便、實用、安全等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考試報名的繁瑣,同時更加方便地進行管理和維護。本系統主要采用SQL Sever及.net相關技術實現,后臺服務器運行環境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及IIS,前臺客戶端采用IE瀏覽器。
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遠程預報名系統的設計功能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Web客戶端、服務器端。
Web客戶端:主要是通過瀏覽器對網頁進行訪問,讓學生在網頁中查看考試相關內容通知,進行注冊、登錄。登陸后進行報名,報名成功后自動生成報名表,也可以查看考試成績等功能。
服務器端:主要是考務管理人員可以對學生信息管理、考生成績管理、考試公告、考試科目管理、常見問題反饋、也能實現對數據的導出功能。
2.1 首頁:首頁主要是默認的頁面,包括注冊,登錄,查看考試公告、報名流程。
2.2考生子系統:未注冊的考生進入注冊頁面進行注冊,注冊后進入考生基本信息頁面填寫信息,包括姓名、證件號、性別、生日、登錄賬號、W歷、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填寫完后保存并提交審核,信息管理員審核后報名成功。
2.3管理員子系統:管理員進入管理系統,可進行考生信息管理、考試公告管理、考生成績管理、系統管理、常見問題管理等。
3 系統設計
3.1功能模塊設計:該系統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的到的功能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3.2數據表結構設計:經過上述的設計,現將以上的數據庫概念結構轉化為數據庫系統所支持的實際數據模型,也就是數據庫的邏輯結構。然后對數據表的字段和字段類型進行定義,分別設置表中字段的類型、約束、取值等屬性。如:考生信息表的字段有ID號、用戶名、密碼、性別、姓名、拼音、出生日期、證件類型、證件號碼、昵稱、問題答案、聯系電話、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報考類型、相片、考區、成績、準考證號等,其他表字段限于篇幅省略。
3.3界面設計
3.3.1首頁界面
首頁主要是查看考試公告以及注冊登錄,首頁界面下圖所示。
3.3.2考生登錄考試報名界面
考生登錄是已經注冊過有賬號的考生,他們可以直接輸入賬戶和密碼直接登錄,登陸后就跳轉到學生填寫報名信息頁面填寫完整報名信息進行報名。報名界面如下圖所示:
3.3.3考生查看報名信息界面
已經成功報名的考生可以通過查看報名信息界面查看相應的報名信息。
3.3.4用戶信息管理模塊界面及報考信息管理模塊界面
主要是查看及編輯考生的基本信息及報考信息,其中用戶信息管理模塊界面如下圖所示。
4 總 結
云南中醫學院計算機等級考試遠程預報名系統,是針對云南中醫學院計算機等級考試報名而開發出來的輔助系統,是基于B/S模式的一個預報名系統,其主要是對考生用戶信息管理、考試報名信息管理以及考試報名信息咨詢交流三大功能模塊的設計與實現而進行開發。
本系統的設計經過充分的需求分析后,再經過系統設計進一步深入到詳細設計,以及最后經過測試,最終開發了云南中醫學院計算機等級考試遠程預報名系統。另外,雖然本系統在開發過程中一定程度考慮了系統操作界面的簡潔性、易用性及安全性,但是由于時間及水平有限,系統的美觀、安全及功能等方面還有待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肝功能檢查是診斷肝炎的主要指標,國內獻血員篩選仍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檢測為依據[1]。HBsAg是HBV感染的特異性指標。大學生多集體生活,易造成肝炎的流行。每年對入校新生的肝功能檢查和HBsAg的檢測是很必要的,為此,我們對入校新生集體組織抽血檢查,現將2003年、2004年入校新生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對象
研究對象是2003年全部入校新生3698人,其中男生1420人,女生2278人。2004年全部入校新生4377人,男生1805人,女生2572人。年齡18~22歲,所有的標本為空腹靜脈血,并于24 h內分離血清。
12 儀器與方法
用反向被動血凝試驗測定HBsAg,谷丙轉氨酶(GPT)用賴氏法測定[2]。使用上海榮盛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谷丙轉氨酶試劑盒,用廈門分析儀器廠生產的721分光光度計比色,通過標準曲線計算出谷丙轉氨酶的單位。
2 結果
檢測結果見表1,表2。由表1,表2可以看出,我校2003年入校新生中HBsAg攜帶者31人,其攜帶率為084%(31/3698),其中女生13人,攜帶率057%(13/2278),男生18人,攜帶率127%(18/1420);GPT>80 U/L 3人,異常率為008%由表1,表2還可看出無論是2003年新生還是2004年新生,男生HBsAg攜帶率遠遠高于女生。表1 2003年入校新生HBsAg攜帶率及GPT異常率的檢測結果(略)表2 2004年入校新生HBsAg攜帶率及GPT異常率的檢測結果(略)
3 討論
資料顯示,我校新生HBsAg攜帶率2003年為084%,2004年為067%,遠遠低于我省HBsAg攜帶率(我省HBsAg攜帶率一般在7%左右)。男生的HBsAg攜帶率高于女生的原因,我們認為可能與生活方式有關,如男生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而女生卻很少有這種愛好,所以肝炎在男生中傳播的機率就大一點。雖然我校學生HBsAg攜帶率偏低,但是也不能忽視,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發區,大約有98%的人攜帶乙肝病毒,每年有30萬人死于與乙肝有關的肝癌及肝硬化。因此,對正常的學生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種,杜絕乙肝的傳播是很重要的。有報道820例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后產生的免疫應答率為99268%,接種效果高于國內9677%的報道[3]。對于HBsAg攜帶者和GPT增高者,做好早發現、早治療。病毒性肝炎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嚴重疾病,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種,對學生進行乙肝知識的培訓,讓他們了解乙肝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參 考 文 獻